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3 那些盲目跟風去養豬的飼料企業,你經歷的噩夢也許僅僅是開始!

今天有一個飼料企業養豬事業部的負責人私下跟教頭交流,希望教頭給他提供些建議,現在遇到的問題有沒有什麼好的解決方式和建議?

觀點:

對於很多飼料企業去盲目跟風養豬,教頭一直是持反對意見的,無論是在以往的文章中還是現實的朋友諮詢中,一直保持這個觀點。

其中去年8月份還有一篇文章感興趣的可以點開看看:


做飼料和養豬是兩個概念,而養豬所面臨的風險要遠遠高於做飼料。可惜的是有些人能聽進去建議,現在很高興,但是大部分人聽不進去建議,於是被套的、割肉逃跑的、糾結難以取捨的............

動機:

那麼飼料企業跟風養豬的目的是什麼?這個動機首先你要搞清楚,如果搞不清楚這個問題,你就會承受昂貴的學費。

如果僅僅是作為試驗場來玩,完善及研發產品力來使用的話,教頭是非常贊成這種動機的,如果是真的想在養豬業有一番作為,把養豬當做一項事業經營的話,在可控的風險之內也是可以嘗試的。

但是我們大部分飼料企業進入養豬行業真的是以上的動機嗎?除了跟風之外,恐怕是抱著裝點門面和多賣點飼料的本質動機更多一些吧。

前兩年教頭曾經在文章中調侃那些飼料企業:你如果沒有建豬場養豬的計劃,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做豬料的!

實力:

也許你做飼料很牛B,但是你養豬水準大部分時候真的很垃圾。

這是一句很難聽的話,也是一句很現實的寫照。飼料是工業化的無生命產品,而養豬呢?你搞得是有生命的行當,需要投入的資源和精力包括要付出的成本遠遠超出你的想象。

這種認知在15年到17年上半年的時候很多飼料企業老闆根本是嗤之以鼻的不屑,但是今年很多飼料企業的老闆們會用足夠的學費來體驗這種認知。

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永遠不會落伍,實力這東西大部分時候是靠自己積攢的,外援能起到的作用是有限的。

糾結:

那麼現在擺在這些飼料企業老闆們最糾結的是,養還是不養的問題,是繼續跟風為了面子長痛,還是果斷拋棄自己不專業的領域而自我救贖的決斷問題。

前者看似能維護住自己一些顏面,但是後續的噩夢或許僅僅是開始,想把豬養好背後要付出的東西遠遠是你想不到的成本,其次是壯士斷腕,果斷的糾正錯誤,然後深耕自己的專業價值點,進而挽回曾經的損失。

而這家企業就面臨這個問題,本來企業並不大,在14年賒欠的比較多,最後不得已而接盤幾個豬場,在豬價高的時候儘管豬養的不好,儘管賠錢,但是無論是從裝點門面上還是對於未來的期望上,大家還是有些盼頭的。

但是隨著豬價的低迷,現實生產成績的慘不忍睹,其起到的效應你懂的。那麼擺在這個飼料企業面前的選擇其實已經不多了。第一種就是繼續折騰並堅持把豬場經營好,然後等待春天的到來,第二種就是果斷的放棄,接受現實及損失。

在這樣的現實背景下,是誰都會糾結。

原因:

其實很多飼料企業盲目去養豬陷入今天的泥潭,其原因是可以預判的。正是基於這種預判,教頭才會反對自己圈子內的飼企們去盲目跟風養豬,也正是這種行為讓前兩年讓他們很不待見教頭。

隨著大企業的擴張以及飼料企業的盲目進入乃至終端豬場的瘋狂擴群.........那麼與豬場配套的、契合的、有責任心的人才是飼料企業進軍養豬業的硬傷。

無論是薪水待遇還是對於豬場的運營風險乃至當前規模豬場所遇到的人才難題,很多飼料企業的認知幾乎為零,甚至可以稱之為天真也不為過。

在這樣的認知下,在沒有足夠的、正確的人才認知重要程度下,那麼飼料企業如果去玩豬場的後果是完全可以預判的。

正是基於這種認知,教頭才會極力的反對他們往火坑裡跳,至於其他的原因還有很多,說出來不和諧的東西太多,點到為止,你好我好大家好。

噩夢:

那麼對於那些盲目跟風進入養豬行業的大部分飼料企業來講,所期望的體驗往往沒有那麼美妙,反而是對於大部分企業來講,是一個自己都在迷茫的噩夢。

可惜的是這個世界上沒有如果,只有結果和後果,現在你體驗的可能僅僅是開始,或許更加恐懼的結果還在後面..........

我在去年都一直在提醒關係不錯的飼料企業脫手或者縮群,但是隻有一少部分人聽進去了意見,大部分人甚至認為我在危言聳聽,擋他們的財路........

可是現實就是現實,現實又一次證明了教頭的建議是對的,那些讓我不斷的去提醒的朋友現在的心情教頭是可以理解的,可是你們想過教頭為什麼會冒著得罪你們的風險一而再,再而三的去提醒你們?

真話有時候往往不好聽,在教頭的行事標準中:看到風險不告訴別人風險的關係不叫關係,那叫敵人。所有值得維繫的關係中,我只說我的真實觀點,至於你能不能理解,接不接受是你的事,但是我知道風險且不告訴你,那麼我們一定是敵對關係。

對於今天這個飼料企業的建議,我給了他們兩個參考方法:第一種是縮減到200頭母豬存欄以下的試驗場,作為研發和培訓之用,慢慢的積累經驗為養豬的目的和動機。

第二種方案就是尋找那些能把豬養好的人,並利用敢於豪賭和捨得的精神通過一定的模式運作把豬場的運營教給別人,自己只做投資者。

至於為什麼要這麼玩,特別是第二種是很不容易辦到的,在實施的過程中會遇到很多瓶頸和障礙。其實這又是一次選擇。

在教頭看來,這次豬價的低谷是一件好事,至少在整個大洗牌的過程中讓一大部分飼料企業付出足夠的代價,才會讓那些投機主義者和貪慾得到有效的遏制,對於以後的整個行業佈局乃至整個養豬行業的轉型未免不是一件好事。

還是那句話:說服人很累,征服人很貴,只有保持沉默最為實惠。經驗都是錢買的,我們每個人的成長都需要足夠的試錯作為代價,企業更是如此。希望那些還在噩夢中體驗的飼料企業朋友們能早一點醒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