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春秋战国时期周天子有多穷?

天地话史


周天子权威的丧失源于周平王的即位与东迁洛邑。

《史记》记载,周幽王宠幸褒姒,欲立褒姒为王后,褒姒之子伯服为太子,准备废掉申后与太子宜臼。

太子的舅舅申侯起兵,联合犬戎、缯国,杀幽王于骊山脚下。立太子宜臼为王,是为周平王。



周平王为避犬戎侵扰,东迁洛邑。

然而,《竹书纪年》记载“申侯、鲁侯、许文公立平王于申,虢公翰立王子余臣于攜(古携字)。周二王并立。二十一年,攜王为晋文侯所杀。”(此事史记未记载)

周二王并立,证明当时另有一股势力并不赞成立平王。



当时支持周平王的有申、许、郑、晋、秦诸国。

申国为平王母国,申侯为其外甥争王位,故联犬戎杀幽王,实为主谋;

许国与申国同为姜姓之国,为同谋;

郑桓公为周司徒,见周将乱,早有东迁的打算。桓公死于骊山之难,郑武公娶申侯之女为夫人,即武姜,郑随平王东迁,趁机并虢自大;

晋文侯觊觎黄河西岸之地,起兵杀攜王。替周平王解决了二王并立的问题,于平王有恩。平王无法索还故土,索性东迁;

秦人也趁机侵占西周岐西之地与晋连壤通好。

以上诸国,皆别有野心,形成了一非正义的集团,为东方诸侯所不齿。



从平王东迁后,鲁国不予理睬。平王驾崩后,鲁国不奔丧的态度来看,鲁国并不拥戴平王。(因平王有弑父嫌疑)

鲁国为周公之子伯禽所封之国,与周王室关系最为亲近,是王室在东方的代理人。

鲁国的不支持,遂使诸侯分化,王室政令骤然解体。

周平王东迁,郑国与晋国功劳最大。所以郑伯长期把持周政。

平王晚年,转亲虢公(改善与东方诸侯关系),周郑因此交恶,最终导致郑庄公射桓王中肩的事情发生。周王室的权威,进一步衰落。

虢国于惠王二十二年为晋所灭,申国于庄王时为楚所灭。周王室形势愈加孤单,遂至彻底沉沦,正式沦为摆设!

更多历史品评、讨论,请关注头条号 - 探微阁主!


探微阁主


宗法土地制度瓦解、礼法下移、各国臣子下克上和王室领地局限一隅,周天子当然会越来越穷。当然,周天子不缺钱花,主要是失去权威,众多仆从和部属要养活,就显得经济很拮据罢了。

本来自己是老大,现在是周边都是大哥。

在这种情况下,周天子就成了一个摆设。名义上拥有四海,尊王攘夷,仍为名义上的华夏最高统治者,实际上就如同一个小国的王而已。实际上,春秋时期已经有140多个诸侯国,威望大打折扣,周礼的繁缛几乎成为笑话,这就是孔子嘴里的礼崩乐坏。天命转移,周德失落,王室衰败,私田增加,井田制崩溃,采邑封赏等体制失去效能,周赧王时东西周分治,情况更糟。周王领地不断被周边大封国和戎狄蚕食,不及秦国一个郡,方圆100多公里罢了,集中在今河南西部。

所谓王畿成周基本上徒有虚名。大权旁落,虽然仍为名义上的华夏最高统治者,但已经不能担负共主的责任。根据《史记·卷四·周本纪第四》记载:

平王立,东迁于雒邑,辟戎寇。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

列国纷争,天下大动荡、大分裂,政由方伯就是大国崛起的意思。

大宗小,小宗大,列国纷争,威仪尽丧

春秋末期战国时期,给周王上贡的诸侯国越来越少,小宗势力完全超越了大宗,甚至逼债的人都跑到王宫去了。甚至,周襄王去世时想办一个符合天子礼仪的丧礼,都得到处借钱。诸侯争斗,周天子左右为难:

秦借道两周之间,将以伐韩,周恐借之畏于韩,不借畏于秦。

这哪里还有什么天子威仪。本来是周天子负责赋税和征伐,到了最后是秦国晋国一些大国跑到周天子控制去要钱征兵。三家分晋,春秋五霸,战国七雄,楚王问鼎等现象,都是以周天子式微为背景的。西周天子宗周曾经还给秦昭王顿首受罪,贡献财帛,求饶谢罪。

大诸侯国自称王,炫耀武力,天下共主演变为到处要钱,依附大国的傀儡。号召力被利用,谁强大谁就可以挟天子以令诸侯,晋文公一度命天子西狩于河阳、践土,这些大概都是周天子的惨淡境遇。

秦右史,原创通俗历史,专注民间文化。


秦右史


周赧王借钱打仗债台高筑九鼎归秦。

自韩、赵、魏三家分晋之后,历史进入了战国晚期。整个社会都在从宗族制度向家族制度变迁。周王室的存在已经成了一个象征意义的符号。《史记》记载说,此时整个东西二周至周赧王时,只剩下三四十座城池,不足三万户人口。而且东西二周还分而治之,东周公管理一半,西周公管理一半,周赧王只是个名义上的天子。此时(公元前256年),秦军大军集结,兵锋所向直指韩国的阳城,当然,假途灭虢之事,秦国也是很乐意做的,他们就是要借机灭掉周王室,控制天下巅峰权力的象征物——九鼎。立国800多年的周王朝面临空前的生存危机。

病急乱投医,为求生存自保,周赧王毫不犹豫地就答应了春申君的提议,在号令天下共同讨伐秦国的同时,再招募一支周王室自己的军队。在西周公的配合下,整个周王室硬是捉襟见肘的凑齐了五六千兵马。所谓三军未动粮草先行,兵马是有了,可是粮草还没有凑齐。周赧王和西周公便商议,干脆向民间征集,只可惜周王室之地虽然算不得贫瘠,但却因为连年战乱,诸侯不朝,供养周王室都显得不足,指望他们供养军队实在比登天还难。

当然,那些贵族除外。二王遂向他们立下字据,晓以重利,承诺一旦将秦军打败,就将其中的战利品给予他们。这些贵族们,没有人忘记秦国历年来给多他们的耻辱,自然乐于乘势去教训一下秦国。就这样,周天子借来了钱粮,6000人马高速运转起来,周赧王发布了两条号令:一条与六国相约在伊阙会师,六国军队携手并进共击秦军;另一条自然是封侯拜将,这次,天子军队的将领是西周公。可惜啊,天子号令发出了好长时间,最终真正派遣军队前来的,只有楚国和燕国的共计4万老弱之兵。秦国一听天子号令了六国,火速调集函谷关戍边的10万大军整日操练兵阵杀声喊得震天,声音飘山过河,燕赵联军被吓得溜之大吉,连周赧王召集的6000军马也作鸟兽散……就在周赧王回到周地的当天,那些借了钱粮的贵族债主们,都找上了门。他们各自带着家臣,拿着契约,来到周赧王的宫门之前,举拳头喊口号甚至扔砖头,高喊要连本带息讨回血汗钱。


书中有毒


周朝历史上,只有西周的天子才是真正的天下共主。到了东周,周天子的地位远不如诸侯王,周天子的实权比不上诸侯王的霸权。

从经济价值来说,宗周明显在成周之上,因为关中的耕地面积远大于洛阳的耕地面积。

从丰镐地区的考古发现,关中地区出土大量的农具、渔具及手工用具,说明宗周有着充足的劳动生产力。而成周主要依靠东方,南方诸侯国的贡赋。

根据《春秋大事表》描述,平王东迁之初,各诸侯王尚未坐大,周王室尚且能控制成周,属一等一的诸侯国,因此周天子还有王室威严,不过名存实亡。待晋国、秦国、楚国、齐国、越国、吴国等发展起来后,周王室无论经济还是军事都无法和诸侯国匹敌,逐渐处于劣势,就连周王室的威严也荡然无存。

诸侯国中,鲁国身份特殊,是姬姓宗邦,诸侯望国,因此,鲁国时常资助周王室,比如给粮给钱,甚至资助周王室葬礼。相比之下,大诸侯国不向周天子进贡,其中成语“数典忘祖”便是描述晋国不向周天子进贡,小诸侯国也不向周天子进贡,因为它们为寻求大诸侯国的保护,转而向大诸侯国进贡。


五味社


周天子本人在战国时代并不穷,但是周王室确实衰弱不堪,周国基本上是名存实亡。可以说,周王室的财富不及秦国一个郡的财富,日子过的相当拮据。

周天子曾经为了对抗秦国,到处借钱征兵备武,想联合三晋瓜分秦国,还许下十倍利金。结果秦国没有灭成,自己反而被灭了,要债的人天天到王宫要钱,天子无奈,只能筑一个高台躲在上面,这就是债台高筑的来源。


周王室穷的原因主要有三个:其一,领土面积小,不及秦国一个郡,人民生产积极性不高。其二,其他诸侯国不仅不进贡,还抢王室的粮食。其三,犒劳各个诸侯国的赏赐支出多,每一个国家打赢了,周天子都要赏赐,以示王室支持,避免战胜国灭周。


大秦铁鹰剑士


简单来说就是僧多粥少,西周后期,国力已经大不如前,失去了对各个诸侯的绝对控制。

周文王拉车八百步,周朝历史八百年。一周的分封制体系之下,诸侯林立。随着生产力的提高,诸侯势力增强逐步形成割据势力。造成了诸侯过不断的增强,宗主国周天子权力不断下滑,此消彼长的结果表是周王室越来越弱。

西周建立之初,建立的便是一个不完整的治理体系。天子与诸侯更多的是一种契约而不是上下级统治关系,这也使得权力难以做到集中。


看点儿历史


谈到周天子穷,最出名的故事大概就是周襄王死后没钱按照天子礼仪安葬的故事。

借钱办丧事的周天子

周襄王在位时,诸侯争霸已经非常激烈,用尽一切手段扩张手段,虽然诸侯不敢灭了实力衰弱的周天子,但是背后欺负一下还是允许的。

比如蚕食周天子的领土,秦、晋将一些戎族迁居到周境内的伊川一带,占据了这块地方,晋文公称霸之后周天子又将阳樊、温、原和攒茅四个邑赐给晋国,如此下来周王室只剩下方圆100多里的土地,比一些小国还小。

等到周襄王去世时,周倾王姬壬臣继位,然而此时周王室已经没有财力按照天子礼仪给周襄王办理丧事,不得以派人到鲁国要了点钱,才安葬了周襄王。

向诸侯求车、求金、告饥的周天子

《谷梁传》古者诸侯时献于天子,以其国之所有。故有辞让,而无征求。求车,非礼也,求金甚矣。

周桓王已经连车都造不了,跑到诸侯国去“求车”,结果被鲁国史官记载下来,一顿羞辱。车有没有要到不知道,但是周桓王已经在史书留名了。

(隐公六年)冬,京师来告饥。公为之请籴于宋、卫、齐、郑,礼也。

京城缺粮,跑到鲁国借粮食了,可见周天子已经混到什么地步了。


一穷毁所有……


妖鬼杂谈录


周天子沦为摆设的根本原因是对诸侯国没有控制权,各诸侯坐大,对周天子表面上尊为天子,实际根本不当其一回事。加上周朝没多少土地,少得可怜的一点土地还无法完全控制,诸侯又不进贡,还想方设法去侵占周天子的利益。周天子还要主动巴结诸侯,经常要奖赏诸侯相斗的胜者。周天子就象养了一群不孝之子的老人,自己老了没劳动能力,儿子不但不詹养老人,还一个二个都想欺负老人,压榨老人,老人还要花钱去讨好各位儿子,这个老人不穷才怪。


一杯香茗一歌声


春秋战国时期周天子就相当于一小国国君。小国国君不一定穷,随国是一小国,曾侯乙墓就证明随国国君并不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