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8 西青企业聚力雄安新区建设 中建钢构用绿色建筑打造“雄安第一标”

西青企业聚力雄安新区建设 中建钢构用绿色建筑打造“雄安第一标”

前不久,雄安市民服务中心正式对外开放。由西青区企业中建钢构参建的“雄安第一标”──雄安市民服务中心项目部分已经投入使用。

雄安建设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为此,中建钢构全力以赴,以最先进的绿色环保建设理念、最优质的钢结构产品、最快的建设速度为新区城市运营打造创新模式示范基地。

从中标到开工建设,再到所有钢结构单体顺利封顶,中建钢构在雄安新区市民服务中心项目的建设中,用西青制造、西青速度书写了新时代奋斗者的雄安模式、雄安质量和雄安智慧。

西青智造助添雄安智慧

西青企业聚力雄安新区建设 中建钢构用绿色建筑打造“雄安第一标”

千年大计看开局。作为雄安新区开篇之作,雄安市民服务中心项目总投资约8亿元,总建筑面积9.96万平方米,主要承担政务服务、规划展示、会议培训及企业办公等主要功能。建成后可满足3000人常驻办公和500人住宿的需求。

中建钢构天津厂承接了全部8个单体建筑中的6个,使用了8000余吨钢构件,采用绿色装配式建造方式进行建造。其中,1栋是模块化集成房屋装配式,另外7栋是钢结构装配式。简单说,就像“搭积木”一样,天津厂把房子骨架、内部装饰、电线等全部装配好,然后整体运到位于雄安新区的现场。

绿色装配式建造方式通过因地制宜发展装配式钢结构、模块化建筑,建筑垃圾比传统减少80%以上,构件工厂化生产大大减少了现场作业,降低了施工噪音。加上运输便捷、构造快速等综合因素,施工工期相比传统模式缩短60%。

包括装配式建造技术在内,服务中心建设过程中,中建钢构采取的30多项建筑新技术都在国内民用建筑史上尚属首次。天津厂质量总监郎云龙告诉记者:“雄安新区市民服务中心建设中运用的新技术将在今后新区的整体建设中进行大面积推广,也为我国绿色、环保、节能建筑发展提供了示范和先例。”

  西青速度助跑雄安效率

西青企业聚力雄安新区建设 中建钢构用绿色建筑打造“雄安第一标”

按照“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的标准,中建人用4天完成3100吨基础钢筋的安装;20天完成5万米焊缝焊接作业;25天完成12200吨钢构件安装;1000小时所有钢结构单体全面封顶,比同体量工程建设速度快2到3倍。

参与到项目建设中的安全总监孙鹏告诉记者,项目建设期间,实行24小时倒班作业,以单体建筑为单位划分为8个工作组,专业分包和土建等工序进行穿插进行,同时铺开共同推进。

为了打赢时间攻坚战,预制构件全部实行信息化管控,运输、吊装及工人施工的点位如何调度等,事先都在信息系统中预演。除此之外,中建钢构通过压缩设计周期、优化工艺、减少湿作业,节省工序交替时间,把工作效率提升了5到6倍。

西青制造筑牢雄安质量

西青企业聚力雄安新区建设 中建钢构用绿色建筑打造“雄安第一标”

 “雄安市民服务中心的建筑质量在中国钢结构建筑乃至中国建筑中都是最高等级的。”郎云龙说。

为了保障项目质量,中建钢构天津厂以建筑节能、绿色环保、装配式钢框架、集成房屋为基础,对标“鲁班奖”和国家优质工程创优要求,严把质量关。

在建设过程中,装配式构件从设计、生产、运输、安装,形成了一个数据流和信息流,各个环节相互匹配。每个构件里都“埋”了芯片或张贴了二维码。芯片和编码里包含有生产时间、生产地点、检测人员、物流人员、安装工人、安装位置等各类信息。扫一扫二维码,就知道构件的“前世今生”,实现全工序全过程大数据管理。

孙鹏说,质量过硬,安全也必不可少。在施工期间,每个工人进入工地都需要“刷脸”。通过验证后,工人身处何处,在屏幕上点开就能知道。如果有人遇险,可马上求助。

目前,项目在进行相关调试工作,不久将全部投入使用。西青人在此项目上显示出的西青智慧、西青速度和西青质量也将运用在各行各业中,助推全市高质量发展。(记者 于爱澍 田建 高洁 通讯员 茜晓立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