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北方燒賣和南方燒賣有什麼不同?

曹越COLIN


燒賣這個東西,歷史相當悠久。據說,燒賣最早是晉南地區的一種傳統小吃,外貌就像潔白的石榴一樣,而且餡多皮薄,香噴噴的,令人口饞。不僅在北京有,中國南北方各地都有。誰都知道,它屬於一種相當受歡迎的麵食小吃,而且品種繁多。不僅如此,燒賣還有許多的外號——肖米、稍麥、稍梅等等,甚至還有叫“鬼蓬頭”的說法。

不過,南北兩地的稱呼,稍有不同。在浙江、江蘇、廣東一帶,人們管它叫燒賣,而在北京、內蒙等北方地區,人們都管它叫“燒賣”、“稍麥”、“稍美”,發音基本相似,大家都這麼叫的,只不過圖個順口吉祥罷了。

燒賣之所以能這麼受歡迎,就在於它的優勢。它比小籠包的餡兒更豐滿,比鍋貼更爽口,同時兼有小籠包和鍋貼的長處,噴香可口,因而常常成為民間宴席上的一個重要角色。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北方的燒賣和南方的燒賣不同的是,它的餡兒以羊肉大蔥為主,這跟南方的不同。老北京的燒賣製作上有個特點,就是底部通常不封口。這正是燒賣靈活的地方。每當茶客帶來各種各樣的小菜品種,有些事牛羊肉和姜蔥,有些卻是蘿蔔青菜和豆乾等等,因而為了方便區別各位顧客的燒賣,店家制作時就不封口了。

如今,北京製作和經營燒賣的店鋪不少,不過最有名的還是“都一處”老字號。都一處主要以製作三鮮和蟹肉燒賣最具人氣,很受大家夥兒的青睞。


京蜜


不知道。我就知道很好吃。我喜歡吃。燒賣,蝦餃。可惜太貴。千日賀裡蝦餃燒賣10幾塊3個。還特愛吃幹炒牛河。炒粉也愛吃。記得有次去廣州。那麵人5,6點飯店就沒東西了。當時正好路邊有個賣炒粉。好像是4塊一分吧。記不清楚了。實惠又好吃。至今難忘。我們這炒粉差太多。好像跑題了。哈哈哈……


YAN228346581


燒賣,比起同類的包子、餃子、餛飩,這個詞兒最早是見於宋元話本《快嘴李翠蓮記》中,李翠蓮在誇耀自己的烹飪手藝時候說;“推得磨,搗得碓,受得辛苦吃得累。燒賣、匾食有何難”。在14世紀中期出版的《樸事通》記載,元大都午門外的飯店中有“稍麥”出售,並且寫了怎麼做的;“用麵皮,用肉為餡,頂部捏作花蕊形,叫做稍麥。”明清時期,燒賣開始在中國流行,品種也逐漸多了起來。

我有一次和朋友在一起吃燒賣,當時我吃著江浙地區普遍的糯米加肉粒餡兒的,但是對方說:你知道嗎?我在北方吃的是羊肉餡兒。其實是吃驚的,吃了幾十年的燒賣,我一直以為它就該長這樣啊,這麼小一面積,再放塊兒肉夠嗎?果然是見識不夠,後來經過詢問和了解,發現南北方燒賣還真是不一樣。


羊肉燒賣

糯米燒賣

首先是剛剛說的普及性。我感覺北方燒賣吃的沒有南方多,南方很多早餐鋪裡,燒賣是和餛飩、包子一樣的地位,但是據瞭解好像北方早餐吃這個並不普及。其次,外形和做法也有點差異,燒賣基本都是薄薄的麵皮兒,但褶子捏的有區別(如圖)。而且有些地方還有一種不包外皮,純以豬肝或牛肉等斬茸製成的丸形加調味蒸熟,叫豬肝燒賣、牛肉燒賣,其實與通常的燒賣已經是同名而實異,廣式早茶中有這種點心。 最大的差異是餡兒,南方絕大部分的燒賣都是糯米餡兒,加一點配料,北方傳統燒賣基本都是肉餡兒為主。聽說還有用海參、蝦仁、玉米片為餡兒製作的三鮮燒麥,山東臨沂有羊肉餡兒。 當然特別的也有不少,揚州富春茶社用青菜泥、白糖、豬油做的翡翠燒賣,廣州遊蟹肉瑤柱幹蒸燒賣。

廣式燒麥

現在南北美食交流融合的很多,燒賣比起包子也是麵粉裹著餡兒,就是造型和工藝有差別而已,品種自然很豐富。

文/GSN


亞洲食學論壇


燒麥,又稱燒賣,是一種以小麥麵粉加水和成硬麵團、經醒制後用軸槌擀壓成荷葉邊麵皮,包裹肉餡上籠蒸熟的中國北方傳統麵食,元代已有記載。

燒賣用燙麵,即用開水和麵,面已半熟,再加入冷水和的面,以增加成型能力,用一種中間粗,兩頭有把的類似棒槌的特殊擀麵杖擀皮,擀出的皮薄而不平,四邊如同花邊,中間放餡,不用包,一提就成型,上屜蒸熟。皮薄餡大,形若杯,底為圓,腰收細,上面如同花邊,美觀好吃。燒賣餡料多為糯米、香菇、蘿蔔、白菜、瘦肉等,加入調味的醬油、 鹽、香油 、食用油、白糖。吃時配以醋、蒜絲,味道可口、鮮美。

中文名

燒賣

英文名

Shaomai[1]

主要食材

豬肉/羊肉,麵皮,胡蘿蔔,羊肉,糯米,味精,姜,醬油,胡麻油,食用玉米澱粉,羊肉食用鹽,穀氨酸鈉(味精)

分類

麵食

口味

香菇乾子味、牛肉味、豬肉香菇味

起源

燒賣最早見於史料記載是元代高句麗國出版的漢語教科書,其上記載元大都(今北京)出售“素酸餡稍麥”。該書關於"稍麥"的注說是以麥面做成薄片包肉蒸熟,與湯食之,方言謂之稍麥。麥亦做賣。又云:"皮薄肉實切碎肉,當頂撮細似線梢系,故曰稍麥。""以面作皮,以肉為餡當頂做花蕊,方言謂之燒賣。"如果把這裡"稍麥"的製法和現代的燒賣作一番比較,可知兩者是同一樣東西。今內蒙古仍有許多館子寫作“稍麥”。

到了明清時代,"稍麥"一詞雖仍沿用,但"燒賣"、"燒麥"的名稱也出現了,並且以"燒賣"出現得更為頻繁些。如《金瓶梅詞話》中便有"桃花燒賣"的記述。《楊州畫舫錄》、《桐橋椅棹錄》等書中均有燒賣一詞的出現。乾隆皇帝有句詩提到了燒賣:“捎賣餛飩列滿盤,新添掛粉好湯圓”。 乾隆皇帝吃燒賣必然要把這東西的來龍去脈問個清楚,因此“捎賣”作為名稱的正宗源頭是沒有問題的。這裡的“捎賣”就是現在的“燒賣”。

清代無名氏編撰的菜譜《調鼎集》裡便收集有"葷餡燒賣"、"豆沙燒賣"、"油糖燒賣"等。其中"勞餡燒賣"是用雞肉、火腿配上時令菜作餡製成。"油糖燒賣"則用板油丁、胡桃仁和白糖做餡製成。中國南方還有一種"滷餡"芽菲菜燒賣。現時各地燒賣的品種更為豐富,製作出更為精美了。如河南有切餡燒賣;安徽有鴨油燒賣;杭州有牛肉燒賣;江西有蛋肉燒賣;山東臨清有羊肉燒賣;蘇州有三鮮燒賣;廣州有蟹肉燒賣;南京有蛋燒賣等等,都各具地方特色。沙縣燒麥則不同於其他燒麥,為圓形,裡面包有粉幹,配上秘製的醬料食用。早年呼和浩特地區燒麥,又稱燒賣,是一種以小麥麵粉加水和成硬麵團、經醒制後用軸槌擀壓成荷葉邊麵皮,包裹肉餡上籠蒸熟的中國北方傳統麵食,元代已有記載。

燒賣用燙麵,即用開水和麵,面已半熟,再加入冷水和的面,以增加成型能力,用一種中間粗,兩頭有把的類似棒槌的特殊擀麵杖擀皮,擀出的皮薄而不平,四邊如同花邊,中間放餡,不用包,一提就成型,上屜蒸熟。皮薄餡大,形若杯,底為圓,腰收細,上面如同花邊,美觀好吃。燒賣餡料多為糯米、香菇、蘿蔔、白菜、瘦肉等,加入調味的醬油、 鹽、香油 、食用油、白糖。吃時配以醋、蒜絲,味道可口、鮮美。

中文名

燒賣

英文名

Shaomai[1]

主要食材

豬肉/羊肉,麵皮,胡蘿蔔,羊肉,糯米,味精,姜,醬油,胡麻油,食用玉米澱粉,羊肉食用鹽,穀氨酸鈉(味精)

分類

麵食

口味

香菇乾子味、牛肉味、豬肉香菇味

起源

燒賣最早見於史料記載是元代高句麗國出版的漢語教科書,其上記載元大都(今北京)出售“素酸餡稍麥”。該書關於"稍麥"的注說是以麥面做成薄片包肉蒸熟,與湯食之,方言謂之稍麥。麥亦做賣。又云:"皮薄肉實切碎肉,當頂撮細似線梢系,故曰稍麥。""以面作皮,以肉為餡當頂做花蕊,方言謂之燒賣。"如果把這裡"稍麥"的製法和現代的燒賣作一番比較,可知兩者是同一樣東西。今內蒙古仍有許多館子寫作“稍麥”。

到了明清時代,"稍麥"一詞雖仍沿用,但"燒賣"、"燒麥"的名稱也出現了,並且以"燒賣"出現得更為頻繁些。如《金瓶梅詞話》中便有"桃花燒賣"的記述。《楊州畫舫錄》、《桐橋椅棹錄》等書中均有燒賣一詞的出現。乾隆皇帝有句詩提到了燒賣:“捎賣餛飩列滿盤,新添掛粉好湯圓”。 乾隆皇帝吃燒賣必然要把這東西的來龍去脈問個清楚,因此“捎賣”作為名稱的正宗源頭是沒有問題的。這裡的“捎賣”就是現在的“燒賣”。

清代無名氏編撰的菜譜《調鼎集》裡便收集有"葷餡燒賣"、"豆沙燒賣"、"油糖燒賣"等。其中"勞餡燒賣"是用雞肉、火腿配上時令菜作餡製成。"油糖燒賣"則用板油丁、胡桃仁和白糖做餡製成。中國南方還有一種"滷餡"芽菲菜燒賣。現時各地燒賣的品種更為豐富,製作出更為精美了。如河南有切餡燒賣;安徽有鴨油燒賣;杭州有牛肉燒賣;江西有蛋肉燒賣;山東臨清有羊肉燒賣;蘇州有三鮮燒賣;廣州有蟹肉燒賣;南京有蛋燒賣等等,都各具地方特色。沙縣燒麥則不同於其他燒麥,為圓形,裡面包有粉幹,配上秘製的醬料食用。早年呼和浩特地區的燒賣都在茶館出售,茶客餓了總要補充點吃的。但茶館是清雅之所,不像飯店不怕稠油濃煙,只能備點清蒸麵餅,小菜由茶客自帶,最多隻能幫著把茶客帶來的肉菜,卷在餅中熱一下,用了幾張麵皮,收幾張麵皮的錢。時間久了,連餅中的菜也捎上了,但仍然按麵餅的分量計價,“捎賣”就這樣誕生了。因此,正宗燒賣館子是按皮的重量計價的,在呼和浩特“二兩燒賣憋死漢”,千萬不要按餃子的量去點。

1937年完成的《綏遠通志稿》中有這樣的記載:“惟室內所售捎賣一中,則為食品中之特色,因茶肆附帶賣之。俗語謂‘附帶’為捎,故稱捎賣。且歸化(呼和浩特)燒麥,馳名遠近。外縣或外埠亦有仿製以為業者。而風味稍遜矣。”正宗的燒賣餡還是羊肉生薑大蔥的,現在呼市人的早點習慣都是以燒賣為主,館子一般都是清真的,味道也較純正,和其他地方的燒賣味道是完全不同的.。一兩是八個,比餃子可是多多了,如果你能吃下半斤,那真算你厲害了。

燒賣之所以頂部不封口,是由於茶客所帶的小菜品種不一,有的是生牛羊肉和姜蔥,有的是蘿蔔青菜豆腐乾……為區別各位茶客的小菜,便不封口,每當一籠蒸好後,店小二便會把蒸籠端到茶堂的大桌上,說:“各位茶客的小菜捎來了,勞駕自選。”這時茶客各自點了自己的“薄餅包菜”邊吃邊飲。

若想自己做燒賣,製做起來也並不複雜。其原料包括小麥麵粉、玉米澱粉、餡料。製作的時候將小麥麵粉和成硬麵團,揉好後醒制,搓成圓條、揪劑,用軸槌擀皮,壓成圓皮,逐個沾上玉米澱粉,再將圓皮摞在一起搗壓成荷葉形花邊皮子,包入餡料,用手一捏,上端便呈現石榴花般的花紋。把燒賣放進蒸籠裡,約蒸10分鐘後,便可食用。

製作原料

材料:小麥粉、 羊肉、食用玉米澱粉

調味料:食用鹽、 穀氨酸鈉(味精)、 乾薑粉、花椒粉、 蔥、生薑、水、胡麻油、

製作過程

一大口咬下軟糯鮮香,這味道“打飛的”也要來吃

將麵粉倒在案板上,中間開窩,將水分三次加入,先加60%,將水和麵攪拌成雪花狀,然後再加入30%的水再進行攪拌均勻,剩餘的10%的水做為補充水倒入生面粉中,然後在進行揉、搓、搗、揣等工藝,將麵糰揉和均勻。

醒面

又稱熟化,是在適當的溫度(10℃-30℃)下,將和好的麵糰靜置一段時間促使其成熟的過程,通過醒面,水分得到均勻分佈,麵筋充分形成,加工性能得到改善。

搗燒賣皮

將和好的麵糰,搓條(3釐米的條)下劑,成80個小劑後用走錘加入少許的玉米澱粉做薄面,擀壓成直接為10釐米的圓餅,將每個圓餅摞在一起,每十五個為一組,然後再用走錘搗壓成荷葉形花邊即成燒賣皮。

制餡

制餡原料

內蒙古草原羔羊後腿包肉500g、蔥250g、生薑30g、大青山精鹽15g、乾薑粉35g、

花椒粉5g、胡麻油(內蒙古自產)35g、水250g、味精6g

切配

內蒙古草原羔羊後腿包肉5毫米見方的丁,蔥切成3毫米見方的丁片,生薑切成小米粒大小。

拌餡

將切好的肉丁放入容器中,然後加入花椒粉、乾薑粉、鹽、味精、水順著一個方向不停攪拌上勁,用胡麻油將生薑末、蔥末拌勻後再和喂制好的肉餡調和均勻即成燒賣餡心。

包燒賣(成型)

一手託皮,一手用挑子將拌好的餡心挑入燒賣皮內,用攏的方法將皮子四周攏起。(不封口)稍露餡呈白菜狀生坯,每個燒賣的生坯重量為40g。

熟制

有蒸製成熟、煎製成熟兩種

成品特點:現狀美觀,皮薄餡大,餡心鮮香。

燒賣作為早點、小吃,吃時配以醬、醋、薑絲或者鮮湯,美味無比。

營養價值

燒賣的麵皮富含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和鈣、鐵、磷、鉀、鎂等礦物質,有養心益腎、健脾厚腸、除熱止渴的功效。燒賣裡的豬肉含有豐富的蛋白質,有利於人體的生長髮育。

燒賣

食用指南

燒賣作為早點、小吃,吃時配以醋、辣椒、磚茶,鮮美無比。

南方的燒麥和北方的燒麥到底有什麼區別?

南方的燒賣餡料豐富,有上海糯米餡的,長沙豬肉餡的菊花燒賣,廣東干燒燒賣,還有鮮蝦雞蛋餡的;北方的燒賣一般都是羊肉餡的,用小麥粉和剁碎的羊肉按一比一的比例混合,加入其它佐料,皮薄餡大,非常好吃。燒賣和包子有些相似,區別就是燒賣的皮非常薄,而且是未經過發酵的麵皮。頂部開口,捏成花一樣的褶子,造型美麗。

蒸好後的燒賣皮是透明的,可以看見裡面的餡料。咬一口鮮香四溢,餡料飽滿,香而不膩,回味無窮。燒賣是一種非常適合當早點的小吃,價格便宜而且味道鮮美不會膩人。吃不慣西式早餐的人,在北風即將刮起來的時候,吃幾個熱乎乎的燒賣再溫暖不過了。

可是從小就吃糯米燒賣長大,你們那邊的燒賣是什麼餡兒的呢?歡迎留言互動,感謝閱讀。北方人吃的燒麥,發源於內蒙古,其實它應該叫“稍麥”,用料非常講究,薄皮多餡,基本上是用牛羊肉做成的,內蒙古常吃的是羊肉餡燒麥,加了蔥香的大顆燒麥,一口咬下去就是牛羊肉的香味,更為令人稱道的是吃起來沒有羶味,吃的時候搭配磚茶,一口燒麥一口磚茶,能夠去除油膩。那麼北京人吃的燒麥就是內蒙古燒麥的基本上再進行變化,改良。用料不僅僅是牛羊肉,而且還有豬肉雞湯的搭配。

北京的燒麥更具北京風味,燒麥外表更加精緻。北京的燒麥可以蘸各種調料,比如醋,辣椒油,蒜蓉汁等等一些蘸料,搭配蘸料吃,也就不會覺得特別油膩











社會你將哥


北方做菜普遍量大,南方量少;北方味道偏重,南方偏甜,南方比北方菜精巧一些,而且南方大部分的菜品都講究健康養生,比較注重保留食材的原滋原味,魚基本都是清蒸或者是做湯,很多菜品都會放糖,北方人去南方是肯定不習慣的,最不習慣的就是菜少吃不飽了吧。提供北方菜代表,第一張,第二張是南方菜,大概就這個意思吧[呲牙]




贛榆區飛飛海鮮


三鮮燒麥

y圓子y

燒麥,這種食物,小時候能吃上覺得真的好幸福,那種軟糯中夾著茶幹、香菇、肉丁的香味,久久回味。終於動手自己做了。

用料
主料
  • 麵粉180克
  • 澄粉45克
  • 油15克
  • 開水135克
輔料
  • 胡蘿蔔50克
  • 香菇4朵
  • 茶幹3塊
  • 糯米200克
  • 瘦肉180克
  • 醬油1勺
  • 老抽1勺
  • 料酒少許
  • 白糖少許
  • 油少許
  • 生粉少許
  • 水適量
三鮮燒麥的做法
1.

所需餡料部分材料準備好

2.

糯米提前浸泡一夜

3.

上鍋蒸熟(半小時左右)

4.

香菇洗淨(水裡加點澱粉容易洗)

5.

胡蘿蔔洗淨去皮切丁

6.

茶乾洗淨切丁

7.

香菇也是切丁

8.

豬肉切丁,加少許料酒、生粉醃製一會

9.

鍋中倒油燒熱,加入肉丁煸炒至變色,加入生抽、老抽翻炒勻

10.

加入香菇碎一起翻炒

11.

加入胡蘿蔔丁翻炒,加少許鹽、糖調味

12.

加入茶幹翻炒勻

13.

加入之前蒸熟的米飯炒勻(酌情加水,米飯不要太溼)

14.

準備好麵粉和開水

15.

一邊加一邊攪拌,放溫熱後揉成團,加入油揉光滑

16.

分成小劑子(15g左右)

17.

擀皮,邊緣注重擀一些,包裹入餡料

18.

收口,蒸鍋水煮沸後,放入

19.

大火10分鐘即可

烹飪技巧

因為是燙麵的,所以麵皮是比較軟的,加入澄粉面皮延展性更好,沒有可以直接用麵粉。食材是提前炒過的,不需要蒸太久。餡料會多出一點點,直接就可以食用的。糯米含有蛋白質、脂肪、糖類、鈣、磷、鐵、維生素B1、維生素B2、煙酸及澱粉等,營養豐富,具有補中益氣,健脾養胃,止虛汗之功效,對脾胃虛寒,食慾不佳,腹脹腹瀉有一定緩解作用。糯米中碳水化合物和鈉的含量都很高,體重過重、有糖尿病或其他慢性病如腎臟病、高血脂的人要適量食用,萬萬不可貪吃因為糯米很難消化,所以老人、兒童、病人等胃腸消化功能障礙者不宜食用,糖尿病、肥胖、高血脂、腎臟病患者儘量少吃或不吃。


美食傑官方


北方燒麥多為肉餡

南方燒麥多為糯米餡


石頭美食


我怎麼沒在北方發現燒麥啊?

就算有,也是這幾年傳過去的吧,之前沒見過

因為燒麥包的是糯米,但是北方除了粽子,很少在平常的飲食中加入糯米的。


暖暖達娃


\n

{!-- PGC_VIDEO:{"status": 0, "thumb_height": 360, "thumb_url": "2a420002a530a5761bdb\

小魚私廚


燒麥又稱燒賣、稍美(內蒙古寫法,音shāo mài )、肖米、稍麥、稍梅、燒梅、鬼蓬頭,在日本稱作焼売 [1] ,是形容頂端蓬鬆束折如花的形狀,是一種以燙麵為皮裹餡上籠蒸熟的小吃。形如石榴,潔白晶瑩,餡多皮薄,清香可口。噴香可口,兼有小籠包與鍋貼之優點,民間常作為宴席佳餚。

在中國土生土長,歷史相當悠久。明末清初起源於北京,後流傳至京、津稱為燒麥,而後至江蘇、浙江、廣東、廣西一帶,人們把它叫做燒賣 ;南北方的燒麥在製作材料做法等方面有很大差異。

主要食材(南方)豬肉,雲吞皮,(北方)牛羊肉,大蔥。

區別南方—燒賣;北方—燒麥、稍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