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对于抑郁症病人来说,要求病人活着,是不是一种道德绑架?

聶先森


自残、自杀的想法或行为是抑郁症发作时非常严重的症状,是非正常状态下的非正常想法或行为,不是抑郁病人真正的想法,是一种疾病状态,必须进行干预,不是道德绑架。抑郁发作的主要表现是情感低落、思维迟缓、意志活动减退及躯体症状,甚至有自残、自杀的行为,大部分抑郁表现一般不影响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而且有的抑郁症病人平时工作或学习特别出色,本人也特别善于隐藏情绪,外人很难发现。所以不了解抑郁症是一种疾病的人觉得那些情绪低落,不想活的人不是生病了,是暂时想不开,让他们喝点“心灵鸡汤”,看看心理学的书,劝一劝就能好。虽然外人是好心劝说,但抑郁症病人是听不下去的,可能会有被强迫活着的感觉,觉得被“世俗”的道德绑架了。可以说不专业的治疗,对双方都是负担。那么如何有效的帮助抑郁症病人摆脱这只“抑郁黑狗”的纠缠呢?

早期识别

重视抑郁易感人群的心理健康,早期识别抑郁症状,及时干预可以有效预防抑郁症状恶化。抑郁症的易感人群是年轻人、孕产妇及老年人,当出现情感危机、躯体疾病、经济压力等需要强大的心理能量应对时,要多关注这些易感人群的心理状态。如果出现显著而持久的情感低落、抑郁悲观,并且有晨重夜轻的典型特点,病人也经常诉说“活着没有意思”、“心理难受”,对以前感兴趣的人事物提不起兴趣,有度日如年,生不如死之感等,就要考虑可能是抑郁。典型的抑郁还有早醒2、3个小时后,不能再入睡的睡眠障碍症状,也是早期识别抑郁的信号。

如果发现自己、家人或亲属有典型的抑郁表现后,要去精神专科医院或综合医院心理科进行确诊并接受治疗,不要道听途说乱投医,乱吃草药,以免贻误病情。很多人对精神药物有误解,担心药物治疗时间长,损伤大脑。其实抑郁药物的镇静催眠等作用在停止药物治疗后也随即消失,不会对大脑有长期影响。如果不治疗抑郁症反而损伤大脑功能,甚至有自残自杀的严重症状。

在药物治疗抑郁症的同时,如果患者病情缓解、情绪稳定,还可以考虑接受心理治疗或家庭治疗。心理动力学理论认为抑郁是一种心理防御方式,是其早年心理创伤被压力事件激发后的应激反应。如果抑郁患者及其家人接受心理治疗或家庭治疗,可以重新对其早年心理创伤进行梳理,获得心理支持,改变家庭系统的应对模式,用现在的成熟心智重新理解早年的压力事件,并将此经验用来重新理解和管理当下引发抑郁情绪的压力事件,让患者及其家庭得到成长,对抑郁复发有积极的预防作用。对不能用精神药物的儿童抑郁症,沙盘游戏、心理绘画和家庭治疗也是最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最后多说一句,抑郁症不是精神绝症,经过规范治疗后一般预后较好,患者是可以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的。不过有30%的经过治疗恢复的抑郁症患者可能在一年内复发,抑郁发作超过3次的患者100%会复发。所以即使抑郁症状缓解,也要注意一些压力事件对抑郁患者的影响,及早发现症状、早期治疗防止病情恶化。

作者简介:孙玉红/中国营养学会注册营养技师DTR/王兴国营养特训班第5期学员、第3期科普写作班学员/头条号:“小丁当孕产育儿”作者


营养百事通


你好,很高兴能够回答你的问题。通过题主的提问内容我可以深切的感受到抑郁症病人灵魂深处那无法言传的无人能知无人能懂的痛楚与绝望之情。那是一种掉入了无底深渊独自一人苦苦挣扎后的恐惧与无望之情!

假如是我这样希望一个抑郁症病人活着的话,那一定是从内心深处对这个人的生命的一种敬畏与尊重!但绝对不会强迫病人“应该”或“必须”活着。假如是我面对一个抑郁症病人的自残行为,不但不会责怪反而会因为理解与深深的懂得而心生怜悯之情。当然,这只是我做为一个心理咨询师的一种内心最真实的想法与感受,并不能代表任何其他人的想法与做法。

因为抑郁症产生的真正内因之一,或者说本质因素是一个人的人格特征在起主导作用。所有抑郁症病人都是敏感而善良的好人。
从精神动力学理论上来说抑郁症病人的潜意识里都住着一个严厉的惩罚者,即一个严厉的“超我”。它们时时刻刻坚督着主人,只要主人稍微犯点小错就会“严惩不贷”。这也就是为什么抑郁症病人绝大多数都会有自残行为的心理学因素。这是一种自我攻击!
抑郁症产生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与他人的界限不清。当一个人与他人之间的界限不清晰时,就会引发诸多严重的内心冲突。比如,假如一个母亲不能在儿子已经成年后及时放手,而处处干涉儿子的自由与自主权时,必然会引来儿子的不满与反抗,这时这个母亲的内心世界就有可能会崩溃而抑郁。因为她固执的认为是儿子长大了翅膀硬了不听话了,殊不知这是天地万物运行的正常规律…干涉儿子的自由自主就是边界不清的表现。希望我的回复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答者:暖心理咨询师蒋梅玲

快来关注暖心理头条号,温暖你的世界 让我们一起温暖世界 ~


暖心理


可以明确的告诉你,不是!不仅仅是道德不允许,从法律角度来说,也是不允许抑郁症患者自杀的

从人类进化的角度来观察,抑郁症本身是人类社会建立过程中的一种净化机制。那些因为各种原因,无法顺利完成社会化的人,会因为内心激烈的冲突长期无法缓解,极度痛苦而最终选择自杀。可以说,对于任何一位身处社会化历程中的人,都有可能遭受抑郁症的袭扰。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社会化失败,往往意味着患者的自我存在缺陷。而抑郁症本身,又会进一步的导致患者自我功能的损伤。自我功能的损伤就意味着,患者无法根据客观事实,做出合理的决定。对于抑郁症患者,即使是很小的决定,都能够给他们造成巨大的困扰,而无法胜任,何况是生死这样的大事?之所以他们会选择自杀,并不是他们自我的决定,而是被情绪劫持的结果

众所周知,自我不健全的人,是不具有完全民事、刑事行为责任的。他们既不能完全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也无法履行相应的权利义务。他们所做的决定,往往都不具备法律效益。也就是说,即使自杀是合法的,这个时候,他们的决定也不能作为允许他们自杀的依据。

所以,要求抑郁症患者活着,绝不是道德绑架!如果,我们的法律允许自杀的话,一个抑郁症患者,也必须在他的抑郁症痊愈之后,才能行使他自杀的权利!


姜丁粽子


您好!不知道您是在怎样的生活境遇和心理状态下想到提出这样的问题?您遇到什么难以解决的困扰了吗?要回答您的问题,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道德绑架”这个词汇的概念。

道德绑架一般是指人们以道德的名义,利用过高的甚至不切实际的标准来要求、胁迫或攻击别人并左右其行为的一种现象。从这个角度出发,要求抑郁症患者维持自己的生命,似乎和道德绑架搭不上边。当人身患抑郁症时,会处在一种极度悲伤和绝望的状态中,这时的很多想法和决定都是受情绪影响的,大多也是不理智的。在重度抑郁症患者中,很多都有轻生的念头,甚至是发生消极行为。作为患者的家属或医生,当然有责任和义务帮助患者正确地认识疾病,勇敢地面对,积极地接受治疗。当抑郁症得到控制时,大部分患者的轻生想法也随之消失了。所以,给患者信心,要求其活着,是一种必要的责任和义务,而非道德绑架。

至于自残行为,在很多疾病中都会发生,单单对患者进行责怪当然是不恰当的。因为谁都不想发生自残的行为,是因为疾病的原因所致。这时正确的做法应该是给予患者足够的包容和支持,引导患者回到理性思维,以积极的态度和认知来对待疾病,并接受正规的心理和药物治疗。很多心理疾病虽然带给人们很大的痛苦,但是只要接受正规的治疗,大多数都能得到明显的改善。该建议来自好心情平台伊春市第一人民医院关铁峰医生给予指导。关铁峰医生擅长治疗学习及工作压力。情感及家庭问题。失眠,抑郁,焦虑,紧张,烦躁,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强迫,厌食。幼儿,儿童教育。心脏官能症,周围神经痛,产后抑郁,卒中后抑郁等。


好心情精神心理平台


我是何夕,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华大应用心理研究院咨询师。同时也是注册会计师,致力于自我成长,与大家一起探讨自我认识,亲密关系,职业生涯发展等话题。欢迎关注与转发。


肯定不是。打个比方,就像痛风发作,指关节疼痛难忍时,会在心里想,啊,简直想把手砍断这样就不用忍受这种痛了。但是,一旦这阵病痛过去,谁还会想去砍手呢?

对抑郁症病人来说也一样。抑郁是场病症,病来了,难受的感觉会让病人觉得生无可恋,活着是负担,想了断此生。但,一旦症状过去,他们还是会觉得生活的美好,生命的可贵。

要求病人活着,这是因为活着才有机会挺过这段艰难,重新面对美好的人生。

对抑郁症病人来说,最好就把它看做场感冒,病来了吃药,治疗,治好了就去好好过好每一天,如果复发了,也不要太紧张和害怕,接受它,就当做感冒又来袭,那么再去治疗。根据症状,及时就医,调整药物剂量,同时辅助心理治疗,抑郁症也不是那么的不可战胜的。

生命只有一次,不放弃,就有希望。


情感心理咨询师何夕


我是心理问答达人夏虫不可语冰2008,请关注并阅读更多心理健康问题的相关文章。



抑郁症患者的痛苦的确是一般人无法想象的。提出这个问题说明不是一时的冲动,也是长期思索的结果。

抑郁症到了一定程度时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就是如何解脱,但是由于对亲人的不舍及后果的预判让患者在生死之间挣扎徘徊,所以就有了自伤自残。



因为自责自罪觉得自己的痛苦都是因为自己的错误而引起,所以就不断的惩罚自己,用肉体的痛苦掩盖自己心理上的痛苦。



割腕、针刺、希望意外死亡或者故意造成的意外伤残是最常见的惩罚自己的手段,因为太恨自己了!觉得所有的不幸都是自己造成的,后悔和自责不断折磨着自己,为了摆脱内心的痛苦和悲伤愧疚等负面情绪,死亡就成了最好的解脱。



对重度抑郁症患者,死亡的念头时刻萦绕在心头。只是该釆取什么方式或者在什么地方什么时间总是不能确定所以痛苦的撑着。



对于这样的患者首先要用理智战胜情绪!急需寻求帮助。去最近的医院精神科釆取药物治疗。甚至住院治疗,或者与生命热线电话取得联系。



当然最好给信得过的亲人、朋友打电话及时送医院治疗。如果痛苦无法一时缓解可以使用无抽搐电击疗法,可以几分钟解除痛不欲生的恶劣情绪!



然后配以适当的药物治疗!亲人应该陪在身边。不用多说话,因为这时患者需要的是安静!不愿有言语表达!



亲人的关心和支持非常重要,陪伴本身就是一种支持疗法。

一般疗程在半年以上。希望亲人谨遵医嘱坚持用药。家人的陪伴和理解是最好的治疗。



彻底疗愈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要有信心,挺过去你会比以前更加强大!

祝早日康复!


夏虫不可语冰2008


我觉得算是,因为这种要求往往是带着一些语句“你怎么能对自己的生命这么不负责”“你就不能想想你的父母”,甚至有的人会讽刺和藐视。这些话,对于抑郁症患者来说,是一种极大的刺激。我有抑郁倾向,或者可能已经轻度了,我非常感同身受抑郁症患者的痛苦,心里的那种疼真的无法忍受,不夸张的形容,一定要把心挖出来才能缓解。没有体验过痛苦的人,没资格去评论和指责别人。我的一位亲近的人在谈到抑郁症自杀的患者时,直接来一句“干嘛非自杀不可”,我怒不可遏,却也无可奈何,抑郁症所带来的痛苦,真的让人求生不得。明星大侦探之无忧客栈,潘打工的行为,其实我是非常理解的,因为太痛苦了


琴酒221


这么晚了,谈点非正式科普

图一,怎么劝才好呢?

因为抑郁症,真的太煎太熬太折太磨人了,所以才会如此“舍得放下”!

全世界有几亿确诊的(还不包括更多不确诊的和曾经抑郁过的),只要抑郁,都要经历过这种自暴自弃的磨难,无人能幸免!

但真相是,破茧成蝶的人们都熬出来了,只是就像不想再揭伤疤一样,没有人愿意再提及这段过往与不堪。

速度与激情中的壮汉强恩也是抑友,选择了与哥哥张国荣不同的信念,成功涅槃重生,自助助人!平心而论(就事论事,无心冒犯),两个人,谁更道德呢?!

九九八十一难,不过一念成佛,且行且成长!

心中有劝才得悟,今夜晚安!








陌上有情


我认为不是。

首先,抑郁症病人本身的想自杀想去死,是疾病导致的。这在某种意义上并不是病人最初的意愿。当病人治疗好抑郁症后肯定会为自己曾经的自杀的念头感到恐怖。

作为医生亲人旁人,我们应该积极地帮助抑郁症患者摆脱抑郁的困然,帮助他们彻底地治疗好疾病,而不是听从着生病的人病时的不正常的意愿,这是不正确的。

同时,对于有自残行为病人,我们应该理解,这种情况也不是他们自己想看到的。这种情况我们应该要做的是和病人交流,给他们更加多的温暖和爱,尽可能的照顾全他们,不让他们有自残的可能和机会。


向知行合一前进


是。我认为是。我能理解他人的好意,他们把我从屋子里拖出来,要我面对阳光,要求我运动,责怪我自残,告诉我好死不如赖活着,说我死都不怕还怕活着吗?但是,他们并不理解我。不理解抑郁症患者。他们的好意给我的压力让我更加抑郁。但是希望病友们接受自己患病的事实,到医院接受治疗,好好吃药,做心理咨询,总有办法缓解痛苦的。加油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