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7 二十幾歲,迷茫就對了

二十幾歲,迷茫就對了

1

我大學學的專業是廣告學,選擇這個專業的原因是,涉獵的課程特別廣泛,繪畫、設計、動畫、創意、文案、攝影、攝像、市場營銷等等,總之看一眼課程表就很心動,預感未來的學習生活一定會豐富多彩。

而且我已經有了一點關於就業的意識,心想著,說不定在接觸和學習這麼多技能之後,能發掘自己的興趣和潛力所在。

我們專業的老師,大多是在業內有所建樹的大牛,浸淫行業多年,他們有一種共通的氣質,就像廣告這種商業藝術一樣,老師們也是既商務又充滿藝術家的離經叛道。

商務體現在,老師們覺得,既然學生交了學費來上他們的課,那麼師生之間就是一種明確的甲方乙方的合作關係,所以乙方一定會拿出乾貨讓甲方滿意,並對甲方提交的各種爛idea進行一輪輪的改稿。

離經叛道體現在,老師們都不那麼“為人師表”……

策劃課老師常年穿一身黑色,用髮膠把中長髮抹成油膩鋥亮的“S”形;

創意課老師一節課說20個他媽的,抽3顆煙,並叫囂著“你們去教務處舉報我啊”;

動畫課老師無心授課,一邊給我們放杜蕾斯廣告合集,一邊跟女同學談心:“你不喜歡學軟件哦?那你喜歡什麼呢?畫畫?拍照?旅行?一看你就是文藝青年……”

這種自由的學習氛圍,讓接受了10多年應試教育的我感到驚奇和有趣,曾一度,我覺得我選了一個最棒的專業,並暗暗堅定決心,希望自己未來會在廣告這條路上走下去,成為一個既專業又很酷的廣告人。

二十幾歲,迷茫就對了


2

大二那年暑假,我和幾個同學熱血澎湃地去國內一家排名靠前的廣告公司實習,本來打算待到學校上課直接回學校,後來僅一個月多一點,我就心灰意冷幻想全部破滅地收拾行李回家找我媽了。

我承認,有一部分原因,是因為我還沒有適應從學生到社會人的身份轉變。

但其餘所有讓我大失所望的因素,也活該我倒黴,我幾乎遇到了所有廣告從業人員最不爽的事情。

我們整個team嚴重不和諧,頭兒的實力不足以讓我們崇拜卻又裝逼愛罵人;兩個正式員工把我們當傻子,一邊黑著臉讓我們做一些重複無意義的任務,一邊跟頭兒打小報告說我們不聽話;組裡還分小幫派,保持中立都會遭黑……

我當時就非常想不明白,我就是一個來學習做事的實習生,為什麼要消耗過多精力在人際關係上?

於是我在文案上發力,想努力證明自己是個可塑之才,但到底還是缺乏實際案例的操作經驗,給產品起名字,我熬夜查了很多資料寫了30個,結果第二天頭兒瞄了一眼就叫我重寫,沒有一個名字讓他的視線多停留一秒。

就這樣,複雜的工作環境+專業上的能力欠缺,讓我非常有挫敗感,我覺得我並不適合幹廣告,我甚至覺得我不適合寫文案。大學的後兩年學習生活,我依然過得很充實,但是內心已經失去了未來的職業目標。

如果你也有過這樣的感覺,一個你原本堅定的目標,在現實的擊打下變得潰敗不堪,你應該會理解,我陷入了一種巨大的迷茫中。

二十幾歲,迷茫就對了


3

大四上學期,校招就開始了,很多同學開始穿起正裝,將頭髮梳成大人模樣,打印了十幾份簡歷,趕場一樣參加各種行業各種工作地點的招聘會。

但我沒有,因為我真的不知道自己想做什麼,能做什麼。

我開始看書,並對周圍人說我要考研,其實就是為看書找了一個藉口,我想我需要安靜下來仔細想一想,而看書能讓我不那麼焦慮。

隔年春天,學校的招就處開始催促畢業生籤三方合同,而大部分同學也都找到了一個差不多的歸宿,我有點著急了,開始在招就處的網上刷招聘信息。

有一天,我刷到了北京一家出版方向的文化傳媒公司招聘文字編輯的啟示,突然產生了一個念頭,既然我從小到大都喜歡看書,我為什麼不去試一試這份工作呢?

就這樣,我在北京二環建國路一座歷史悠久的商業大樓紮下根來。

與書稿為伍的日子是簡單而充實的,同事也大多數都是與這個浮躁時代隔著一段距離的讀書人。多年的閱讀習慣使我保持了對文字的敏感度,我進步飛快,很快就開始擔任一些著名文學雜誌的編輯校對。

但兩個月後,我還是跳槽到一家金融公司,開始學習運營企業微信公眾號。

那是2015年的中下旬,我嗅到了新媒體編輯將會成為熱門職業的氣息,而文字編輯,作為傳統出版行業的一部分,在這個90%的職業都離不開電腦的時代裡,尤其是在北京,依然只需要與一紙書稿打交道,可見未來整個行業將面對大幅度的調整和升級。

這需要一個過程,但我等不了,因為很現實的一個問題是,我需要在北京生存下來。

但我至今都感激自己在畢業之際,果斷地選擇投入到一項工作中去,而不是家裡蹲,因為不知道自己想做什麼能做什麼而裹足不前。

迷茫的時候,恰恰最需要的是一點勇氣,不要等太久,不要因為害怕而什麼都沒有做。

二十幾歲,迷茫就對了


4

我大概算是趕上了風口,許多中小企業的老闆,但凡有一點市場意識,都覺得企業微信公眾號是必須要做的官宣渠道。

在本職工作基本穩定和掌握了運營基本功之後,我陸續接了幾分兼職,都是負責創辦企業微信公眾號和前期運營,於是,卡里的錢每個月都在上漲,畢業一週年,我實現了月入過萬。

我開始陷入了新的迷茫,覺得企業微信公眾號的運營,在某種程度上自帶瓶頸,能讓我發揮的空間並不多。

但我賺了錢,生活過得不差,我可以在日料店吃著定食發呆,而不用買兩罐啤酒坐在馬路邊唉聲嘆氣。

思考了一段時間之後,我決定要去專門做內容的新媒體公司工作,於是,在關注招聘消息的同時,我有意關注了很多微信公號,並經常對它們的內容、運營模式進行分析。

2016年底,我降薪入職了一家新媒體矩陣粉絲量達50w以上的公司。之所以同意降薪,是因為我更在意這個平臺能讓我接觸到的資源,以及我能瞭解和學習到微信大號的運營模式。

這段工作經歷持續了7個月,基本花光了我之前的積蓄,高壓工作也讓我的身體出現些微不適,但我學到了所有我想學的東西,在與各種作者的打交道中,我也漸漸明確了自己的發展方向,最後,我成功從運營崗轉型到原創作者崗。

我交了辭呈,揮揮手轉身離開,這次我沒有一點迷茫,我找到了自己熱愛且擅長的事業——寫作。

而同期入職的姑娘,因為沒有我這麼“有目的性”,一邊抱怨工作中的種種,天天嚷著辭職,一邊又被牢牢捏住了命脈,靠著這點工資餬口。

我把自己的求職史講給她聽,並跟她說,我總結出來的經驗是,迷茫是積累的最佳時期。

如果你沒有特別想做的工作,那就做一份賺錢的工作,積累錢,能讓你的生活不會過得太差,還能解決大部分問題。

如果你有想做而害怕不能勝任的工作,那就慢慢積累技能,什麼時候開始都不會晚,聽過1萬小時定律嗎?只要積累足夠,早晚有一天,你能到達自己想去的位置。

二十幾歲,迷茫就對了


5

最後,再給困於迷茫中的朋友們兩條實用的建議:

其一,不要活得太佛系,年輕人應該對名利和物質保持慾望。

人在安逸的時候很容易迷茫,而我們必須提醒自己,我們得到的還遠遠不夠。

吾日三省吾身,家裡有貓乎?床上有人乎?北京有房乎?

其二,熱愛生活,養成一個長期堅持的習慣。

那些能在整理房間、做飯、運動等日常生活中,獲得充實感和幸福感的人,他們更容易排解掉負面情緒和狀態,一步步成長為更好的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