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4 成本費用責任歸屬(二)——原材料成本

原材料成本是製造業最重要的成本,沒有之一,但也是最容易被量化的成本。產品同質化嚴重的時候,原材料成本佔比就很大,企業毛利很低,因為競爭激烈。大家為了拿單甚至會給客戶報比較詳細的成本,以便用稍高於成本價拿到訂單。

當產品差異化比較大的時候,原材料佔比就比較小,毛利比較高,因為差異化,客戶也很難拿到比較接近實際的成本資料。

通常來說,原材料成本佔到銷售價格的50%—60%左右,保證30%的毛利、10%的淨利基本沒有什麼問題,這還是在粗放型管理模式下的數據,如果精細化管理,可能毛利和淨利還會有幾個百分點的空間。

在產品研發階段,做實驗也是需要原材料數量、人工工時、機器工時,所以這個階段成本人員的跟進很重要,統計各種數據,和研發人員討論成本,形成可行的成本估算。這個過程會有很多的反覆,持續的時間也比較長,是比較繁瑣的一個過程,考驗成本人員的耐心。

前期反覆越多後期越輕鬆,並能基本鎖定毛利;前期越簡單後期越複雜,甚至可能會沒有毛利。作為成本人員來說,越是前期越要綜合考慮各項成本因素甚至要考慮費用因素,相對來說會比較累(這個環節實際上配的應該是管理會計師);後期各項成本分解到各個環節,所以後期成本人員的工作也越簡單。

成本估算是標準成本的依據,等到新產品開發完畢投產,技術部門會計算出詳細的原材料標準用量,這個階段也需要成本人員跟進,計算標準成本,會同技術人員分析標準成本與研發部門成本估算的差異的原因,這個標準成本分析的過程其實也是技術部門再一次通盤梳理技術方案的一個過程。

很多企業在研發階段並沒有真正的成本估算,財務有個變通的的方式就是去找報價資料,不論老闆是否重視研發環節的成本估算,但一定是重視報價環節的成本估算的。並且很多時候,中小民營企業的成本估算就在老闆的心裡。

有了標準成本,原材料領料也基本能實現限額領料,原材料成本的管控基本在可控範圍內,可以保證毛利的實現。在工廠的生產環節,也就是傳統的成本管理,這個環節通常都會配成本會計,配合成本會計的是車間統計人員。車間統計人員一般屬於生產部管理,提供的數據是經過加工的,比較符合企業對生產部門的考核要求。因為原始數據來源有被人為調整的因素,所以很多成本會計流於形式了。

國內中小民營企業的成本管理是非常弱的,也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比如:需大於供(售價是成本加成)、偷稅漏稅、缺乏戰略、責任不到個人、管理粗放等等都會造成企業不關注或無法關注實際成本。

要靠企業自覺發現危機去變革是很難的,所以倒閉一批再起來一批企業是很正常的,企業進步就是在這樣血淋淋的現實中螺旋上升的。但作為成本管理人員,要學會在這個過程中迅速獲取經驗,說不定能趕上一個紅利期。

很多中小民營企業的實際成本是不準的,包括華為也就是這兩年才做到基本賬實相符。要想知道自己公司的實際成本準不準,看實際盤點的時候賬實是否基本相符、去看原材料庫是否管理有序就知道了。

也有很多企業賬面沒有盤盈盤虧處理,很多時候是財務人員的懶政,現階段企業的原材料管理不太可能完美到沒有盤盈虧。因為原材料的庫存管理是個非常耗精力的動態過程,財務人員能繞著走必然是繞著走,不論是月、季還是年度的各種監盤基本都是流於形式。

即便是民營企業,形式上的東西也很多,賬面的數據能好看就要做到好看,甚至不惜造假(這裡的造假通常是小假,主要是為了完成考核多拿績效獎)。原因很多種,有應付考核的、有怕追究責任的、也有一旦出點問題被是群起而攻之等等,很多時候與家長不允許孩子出錯的傳統文化有關係。

各種各樣、大大小小的假,說句真話太難。真真假假,實際上已經分不清真假了。最關鍵的的問題是怎麼才能真正做到賬實相符?只要賬實相符,就能真正做到責任到人,數據造假的問題也會迎刃而解,成本管理上臺階是必然。

估算的原材料成本體現了產品在市場上的競爭力,責任在研發部門,通過估算的原材料成本與目前市場上同類產品或是將要被替代的產品的市場價對比分析,可以看出該產品的技術含量和市場競爭力。

通過將標準成本與估算成本對比分析,可以看出產品設計水平或工藝水平。層層分解原材料數量和採購價的影響因素(最簡單的是因素替換法),這個環節還沒有開始採購原材料,即便設計發生一些變化也不會造成更大損失。

把實際原材料成本與標準原材料成本進行對比分析後,可以看出生產工藝水平及生產質量管理水平,也是層層分解原材料數量和採購價的影響因素。原材料數量的變動與生產部門有關、採購價變動與採購部門有關。可以繼續細化分析生產部門每個環節原材料數量變動的原因;繼續細化分析採購價變動的原因。原材料成本變動原因找到,責任歸屬部門也基本是很清晰了,都不需要財務部門多說什麼,每個部門都知道責任所在,這些責任是無法推卸給別人的。

原材料成本中還有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因為質量原因引起的原材料用量的變動,這個要仔細分析的,甚至要做專門的輔助核算。比如生產質量不達標造成多用原材料;採購質量不達標也會造成多用原材料。

分析下來會發現生產工藝部門排料水平、生產車間原材料利用程度、生產質量、原材料採購質量、技術部門的設計質量等都會影響到原材料的實際用量,關鍵是財務部門要將這些影響因素所帶來的原材料成本變動金額分解到每一個部門。當每個部門甚至每個崗位的成本金額能量化出來的時候,原材料成本自然歸屬到各個業務部門或崗位了。

實際原材料成本不單要和標準成本對比分析,更需要和估算成本對比分析,因為估算成本越準確,企業越能在前期控制原材料成本,運營越穩健。

數據是可以造假的,但一系列的數據造假是很難的,所以通過多維度的數據分析是可以發現數據造假的那個點的。作為之前從來不重視數據分析的內資企業來說,財務人員的分析能力也是有待提升的,所以先從分析原材料成本的責任歸屬下手,不失為一種好辦法。

以上僅是個人看法,不免有失偏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