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為什麼山海關之戰中李自成軍會一敗塗地?

DDDDD噠


近日有網友提問:能夠打敗明朝軍隊,順利攻入北京城的李自成大順軍,為什麼在山海關之戰中,會面對吳三桂和清軍大敗,從此走向徹底敗亡?如果李自成能夠打敗吳三桂和清軍,是不是會重新改寫歷史?

要回答李自成的山海關之敗,要從三個方面談起:

1、迅速腐化,吃喝玩樂,失去戰鬥力

郭沫若曾把李自成敗亡歸結為:進京後隊伍迅速腐化、失去戰鬥力。這一說法在《明季北略》中有佐證:二十戊申李自成入宮,大順軍的馬兵入城,亂闖百姓家,大順軍將領看到高門大宅就據為已有,劉宗敏佔據了田宏的宅子,李牟佔據了周奎的宅子。

另一處記述是這樣的:大順軍進京後“先拿娼婦及歌童小唱各數十人設宴”,又到大大殿裡擺宴演戲,往來奔突,嘻笑嘈雜。北京的午門處,馬兵東西馳騁,一片狼籍,大順軍的童子兵還把從宮中搶來的錦繡裹在身上,飛馬在鬧市……

“闖王來了不納糧”的那支隊伍消失不見了,將領們帶頭腐化,士兵們初進北京城很快迷醉在酒色財氣之中。這就是為以後的失敗埋下的第一粒種子。

2、無心理準備,更缺乏戰略準備,逼反吳三桂

細看歷史會發現,李自成攻下北京城,並非軍隊戰鬥力超強,而是明朝軍無能,正如李巖所說明朝的“報效之人,不能多見也”。意外打下江山要當皇帝了,對李自成來說很意外。因此,缺乏戰略準備和心理準備,導致一把好牌被打壞。

表現之一:大順軍進城後如同之前每攻一城就搶掠、打擊豪紳一樣,沒有及時安撫和穩定舊有官吏體系,保證國家機器運轉,而是追餉索銀,劉宗敏發明了新夾棍,“夾木俱有稜,鐵釘相連”,專門拷打官吏,還在軍府門前立兩根木柱,“磔人無虛日”,天天都有官吏被凌遲處死,一天不漏。

表現之二:大順軍以為攻下北京城就萬事大吉,將領們忙著往腰包裡搶錢,李自成忙著搞登基,唯一頭腦清醒的李巖提出:對追贓者按貪汙、抗命不降、清廉者分成三類,不要一棍子打死,同時提出“以堯舜之德愛及天下”、“一切軍兵,不宜借住民房”、招撫各地將領,“許以侯封”等。李自成卻只批示三個字“知道了”。

表現之三:李自成進京後曾打過一張好牌:遣人招吳三桂,又行文招左良玉、高傑、劉澤清等。他意識到吳三桂的關寧鐵騎是最大威脅,各地明軍戰略力量猶存。面對吳三桂等重要的將領,李自成最初的招撫之策是正確的。但是,事情並沒有向好處發展。

歷史一瞬間被改變了:吳三桂當初奉崇禎詔命救援,到山海關時北京城已破。他猶豫不決時,李自成抓了他父親吳襄,寫信招降,吳三桂準備投降。率兵走到灤州(今灤縣),聽人來報愛姬陳沅(陳圓圓)被劉宗敏搶走,衝冠一怒為紅顏,率兵回到山海關決心與大順軍為敵。

3、戰術上失敗,又遇奇怪天象,被清軍偷襲

失去戰略上先招,面對抗命不降的吳三桂,李自成搞了一出“御駕親征”。吳三桂則暗暗投降清軍。對這一切李自成一無所知,把20萬部隊佈陣于山海關,從北山綿延到海邊。有野史說,當時李自成彙集了百萬大軍,擺出決一死戰的架勢。

清兵卻暗中設陣,吳三桂奉命在右翼。關寧鐵騎本是精銳之師,大順軍依仗人多勢眾,兩軍從上午7點殺至晚上5點,大順軍的包圍圈被打開又合上。清軍在戰況膠著時,從吳三桂陣地右邊出擊,直衝大順軍的中軍,“萬馬奔躍,箭如雨下”。

《明史》記述此時又遇到奇怪天象:天黑時突然颳起大風,吹向大順軍的陣營,沙石如同冰雹……李自成正挾持崇禎的皇太子朱慈烺在高崗觀戰,發現清軍偷襲後,自亂了陣腳,急忙縱馬下崗而跑,自己率先當了逃兵。

清軍追擊40裡,大順軍徹底潰敗,自相踐踏,死亡無數,屍橫遍野,河溝裡的水都被鮮血染紅了。

此後的事情就是大家熟知的了:李自成回到北京後匆匆搞了個登基大禮,把從北京城追討出來的金銀寶器等燒鑄成金餅,同時攜帶著大量珍寶跑回了西安老家……


指動濟南


這個問題其實非常簡單,如果你小時候,初中高中的時候有過小團伙,打過幾次群架,就很容易明白。

網上經常有人說我不夠高尚,這沒毛病。在道德方面我一向對自己要求不高,我爭取有底線,爭取哈。在跟大家聊天的時候,尤其是對年輕小孩兒,我也總愛說一句話:老夫少年時亦是浮浪子。沒辦法,本老師出身就不太好。

初中、高中的時候有自己的一幫小兄弟,偶爾也打個架,打過人也捱過揍。我是一個從小就善於透過表面看本質的人,那時候我就發現一個規律,我們主動出去打別人的時候,都是勝利。別人主動來找我們的時候,都是捱打。最後我總結出混混打架的終極奧義:有準備的打沒準備的。

這個道理放在李自成身上也完全成立。李自成在山海關一敗塗地,歸根結底就是他對八旗軍的出現完全沒有準備。他不但是在這次戰役中對八旗軍沒準備,在戰略上,對於關外清朝這個新興的勢力也是完全沒有準備。

對於清朝那邊,大順是戰是和,李自成的團隊是沒有任何考慮的。所以,當李自成看見彪悍的八旗軍出現在戰場的時候,也只說了句:滿洲兵來了。然後就逃走了,沒有進行抵抗。在這點上能看出來,李自成的戰場經驗還是很豐富的,在看見八旗軍的旗幟的時候他就意識到自己完了,不用懷疑,沒有任何懸念,因為他自己最清楚,從他本人到普通的大順士兵,都沒有做好與八旗軍作戰的心理準備,面對突然出現的八旗軍,必然是上下慌亂,剩下的局面必然是崩盤。這跟我們小時候,看見有陌生人堵在校門口是一個道理,沒必要打,趕緊跳牆跑,找回場子是以後的事。

而反觀清朝方面,不但是有備而來,而且是準備了相當的久,方方面面謀劃的已經相當成熟。當時主政的已經是多爾袞,但在皇太極還活著的時候,皇太極已經謀劃著中原局勢,並留下遺言:日後如果有機會進軍北京,一定要準備入主中原。

明朝還未亡的時候,關外的清朝已經派出使者開始與大順政權接觸。並且也在考慮怎樣處理大順與大明的關係。

大清對大順和大明的算計是長久的也是精心的,銳意進取的皇太極和多爾袞加上范文程、洪承疇,呵呵,那還不算計死李自成和朱由檢?

多謀多勝,少謀少勝,不謀不勝。

大清最後的成功就是算計的多。而大順的失敗就是謀少了,只謀眼前的崇禎和吳三桂,沒看見背後的多爾袞。

大明也亡於不謀。

就像現在網上一些智障天天喊的:我大明不和親,不割地,不賠款,不議和。簡單的說這就是空話,說不好聽點就是放屁。不和親,不割地,不賠款,不議和哪條能解決問題?哪條能拯救大明?不和親,不割地,不賠款,不議和用兩個字總結就叫:不謀。看看明末的歷史,大明朝廷對老百姓、對大順、對大清都沒能拿出任何有效的政策,沒有做任何有意義的謀劃,只是每天的在那扯皮講空話。反正李自成來了,開門迎接,八旗軍來了,也開門迎接。面對大順軍和八旗軍,明朝的首都兩次不抵抗淪陷,就這樣一個朝廷,我真的不知道是什麼樣的腦袋能看出來他有骨氣。


銳度何老師


闡述歷史也是一門手藝,我是歷史手藝的學徒匠。

在公元1644年四月山海關在成為整個東亞地區的焦點,這裡即將發生的戰爭會影響華夏大地接下來將近三百年的歷史走向,有三方勢力在這裡即將展開廝殺,陣營分別是以李自成為主的農民軍,和以吳三桂關寧軍和滿清八旗為主的清吳聯軍。這三方勢力代表著當時東亞最為強悍的軍隊實力,而結局我們都知道在山海關一片石地區,闖軍一敗塗地,李自成退回北京,從此一退再退最後李自成被農民誤殺在小廟,亦如此窩囊的方式結束了其跌宕起伏的一生。哪為何其人生最關鍵的一戰山海關之戰李自成會輸哪?我認為和以下幾點有關。

  • 輕易的攻佔北京城剿滅大明皇室使李自成過於自信,而低估了吳三桂的實力

李自成並不是我們所想的農民出身思想簡單,相反李自成的頭腦清醒,遇事冷靜,臨危不亂,很得人心,在明末的那個亂世中眾多農民起義裡最後能出一個闖王李自成,不能說其沒有本事,但也僅限於攻佔北京之前,在之前農民軍之所以發展快速,野火燒不滅春風吹又生,是明朝高額的稅收,加上頻繁的天災,李自成啟用將領李巖的建議,以均田免賦為政策,發展迅速,當時民間甚至有口號,“迎闖王,不納糧。”但就是這種為民的風氣在進入北京後都變了,頗有農民進城的感覺,強佔民宅,搶奪金銀,內部腐化嚴重,連闖王自己都被繁華的紫禁城所迷惑,但此時李自成的腦袋還算清楚,吳三桂和左玉良等明朝舊將還在,天下還遠沒有都是他老李的,他聯絡吳三桂,和左玉良,希望可以招降,大順軍內部明朝舊將很多,包括本事自己的精銳部隊也大部分是西北邊軍,所以當時大順軍的實力是高於一般邊軍的。將吳三桂一家控制住後,李自成希望吳三桂自己投降於他,可是要論政治頭腦,李自成確實不足,吳三桂此時的五萬關寧軍是他的保命底牌,他已經成為一方諸侯,怎麼會如此輕鬆就輕易投降,吳三桂還是不想投降於滿清 的可能大打心眼裡看不起遼東蠻夷,李自成在攻佔北京後做了種種天怒人怨的事情都對其產生了影響,民間野史說是為了吳三桂的美妾我覺得不現實,但李自成做了使吳三桂憤怒的事是真畢竟吳三桂家人在李自成手中,但就在他猶豫時李自成自己輕率十餘萬大軍東征而來,吳三桂無奈求救於滿清,當時三方實力的處境是這樣。

一。吳三桂部兵力最為薄弱但也是明代糟糕軍隊中不可多得的精銳力量。雖然這支被稱為關寧軍的部隊,本質還是大量打仗作風不堅定的遼東軍戶,卻有著質量上乘的家丁力量。他們作為軍官的私人班底,處於全軍的金字塔頂層。幾乎都是騎兵的他們,不僅得到最好的供養,裝備也比較可靠。自然是全軍戰鬥力的保障。

二。李自成部闖軍則擁有著勝於明朝官軍的戰鬥水準。剖去那些歸附不久的前明部隊和跟風打劫的流氓難民,闖軍約50000人的核心部隊,實際上以過去的明朝西北邊軍為班底打造。這支長期駐守邊疆,卻得不到朝廷足夠配給的正規軍部隊,是李自成武力征伐的基礎。殺起過去的同僚,可謂得心用手。

三。滿清部這支軍隊從最初的東北亞漁獵部落,發展成為了當時東亞地區,最強大的武裝。從滿州各部編組的八旗勁旅,到紛紛來投的蒙古騎兵,以至於不少火線加盟的前明漢軍。當入關前夕的清軍,擁有著東亞地區幾乎全部的武裝體系,戰鬥力自然不容小覷。

  • 對於戰局的掌控有失誤的地方

李自成自信滿滿的開始了對山海關的征討,在他看來似乎正好藉此也把滿清給收拾了,這隻部隊基本沒有攻城火炮,沒有云梯等古時攻城雲梯,所靠的基本是人命疊加,當然前期攻城的都是炮灰,基本都是剛投靠的流寇,草莽,基本沒有太大戰鬥力,即便有山海關這樣的天下第一關,吳三桂也是守的很辛苦,在一片石地區雙方展開了最後的交戰,但李自成也沒想到關寧軍的戰力可以堅持如此之久,在勝利在望,吳三桂即將潰逃之際,滿清精銳騎兵進入戰場,當時滿清的騎兵是戰力最高的野戰兵種,在沒有城牆保護下,闖軍疲憊之師根本不是對手。所以李自成錯誤低估了吳三桂的實力,也高估了自己方面的你能力,我相信李自成考慮過滿清會前來,但從未和滿清交手的他,不知道野戰遇上滿清騎兵的可怕。從此就是一路敗退,逃跑的路上還把吳三桂全家殺掉,從此吳三桂沒有退路幫助滿清南征北戰,立下赫赫戰功。

闡釋君




明朝中後期,至少是從嘉靖皇帝開始,明朝軍隊的戰鬥力就不行了。不行的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是武官的待遇和地位低下,二是軍隊士氣低落。嘉靖年間的南倭北虜何其嚴重?好在戚繼光等將領採用募兵制練兵,才生成了一支頗有戰鬥力的軍隊戚家軍,解決了倭寇問題,守住了北方。但是戚繼光的軍隊改革並沒有推廣更沒有堅持下去,主要原因還是朝廷缺錢。沒有錢,再好的想法都沒有辦法實施。

嘉靖皇帝去世後,他的兒子隆慶皇帝在位期間,已經拖欠了部隊的很多工資。後來張居正改革,基本解決了軍費問題,對東北地區保有較大優勢。張居正死後,又開始發不出軍餉,後來努爾哈赤開始崛起,在萬曆皇帝去世前的一年,也就是1619年,努爾哈赤在薩爾滸大戰中一次就擊垮了11萬明軍,消滅其中5萬多人。



說明明軍的戰鬥力真不行了。就是因為明軍戰鬥力低下,十幾年來,始終無法消滅李自成和張獻忠的農民起義軍,老是顧此失彼,最終被李自成率領的農民起義軍推翻。李自成進了北京城,覺得自己的部隊戰鬥力很強大了,政府軍都成手下敗將,於是信心倍增。

李自成率主力赴山海關,想解決明朝駐山海關的吳三桂軍隊,但不知道吳三桂已投靠滿清。李自成和吳三桂先打了起來,李自成逐漸佔了上風。就在這時,多爾袞的六萬騎兵從李自成部的側翼殺出,猶如一陣狂風,一下子殺的李自成部措手不及,形勢不對,李自成率殘部逃回北京,多爾袞佔領山海關。



明朝末年,中華大地只有一支正規軍,就是滿族的八旗兵。明軍,李自成部,張獻忠部,都是散兵遊勇,紀律不嚴明,裝備不精良,訓練不有素,屬於業餘選手。八旗兵是久經考驗的專業選手,平原打野戰,東亞沒有對手,李自成當時不知道這個情況,此一敗,再無翻身機會。


坐看東南了


對於李自成在山海關一戰一敗塗地,很多人的觀點是他們在攻入北京城後,以為自己勝利了,開始了驕奢淫逸的生活。

然而事實並非如此,李自成的大順軍在京城一共只待了四十天,在山海關一戰,先前勇猛無比的大順軍一下子就潰不成軍,如果說他們”墮落“的話,那在四十天內戰鬥力就成這個樣子,這讓人很難相信。

先說說明朝的軍隊

歷來北京是集結重兵的,三大營號稱47萬,雖然有虛報但至少有一半吧。守護京城的部隊戰鬥力不可能不強,在滿清多次攻到北京城下時,北京守軍也算是老兵了。就算野戰不行,但北京城還有紅衣大炮守城,起碼還能堅持個把月的,當時李自成和崇禎想法一樣,北京城可以堅持一段時間。

但讓李自成想不到的是,當他兵臨城下時,北京就那樣簡單的被攻進去了,就算明朝戰鬥力再差也不能差到程度,所以這裡就存在了疑點。

回到李自成的部隊

如果說山海關之戰中,李自成的軍隊都是一批難民流寇戰鬥力低下,所以被清軍一擊即潰,這就無法解釋這個軍隊在大明境內對抗明軍時候的戰績。

李自成縱橫數十年,是所有流寇中戰鬥力最強,先前打過洛陽、西安等這些大城市,為何不在那些城市腐化,偏偏進了北京後孵化?

從北京撤出後,就連西安都守不住,而在山海關戰役中,他的部隊就好像從沒上過戰場一樣被清軍砍瓜切菜般屠殺,所以李自成的大順軍攻下北京後腐化了得說法站不住腳。

至於為什麼李自成軍隊在山海關之戰中一敗塗地,其實答案很簡單:鼠疫。

從中國歷史資料中來看,大疫都是細菌造成的傳染病流行,而末期的大明王朝,大疫幾次都在北方流行。

崇禎十六年時,通州、昌平州、保定府等都有大疫情,並且疾病傳入了北京。

明史記載:”京師大疫,自二月至九月。“

歷史上最有的鼠疫流行在十四世紀,當時歐洲接近一半的人死亡,這就是著名的黑死病。而黑死病是通過跳蚤的叮咬在老鼠和人之間傳播的,這種病死亡率極高。

當李自成攻入北京城時,城裡正在流傳鼠疫,北京城人滿為患,這就非常利於鼠疫傳播,而平常百姓和士兵是最好的傳染體,官僚之家少外出所以波及比較小,崇禎在深宮中不知道,李自成在城外也不知道。

因此,當時李自成想試探性的攻下城,誰知守城士兵紛紛投降,因為這些人知道北京守不了,換句話說如果沒有鼠疫,北京城高樓大炮防著,堅持個把月是很簡單的。

鼠疫的可怕在於可以潛伏20多天,沒發病時和正常人一樣。

也就是說李自成在農曆三月十八日進京,山海關大戰出發時是四月十三日,而戰鬥開始時間為四月二十二日。

李自成帶到山海關的軍隊正是還未發病的人,這些人戰鬥力還在,但此刻感染細菌的人身體素質已經下降了很多人,因此在對上全副武裝、身體狀態良好的滿清軍隊時,自然就不是對手。

這些人在山海關死了一部分,沒死的逃回來後繼續發病,於是李自成手下全都是患了鼠疫的病人,在這種情況下別說戰鬥,能走路就已經不錯了。

這就是為什麼李自成從山海關回來後,北京守不住,離開北京後的戰鬥也是一敗塗地,因為他的部隊一路把鼠疫帶過去。

”凡賊所經地方皆大疫,不經者不疫。“

這裡有人會問,既然李自成的不對感染鼠疫導致全軍崩潰,那為什麼滿清部隊不受感染?

有一種說法是,滿清人都是騎馬,而鼠疫的媒介跳蚤不喜歡馬的味道,所以滿清部隊躲過了這場浩劫,當這種說法還不是很確定。

而對鼠疫的解釋是,鼠疫耶爾森菌簡稱鼠疫桿菌,本菌對外界抵抗力比較弱,對乾燥、熱河消毒劑非常敏感,在陽光直射、100℃1分鐘即可殺死病菌。

李自成三月進京,當時溫度較低有利於鼠疫傳播,當天氣變熱後鼠疫就會消退。鼠疫在北京傳播的時間為1644年9月,當滿人進京後實行滿汗分治,兩個民族沒有混居,接觸比較少,而滿人進京後天氣轉熱,離開人體的細菌不易生存,所以鼠疫沒有在滿人中傳播。

因此,李自成從山海關之戰後一敗塗地的根本原因並非大順軍腐化後戰鬥力低下,而是因為鼠疫導致的;而大明王朝的覆滅不是鼠疫,而是民不聊生,內憂外患。


大國布衣


一群烏合之眾而已,要不是崇禎自毀長城,李自成根本就成不了氣候!

對上吳三桂的關寧鐵騎本就夠嗆,結果清軍再背後耍陰招,豈有不敗之理?

首先一點,腐敗風氣太過嚴重。

這支起義軍原本是非常得民心的隊伍,他們每次佔領了一個地方以後,都不會對當地民眾造成太大的影響,而且還會免除“解放區”民眾的賦稅納糧責任,這樣的一支軍隊自然非常受百姓們的歡迎。

可是等到軍隊入京以後,原本的好風氣就全部喪失了。

這支起義軍的基本組成大部分都是沒有什麼文化的民眾,為了能在亂世中可以生存才加入了謀反的隊伍,所以這支隊伍是有著明顯的“劣根性”的。

進京的義軍胡亂的闖進民眾家進行搶掠活動,看上民眾家的府宅以後也會強行納為自己的財產,高級一點的官員還徵召了大量的歌姬,在殿堂之中大行享樂之事。

義軍中的童子軍們還把綾羅綢緞纏卷在自己身上,整個京城都透露著義軍的貪婪享樂之風,這樣的部隊會有什麼成就!

其次,成就超過預期,完全沒有後續準備

這支義軍剛開始行動的時候並沒有想過自己真的能成功,就算李自成自己也只不過封了王爵。

這些人都是本著混口飯吃的打算進行起義,奈何在實際戰鬥中明朝太不“經打”,義軍非常順利的就拿下了京城。

這樣的結果是讓義軍有點意外的,先前作戰的時候根本沒有考慮建立新朝廷的事情,如今機會放在面前明顯有點慌不擇路。

改換朝堂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官員的過渡工作以及各機構之間的調配都需要好好處理。可是義軍在這時候並沒有好好對待明末舊吏,幾乎每天都有官員會被慘害,得到啟用的舊官員幾乎沒有。

從義軍的整體表現來看,佔領都城以後大家都是忙著升遷搶掠之事,對過渡工作幾乎沒有任何準備,這也導致局勢變得非常穩定,為山海關失敗埋下伏筆。

最後,逼反吳三桂,又出現戰略性失誤。

吳三桂在回援京城之時義軍已經破城,這種情況下他就有了眾多選擇,由於自己手裡有兵,無論投奔哪一方都可以有很好的前途。

可是李自成抓到了他的父親,吳三桂也只投降義軍,但是這個時候義軍的將領卻強行霸佔陳圓圓,好好的局面被徹底葬送,吳軍轉投滿清,彼此的實力拉開了差距。

在交戰之時,雖然義軍的兵力有明顯的優勢,但是作戰之時戰線拉的太長,儘管對吳三桂形成了包圍的勢頭,但始終不能阻止對方突圍。加上清軍從側翼突然殺出,義軍戰術很快就沒了效果。

而且歷史記載說當時的天氣出現了異樣,天快黑時驟起狂風,捲起的沙土就像石塊一樣衝進義軍陣營,驚慌的李自成率先逃跑,義軍由此全面潰敗。

總得來說,義軍的實力並不強,無論是戰鬥力還是戰術指揮,他們跟清軍都不是一個等級。他們能夠打入都城,根本原因還是對方軍隊太弱,再加上其他一些意外因素的影響,他們早晚都會失敗。

白話歷史君


主要是李自成明朝滅亡太快李自成統治根基太淺和李自成的戰略失誤,使李自成在兵力劣勢的情況下面對清軍主力並不得不進行決戰,失敗是很正常的事情。

雖然李自成崇禎初年就參加了農民起義軍成為一隻農民軍的首領,但李自成真正崛起是在崇禎十三年末入河南開始,到崇禎十七年三月份佔領北京不過三年多,李自成勢力的根基非常淺薄,內部矛盾很深。

崇禎二年,明朝朝廷裁減驛站經費,驛站馬伕李自成光榮的成為一名下崗職工。被下崗後的李自成不久後參加了農民軍,很快成為一隻農民軍的首領。

但早期參加農民軍的十來年間,李自成只是其中一股農民軍的首領,並不算重要人物。在明軍的圍剿下,掙扎求生。崇禎十一年,明朝官軍圍剿農民軍取得決定性勝利,李自成幾乎全軍覆沒,帶領幾百殘兵敗將躲進商洛山一帶。

崇禎十一年明軍基本上成功鎮壓了大部分農民軍,但緊接著的空前大旱決定了明朝的滅亡。從崇禎十一年到崇禎十四年間,中國北方地區經歷了一場歷史上空前的大旱災。連續四年的大旱災之下,河南、山東、河北等北方人口密集地區成為一個大火藥桶,一點火星就會點燃。

崇禎十三年六七月間,李自成出商洛入河南。河南是大旱災的中心地區,大旱災之下社會矛盾極端尖銳。李自成入河南後如魚得水,很快迎來空前的大發展,不再是之前能隨便被明軍剿滅的小勢力。

崇禎十六年三月,李自成殺掉另一股農民軍首領綽號曹操的羅汝才,吞併其勢力,統一了當時北方的大部分農民軍。羅汝才是當時勢力稍小於李自成的農民軍首領,和李自成是聯合作戰的合作關係,李自成徹底消化羅汝才勢力需要相當長時間。

(李自成)

崇禎十六年九月,李自成大敗孫傳庭統帥的明軍,接著李自成進軍陝西,徹底消滅了陝西明軍殘餘勢力。崇禎十七年正月初一,李自成正式在西安建國稱帝,國號大順,年號永昌。

崇禎十七年建國之後,李自成集團犯了極其嚴重的戰略失誤,輕率發動東征。明朝的抵抗極其微弱,李自成不費吹灰之力進入北京,但完全沒做好和清軍決戰的準備。

崇禎十七年正月初一,李自成正式建國稱帝。僅僅幾天後,正月初八,李自成就正式統帥大順軍主力東征進軍北京。

李自成這次東征未必是想一舉消滅明朝勢力,可能僅僅是想佔據山西部分地區確保關中地區的安全。但李自成出兵後,一路明軍望風而降,只在寧武關遭遇了規模較小的抵抗,也僅僅一天就結束戰鬥。李自成的東征完全變成了武裝大遊行。

三月十七日,李自成率領的大順軍到達北京城下。北京城同樣僅進行了非常微弱的抵抗,三月十八日夜間,北京城就被攻破,三月十九日,李自成正式進入北京城。北京僅僅一天就被李自成攻佔。

李自成從西安進軍北京一路驚人的順利,接收了幾十萬投降明軍。李自成根基很淺,勢力膨脹太快,根本來不及充分消化。

李自成的大順軍核心部隊戰鬥力很強,但人數並不多。李自成地盤急劇膨脹甚至佔領首都北京的同時,核心部隊實力並沒有啥增長,反而被攤薄到廣闊的區域內。

李自成對應對關外強敵清軍完全沒有準備。

吳三桂先降後叛的急劇變化中,李自成做出了錯誤決策,冒險出兵決戰。在馬上要擊潰吳三桂的時候,清軍突然出現,大順軍核心主力在兵力劣勢和最不利的戰場形勢下損失慘重。大順軍戰敗後,原來投降的明軍和官吏紛紛叛亂,讓大順軍無力東山再起。

李自成意外的突然勝利中,並沒有做好應對清軍的準備。相反,清軍在得知北京陷落的消息後,立刻以最快的速度進行了空前的舉國動員,準備入關爭天下。

李自成進軍北京過程中,明朝最後一隻重兵集團負責防禦關外清軍的吳三桂也同樣毫不猶豫的投降了李自成。

吳三桂投降後,交出了山海關防區,自己領兵前往北京朝見李自成。三月二十六日,吳三桂在朝見李自成的路上突然叛變。

吳三桂叛亂的原因其實有很多種說法,衝冠一怒為紅顏未來陳圓圓只是不很可信的一種說法,只是很喜聞樂見,流傳最廣。

吳三桂叛亂後,回兵擊敗李自成派去接收山海關的唐通部,重新佔領山海關。李自成在四月初十得到了吳三桂叛亂的消息,四月十三日李自成親自領兵率領大順軍前往山海關平定吳三桂叛亂。

大順軍的巨大勝利中,核心兵力其實很有限。李自成前往山海關的兵力只有六萬人左右。

在四月初,清軍得知北京陷落的消息,很快就做出了舉國動員入關爭天下的決策,清軍動員了所有可以動員的兵力,總兵力達到了十五萬左右,超過之前任何一次同明軍大戰的兵力。

四月九日,清軍從瀋陽出兵,此時李自成還沒有得到吳三桂叛亂的消息。

清軍最初出兵時並不知道吳三桂叛變,一開始的計劃是從密雲一帶入關。清軍的空前動員下,即使從密雲入關,如果李自成主動決戰,兵力劣勢下勝利機會也不大。

四月十五日,清軍遇到了吳三桂求援的使者,立刻改變行軍路線,全速向山海關進發。

四月二十一日,大順軍抵達山海關,立即同吳三桂軍作戰。吳三桂軍總兵力約有五萬人,同李自成的六萬人兵力差距不大,還佔據天下有數的險要山海關,一般情況下守城肯定綽綽有餘。

不過大順軍核心部隊的戰鬥力遠勝吳三桂軍,僅僅激戰一天,吳三桂軍就處於崩潰的邊緣。四月二十二日凌晨,李自成軍已經處於勝利攻佔山海關的邊緣。

四月二十一日夜間,清軍到達山海關外,僅僅比大順軍晚到了半天。四月二十二日清晨,走投無路的吳三桂不再和清軍討價還價,徹底投降清軍請求清軍出兵。隨後吳三桂打開山海關迎清軍進城。

四月二十二日上午,清軍從山海關城中出兵,向大順軍發起攻擊。清軍以逸待勞,大順軍則連夜進行了作戰,人困馬乏。有兵力優勢的清軍突然襲擊之下,大順軍大敗,損失慘重。隨後退回北京。主力損失慘重的大順軍無力防守北京,很快就放棄了北京城。

山海關慘敗後,投降大順軍的幾十萬明軍和明朝官吏紛紛背叛大順軍投降清軍。大順軍根基不穩的弱點徹底暴露出來,無力東山再起,走向了徹底的失敗。



仁勇校尉


崇禎十七年(1644年)四月初四,李自成已經攻入北京,明朝滅亡,范文程上書多爾袞,“正如秦失其鹿,楚漢逐之,我國雖與明爭天下,實與流寇角誒”。



多爾袞隨即率滿蒙八旗八萬餘人日夜兼程,準備仿照前五次入關路線進京,與李自成決戰,說明清軍已把李自成當作首要對手進行打擊。

而李自成方面,於四月十三率大軍十萬(一說六萬)進軍山海關,這說明李自成此時還將吳三桂所部明軍當成對手,完全無視隨時可能入關的清軍,這絕對是戰略上的失敗和情報上的無知。



而事實上,在1644年正月,多爾袞就曾致書李自成,當時說的是共取中原,實在是天大的提醒,結果李自成對這個潛在的敵人置若罔聞,事實證明,無知是要付出代價的。

四月十四,多爾袞接見了吳三桂的信使,得知吳擬獻關降清,火速改道山海關,日行二百里瘋狂行軍,目的就是要抓住定鼎中原這一千載難逢的機遇。大漢奸范文程顯然對農民軍的實力非常瞭解,他作出了“李自成必敗,清軍必勝”的論斷。

不知是對自己實力信心不足,還是為求百分百的把握,多爾袞顯然與吳三桂達成了某種方案,以吳三桂的四萬關寧軍為誘餌,吸引大順軍來攻,或詐降或硬扛,拖延至清軍趕來。吳三桂很好地執行了這個計劃,四月十九,李自成兵鋒接近山海關,吳三桂恐清軍未到,遣使詐降,李自成竟然相信,導致行軍延誤,兩天後才兵臨城下,此時清軍距離山海關僅15裡。



同日,李自成率部攻城,吳三桂拼死抵抗,缺乏攻城武器的大順軍受挫,而行軍疲勞的大順軍唐通部當晚遭遇清軍一部,瞬間被擊潰,這絕對是對李自成最好的警告,但不知為何,李自成第二天仍然繼續強攻山海關,絲毫沒有防備清軍,如果不因為是拿下北京城後的狂妄自大促使李自成頻頻做出如此不合理的決策,那麼就是李自成本身缺乏基本的軍事指揮才能,愚蠢葬送了大順政權最後的機會。



一年前,洪承疇率八總兵、集天下13萬精兵在松錦大戰中被清軍殲滅近半,這還是在依託松山、杏山等堅城的基礎上,更重要的是,這支明軍絕大多數都是在關內身經百戰、多次打的李自成、張獻忠等農民軍潰不成軍的官軍。



戰鬥力更勝一籌的明軍+堅城尚無法與清軍抗衡,李自成到底哪來的勇氣?李自成的大順軍,無論從人數上、裝備上、戰鬥力上均不如清軍,在與吳三桂的關寧軍纏鬥中,吳三桂親自面見多爾袞,一場由漢奸主導、配合的剿滅李自成的陰謀就此實現——阿濟格、多鐸各率2萬精騎突入李自成陣中,大順軍瞬間崩潰,一場屠殺不可避免地上演。


李自成戰略上的誤判以及對清軍戰鬥力的低估,是造成大順軍一敗塗地的主要原因。當然,大順軍從西安戰至北京,尚未完成正規化建設,本身戰鬥力便十分低下,不過是明軍主力盡失方才給了李自成奪取中原的機會。但李自成本身的侷限使他錯失了這個良機,實際上即使李自成不攻山海關而選擇死守北京城,以當時清軍成熟的火炮部隊、北京城內的鼠疫影響,大順軍也未必守得住北京城,一片石戰役不過是換個時間、換個地點發生罷了。


春秋正義


回答者: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 林小靜

發生在崇禎十七年(1644年)四月的山海關之役,可以說是李自成建立的農民政權從勝利走向衰亡的轉折點,同時也是清朝定鼎中原的決定性一戰。山海關一戰雙方都投入了眾多兵力,據考證清軍共有13萬精銳對戰李自成軍20萬,最終結果是李自成農民軍慘敗,被迫撤離北京後輾轉山西、陝西等地,起義軍力量遭到削弱,其後李自成也在混亂中被殺。從崇禎十七年(1644年)三月十九日李自成在北京建立大順政權,到這一年的四月二十六日率部倉皇逃離北京,短短四十餘天為何會經歷如此翻天覆地的變化呢?這就不得不提到一個關鍵性人物——吳三桂。

吳三桂

明朝滅亡後,舊將吳三桂仍率領三萬重兵鎮守山海關要塞,崇禎十七年明廷因寄希望於吳三桂救援京師,於是這年的三月封吳三桂為平西伯,並升任其父吳襄為提督京營。沒想到的是,吳三桂在帶兵進京的途中卻得知明朝覆亡的消息,因此帶兵重回山海關。當時李自成軍剛入京城建立農民政權,為了鞏固政權,於是對吳三桂採取了招撫策略,李自成曾派唐通帶著40000兩白銀前往犒師,但吳三桂並不領情。此後吳三桂與李自成軍發生了衝突,雙方一度交戰。早前清軍就對吳三桂就動了招降的心思,曾多次派明降將祖可法前去招降吳三桂,但吳三桂仍舉棋不定。吳三桂與李自成軍交戰後,擔心山海關遲早不保,於是派人秘密聯繫多爾袞,希望向後者借兵對付李自成,並表示願意歸附。雙方達成協商後,多爾袞派軍與吳三桂軍隊李自成軍形成了“首尾夾攻”之勢,四月二十二日,清軍正式加入戰鬥。此時吳三桂與李自成軍已交戰了一段時間,雙方均損失慘重,清軍以逸擊勞,最終大敗李自成軍,取得了山海關戰役大捷。

山海關之戰作戰經過圖

山海關一戰,清軍勝而李自成軍敗,吳三桂最終倒向清軍固然是重要原因,但更深遠的原因還在於李自成政權自身的腐化與不堪一擊。李自成的農民軍進入京城後,不僅沒有穩定民心,鞏固統治基礎,反而四處掠奪錢財,引起普通民眾紛紛不滿。農民軍沒有嚴明的紀律,他們入城後貪於享樂,不僅軍心渙散,戰鬥力減弱,而且出現了畏戰的心理。與此同時,清軍在松錦決戰後,搬師回瀋陽修整的同時招降了不少明將,為攻打京城作了充足的準備。本來吳三桂在與哪邊合作的問題上一直舉棋不定,李自成並沒有看到山海關一線防禦的重要性,在招降吳三桂不成後便與之交戰,導致吳三桂轉而降清,反過來對付李自成軍。

李自成

郭沫若曾在《甲申三百年祭》中認為山海關一戰李自成軍失敗的原因在於上層的腐敗墮落,他列舉了大量史料說明大順軍日夜搜刮金銀、沉迷於嬉戲淫樂中,因而對當時全國的局勢沒有充分的瞭解,也沒有預先制定措施預防清軍的入關,同時對十幾萬清軍兼程入關毫無防備,最終貽誤了戰機。可以說,李自成農民軍在山海關戰役中的慘敗是註定的而不可避免。

參考文獻:

王岸茂:《論大順政權在軍事方面的嚴重失誤——兼論山海關之戰的重大戰略意義》,

《河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5年第2期。

馬社香:《山海關之戰雙方兵力考》,明史國際學術討論會,1999年。

陳涴:《第十四講:清定鼎中原的決定性戰役——山海關大戰》,《遼寧省社會科學普及系列叢書7——遼海講壇》,2009年。

張曉波:《山海關之戰與清王朝的建立——從“封建制”看明清鼎革及其延續性》,

《社會科學論壇》2013年第11期。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季我努學社頭條號(搜索季我努學社)及季我努學社微信公號(名稱季我努學社,搜索jiwonu)季我努學社系國內著名的歷史學民間學術社團,已出版中國近現代史料及研究作品逾3000萬字,代表作為《美國國家檔案館館藏中國抗戰影像全集》(全30卷)、《日本遠東戰爭罪行叢書》(第一輯5卷,第二輯已出1卷)。其創辦的季我努沙龍系國內最著名的公共歷史講座。


季我努學社


李自成在山海關大戰之中大敗虧輸,最為關鍵的問題出現在大順農民軍政權的內部。

首先是李自成,對於這場戰鬥的準備,實際上並不充分。

對於當時山海關守將吳三桂,李自成一直採取的是招撫的策略,為此,李自成不惜通過用4萬兩白銀勞軍,並且單獨給吳三桂本人1萬兩白銀這樣的方式,極力的拉攏吳三桂,起初吳三桂也答應了投降李自成,並且率部開拔,離開山海關。

但是就在吳三桂走到行至永平西沙河驛時,吳三桂遇到了從北京成功出逃的家僕,同時也收到了三個令他極為震怒的消息:他的家被抄了,一家老小全部被關了起來;自己的父親遭到了劉宗敏的嚴酷“拷掠”,已經是遍體鱗傷,奄奄一息;與此同時,愛妾陳圓圓也為劉宗敏霸佔。吳三桂就此與李自成反目,並且迅速重新奪回了山海關。

李自成得知此事後,先是極力安撫吳家上下,並且放回了陳圓圓,希望緩和同吳三桂的矛盾,但是吳三桂已經通過此事看清了李自成政權的本質,決議抗爭到底,李自成這才決定出兵攻打吳三桂。

此時李自成的軍中,還帶著吳三桂的家人,以及被他俘獲的明朝崇禎皇帝的太子,他還是希望能夠讓吳三桂投降,而不是與吳三桂力戰,並且,對於李自成的軍隊以極慢的速度向山海關進發,加上被吳三桂的“詐降”所迷惑,使得李自成直到開戰前的最後一刻還對吳三桂的投降抱有幻想,而這也註定了是一場對他來說準備並不充分的戰鬥。

其次是大順農民軍政權內部正在以驚人的速度,迅速腐化墮落。

不得不說的是,進入北京城的大順農民軍,已經開始普遍的“樂不思蜀”了,不僅是普通的士兵全然沒有了當年嚴整的軍紀,開始了享受其來紙醉金迷的生活,包括李自成、劉宗敏在內的這些高級領導,也迅速的墮落。

特別是劉宗敏,原本李自成讓劉宗敏帶兵去攻打吳三桂,但是劉宗敏竟然公然反對李自成的命令,甚至說出了讓他去上陣殺敵,自己在這裡享福的話,這也使得李自成親自帶兵出征山海關,有著些許無奈的味道。

上至領導層,下至基層官兵的迅速墮落,不僅僅影響的是他們對於戰爭的心態,更是影響到了士氣,這也在冥冥之中,註定了戰爭的最終結局。

再次,就是李自成農民軍自身的戰鬥力了。

李自成的大順農民軍,其實更像是由一群“烏合之眾”組成的“流寇”,有的只是求生的慾望和投機的心理,並沒有正規部隊的士兵所有的軍事能力和軍事素養。

李自成的崛起,甚至可以用是一個意外來形容,一方面,明朝面臨農民軍和清軍的兩線作戰,已經是自顧不暇,難以維繼,另一方面,李自成從西安打到北京,一路上的明軍基本都是望風而降,不戰自退,李自成並沒有遭遇大仗和硬仗,而這就掩蓋了農民軍的真實的戰鬥力水平。回看當年的李自成在面對洪承疇、孫傳庭的時候,幾乎被徹底剿滅的狀態,也說明了農民軍的戰鬥力確實非常堪憂。

俗話說,“內因是根本”,也正是因為李自成軍隊內部的問題,註定了大順農民軍在山海關大戰中大敗虧輸的結局。


山海關大戰,李自成、吳三桂“兩敗俱傷”,清軍是“坐收漁翁之利”。

1644年的四月二十一,吳三桂、李自成、以及領導清軍出征的多爾袞都已經齊聚山海關,山海關大戰就此打響。

整個山海關大戰進行的是異常的慘烈,吳三桂固然是精兵強將,但是李自成這面是人多勢眾,雙方都已經是精疲力竭,都在苦苦支撐,只有多爾袞率領著滿清大軍在坐山觀虎鬥。

而已經支撐不下去的吳三桂最終也接受了多爾袞的條件,剃髮稱臣,正式投降了滿清,隨後多爾袞率軍直撲李自成大軍而來,瞬間扭轉了戰局。

不得不說的是,此時的清軍在戰場上處於絕對性的優勢地位。

一來,八旗鐵騎在當時中國的幾支軍隊中,即李自成的大順農民軍、張獻忠的大戲農民軍,南方殘存的明朝軍隊,以及吳三桂的軍隊,戰鬥力是最強的。

二來,多爾袞出征山海關,可以說是舉全國之力,除了留下少數部隊看家外,其餘全部帶出,特別是將所有的紅衣大炮全部帶到陣前,可以說拿出了必勝的決心。

三來,李自成與吳三桂已經惡戰許久,雙方損失慘重,並且均以疲憊不堪,清軍卻是以逸待勞,佔據了戰場上的主動權。

至此,李自成大軍根本無法招架八旗鐵騎的衝擊,全線潰敗,主將劉宗敏負傷,不得以只得撤出戰場,逃回了北京。這次失敗對於李自成的打擊是致命的,不僅僅是因為戰場上的失利使其折損大部軍隊,更重要的是人心與士氣的喪失,這也使得整個大順政權呈現兵敗如山倒,政權基礎瞬間坍塌。

而在草草舉行登基大典之後,李自成便率部撤出了北京,從此開始被清軍一路追擊,直至自己身死湖北九宮山,大順政權最終滅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