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紅樓夢》中“縱然是舉案齊眉,到底意難平”,說的是誰?

徐珊珊


這句話看似很簡單,說的就是寶釵和寶玉之事,但細思又不簡單,它反映了寶玉和寶釵婚後的生活現狀。

紅樓雖然未完,但按照曹公“草蛇灰線,伏脈千里”的寫作手法,很多人物的結局,我們從前八十回裡都能找到一些線索,今天我們就分析一下寶玉和寶釵婚後的生活。

根據曹公在原文以及脂批多處透露,我們知道,寶玉最終和寶釵成婚,這就是第五回裡《終身誤》曲詞裡唱的“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對著,山中高士晶瑩雪;終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嘆人間,美中不足今方信。縱然是齊眉舉案,到底意難平。”

這首詞曲詞說的主要就是寶黛釵三人之間的感情糾葛,更主要的是寶玉和寶釵婚後的生活,如果翻譯成我們現在的口語,以寶玉的口吻來說,就是這樣的:

你們都說金玉良緣才是好姻緣,但我卻只鍾情木石姻緣。我每天毫無感情地面對著寶釵,但心裡卻還是對黛玉念念不忘。哎,到現在我總算相信了,原來世間沒有十全十美的事,人生總有缺憾,雖然我與寶釵夫妻和睦,寶釵對我敬重有加,但我心裡還是覺得委屈啊。

這首詞唱的應是八十回後的情節,說的主要是寶玉和寶釵婚後的生活,這個時候黛玉已死,寶玉在家人的操辦下,只得與寶釵成婚。

成婚後,最初寶釵對寶玉應該還是非常敬重的,她深知寶玉心中忘不了黛玉,所以這時候還並沒有表現的太強勢,寶玉也並沒有太冷落寶釵,夫妻之間是“舉案齊眉”,彼此互相敬重。

曹公用了一個梁鴻孟光的歷史典故,更多的應該是表達婚後的寶釵對寶玉的恭敬和尊重,她雖然與寶玉成婚,但也深知短期內無法得到寶玉的心,所以婚後的寶釵,像嫁給了梁鴻的孟光一樣,“每歸,妻為具食,不敢於鴻前仰視,舉案齊眉。”

另一方面,寶玉對寶釵的態度,也跟梁鴻有得一比,而是“及嫁,始以裝飾入門,七日而鴻不答。”雖然寶玉寶釵成婚,但這本就是一樁強扭在一起的不幸婚姻,所以忘不了黛玉的寶玉,雖然對寶釵有敬重,但更多的是一種心理和情感上的疏遠,不管寶釵如何對他“舉案齊眉”,也難以打動他。

所以,可不可以這麼理解,寶玉和和寶釵結婚後,最初的時候,寶玉疏遠寶釵,因為黛玉剛香消雲隕不久,他情感上還難以忘懷,更無法接受,寶釵為了挽回寶玉之心,對寶玉事事周到體貼,盡到了一個妻子應盡的本分,這是兩人婚後的“舉案齊眉”時,雖然情感疏離,但好在並無矛盾和衝突。

而引發寶玉出家的原因,則來自於寶釵後來的“薛寶釵藉詞含諷諫”,這是脂批透露出的寶玉寶釵結婚後的情節,這應該是兩人婚後的第二階段了,即寶釵發現無論她怎麼努力,都難以讓寶玉回心轉意,甚至無法讓寶玉做回一個正常人。

寶釵為了自己的幸福,甚至為了賈府的未來,只能鋌而走險,由一開始的順從時的“舉案齊眉”,轉而成為勸寶玉走入正途的勸諫,甚至為了達到刺激寶玉的效果,不惜通過言語諷刺寶玉不務正業,以此想要寶玉回心轉意,讓他醒悟過來。

但寶玉偏偏有三大怪病,一曰惡勸,二曰重情不重禮,三曰情極之毒,所以婚後的寶玉,在對黛玉念念不忘之時,又逐日被寶釵勸諫走仕途經濟,致力於功名,兩下里刺激,最終他“懸崖撒手”“拋妻棄婢”“出家為僧”。

他最終沒有醒悟,而是頓悟。脂硯齋對寶玉的這種行為是這麼批的:若他人得寶釵之妻、麝月之婢,豈能棄而為僧哉?此寶玉一生偏僻處。

寶釵雖然在王夫人等人眼中,是再好不過的兒媳人選,容貌豐美,品格端方,行為豁達,隨分從時,但在寶玉眼中,她卻不是對的人,所以婚後的寶玉“縱然是舉案齊眉,到底意難平”,不管寶釵怎麼做,她都無法走進寶玉的心裡,也註定了世人所讚美的“金玉良緣”到頭來不過是一出悲劇。


少讀紅樓


更正一下,《紅樓夢》中的原句是“縱然是齊眉舉案,到底意難平”,而不是“舉案齊眉”。這句出自第五回《終身誤》曲,說的是寶玉和寶釵的婚後生活,以及寶玉的心理活動。

婚姻就如同鞋子,你的鞋再好看,別人說最配你的腳,都沒有用,只有自己穿上才知道合適不合適。

寶玉的婚姻就是如此,大家一致認為金玉良緣,是最適合寶玉的婚姻,寶釵是最適合當寶二奶奶的人選,寶玉不認可,他和寶釵在一起沒有任何幸福感。寶玉念念不忘,魂牽夢繞的是林黛玉,因此寶玉發出了【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山中高士晶瑩雪;終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的嘆息。

說一下舉案齊眉的故事吧。

隱士梁鴻高尚品德,許多人想把女兒嫁給他,梁鴻謝絕他們的好意,就是不娶。與他同縣的一位孟氏有一個女兒,長得又黑又肥又醜,而且力氣極大,能把石臼輕易舉起來。每次為她擇婆家,就是不嫁,已三十歲了。父母問她為何不嫁。她說:“我要嫁象梁伯鸞一樣賢德的人。梁鴻聽說後,就下娉禮,娶她。

孟女高高興興,穿著漂亮衣服,嫁進梁家,沒想到,婚後一連七日,梁鴻一言不發。孟家女就來到梁鴻面前跪下,問丈夫自己犯了甚麼過失? 梁鴻答道,他一直希望自己的妻子是位能穿麻葛衣,並能與我一起隱居到深山老林中的人。於是孟女便將頭髮捲成髻,穿上粗布衣,架起織機,動手織布。梁鴻見狀,大喜,他為妻子取名為孟光。每天吃飯時,孟光備好食物,低頭不敢仰視,舉案齊眉,請梁鴻進食。後人用舉案齊眉形容夫妻互相尊敬、十分恩愛。

潤楊真的不認為,舉案齊眉可以稱之為夫妻恩愛。這裡的夫妻關係不平等。

婚後,寶釵對寶玉照顧有加,寶玉也試圖接受寶釵,娶了這樣一位溫婉寬厚的品格高尚的美人為妻,應該滿足。但是寶玉就是不滿足,若有所失,於是他相信了,在人間,總有美中不足。縱然寶釵像孟光對待梁鴻一樣對待寶玉,寶玉依然不為所動,心裡依然放不下黛玉。這段婚姻無論怎麼努力也無法獲得幸福與長久。

寶玉最終離開了寶釵,出家為僧。一段金玉良緣就這樣以失敗告終。



潤楊閬苑


(我是君箋雅,歡迎關注:君箋雅侃紅樓)

[終身誤]曲子中的一句,代表了薛寶釵,我認為說明賈寶玉和薛寶釵的婚後生活。我按照我之前的思路,簡單分析下。

我一直認定黛死釵嫁是一個延續,不存在什麼陰謀。或許之前成人間有過算計。但終究人算不如天算,薛寶釵嫁給賈寶玉並不是一段美好姻緣,薛寶釵卻還是嫁給了賈寶玉為何?

一,寶釵為何嫁?

林黛玉要是死了賈寶玉會怎麼樣?估計活不了了。僅僅紫娟一席玩笑話都讓賈寶玉傻了好幾天,何況真死了?那種情況下薛寶釵嫁給賈寶玉為什麼?或者我們另一種方式表述,賈家江河日下,入不敷出。以薛家的人脈,給薛寶釵找個好一點的歸宿不是更好?為何堅持要嫁心裡有別人的賈寶玉?我估計薛姨媽都不怎麼同意。但薛寶釵還是嫁了。原因只有一個,薛寶釵願意!

薛寶釵對賈寶玉有情,三十六回繡鴛鴦就是薛寶釵情不自禁的一段描寫,這無可厚非。青春期小兒女互有好感太正常。可我認為寶釵嫁給賈寶玉的時機極可能就是賈寶玉因為林黛玉死而渾渾噩噩的時候,寶釵作為沖喜人以林黛玉的名義嫁給賈寶玉(我認為這一環節續書沒錯,但賈寶玉失去的絕不是通靈寶玉而是林黛玉),這就十分悲劇了。可薛寶釵還是願意了,這裡邊,情的因素佔據主導,畢竟有情人難覓,薛寶釵與其嫁給不相識的人,不如嫁給知根知底的賈寶玉。

二,齊眉舉案?

齊眉舉案出現過兩回。一次是[終身誤]曲子,一次是賈寶玉調侃林黛玉何時梁鴻接了孟光案,表示薛林和解。但這裡明確此典故從賈寶玉口中出,卻暗含賈寶玉和薛寶釵!

梁鴻娶了大齡女青年孟光,夫妻二人相敬如賓。孟光每次飯前都將呈酒飯的案子舉到眉間送給梁鴻。藉以表達夫妻之情。這絕對是婚後薛寶釵和賈寶玉的相處之情。 二人的關係也絕不可能劍拔弩張。賈寶玉知道薛寶釵能嫁給自己,無論如何都是委屈的。二人之間更多的是一種客氣。


賈寶玉固然忘不了林黛玉,可薛寶釵與他也是情深意長。

所以五十八回,杏子蔭假鳳泣虛凰中,藕官和菂官生出痴意要做夫妻,不想菂官死了。藕官傷痛欲絕,直到蕊官出現,藕官才再振作起來。繼續與蕊官搭檔,一樣的相親相愛,卻絕不忘記菂官。我認為這正是暗示了寶黛釵三人的結局。林黛玉死後,賈寶玉娶了薛寶釵,夫妻二人相敬如賓,卻絕不忘記林黛玉。這也是[終身誤]當中所謂的“空對著”,“終不忘”的意思。

最後關於賈寶玉為何離家出走,其實不難理解。不過是對家庭失望,對黛玉愧疚。他認為自己應該對林黛玉的死負有一定責任,也要兌現曾經“你死了我做和尚去”的誓言。至於寶釵,二人終究是齊眉舉案,相敬如賓的關係,很難在進一步。


紅樓雞湯:與其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

君箋雅侃紅樓,多歧為貴。你的關注將是我寫作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關注一下。非常感謝 !


君箋雅侃紅樓



這是第五回【終身誤】裡的其中一句話。

【原文】《縱然是齊眉舉案,到底意難平。》

這是寫賈寶玉的。

【終身誤】曲名的意思是:賈府的長輩繼承了封建社會傳承下來的習俗——包辦婚姻,給賈寶玉的婚姻造成"誤了終身″。

賈寶玉和薛寶釵結婚後,他們的生活並不幸福,賈寶玉親身體會著這個不幸的婚姻家庭,想著已經死去的林黛玉,常常哭著說著這一句話,為什麼我不能和林妹妹結婚?他時常心裡對林黛玉的堅貞愛情,和對家庭包辦婚姻的"到底意難平″。



【齊眉舉案】這是一個典故。曹雪芹借這個典故給人們講了一個封建社會的具有"婦女品德的楷模″的故事。

說的是:《後漢書.梁鴻傳》中的記載,有夫妻兩,為了生活的好一點,做丈夫的每日裡都去給鄰居一大戶人家春米,回到家後,妻子孟光看著丈夫為了養活這個家,太辛苦了。

所以,在他回來時,就已做好了飯,並且把飯舉到丈夫面前侍侯他。舉案,就是舉碗的意思。把碗舉到自己的眉毛那樣高。

曹雪芹引用這句話的旨意是在告訴人們:薛寶釵你就是像孟光一樣把飯碗舉起來,賈寶玉也不愛她。

【到底意難平】賈寶玉看著和自己一起生活的薛寶釵,心中感到非常的不平等和不平氣。眼前的這位自己不愛的妻子薛寶釵,為什麼就不能變為林黛玉呢?沒有與林黛玉結婚,成了自己終生的遺憾。

這個吃人的封建社會和擁有長輩之權的家長,你們為什麼要用"掉包計″的手段來欺騙我跟並不愛的薛寶釵結婚呢?自己和林妹妹有著“木石前盟"的婚約,卻沒有走到一起,心中"到底意難平”啊!

作者:一片紅與紅樓夢,歡迎關注我,專業為你解讀、寫作《紅樓夢》中的人與事。


一片紅與紅樓夢


這句話既說了寶玉,又說了寶釵。

二寶完婚後,寶玉雖然面對著溫柔、體貼、賢惠和善的寶釵,終究忘不了,死去的靈慧、嬌俏、與寶玉情意相投的林妹妹。

寶釵雖然和寶玉成就了金玉良緣,但是作為丈夫的寶玉心裡始終住著世外仙姝林妹妹,心裡邊終究是有點疙疙瘩瘩的。

寶玉堅持要搬到外面住,就是期望能夠夢到黛玉,與黛玉在夢中相會,再訴相思。一夜未曾夢到之後還感慨〝悠悠生死別經年,魂魄不曾來入夢〞。

電視連續劇《紅樓夢》中還曾經有這樣的一個畫面,寶玉寫詩懷念黛玉,卻又提筆不成句,寶釵領會其意,迅速提筆即成一首。二寶共同吟哦,緬懷昔日裡與黛玉等眾姊妹聯詩對句的樂趣。這是一個多麼讓人傷心的畫面,同時作為新婚夫婦,這又是一個多麼尷尬的場景。



寶玉小心地迴避,為了不使寶釵受傷,不讓寶釵多心,但是事實上,他的心思難以掩飾,他的情懷寶釵又何嘗不知?

這心意難平的內在感受,是掩藏在舉案齊眉的外在平和表現之下的。很難想象,長此以往,兩個人必然把生活變成了演戲,兩個人可能都會走向抑鬱。

最後終於寶玉覺醒了,紅塵撒手出家去了,拋下了寶釵孤零零地無盡等待一一〝焦首朝朝還暮暮,煎心日日復年年〞。

願得一人心,白首不相離,說的是不僅僅外在條件要匹配,內在心靈情趣也要契合,才能夠幸福相守一生。

關於這一段分析,我在頭條號上曾經寫過專門的文章,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前去翻閱、品評。


冰珊醉紅樓


舉案齊眉典故出自《後漢書》,是指妻子給丈夫端飯時把托盤舉得跟眉毛一樣高。形容夫妻間互相敬重。紅樓夢中這句話推測是指寶玉跟寶釵最終結為夫妻,而寶玉“意難平”。“都道是金玉良緣,而寶玉只記木石前盟”。寫寶玉反對封建體制下的包辦婚姻,渴望自由戀愛,自主的婚姻。作者自言此書大旨談情,其實絕不只是談情,書中充滿著對自由的渴望和對封建制度的批判,揭露了封建制度的腐化與落後。


蘋果樹


寶釵和寶玉。寶玉被騙與寶釵結婚,黛玉傷心而亡。二寶婚後不久,賈府衰落。後來寶玉中了科舉,但離家出走,心中萬分不捨黛玉。在飽受人情冷漠,歷經世事滄桑後,寶玉對塵世不再有牽掛,後跟隨道人與和尚遠去。而寶釵等不到寶玉,只得獨守一生。


周寧雲夢澤


“縱然是舉案齊眉,到底是意難平”,是第五回曲演紅樓夢之〔終身誤〕中的一句話。可分析出:一、林黛玉死在寶玉寶釵結婚之前;二、即使是結婚後,寶玉仍然念念不忘林黛玉;三、結婚後寶釵對寶玉很好,但卻造寶玉冷落(空對著山中高士晶瑩雪),他們的婚姻甚至有名無實。也說明寶玉是被迫結婚的吧。


湯姆2191973


自然說的是寶玉和寶釵二人,不管寶釵多麼圓滑,多會算計,卻始終進不了寶玉的心,也不知這是她的幸呢還是不幸,又或許,她其實壓根就不在意,因為她是一個始終把自身利益看得很重的一個人,這也是她跟黛玉的區別之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