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如何看待低欲望社会的日本?

handsome1DanielWu


首先我并不同意这样的论述角度,日本社会并不是一个低欲望的社会。或者说日本社会的现状并不是因为低欲望所以才形成的,这是本末倒置的论述顺序。

日本现今的现状和欲望不欲望没关系。它是发展到饱和状态下没有方向的茫然感和找不到下一个出路的认命感。

日本是一个把任何事情的细节发展至极致的民族。

举几个例子:一是网友感触最深的恐怕要属AV产业。

二是日本料理。

这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二件事,食色,性也。却被日本制作到极致。无论是AV产业还是日本料理都在国际上知名度极高。可是若是一件事总是做到极致,总是走到尽头,问题也就来了。以后的日子干什么?要么退回原地要么原地休息。

这同日本的地域资源有限是有直接的关系的,日本文化突显一个词精致。日本准确的说是从没有创造或发现新知的一个国家。它的所有知识文化的构建都是来自于外国,从唐时仿中国,日本明治后仿西方。他们所有的认知构建都建立在外来的基础上。但它们的优势就在于在现有的认知基础上把其发展达极致。但这样的结果是它们就会去探索新知可能。但同时他们却又孤悬于海外,没有象韩国那种急迫的危机感。再加上二战后美国对其军国主义的打压和压制,使得社会上除了左冀在那蹦哒外,大部分人是没有向前的方向的。所以当社会发展到一定的阶段,这种无力感的社会状态就会出现。


源头的风景


浅谈低欲望社会


远离时尚、远离名牌、远离买车、远离喝酒、甚至是远离恋爱……日本年轻人在远离看上去和“消费主义”有关的一切。

2015 年,日本经济评论家大前研一在《低欲望社会》这本书中把讨厌消费的年轻人构成的日本社会称为“低欲望社会”,而且这也是当今日本日趋严重的社会问题。

说到低欲望, 大家还记得之前传遍各个空间朋友圈的佛系图片吗 ?


佛系一词突然间火了起来 ,各种佛系少女 、佛系旅行青蛙 ,一刹那成为心中的向往。这里佛系讲求着“有也行,没也行,不争不抢,不论输赢”的理念,而这佛系一词的背后思想就是一种低欲望社会的表现!

其实不仅日本,中国也不例外,类似的现象正在滋生 。工作上, 佛系员工往往是“交代下来的任务从不推辞,但绝不会给自己揽工作”。其他方面也是随性任意不在乎的,人未富,心先老的消极状态。

那么究竟是什么使然本应朝气蓬勃的90,00一代 ,骤然变得颓废迷离?

首当其冲是经济因素, 也是直接导致该因素的原因! 生活水平在提高,收入却赶不上花销。变相的贫穷让年轻人变得不敢,不敢买房,不敢结婚,仿佛和欲望的一切避而远之。

据统计 一个孩子养大所需要的费用如下(中国)

1.婴幼儿阶段(0~3岁)奶粉 饮食 衣着等 3年总费用=2500×12×3=90000元

2.幼儿阶段(3~6岁)3年总费用=3000×12×3=108000元。

3.童年阶段(6~12岁)玩具教育经费等 6年总费用=2400×12×6=172800元

4.青少年阶段(12~18岁)6年总费用=3150×12×6=226800元

5.大学青年阶段(18~22岁)4年总费用=2200×12×4=105600元

总计703200元

这么多的负担又如何让现今的人们敢于结婚敢于买房? 自己一个人过的还好,两个人经济不够生活质量就大幅下降。加之随着女性独立,这样的就恋难也日益突出,少子化老龄化更加严重。

如果每个人都能工资提高两倍,物价不变。试想这样的低欲望会不会有所改变呢 我想是肯定的答案。经济的原因诱发了人口 ,生活上的危机!

二 、思想意识


新一代不再像老一辈,以自己的自我价值实现为中心,婚恋上能合适就过不合适就分。也不会像父母辈那样把传宗接代作为固有行为,一个孩子会使生活天翻地覆。无幸福的婚姻还不如高质量的单身,以自己自由享受生活为目标,宅男宅女也越来越多。



社会竞争变大,为了更好就业不得不提高学位提高自身价值,晚婚晚育成为现实。而一旦结婚就意味着 男性整天挣钱,女性心里疲惫照顾孩子,生活骤变

所以,无论男女,更愿意去享受一种自由自在的单身生活。这导致日本男性平均每4人中就有1人、女性平均每7人中就有1人终生未婚。



面临着低欲望社会引发的消费低靡,少子化现象,日本也为我们敲响警钟。如果不加制止国家经济,劳动人口,消费能力 ,幸福指数降直接影响

而我们该如何面对?恐怕这不是我们普通人能改变的 只能寄希望于国家了

那么您怎么看待低欲望社会呢 ?


萌妹怪谈


日本尽管被自己一手发动的法西斯战争所摧毁,但是一经美国的扶持,又逐渐“起死回生”,并成为亚洲乃至世界的经济强国。

然而令人不可思议的是,日本经济的高度发达却并没有伴随人口的相应增长,相反,却呈现出锐减趋势,每年的人口统计都显示为负增长,这是何故呢?

其实仔细探究一下,无非存在下列因素。

首先,日本之所以能够达到并保持高度现代化,这是与国民的努力分不开的。日本是岛国,国土有限,资源不足,要想发展,必须向科技、知识挺进,这样大家整日忙于工作和学习,也就难有闲情逸致。

其次,战后日本一直受美国控制、国际社会监督,以往的军国主义、武士道精神受到压制,大和民族固有的侵略扩张本性得不到施展释放,故而内心充满抑郁苦闷,也就对欲望失去了兴致。

再次,日本色情业发达,年轻人以此为乐,对于爱情的真谛比较模糊淡漠,从而缺乏社会责任感。没有对国家和民族负责的精神,也就难于产生爱的冲动。

以上所述,或能解释日本低欲怪象,这是由其现实处境、国内外成因以及情感追求属性造成的,需要日本人静下心来认真思索。


江淮圣手


如果你奋斗一辈,还是买不起房子,自己的孩子还是不能上好学校,你还会努力吗?

这大概就是日本的现状,经济不景气,老人们占据着高层岗位,年轻人看不到希望,感觉自己奋斗二十年也不会有太大的出息,那自然就没有奋斗的欲望了,所以日本年轻人想成功的欲望低了

日本的福利还可以,即使你工作一般,也能衣食无忧。而且日本二次元文化发达,动漫游戏音乐都有大量优质作品,这些廉价又能大量消磨时间的文化娱乐产品,让日本的年轻人即是收入不高也能自娱自乐很开心,自然也没有了消费的欲望

年轻人没有欲望不生孩子,对于日本未来发展不利(对咱们中国是好事),政府自然很着急,但是这一切的根源是老龄化,因为老年人只消耗财富,并不会创造财富,而没有足够多的年轻人去创造财富自然会导致日本国力衰退

日本是中国的一面镜子,中国的老龄化程度甚至比日本还严重,中国人口数量庞大的60-70后即将退休,而现在的生育率却惨不忍睹,北京上海的妇女生育率不到0.7(就是平均下来三对夫妻只有两个孩子,三对夫妻中就有一对不要孩子)

日本的今天就是中国的明天,日本面临的问题中国在10年内也会遇到,如果还没有政策补助生孩子,那么中国也会很快进入低欲望社会


令狐富贵


日本要实现一个低碳社会。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曾经说:日本要站在“二氧化碳减排革命”的前列。政府开展工作来影响公众的思维,一个重大举措就是消费的选择。


经济状态的约束

日本著名理论家和管理大师大前研一书中写到,“日本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社会阶段,成为“低欲望社会”。也就是说,多年来人们为追求成功而付出的巨大努力已经过去了。这是年轻一代所面临的经济形势所造成的”。 “日本年轻人经历了其他发达国家年轻人不曾经历过的,旷日持久的经济停滞。这对他们的消费心理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消费欲望的抑制与贫穷可能没有必然关系,但已经转变成为消费意识上的问题”。

他说:“欲望降低,代表人们不再是凶猛和竞争激烈的动物,他们总是想要赢得别人的支持。相反,他们更诚实地看待自己。走出旧的期望值,努力过上新的幸福的生活”。



禅宗的影响

吴伯凡说,禅宗影响到日本人的“低欲望”社会生活。

禅宗影响了日本茶道,武士道,剑道,绘画,园林设计和企业文化,并在社会上形成极简主义者。 日本把禅佛之道从天子到一般人运用到日用平常生活之中。小至个人卧室家园,大至工厂公司,庙堂,社会建筑。有很多把个人工作生活看做修行,当做道场来执行来推行,尽其业,乐其群,修其行,行其道。

日本茶道思想背景是禅宗!其礼法来源于禅门寺院清规中的茶礼。可以说,日本茶道出自禅宗。茶道体现了茶禅一味,其核心思想是禅。在日本茶道和禅宗中,会刻意留下空白,让人们的想象力去填充。禅宗思想引发了茶道的简朴的审美,强调极强的自制力。日本茶道渗入到日本生活中。



极简主义,以简单到极致为追求,如果作为设计风格,感官上追求简约,整洁,而品味和思想上更优雅。极简主义者在生活中可以在家玩游戏享受一份虚拟世界的愉悦,身体上的闲静,可以是屋里仅有一张桌子和一张蒲团。相信“少即是多”尽量减少生活所需,以致自己的衣物。似乎暗合佛教“断舍离”。这是受日本“禅宗”文化的影响。有人说日本极简主义的流行是日本禅宗世界观发展而来的。

大前研一称道:“以更多的乐趣来改善生活,用更公平的方式来改善世界。这是我们这一代”。

幸福有着更多的选择,低欲望带有一种自豪的满足感吗?


禅的体验


从辉次郎(北一辉)的国体论谈起,中国人不能简单与日本经济低迷论类比。

日本的专家,经济学家根据日本的现状,列举了几大指标说明日本正在进入低欲望社会:


①日本物价降低。

②日本现在消费很低。

③经济无增长,银行信货降低。

④30岁以下购房人群下降。

⑤年轻人买车无兴趣。

⑥奢侈品被嗤之以鼻。

⑦宅文化盛行。

⑧一日三餐简化。

日本要没落了吗,新闻追踪分折。

日本是一个工业化的大国这是不争的事实,有众多的旅游者到日本观光,日本仍然是有序地运转着,日本经济学家一味唱衰我们不能一哄而上。


日本的动向一刻也不能大意,从北一辉提倡军国主义以来,到现在日本修改宪法,允许国民自卫队支援海外战争,日本重要领导人年年参拜靖国神社,日本投入军事的费用并没有降低,关于这一点日本经济学家都闭口不谈。

第二日本的情色文化,灰色文化(介入色情爱情之间)主导了青年一代,消磨了部分青年人的意志,从这一点来说日本的文化对国人的影啊是极其根深蒂固的。

第三,我认为在中国迅速崛起的时候,日本文人与政治人物完美的默契,借以蒙蔽中国人,前车之鉴,中国人决不能大意。


清朝初年,中国人就自认为炮利船尖,结果多次惨遭倭寇的打压,在今天这个时代,曰本不宣传批判战后日本军国主义的态度,值得警惕。

从1991年到2011年有人说是日本经济失落的二十年,但党的十九大理论再次告诉我们必须要对日本有清醒的认识,我们决不能用一些非主流思潮占据了青年一代大脑。


大成之风


现在的日本已经进入了“低欲望社会” ,当自然死亡率超过了自然出生率的时候,而且原因并不是贫穷和战争的时候,日本是不是需要该反思一下自身是不是越来越反常了呢?

在2017年,日本自然出生人数仅为九十四万!

这对于一个有亿级数量的国家是极为不正常的,大家可是要知道,日本2017年自然死亡人数为一百三十四万人,这么看来日本2017年相对于2016年人口自然减少了四十万人,这相当于日本人对自身民族的荼毒。

日本媒体评论,日本少子化的现象在未来只会比这更加严重,不会减轻,因此日本的人口正在加速减少,按照这样下去,日本吃枣药丸!

日本厚生劳动省在2017年公布了五十年后日本人口数的预测结果。

到2065年左右,日本人口将比2015年的1.27亿减少三成人口,降至八千八百万人。

那个时候的日本百分之四十都会是老年人,到时候这个国家会老气横秋,缺乏年轻人气息。

日本的这一种无欲望社会,不只是反应在性问题上,也反映在社会的各个方面。

比如,现在的日本年轻人没有炒房的欲望、没有炒股的欲望、没有结婚的欲望甚至没有购物的欲望,宅男宅女越来越多,谈恋爱觉得麻烦,上超市觉得多余,一部手机便框定了自己生活的所有,手机上的APP就可以包办所有的生活。

为什么日本的出生率越来越低?

日本年轻人一般很穷

日本的小城市极度缺乏就业机会,而大量年轻人涌入大城市,小城市房屋大量空置,而大城市一房难求,对于男性来说,没钱没房的经济压力影响最大,对女性来说,除了没钱,排在第二位的阻碍因素是家人是否同意,说白了,日本人的家人也会考虑男方家庭是否有钱这个因素。

再从教育孩子的角度来看待问题,教育孩子的成本及其高昂,而且要投入巨大的心血,于是许多日本年轻人家庭是想生孩子,但是不敢生孩子,或者说生不起。

日本年轻人晚婚年龄一再推高

日本的男人觉得自己婚后就像是一部挣钱机器,拼命努力,还满足不了一家人的美好生活。

而女人们也感觉到结婚生子,整天呆在家里伺候孩子伺候老公失去人生的价值。

所以,无论男女,都更加比较乐意去享受婚前生活,男女互不打扰、互不束缚的日子是最好的。

乃至于现在日本的男性平均结婚年龄被推高到了三十一岁。


日本夫妻不乐意要孩子:

在日本,女性为了要诞生的孩子,牺牲可以说是巨大的,因为一旦生了孩子,就要放弃工作,同时自己将失去自由。

因为日本的孩子,都是母亲自己带大。

想让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带?不存在的,他们也有他们自己的老年美好生活。

低出生率带来的一个大问题,就是消费的萎缩。

虽然随着互联网与物联网时代的到来,新技术新产品层出不穷,但是,除了一部手机,其他商品再也调动不起年轻人购物的兴趣。

现在的日本年轻人越来越不喜欢物质或者是类似于奢侈品一样的炫耀了,日本年轻人可能更重视精神上的满足,例如看书和听音乐这样的基本不花钱的爱好。

低出生率带来的第二个大问题,就是教育危机。

日本的教育资源并不缺乏,但是作为一个传统文化和西方外来文化混合的社会,目前日本的教育处于两难境地。

说白了,就是四不像。

一方面,追求精英教育的父母不断督促孩子去上各种私塾补课,寻求出人头地。

另一方面,孩子们在拼命的努力中,对于父母传统的生活态度感到虚幻。

人生如同是在一个轨道上,还没有进入轨道,就已经知道轨道那头的结果。

现在越来越多得日本年轻人都有这种感觉,属于年轻人自身得创造力就已经被扼杀掉了,学习得风气也就越来越不好,辍学和逃学的孩子越来越多。

日本的教育也因为低出生率而进入了一个负增长的阶段。


日本物语


低欲望的社会,他跟日本的文化背景是有关系的,最大的原因是经济的长期停滞不前,带来的就业困难,收入锐减,工资可能十几年都没有增加。就业岗位的减少,生活福利相对完善。生存问题解决掉的时候,人们需求就会发生变化,当人们追求金钱和物质消费遇到阻碍的时候,但是却无生存之忧,他们就会选择走向另一个极端。


日本低欲望社会是我们的前车之鉴,我们现在跟日本相反,我们是属于高欲望的社会,打开手机每天的网页上面到处都是告诉你应该去怎么样的生活,成功学告诉你怎么样去赚钱?还有比如你已经被同龄人抛弃了等等这一种制造焦虑机制,各种不停变化的,让人应接不暇的生活模式在告诉你,你得不断的努力。这是一个充满生机的充满活力的社会。

但是也有人说,为什么我浮躁的连一本书都看不下去?我以前在刷微博后来刷朋友圈,现在刷短视频,但是我就是不愿意拿起一本书来看,因为我没有办法安静下来,这个社会太有活力了,满眼满屏,看到的全部都是欲望。我只能看着,却又没有办法去猜,心里非常急。


所以有些人提出我要逃离,我要去乡村,我要去寻找一个宁静的地方,其实这就是低欲望社会的开端,比如以前流行一个词语叫做佛系青年,它催生了一个很热的产业,那就是农家乐,我想以后可能会出现一个产业,叫做隐居山庄,还有逃离北上广,这些等等其实都是低欲望社会的开端。

咱们中国人的效率太高了,时间是按分钟来计算,而不是按天来计算的,我们的支付可以瞬间的完成,我们的外卖可以不用半个小时送到,我们买的东西也有可能半小时送到。我们在享受便捷的时候,你有没有想到,支撑着一个的是一个非常高速运转的社会,高速运转的社会,是人类潜力的不断的迸发。但是并不是每个人的适应这样的社会。


所以我觉得低欲望社会和完全的高欲望社会都并不好,我觉得社会应该是多元的。有时候慢下来也不是坏事,有时候太快了也不一定是好事情。


知常容


《低欲望社会》是日本著名社会学家大前研一的经典之作,该书反映了日本当下社会的一些现实,比如老龄化的来临,比如社会活力的丧失等等。

日本在经历了30多年的起飞后,在80年代末期开始遭遇经济泡沫,其后日本社会经济发展开始停滞不前,连带着整个社会的活力下降。

社会活力下降的一个突出表现就是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日本目前60岁以上人口已经占到了总人口的接近百分之二十左右,比例已经是非常高的了。走在日本的大街上随处可见老人的身影。日本的老龄人一般独居的比较多,所以很多老人即使去世了也没有人知道,这也就是所谓的“无缘社会”。

经济泡沫破灭以后,日本的“1亿准中流”的庞大构想也随之破灭。原来的中产阶级迅速下流,收入减少,购买力下降,不敢结婚,不敢生孩子。有的学者将其称之为“下流社会”的到来。这也是日本低欲望社会的一个突出特征。


青年史学家


很多老年人不满中国部分年轻人不思进取,不买房、不结婚,再看看隔壁日本的社会现实,他们可能会觉得中国年轻人还算好些的。

日本厚生劳动省22日公布的人口动态统计数据估算值显示,2017年日本新出生人口数将仅为94.1万人,创下1899年有统计数据以来的最低值,连续两年跌破100万大关。去年,日本新婚情侣数为60.7万对,比上年减少1.4万对。根据这份估算,日本人口将在2053年跌破1亿,到2065年,日本人口将比2015年的1.27亿减少三成,降至8808万。届时超过40%的人口都是老年人!

(日剧《逃避可耻但有用》主人公吐槽生活的无力感)

恐怖吗?可怕吗?日本年轻人不婚不娶的太多了。生育表面上看是个体自由的选择,是一个家庭的选择,但是整个社会都弥漫着这种氛围,会导致什么?会造成劳动力缺乏,会造成消费不足,会造成经济衰退。

年轻人越来越宅了,动漫、色情片、零食,一部手机可以搞定他们几乎所有的生活。对于未来,他们没有什么高的预期,所有的物质需求都可以降到最低,不买房不买车,有什么问题吗?一个人生活,养活自己就足够了。日本著名管理学家大前研一写了一本书,叫《低欲望社会》,副标题叫“胸无大志的时代”,讽刺意味和忧虑之心明显。

日本的当代青年文化是个人主义的文化,青年人对中产阶级的生活方式是嗤之以鼻的,努力工作获得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在年轻人这边已经失去吸引力。这些年轻人对这些事物已经失去兴趣,缺乏动力,新一代的年轻人不关心政治,国家,只关心自己。“胸无大志”是一种策略,鼓励、刺激、降低贷款利率也刺激不了他们购物、成家、承担自己人生责任的欲望了。

他们在长辈眼里或许孱弱、没责任心,但是他们自己觉得真实、忠于自我。这是他们面对日本社会强大的经济压力、社会压力唯一能做的。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无论怎样努力都无法实现阶层跨越,那就“丧”着吧。“低欲望社会”是经济高速发展后的必然结果。年轻人不是不想拼搏,而是高物价、高房价让拼搏失去了意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