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周易的作者是誰?

尚古居士


關於《周易》的作者,由於該書並非一人所作,所以亦非一語所能講清。我們先介紹古代文獻中記載的三個富有傳奇色彩的有關《周易》經傳作者的故事。

其一,龍馬負圖,伏羲畫八卦。

相傳上古時代,黃河上通天界,河中出現了一條龍馬,背上不滿神奇的圖案,“聖人”伏羲見到龍馬背上的圖案,至為驚奇,就將之臨摹下來,便成為後來人們熟知的“八卦”。這是伏羲八卦的一種傳說。

其二,周文王重卦並撰卦爻辭。

商魔紂王時代,周伯姬昌(即西周時追號的“周文王”)被紂王拘囚於羑里,姬昌憂患之中,結合自身的坎坷遭遇和經歷,探研八卦之理,將八卦重為六十四卦,並寫成卦辭,爻辭各附諸卦、諸爻之下,藉以表達對宇宙間萬物發展變化、吉凶禍福看法。這就是“文王拘而演周易”,重易六爻,撰寫卦爻辭的傳說。

其三,孔子喜易,撰易傳十篇。

春秋末年,孔子感嘆“禮崩樂壞”,以為是“世道衰微,人心不古”所致。於是修訂

《六經》,以“克己復禮”為任。他對《周易》頗為重視,曾經讀《易》 “韋編三絕”,即在長期研讀中把編系《周易》簡冊的牛皮製的細繩都磨斷了三次,足見讀《易》下的苦工。他還說:“加我數年,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因此,孔子在晚年撰寫了《易傳》十篇,傳於後世。這就是孔子作《十翼》的說法。

以上三說,把《周易》經傳的作者均已囊括在內。西漢司馬遷《史記》,即採用此三說明《周易》的創作。班固撰《漢書》,承司馬遷之說,對《周易》的作者問題做了簡要的總結。

然而,關於《周易》的作者,也並非沒有異議。自漢至唐,對伏羲作八卦,孔子撰《十翼》之說,人們多信而不疑。而對重卦及卦爻辭的作者,卻有異議。其中重卦者,除以為文王外,尚有三說:一是,王弼認為伏羲畫八卦後自重為六十四卦;而是,鄭玄認為神農重卦;三是,孫盛認為夏禹重卦。至於卦爻辭的作者,除以為周文王外,上有一說:認為卦辭文王所作,爻辭周公所作。

關於孔子作《易傳》,北宋歐陽修也曾提出疑問,他認為《文言》、《系詞傳》、《說卦傳》、《序卦傳》、《雜卦傳》不是出於一人之手,未可視為孔子所作。

本世紀二三十年代,學術界也出現過關於《周易》作者和創作時代問題的討論熱潮,特別是郭沫若認為《周易》之作絕不可能在春秋中葉以前,當在春秋以後,作者是孔子的再傳弟子所寫。

此後五十年,人們又繼續對《周易》經傳的作者進行了不同角度的探討,所得結論也不一致,而較有影響的看法是:卦辭爻辭作於周初,《易傳》作於春秋戰國期間,經傳作者均非一人,當是經過多人多時加工編纂而成的。



薪傳禪者


首先感謝樓主的提問,如果有喜歡易經或者道家文化的用戶可以“關注”下,互相交流。

易經"目前"指的是周易,易經由最早的伏羲八卦,慢慢要變成現在的周易,中間涉及到,一伏羲氏為觀測氣象而作(不詳),二是周文王演變六十四卦(前1152年―前1056年),三是孔子的註解(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 《易經》位列《十三經注疏》之首,是中華文化寶庫中最為古老而又成熟的偉大經典。其內容涵蓋天道,人道,地道,亦即要在天地之間讓人類安身立命。其方法則是設卦觀象,描繪自然造化的奧妙情境,展示人世間的吉凶禍福與因應之道。

《易經》用抽象的符號來組成各種卦象,其中蘊含著大千世界萬物之間的關係,最根本的思想是:“一陰一陽謂之道,一奇一偶謂之數”。 古人在長期的生產實踐中發現,用語言文字來表達思想是有侷限的,於是聖人設計出卦象來表達自己對世界的認識,很後在下面加上文字說明,形成一個完整的系統。目的是用有限的卦對應無限的世界和對世界的認識。他們把世界總結為八種現象,分別由八個卦來表示,它們也叫經卦或單卦。 八經卦中,乾卦代表天,坤卦代表地,離卦代表太陽,坎卦代表月亮,它們像球一樣,不停運轉,代表了時間、空間。時空不停地運轉,於是又有四個卦產生了:震卦代表雷,雷震動以後,有了氣流,就是風;巽卦代表風,氣流震動得太厲害,一摩擦又會產生電,這就是“雷風相薄”;卦艮卦代表高山陸地,兌卦代表海洋河流。


炎炎烈日下


這個問題問的很好 ,有許多人也問我《周易》的作者是誰?

《 周易》是哲學中的哲學,經典中的經典。它的作者可以用八個字來概括:人更三聖,世歷三古。就是說經歷了三個聖人的智慧結晶。有上古的伏羲氏、中古的周文王、下古的孔子三個聖人。

一、上古的伏羲氏“仰觀天文俯察地理,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八卦”就是說伏羲氏發明了先天八卦。

二、周文王又根據伏羲的先天八卦,發明了後天八卦,並把後天八卦兩兩重疊。創作了64卦,填寫了卦名、卦辭、爻辭。

三、孔子看了周文王的64卦以後,根據自己學習《周易》的心得和體會又寫了專門解釋64卦的十篇文章,叫《易傳》也叫十翼,

至此,一本完整的《周易》或《易經》就形成了。《周易》是以上三個聖人共同的智慧結晶,也是我們後人不可多得的不可不學的一本曠世經典。這就是周易的三個偉大的作者。如有不同看法望讀友關注且批評指正。


見龍在田337


蓋文王拘而演周易。可見周易最初不是文王寫的。所謂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而周易則是太極生陰陽,陰陽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變六十四卦。

如果你是無神論,那麼你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這是一部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經書。成書並非一個人。而是從太極完善到陰陽,從陰陽完善到四象,從四象完善到八卦,從八卦推演出六十四卦。這其中每一個階段都是裂變式的進步和飛躍。其中參與了多少人和每個階段花了多長時間,沒有人說的明白。

所以周易是人寫的,但不是一個人,周易的成書是文王,周易的定稿版是孔子。

如果你是有神論。那麼周易依然是人寫的。只是寫周易的人,關鍵階段,都會有人恰好來了關鍵的“靈感”。因為按照科學家的解釋,是解釋不通的。人類都是猴子變的,人類的智力也是越來越好的,說明古人智力比今人底下N個臺階。然而智力低下的人寫的東西,確成了無法超越的萬經之首。這是非常荒謬絕倫的解釋。


焱焱217288897


關於這一問題後世多有爭論,但也正如易的本身一樣,撲朔迷離莫衷一是,不如據史載而答,是非自辨。《易經》現在與《周易》通稱,也常簡稱易,本來的《易》有三種,夏代的易叫《連山》,商代的易叫《歸藏》,這二本書很早就失傳。現在與易有關的,基本是源自周代的易經《周易》。


《漢書藝文志》說《周易》的成書過程“人更三聖,世歷三古”,三聖,即伏羲,文王和孔子。史記及論衡等書也說,伏羲仰則觀象於天,俯則察法於地,觀鳥獸之文,以一劃開天始作八卦;周文王被囚禁七年,專心一念,推演出六十四卦,孔子本諸象數,根據義理,作彖,象,繫辭,文言等十篇,稱為十翼。(今日頭條南方鵬首發)


鄭康成認為,這本書為什麼稱為“易”?有三重含義,一指簡單“易”。二指變化,變易。三指不變,不易。在古代學者眼裡,他們認為八卦卦象太簡,文王推演介紹簡單,學易者須循從《十翼》,方能解卦解象解辭,只要十翼通,易理自明。

研究周易的學者眾多,後衍生出各家流派,東漢馬融陸績認為爻辭是周公所作,但並無有力支撐,往後又再分為象數學派和義理學派兩派,還細分為占卜,禨祥,造化,老莊,儒理,史事六宗,不一而足。


南方鵬


《周易》的作者是誰?

本人認為,這是先人智慧的結晶:

1.伏羲王作先天八卦,是無字天書,一畫開天,文明肇啟。這是最早出現的易經。

2.周文王作後天八卦,注卦辭,爻辭。這是後天的易經。

3.《周易》為易經和易傳組成。易傳又稱十翼。從漢至唐,學者多認為易傳為孔子所作。但歐陽修認為,並非一人之作,見其《易童子問,卷下》。得到大多學者的支持。

易傳提出了一個包括天道,地道,人道在內的廣大哲學內容,是對易經的繼承和發展,改造和揚棄了宗教巫術約內容,吸取了儒家,道家,陰陽家等學說中的思想資料,形成了別開生面,獨具一格的哲學思想體系,如“一陰一陽之謂道,”;有強烈的儒學化傾向如“立人之道曰仁與義”(見《孟子》);“易以道陰陽”(見《莊子,天下篇》);儒家的“中庸”等等。

可見,《周易》是古人智慧的結晶。

以上供參考。



桂花芳香77105282


《繫辭》裡又說:“易之興也,其於中古乎?作易者其有憂患乎?”又曰:“易之興也,其當殷之末世、周之盛德邪?當文王與紂之事邪?”《史記》裡說:“文王囚而演易。”據此,傳統的文獻裡大多認為是周文王作卦、爻辭。從《周易》裡不時提到岐山、箕子、東鄰西鄰又大量提到了封建諸侯制等可以看出,《易經》作於西周初期,因為春秋時期分封制實際上已名存實亡了。說文王姬昌作卦爻辭比較符合史實。即便不是文王寫成,也應當是在文王的指導或倡議下所作。至於卦爻辭中有些地方出現了文王之後的說法,那可能是卦爻辭在流傳過程中經過了後人的修改潤色。比如馬融、也參與了卦爻辭的創作。總的看,《易經》反映的是西周初期的歷史面貌,這一點不可否定。

關於十翼的作者,《史記·孔子世家》裡說:“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說卦、文言《漢書·儒林傳》講:“孔子晚而好易,讀之韋編三絕而為之傳。”它們都認為是孔子所作。關於十翼的作者與真偽問題,從宋朝就提出爭議。現代人大多認為十翼是偽書已成定論,於是進一步認為偽書是假的,弄虛作假不可信,甚至主張把十翼當垃圾扔掉。其實這是一種誤會。在姚首源的《古今偽書考》、黃雲眉的《古今偽書考證補》裡記載了關於十翼真偽的考證源流。宋人的考證,大多是通過一些現象的聯繫,證明十翼不可能是孔子寫成。所謂偽書,也不過是說,現在這個樣子的十翼不是孔子親自執筆寫成而已,沒有人認為十翼裡沒有孔子的言論。準確地說,宋人較為一致的意見是十翼的思想內容來源於孔子,甚至是孔子以前的傳統說法,書則可能是孔子的後學或經師編輯而成。主張十翼是“孔門餘論”或別有所傳述。

宋人之後,儘管人們提出了種種理由,但可站住腳的只有一條,就是十翼裡講了很多“子曰”,如果是孔子所作,他不會用這種口氣,顯然是別人寫的。這個說法可信,但這隻能說明不是孔子執筆寫成。也正是因為有那麼多“子曰”,才說明它是來自孔子的傳授。正如《論語》一樣,它不是孔子執筆寫成,但輯錄的是孔子的言論,我們能因此而說《論語》是假而不可信的嗎?至於個別詞句的考證,在流傳過程中的情況太複雜了,遠不是一種可能就能說清楚的。根據一兩點猜測就把十翼說成是偽書而定為鐵案,這就太不近情理了。

要而言之,十翼不是孔子執筆寫成,也應當是孔門後學按孔子的傳授彙集而成。孔子的講解也不是他個人的杜撰,而是把傳統的講法作了整理。孔子沒有出世,穆姜就像《文言》那樣解釋“元亨利貞”(見乾卦文言第一段說明),說明十翼是集前人解《易》精華而成,孔子作了上承下授的橋樑。十翼的內容不但不是假的,而且是解《易》的傳統。


觀象齋主人


《周易》被譽為群經之首。她是如何創作與產生的呢?

《周易》的創作大致經歷了三個階段:卦畫的產生;卦爻辭的產生;《易傳》的產生。一般認為,伏羲作八卦與六十四卦的卦畫;文王作卦爻辭;孔子作易傳。

據文史專家的研究表明,伏羲做卦畫,文王作卦辭,周公作爻辭。而《易傳》主要作者是孔子,後又經其弟子補充。

即便爻辭確實是周公所作,而文王乃周公之父。周公將授自父親的爻辭補入《易》。稱卦辭和爻辭均為周文王所作,也不為過。同樣孔子傳《易》於弟子,弟子們將孔子所授之精義補充進《易傳》,補充的內容亦是孔子之言。說《易傳》為孔子所作,亦不為過。

故曰:《周易》歷時三古(上古、中古、下古),人更三聖(伏羲、文王、孔子)而成。

《周易》原本是占卜之書,孔子其做傳後,賦予其深刻的哲理。併成為儒家經典。


楊朱學派


周易作為易象思維的一種範式,六十四卦卦序體系是周文王姬昌創作的應對沒有疑問。但周文王也不是一個人突發奇想,而是與周文王所在部落及與長期從事定居農業生產部落的知識和經驗積累有關。因為周易和歸藏的最大區別是反應不同生產力水平時代。卦爻辭應當是長期積累的,只不過周公旦在其體系化過程中起了較大作用。易傳,也就是十冀,孔子的貢獻比較大,他是開創者,但也是儒家學子的集體智慧。因此,周易雖然有三聖創造之說,但實質還是集體智慧的結晶,只不過幾個聖人的確起到了主要作用。


旁行不流2


《周易》的作者是誰?周易不是一二個人撰寫的,與西周的周沒有任何關係。周就是一個圓周,一個圓圈,就是一陰一陽生生不息週而復始,故稱太極。易是什麼呢?是蜥蜴,龍,人首蛇身,巫神。周易就是巫神教導示範部落子民繁衍生殖的舞蹈和唱誦。見龍在田,就是在田野進行此項儀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