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5 Uber再次啟動價格戰,扭虧為盈是夢嗎?

這似乎已經成為Uber的一個傳統節日:在新年伊始降價。與對手Lyft的價格戰中,Uber在北美的100個城市再次降低資費,降幅在10%到45%之間。根據美國國稅局(IRS)發佈的數據,在底特律,Uber司機每英里收費還不夠燃油和車輛折舊的費用。“這是令人沮喪的,”司機Bill Scroggins說,“我甚至不知道我是否還要繼續開車。因為感覺我所做的都是義務勞動。”

這已經是Uber連續第三年在1月份降低資費。Uber稱,這種舉措只是季節性的但也有可能會無限期持續下去。去年,Uber在美國近三分之一城市的資費沒有再出現回升,只有兩座城市的資費回到了降價前的水平。Uber已經設立了每小時最低工資保證制度以避免司機的收入出現下滑。他向Bill Scroggins和其他不滿的Uber司機保證,得益於擴大的市場需求,他們的每小時接單量和收入也自然會增加。

這可能也符合Uber對自己的要求。幾個月前,Uber CEO Travis Kalanick對員工承諾,在北美的業務將在今年第二季度扭虧為盈。然而,鑑於這次新一輪的資費下降,Uber的目標似乎變得不太現實。哥倫比亞商學院教授Evan Rawley說“Uber在犧牲自己的利潤以換得市場增長。”Uber區域總經理Andrew MacDonald則認為,“我們一直關心著司機的收入。我們相信,當市場需求放緩時,降價可以刺激增長。”

1月15日,Lyft也宣佈降價。Lyft在一封寫給司機的電子郵件中表示 “由於近期激烈的市場競爭,我們需要採取行動。” Lyft還宣佈已經在1月4日獲得10億美元的融資,以幫助公司用於業務擴張。在這新一輪的融資完成後, Lyft的融資總額已達到20億美元左右,這雖然與Uber獲得的100億美元的龐大融資仍有很大差距,但足以使Uber想將Lyft趕出打車市場的希望破滅。

此外,Uber的燒錢速度也比Lyft要快得多。Uber表示,公司將投入數十億美元用於繼續開拓中國、印度以及東南亞市場。根據科技新聞網站Information披露的消息, 在2015年第一季度,Uber營收為2.873億美元, 但其虧損卻達到3.851億美元。而這一虧損額還在不斷增加,Uber第三季度營收為4.98億美元,而虧損則高達6.97億美元。

2015年的前三個季度,Uber的總營收為12億美元,但虧損總額卻達到了17億美元。相比之下,2000年是亞馬遜歷史上業績最差的一年,但儘管如此,該公司全年營收為28億美元,而虧損也不過14億美元。為了扭轉這種頹勢,亞馬遜CEO Jeff Bezos宣佈裁員15%以上。

Uber目前正積極向海外市場擴張,這種情況下,它更依賴於北美市場來賺錢。去年9月,在拉斯維加斯舉行的公司大會上,Travis Kalanick預計其北美業務將實現盈利。從全球範圍來看,Uber幾乎每接一單都在虧錢,儘管訂單量一直在增長。據知情人士透露,Uber 2015年第三季度的訂單量比第二季度增長了近40%。去年11月對投資者的電話會議中,Uber代理首席財務官Gautam Gupta表示,Uber已經在兩個最大的市場實現了盈利,但並未透露是哪兩個國家。

在北美地區,Uber雖然降低了資費,但在實現盈利的道路上又向前邁進了一步,因為它的收益很大程度上來源於司機。Uber目前從司機收入中的分成比例最高達30%,而兩年前僅是20%。自2014年以來,Uber一直在向乘客收取“安全乘車費”,而這筆錢直接進了Uber的腰包。安全乘車費每單從1美元起,在部分城市甚至達到2.5美元。Uber表示,它正將這筆錢用於安全教育以及背景調查。

如果司機最終贏得自己的權利或成功的建立了工會組織,那麼Uber將可能不得不調整其現有的策略。Simon Kwok,一位波士頓的司機,他運營著一個關於Uber和Lyft動態的博客。他說,目前新司機紛紛以合同工的身份加入Uber,這使得Uber避免了因上調其分成比例或削減資費所帶來的麻煩。他還說,雖然老司機們抱怨Uber獲得的分成太高了,但新入行的司機並不知道這一點。

*本文由執惠旅遊徐黎陽編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