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蒙古人均土地面積世界最大,礦產極豐富,為什麼這麼窮?

火眼看科技


作為曾經在蒙古國工作二年的地質工作者,我簡單談談蒙古國經濟發展現狀。

蒙古國地廣人稀,礦山資源豐富。目前,己探明有80多種礦產資源和1100多個礦床,主要有煤、金、銅、鐵、鉬、鉛、鋅、等等。

其中,煤、銅、稀土的資源儲量居世界前列,金鋼礦床和伴生礦的儲量和質量具世界前列,南部塔班陶勒蓋煤礦是全球最大煤礦,從阿拉善策克口岸,巴顏淖爾毛都口岸至二連口岸,源源不斷,出口至中國。

蒙古國還有儲量探明的世界最大銅礦-奧尤特勒蓋銅礦,由力拓公司控股,受多方原因,一直沒有開採。

蒙古國經濟發展,一直受限於政治因素,在蒙古國投礦風險大,回報率低,工作效益低下。受自然因素影響,蒙古國採勘日期通常只有四個月,其它時間無法開展工作。

蒙古國交通非常不便,在礦山資源集中的西南部,沒有鐵路運輸,公路運輸成本大,限制了礦業的發展。

受歷史因素影響,蒙古國對境外投資有歧視性政策,政策朝令夕改,隨意廢除合同的現象屢見不鮮,包括神華投資的煤氣項目,遲遲無法展開,我國多個合作項目,幾乎都處於停滯狀況。

蒙古國政策的不穩定性限制了經濟的發展,世界各大礦業公司對蒙古的投資非常慎重。加上蒙古對華的歧視性政策,使中國的資金和技術幾乎被排斥在外,排斥外部投資,僅靠蒙古國自身發展,民族主義的盛行,依舊無法擺脫貧的現狀。


蟲十一


根據世界經濟信息網公佈的數據顯示,2017年蒙古國的GDP總量才為734.3億元。

什麼概念?

這麼說吧,同年,我國內蒙古自治區的GDP為16103.2億元,是蒙古國的22倍。

那麼,同樣地理位置都差不多,兩者的經濟差不多呢?

第一,蒙古國錯誤的國家政策影響經濟發展。

如題主所言,蒙古國面積大,資源也豐富,這是先天優勢,但遺憾的是,蒙古建國以來,就和前蘇聯和現俄羅斯保持親密的合作關係。這種錯誤的合作關係,無疑影響了經濟的發展。

第二,蒙古國經濟結構單一。

由於建國初期過度依賴蘇聯,導致解體後的蘇聯,根本無暇他顧,只能保留了落後單一的產業流下來,後來不得不長期接受俄羅斯、日本等國家都援助。

第三,地廣人稀,阻礙了經濟的發展。

想要成為經濟強國,還有一個因素就是保有足夠的人口,可惜的是蒙古只有三百多萬的人口,而且主要集中在首都烏蘭巴托,其他的荒地根本無人去開墾,因而不利於均衡發展。

第四,國內矛盾尖銳,滿目排外。

蒙古國因為經濟貧窮,加上國家人口少,滋生了恐怖、極端主義,他們仇視外國人,認為是外國人搶走了他們的飯碗和就壓機會,所以經常對外國人尋釁滋事,影響外國人投資。

以上,大抵是蒙古國貧窮原因之根本,大家覺得呢?


美家手記


蒙古國土面積為156萬平方公里,是世界第二大內陸國家。2016年全國人口約302.7萬人,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小的國家。蒙古國可耕地較少,大部分國土被草原覆蓋。

蒙古國資源豐富,全國已發現和確定擁有80多種礦產,主要有鐵、銅、鉬、煤、鋅、金、鉛、鎢、石油、油頁岩等資源。其中,銅礦儲量20多億噸,黃金儲量達3400噸,煤礦儲量達3000億噸,石油儲量達80億桶,鐵礦儲量為20億噸,螢石礦床儲量2800萬噸,磷礦儲量2億噸,鉬礦儲量24萬噸,鋅礦儲量6萬噸,銀礦儲量7000噸等。

躺在資源上睡覺的蒙古國卻並不富裕,全國約30%的人口從事遊牧或半遊牧。2016年全國GDP僅僅111.83億美元,人均GDP只有3590美元。蒙古國之所以並不富有,主要有幾個原因:

一、單一的經濟結構導致蒙古經濟易陷入大起大落

豐富的礦產資源蒙古曾經給蒙古經濟帶來快速增長,但也造成蒙古的經濟結構單一,完全陷入了賣資源這一單一產業。國際原材料價格漲跌,也讓蒙古國經濟像過山車一樣起起伏伏。本世紀初全球經濟發展較快,蒙古國也經歷了GDP兩位數大幅增長的黃金時期,這幾年全球經濟放緩,直接造成蒙古經濟不景氣,債務風險極高。

二、錯誤的內政外交政策影響蒙古經貿發展

蒙古夾在俄羅斯和東亞幾大國之間,自建國後,長期受原蘇聯和俄羅斯影響。特別是蘇聯解體前,蒙古國幾乎一邊倒向原蘇聯。蘇聯解體後,蒙古的外交政策也逐步調整,但總體上還是以傾向俄羅斯為主,經濟上與中國等國走得比較近。奧巴馬上臺後,奉行“重還亞太”和“亞太再平衡”戰略,也讓小國蒙古有點坐不住,在對外政策上採取了一些錯誤的做法,影響了經濟的發展。

三、腐敗等問題也造成經濟停滯不前,社會問題突出

蒙古國人口不多,經濟發展水平不高,但國內貧富差距卻很大。蘇聯解體後,蒙古國也對經濟進行了相應改革,由原來單一的計劃經濟向私有化發展,許多蒙古上層人士通過獲得資源開採等搖身一變成了新貴族,廣大的普通百姓卻只能從事牧業或危險的礦產開採。蒙古國首都烏蘭巴托常住人口僅140.8萬,卻有著龐大的棚屋區,貧富差距極為明顯。


華哥雜談


我從經濟學上來說一下這個問題。蒙古擁有這麼多人均土地和礦產,等於擁有了巨大的使用價值,使用價值就是土地可以放牧、礦產可以使用,但使用價值大,不代表價值就大,因為價值要在市場上出售才能獲得價值。

說通俗點,比如我有一把刀,我可以用這把刀來切菜,這把刀是有使用價值的,但我拿到市場上賣不出去,那麼這把刀的價值就是0,決定一個人生活水平高低的是價值。

蒙古的牧業還非常落後,美國、阿根廷、澳大利亞都是規模化養殖,成本非常低,因而利潤就高,可是蒙古還主要是家庭個人放牧,風險承受力小,一場雪災牧民可能飯都吃不上,即使一切順利,牧民把牛羊拿到市場上賣,如果價格比美國、阿根廷、澳大利亞的貴,那就賣不出去,如果價格一樣,那蒙古牧民因為成本沒有美阿澳那麼低,所以賺的很少甚至不賺錢,也就是獲得的價值很低,所以就窮。

而礦產,蒙古技術落後,自己開發不了,等於是地下有金子但挖不出來,而蒙古的排外導致國外先進技術進不來,比如蒙古對中國投資的限制。要知道,挖出來是實現價值的第一步。

好不容易挖出來了,出口吧,因為到市場上賣出去才能實現價值,可是俄羅斯自己的礦產都用不完要出口,不可能進口蒙古的礦產,中國有礦產需求,但澳大利亞和巴西的礦產價格更低、質量更好,蒙古就又陷入了價格貴賣不出去、價格低不賺錢的困境。

所以蒙古的土地、礦產在市場交易中都無法獲得高的價值,這也就是窮的原因了。


劉權林


技術落後,原來是馬上民族,不重視科技發展,有礦產也沒有能力挖掘。人均土地面積多,並不代表有錢啊,那些大多是貧地,沙漠化嚴重。



大哥說


蒙古國是幾十億年前的古陸,也是歐亞大陸中最古老的一塊陸地,這樣的地區礦藏不會太豐富,之所以顯得礦藏豐富是玩命挖的結果。而且蒙古國沒什麼超高品質的礦,也沒有很值錢很珍貴的礦種,而且蒙古沒有礦藏開採的技術丶設備,也沒有冶金工業,一切都要靠外國公司,所以礦業利益都歸了外企和本國官僚所有,百姓分不到什麼好處!蒙古的環境惡劣、人口實際已嚴重超載丶工農業落後,全國的消費品絕大部分必須要靠進口,這也進一步加大了負擔!蒙古發展已經走進了死衚衕,有今天這個樣子還多虧有中國的貿易與援助和世界各國的援助,不然還會更慘!


鬼影147951010


國土面積大人口少,內需需求量小,工業產值少,因國家大部分是遊牧民,生活及其簡陋,吸引外資投資少,礦產業是需要資金週轉的,沒有本錢,有礦開發不出來,也就等於是死寶,這能富嗎?


空中彩虹58


外蒙古這是“抱著金山卻要飯”。中國北方有兩大“窮”鄰居,一是朝鮮,一是蒙古國。朝鮮是因為被制裁,不同於朝鮮,外蒙的資源太豐富了,已探明的礦產有80多種,煤炭1520億噸,鐵20億噸,黃金3000噸,石油15億桶,額爾登特銅鉬礦更是亞洲第一大銅鉬礦。但沒有出海口。唯一的貿易關口,也需要過境中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