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2 活在當下是最好的自我心理療愈

活在當下是最好的自我心理療愈

過去佔據了我們大部分的注意力

我們會經常不自覺的思考追憶評論懷念著過往,這些事情中也許是我們取得的偉大成就,我們曾經遭受的傷害,或者處於兩情關係的甜蜜回憶,這些一旦進入腦海,大腦就會將其過濾,選擇性的留下我們想保留的部分,所以我們常常說人會選擇自己選擇相信的東西,同時通過思維讓我們產生內疚、悔恨、驕傲、怨恨、遺憾、自憐、憤怒、嫉妒的情緒,這樣會回過頭加強頭腦中對保留的那部分事情的看法,通過心理上的不斷積累,存儲到我們的潛意識裡形成我們對這個世界或者你的人生的觀念,就是所謂的世界觀人生觀,你在按照這個標準在生活在看待世界。

過去就讓它過去吧,人總是要往前看的,當這話脫口而出的時候是多麼的灑脫,一旦事情迫近頭腦又將我們推進思維層面,腦海中的思維模式經常是這樣的:要是當初......假如......該多好呀!而我們的身體也疲於應對這種矛盾的想法,所以會處於一種半罷工的狀態,我們會明顯覺察到我們身體的老化程度會加快,隨著時光的推移, 你積壓的東西越多,你就負重前行,永遠不要攜帶著過去的事情來生活,它已經過去了!每一個片刻都要將它除掉,不管有沒有解決。現在已經沒有辦法再對它做什麼了,拋掉它! 這樣就沒有東西懸在你的周圍,然後你就用那個新鮮、那個全然、和那個強度去進入另外一個片刻,好讓另外一個片刻也能夠好好地被經歷,同時被解決。

未來的目標占據了我們大部分的注意力

我們始終在幻想:總有一天我們會成功的,一旦我們處於這樣的思維模式,我們會發現我們永遠不會成功,因為我們的當下時刻永遠不夠好,我們的未來似乎永遠更好,我們似乎一輩子都在等待,等待一段好姻緣等待一分好工作等待成為大人物,一旦處於這種思維狀態,我們就會將注意力跟意識集中於未來,而將自己的身體丟在了無人照看的當下,喪失對當下時刻的意識會極大降低我們生命的質量,不要去想未來而生活是最大的勇氣,只有懦夫才生活在未來裡。

我們經常擔心錯過火車擔心錯過約會擔心錯過上班擔心錯過一段好姻緣擔心錯過一份好工作,我們的生命一直處於焦慮的“等待”狀態,消極被動的等待機會前來敲門,我們一直處於“被拯救”的生命模式中,等待被某種力量從被卡住的當下拯救出來,等待與被拯救訴說的都是跟時間有關的光陰故事這種時間的屬性讓我們在身體上感到不安,於是我們便錯誤的臣服在過去的悔恨跟未來的幻象中。

焦慮是你對未來感到的不確定性

這是因為頭腦中的“思維”往往會將我們投射到未來的情景當中去,並開創了恐懼模式同時告誡我們:你是不可能應對這種情況的。而事實上我們越是對這種情況的擔心,這種比較壞的情況發生的幾率就會大幅度提高,這就是著名的“墨菲定律”,你想著有可能出錯的事情,就一定會出錯(Anything that can go wrong will go wrong)"。 如此一來就會不斷加深這種未來場景的真實性,同時對於這種未來的不確定性讓我們派生出諸如:恐慌、緊張、自卑、沮喪、抑鬱、不安等負面情緒。

緊張意味著匆忙、恐懼和懷疑,緊張意味著一種經常性的努力,想要去保護,去成為安全的,緊張意味著現在就為明天準備,或是為來生準備、害怕說明天你將無法面對事實,所以要好好準備,緊張意味著你並沒有真正去經歷過去,而只是繞過它,它還懸在那裡,它是一種殘留,它仍然圍繞著你。

對於這種還未發生事情的擔憂不純粹是庸人自擾,它是一種頭腦的自我保護機制,讓我們的身體免受傷害,但是隻要我們認真思考一下,這種未來的擔心的傷害哪一次又對我們造成了實質性的傷害呢?哪一次這種對未來的擔憂又讓我們獲益良多呢?我們可以應對當下發生的事,但是我們卻無法應對未來還沒發生的事,實際上沒有這個必要,《聖經》裡說道:

為什麼要為明日而憂愁呢?因為連今日要發生什麼我們都不知道!

緊張焦慮意味著介於「你現在的樣子」和「你想要成為的樣子」之間的一個空隙。如果那個空隙很大,緊張就會很大,如果那個空隙很小,緊張就很小,如果根本就沒有空隙,那意味著你滿足於你的現狀。換句話說,你並不渴望成為任何你現在所不是的,那麼你的頭腦就存在於當下這個片刻,沒有什麼好緊張的,你不想要變成別的東西;也沒有別的地方要去。於是你就能夠處於此時此地。不會有比較。你自己就是獨一無二的。你不再以別人的觀點來思考自己,你很放鬆地跟你自己在一起。

在焦慮之中你會有這些感覺:我正失去我自己、我的判斷能力、我的理智、我的頭腦、我的一切……因為別人所給你的「自己」,包含的就是這些東西,看來你就快瘋了,於是你趕緊找事情做,好讓自己有得忙,最起碼有點事做做,於是假的身份繼續忙碌,被忽略在當下的身體,沒人照看它會用肢體語言展示它的不滿,這樣的人肢體動作比較僵化,情商不夠高,溝通困難,長時間處於這種境況下,人就會抑鬱

,而抑鬱depression 這個單詞的直接翻譯就是:萎靡不振、沮喪、下陷減緩!

存在一直都是在現在

但是理智一直都是在為未來思考和計劃。當然,你將會說:我必須先作安排,我必須計劃,當正確的時機來臨,我就會好好地生活。它永遠不會來臨,有無數的人過世了,那個正當時機永遠沒有來到他們身上,我們的目標促使我們的行動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我們的生活狀況,但是不能改善我們的生命質量,我們的生活狀況是由我們所處的環境和我們的體驗所組成的,設定目標並實現目標這無可非議。但問題在於,我們將這種對於未來的期望當成了生命本體感受的替代品,並將之與當下對立起來,這會加重我們對當下的“逃離感”。而我們的小我充當救火隊員的角色,儘管這火是它放的,它會告誡我們:這樣是不對的,當這種情緒的積壓到了一定時候就會以抑鬱症的顯化狀態出現在我們的面前,我們就會一直處於“被拯救”模式,期待“王子”將我們從這不滿的生活現狀中“拯救”出來,而事實上這種事情是永遠也不可能發生的!

人一旦被頭腦拖入關於過去和將來的時間漩渦,陷入頭腦的陷阱,人會焦慮,「你」就是焦慮。無論「你」進化到何種程度,總是有一定的焦慮存在。想要讓焦慮消失,「小我」必須先消失。你從這裡開始遭受折磨:成為還是不成為?做還是不做?做這個還是做那個?沒有選擇'是不可能的。如果你不選擇,那麼你就是在選擇不選擇;這也是一種選擇。所以你是被迫選擇的;你沒有不選擇的自由。不選擇的效果跟其它任何選擇一樣,

要成為無選擇的。唯有當你是警覺的、覺知的、注意的,你才能夠成為無選擇的,否則你將會掉進選擇的圈套,每一種選擇都會以不幸和痛苦作為結束。 無選擇就是喜樂,無選擇就是放開來,頭腦總是想選擇。頭腦通過選擇來生活。如果你不選擇,頭腦就放棄了。

你可能會意識到你的過去-但過去不會再增加了,所以那樣的意識是不足的。你可能會意識到你的未來,但是未來還沒到來。那樣的意識是虛假的。唯一的意識是此時此地。如果你全然的、徹底的處於此時此地,那你就是有意識的。在那樣的強度下,你變成一道光的火焰。沒有煙的火焰。那就是開悟,除了當下,活在任何地方都是在自殺,因為每一個經過的片刻都是寶貴的,它非常寶貴,你無法再次擁有它。所以不要浪費它,當你去某處,每條路都不是對的,但是當你在此時此地,每條路都是對的,你的生命也將如同夏花般綻放!

活在當下是最好的自我心理療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