06.05 红色毛浴古镇

毛浴古镇历史悠久,时间最早可以追溯到北朝。自北朝西魏大统中置诺水县,唐武德三年(619年)改始宁郡治为通江县,治今诺江镇,毛浴之境域悉为所属,宋宁宗丙辰岁(1196年)住安抚使,建城堡以资防卫。明属四川布政使司,设总兵大镇,遂以镇名,明末设副总府以镇川北。清康熙三年(1663年)和乾隆五年(1750年)设守备道署。

红色毛浴古镇

明总兵府石狮

毛浴古镇的地形极其特殊,因两河交汇处形似龙舌,唐代取名“龙舌坝”,后因河岸巴茅植物丛生而改名“茅峪”,十九世纪中期再次更名为“毛峪”,清咸丰年间根据三面环水的特殊地形,最终改名为“毛浴镇”沿用至今。

红色毛浴古镇

毛浴古镇全景

近日,记者从通江县城出发驱车向北,20分钟左右就到了毛浴古镇的河对岸。沿公路直下100余步陡峭石梯,再跨上宕桥过河,便进入了毛浴古镇主街。古镇主街全长1800米,宽60米,古镇建筑面积9000余平方米,建筑风格为典型的川东北民居,砖木结构,红色墙面,小青瓦屋顶,街道路面是清一色的青石板,透着极其浓郁的地方特色及红色历史、民俗文化气息。

红色毛浴古镇

毛浴古镇主街

红色毛浴古镇

古镇上的闲适生活

毛浴镇街道保存有完好的红四方面军党政工作会议遗址、中共赤江县委、县苏维埃政府遗址、红军石刻标语墙以及列宁小学等红色文化遗址遗迹。从宕桥进入毛浴古镇,沿古镇街道向左前行,首先跃入眼帘的是红四方面军党政工作会议遗址,街道尽头便是列宁小学,这所学校曾经为革命工作培育了大批人才。沿古镇街道漫步,便可先后看到中共赤江县委、县苏维埃政府遗址和红军石刻标语墙以及红军树。石墙上醒目鲜红的“工农专政”“川陕工农解放万岁”“拥护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等红军石刻标语,仿佛把人的思绪带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革命年代。毛浴古镇的红军石刻标语墙于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通江红军石刻标语群的重要组成部分。

红色毛浴古镇

古街被通江县列为文物保护单位

红色毛浴古镇

陈列馆里铭记历史

白笔画的革命人物栩栩如生,人物下面用黑色大字写着“智勇坚定、排难创新、团结奋斗、不胜不休”的红军训词。记者了解到,这是1934年11月1日至9日,红四方面军在此召开了全军党政工作会议,创造性地提出了红军训词,成为至今流传的“红军精神”。

红色毛浴古镇

红军石刻标语

漫步在毛浴古镇,可见家家户户沿袭了当年红军的优良传统,有的家里堂屋墙上还挂着毛主席画像,家具虽然陈旧却打扫得非常干净。他们热情好客,主动向游人介绍古镇的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有的人家还把从河里打捞的鲜鱼剖开、洗净,抹上香料,挂在长长的竹竿上,伸出窗外自然风干,成为古镇一道独特的风景。在红军拴马林,三两人坐在凳子上下棋、聊天,或者倚靠在栏杆上,看宕水激荡河中。

红色毛浴古镇

宕桥

古镇虽小,却承载了厚重的红色历史文化。身临其境,对“红军精神”的理解和感悟更加深刻透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