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9 “名實其副”的春秋霸主

春秋時期禮崩樂壞,周天子威望銳減,已經約數不了自己的臣下諸侯。尤其是鄭莊公開了很不好的頭,公開與周王室作對,周桓王率軍征討失敗,慼慼然的敗逃回洛邑,這還不算完,還被鄭莊公一箭射中臂膀,將周天子高高在上的形象完全破壞了。諸侯明白了周天子也是可以戰勝的,自此肆意妄為起來,時不時的挑釁一下週王室,甚至後來還出現了楚莊王問九鼎的事情。雖然主宰國際秩序的周天子成了擺設,但是並不代表國際秩序就完全混亂了,取代周天子政治權威的則是個彆強大諸侯的霸權政治。簡而言之就是誰的胳膊粗拳頭硬,誰就是扛把子,就能代替周天子行使對“刺兒頭”諸侯征伐大權,且師出有名。各國為了這一至高無上的榮譽,爭相大秀肌肉,於是乎就有了“春秋無義戰,諸侯竟交兵,中原無寧日,旌旗卷長空”這一段熱鬧沸騰的歷史。長達兩百年爭奪中湧現出一批佼佼者,它們被稱為“春秋五霸”。按照孟子講究仁義,評定標準不以成敗,而以其為人這一精神來界定的春秋霸主分別是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楚莊王、秦穆公;按照荀子注重現實,以成敗論英雄的原則評定的春秋五霸則是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越王勾踐。


“名實其副”的春秋霸主

以上七位霸主中最令人恥笑和不屑的便是宋襄公,古往今來都批評他不切實際,虛榮過度,不顧實力妄圖稱霸,交兵之時高舉仁義大旗在泓水為楚軍所敗,後重傷身亡,更讓後人對他貽笑千年,其霸主地位也一直飽受詬病。說到這裡你有沒有覺得宋襄公是個“名實其副”的假霸主?其實不然,宋襄公有位列五霸的資格主要是在於他確曾主持過諸侯會盟。宋襄公向諸侯發出會盟邀請,大部分的中原諸侯也應邀前來(除了齊和魯),等於是承認了他的盟主地位,雖說最後會盟失敗,但那完全是備受中原諸國鄙夷的楚國背信棄義。其次是他素來推行仁義,得到國人的擁護,而且在諸侯間也有賢名,算是德高望重之人。雖千百年來有人不斷辱罵宋襄公假仁假義,迂腐不堪,但卻看不到他講仁義絕不是“空談仁義”,而是確確實實地將仁義的理念貫徹到實際行動中。最後是宋國的爵位尊貴,位列五等爵位的第一等——公爵,齊國晉國是侯爵,楚國是子爵,後違背周禮自封“王”,一直不被中原各國承認,甚至在會盟時為宋襄公恥笑稱“假王壓真公”。
“名實其副”的春秋霸主

真正的偽霸主乃是稱霸西戎的秦穆公。《史記》·《秦本紀》載:“三十七年,秦用由余謀伐戎王,益國十二,開地千里,遂霸西戎。天子使召公過賀繆公以金鼓。”很多人是因為看到秦穆公在稱霸了西戎以後,周天子派人過來向他祝賀,且賜之以“金鼓”就斷定他的霸權得到周天子的承認,就可以位列五霸了。其實不然,相比較齊桓公,晉文公稱霸中原周天子的賜予的是代表天子可以征伐任何諸侯的“大輅”、“彤弓矢”,而不會只是指揮器物“鼓”,此二者有本質上的區別。
“名實其副”的春秋霸主

成為霸主有兩個條件,第一要天子正式冊封,賞賜胙肉;第二要成功召開過諸侯會盟,盟主的身份要得到下面諸侯小弟的支持。符合二者方可稱得上名正言順。很遺憾,周天子既沒有冊封秦穆公為所有諸侯的霸主,更賜胙之說,秦穆公也沒有像“葵丘會盟”、“踐土之盟”那樣大會諸侯。秦國國力雖強於宋國,但是在爭奪霸主的戰爭中屢屢受到強鄰晉國的壓制,尤其是崤山之戰敗的比宋國泓水之戰還要慘,東出參與中原霸權政治角逐毫無希望,無奈之際被迫向西發展,徵滅西戎國數十,遂稱霸西戎以自娛。《秦本紀》載:“三十九年,繆公卒,葬雍。從死者百七十七人,秦之良臣子輿氏三人名曰奄息、仲行、針虎,亦在從死之中。秦人哀之,為作歌黃鳥之詩。君子曰:“秦繆公廣地益國,東服強晉,西霸戎夷,然不為諸侯盟主,亦宜哉。”秦穆公死後陪葬的忠臣良將就有一百七十七人,尤其是輿氏三人奄息、仲行、針虎這等傑出人才的無辜隕命更是為老秦人哀嚎。秦國也因此人才凋零,東出中原的希望也就更加渺茫。
“名實其副”的春秋霸主

秦穆公一生勵精圖治,雖沒有稱霸中原,但國家實力第一次迎來質的飛躍,卻因死後昏招葬送多年的人才儲備,秦國也因此沒落至商鞅變法,期間再無振興。同時晉國百年霸業的基礎也因秦國的衰退得以加強。所以說秦穆公不論在名義上還是實力和人品上都沒有成為春秋五霸的資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