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6 「DOGTALK-22-」「專題」遛狗是個技術活兒(3)—狗狗的心理學

「DOGTALK-22-」「專題」遛狗是個技術活兒(3)—狗狗的心理學

【專題】遛狗是個技術活(3)

DOGTALK 22:【 狗狗的心理學 】

【 狗狗的心理學】

遛狗這件事兒,無非就是人物(人、狗),事件(怎麼遛?過程及內容)結合的一個活動。要說清楚遛狗,首先就要說明白這件事情的主角:人和狗。關於人,我們都瞭解得夠多了;而關於狗,可能我們大多數人都不甚明白。

這個毛孩子到底在想些啥?

為什麼牠們做出那麼多可笑又可氣的行為?

為什麼有時候聰明得跟人一樣,有時候又怎麼教都學不會?

這個汪星人怎麼才能理解我的意圖?

我知道大家都很迫不及待地想知道遛狗的實戰問題,但是這些重要的,與狗狗相關的,而你卻不知道的知識必須先學習。心病還需心藥醫,不要迷醉於表面的“奇技淫巧”,先探究內在的本源,所以,請暫時收起你對後續

“技”的期待,繼續來學習關於“術”的內容。

「DOGTALK-22-」「專題」遛狗是個技術活兒(3)—狗狗的心理學

1什麼是狗狗的心理學

瞭解狗的行為,首先從瞭解牠的心理開始。於是,狗狗的心理學自然應運而生。但是,名字雖然都叫“心理學”,但與人的心理學研究對象卻不甚一樣。人的心理學,是研究情感和反應的關係及原因;而狗,因為這個動物所具備的情感、記憶方式、智能與人的不同,所以研究的更多地是剖析其本能—由大自然母親賦予牠的,在生存進化中形成的基本定律,以及原始的與人的情感配置的互動和制約關係

人狗關係的和諧美滿,絕不在於物品的奢侈與否,而在於心靈上的滿足,與人類的高度瞭解,互相配合分享生活中的點滴,在群體中當好自己的角色。狗有自己獨特的理解方式,狗有簡單但確真實存在的情緒,尊重狗的邏輯,尊重狗的選擇,才能獲得狗的信任和愛。

這一點來看,我們現代人往往落後了。因為,狗顯然更能明白我們人的內心。牠們能分享你的開心,能撫慰你的悲傷,能守護你的弱小,能眼巴巴望著你手上的美食口水滴答;當然,牠們也能感覺到你的憤怒而躲躲閃閃;看著你揚手或者拿出報紙卷就逃之夭夭;當你拿出趾甲刀、洗耳水、藥、針就拼命抵抗;當你準備好毛巾吹風機要給牠洗澡牠就躲在角落堅決不出來。。。。。。

狗懂我們,可我們卻很不懂牠們。我們沒有神話故事裡面的所羅門國王的那枚神奇的指環,我們不能像他那樣跟動物直接對話,我們沒法用語言告訴狗狗,你想要的是什麼,你所做的事情是為牠好,牠現在的行為你不接受。於是,這個隔閡就產生了。

在科技還沒有發達到研究出“所羅門指環”之前,我們能依仗的,也就只能通過彼此的感官信號來溝通了。我們需要了解狗生存進化中形成的基本定律,明白牠們的情感配置與互動模式,正確地運用彼此的反饋和制約關係,只有這樣,才能一窺狗狗的內心

即便如此,我們也很難完全懂得狗,就跟我們連另一個人都難以完全明白一樣。家犬存在了一萬多年,而我們對牠們的研究不過是近一個世紀以來的事情。由於對行為心理的研究及應用並不能直接代出經濟利益,所以人們更多的精力放在了發展生產和科技上,而對我們這無比珍貴的毛小孩卻瞭解太少,滯後太多。而未來,是由我們當下每一個養狗人去共同書寫的,這是我們每一個養狗人的責任!

「DOGTALK-22-」「專題」遛狗是個技術活兒(3)—狗狗的心理學

2刺激—反應—結果

雖然我們人類是高智能生物,但說到底,我們和狗一樣,都是哺乳動物而已。狗在情感上就等於一個兩歲三個月大的人類幼童,處於這個階段的情感,我們和狗都一樣。

我們會對未知感到恐懼、好奇,狗也一樣;

我們會面臨威脅攻擊而逃躲或者反擊,狗也一樣;

我們會對侵害自己的一方表現出憤怒和敵意,狗也一樣;

我們會趨於安逸,避開痛苦,

我們會對喜歡的事物表現出開心和滿足,

我們會對一切刺激,產生反應,會習得一個結果,這些,狗也一樣。

然而,我們人由於有更為複雜和精準的思維機制,讓我們有洞察力、預判力、邏輯推理能力、計算能力、信念、價值觀等等,這些都有助於我們通過思考來做出行為;狗,卻沒有這些。牠們更多的是依靠“刺激—反應—結果”這一簡單邏輯來習得各種行為

牠們無法理解你給牠喂藥打針是為了牠好,牠只知道,“藥、打針”導致疼痛難受;牠們無法理解你的語音說“你要乖哦,以後不準揀地上的東西吃,有毒!”,牠們只知道地上發現的是食物,對牠們有利。

所以,你要讓牠們做出一個違背牠們本能,然而又有利於人類,有利於牠們健康的行為,也只能用一種迂迴的方式,通過“刺激—反應—結果”的方式教會牠們。而我們生活中無意識地各種反應,都造成了狗對某種行為的理解,並且因此習得並固化一種行為,這種行為可能是可取的,可能是不可取的。

「DOGTALK-22-」「專題」遛狗是個技術活兒(3)—狗狗的心理學

3

肢體語言的標籤

那有人說,狗不是有肢體語言麼?不是記住每個肢體語言代表的意思就能解讀狗的心理了麼?

無疑,狗的肢體語言會反映出狗的情緒狀態和意願,這使得我們能夠一定程度上猜測狗狗的內心,但是,狗可是一種情感上相當於兩歲多小孩,智力上甚至等於七歲小孩,最能理解人類的動物,牠們的行為,往往不至於簡單到憑一個符號就能讓你看透的地步

所以,請一定記住,單一肢體語言不足以精確解讀狗狗行為的含義,而這也是目前很多人以一個單一肢體語言給行為貼上單一標籤來解讀的錯誤之處。

試想一下,在什麼情況下你會嘆氣?因為傷心嘆氣,因為無奈嘆氣,因為感到可惜而嘆氣,因為一幅壯麗的山河而感嘆?行為一樣,但原因和情緒卻完全不一樣;

試想一下,在什麼情況下你會撓頭?因為尷尬害羞撓頭,因為裝可愛而撓頭,因為無計可施心急如焚而撓頭,因為憤怒不可遏而抓頭?行為都差不多,但原因卻完全不同。

因此,對於狗來說,牠們的行為也是這樣,不同的環境不同的事件,即使行為表現相似,卻往往內涵不同。

拿一個打呵欠來說,絕不單單只是壓力過大,而自我放鬆、安定信號、放鬆咬肌、困了等等也同樣是可能的原因。吠叫,就是驅趕麼?也不一定,可能是給主人示警,可能是警告,可能是打招呼邀玩,可能是催促靠近。

所以,要讀懂狗,也不能死記硬背單一的標籤,而是要根據環境和事件綜合分析。

「DOGTALK-22-」「專題」遛狗是個技術活兒(3)—狗狗的心理學

4壓 力

那麼引起狗狗行為的,到底是什麼呢?

刺激!也可以從另一個層面來說,就是“壓力”。沒有一個正常的人在成長過程中不經受壓力,也沒有一隻狗,在正常的成長過程中不面對壓力。

不要老是說:“不要給狗壓力!壓力是造成牠一切錯誤行為的根源!”這根本是無稽之談!

從一出生,狗就經受各種各樣的壓力:和其他同胞兄弟姐妹搶奶吃,這就是壓力;進入到新主人的家庭,脫離母犬的懷抱,也面臨壓力;見到路上一隻鳥,一隻老鼠,一隻貓,對未知的不安也是壓力;面對食物,去獲取食物有沒有危險,也面臨壓力;當你教牠定點排便、坐下、等待,這些都是壓力。

壓力不可避免,壓力也不可怕,重要的是如何引導這種壓力,如何讓狗狗戰勝壓力而做出正確的行為。

壓力,從生物行為學上來解釋,就是指生理的恆定狀態被某些事物影響而變得失衡而已。

而引導狗狗,能夠沉著、冷靜、以樂觀的態度回應處境,這才是正確的。

狗本來是在自然界生活的動物,面對每天的生活環境,外部因素,處處都可以理解為壓力。而能否趨利避害,能否減小傷亡,生存下去,獲得最大的利益,就取決了面對這些壓力牠們怎麼反應了。這些反應,都是幾萬年以來大自然教給狗的,並且寫入了狗的一個叫做“邊緣系統”的組件中。

「DOGTALK-22-」「專題」遛狗是個技術活兒(3)—狗狗的心理學

5邊緣系統

狗的腦重量低於體重的5%,但是要正常運作的話,卻需要心臟供給總血量的20%。狗的腦就像一條高速公路,上面滿是各種各樣的信息流,牠的基因決定了牠對哪些信息作出反應。

經研究,狗的腦部有一個稱之為“邊緣系統”(limbic system)的部位,裡面存儲了對於不同刺激不同事物不同行為的反應模式。生活中的壓力,將觸發這個邊緣系統,依照裡面存儲的規則、定律、邏輯,快速地做出反應。所以,可以說,狗的行為反應,都是靠這個邊緣系統存儲的內容決定的。

幸運的是,這個系統,是隨著狗的進化一步步發展的,一步步增加新的內容的。但是有個條件,那就是不能和原有程序相沖突

只要我們瞭解了這個邊緣系統,懂得了這個系統的程序編寫語言,用這個語言去增添適合我們現代人狗生活的新程序,就能實現對狗的行為的解讀、干預、引導和塑造。

那麼,這個邊緣系統裡,到底記錄了些什麼程序呢?到底是一種什麼編程語言呢?到底怎麼樣去書寫新的程序,新的行為反應呢?讓我們在下一期繼續我們的遛狗之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