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南宋为什么不向南扩张?

军统60


南宋为什么不向南扩张?有这个疑问其实在很大程度上是纸上谈兵的结果,因为对中原王朝来说,其实南向征服的难度一直比北击草原更大,这倒不是说南方的民族有多善战,而是气候和地理等多方面因素所决定的。

中原王朝南进的难度在哪?

所谓中原王朝,就是发源于黄河流域,后来拓展到长江流域的汉地王朝。而汉地王朝的核心区域一直是位于暖温带和亚热带地区。而在我国,亚热带和热带的分界线差不多就是北回归线,也就是广东、广西、台湾和云南。再往南无论是气候还是地理环境都进入了热带区域,来自温带的中原人并不容易适应。

所以中国历史上虽然在汉唐时期曾经一度跨越北回归线,统治越南等地区,但来自温带的中原王朝在这些地区的统治始终不算稳固,因为来自北方的军队在此驻扎很容易受到热带疾病的侵袭,而在古代,一旦军力薄弱,反叛总会时常发生,所以统治成本非常高。

越南在南汉统治时期脱离中原王朝

所以在五代十国时期,更准确地说是在十国里的南汉时期,南汉在交州的守将交公羡发动兵变,打败南汉军队,使越南地区摆脱了中原王朝的统治。我们这里先放下宋朝不说,说一下元明两代对越南用兵之后发生了什么。元朝在灭亡南宋前后曾经三次发兵越南,试图将其征服,其中第一次还是为了合围南宋。但这三次发兵越南几乎都重复了完全一样的过程,即元军大军南下,轻松占领越南王朝首都升龙府,但轻松占领不是轻松击败,而是越南王朝主动后撤,等元军因为热带传染病流行,大量减员且后勤粮草出现问题时不断骚扰,最终在元军不得不后撤时大打伏击战,对元军造成严重伤亡。

第一次蒙古南征越南形势

而明朝永乐大帝朱棣登基之后,越南也发生政变,之前越南陈朝的江山被其大将胡季犛(lí)抢走,建立了胡朝。而且胡朝拒绝再向明朝称臣,朱棣一怒之下也发兵南下。但朱棣南征比忽必烈多了一点策略,他没有直接说要吞并越南,而是找了一个自称陈朝后裔的人陈天平为幌子,打着恢复陈朝的名义发大军进入了越南。所以明军进入越南时得到了相当一部分越南人的响应,两年之后俘虏胡朝国王父子,将胡朝灭亡。

明朝在越南北部的疆域

之后明朝直接在越南设立了布政使司,将越南纳入领土之中。但明朝对越南的统治却再次遇到了之前朝代同样的问题,即成本极其高昂。因为朱棣是以恢复陈朝的名义攻灭胡朝的,但成功之后却并没有恢复陈朝,而是直接将其纳入明朝领土,所以越南人在明朝统治期间叛乱不断。而当时这些叛军就已经开始利用越南复杂的丛林地形袭击明军,给明军不断造成重大伤亡。而在这种情况下,明朝要维持统治,就必需保持大量的驻军,每年光军费就需要300万两银子。而越南每年的税收收入则只有7万两银子,等于完全是单向投入。这种统治方式明显是没法长期维持的,所以在短短20年之后,明宣宗朱瞻基主动放弃了在越南的统治。

宋朝时和越南之间发生了什么?

所以从元明两代以及宋朝之前各代对越南的用兵和统治经过,大家可以看出来,其实在越南人的民族性形成之后,中原王朝要将其征服,有时比北伐草原还困难。在军事力量超强的元朝和明初尚且如此,在军事力量本就薄弱的宋朝就更可想而知了。

宋朝时和越南的形势,左下角的钦州、邕州等地曾被交趾入侵

在宋朝时,中原王朝不但没有能力发兵攻打越南,甚至反而被越南交趾王朝入侵。在宋神宗时代的公元1075年,交趾竟然以王安石变法“荼毒生民”为由,发十万大军攻宋,先后占领邕州(今天广西南宁)、钦州和廉州等地,并在邕州城破之后大肆屠杀。北宋虽然后来发兵击退了交趾入侵的军队,但也和后世的元军和明军一样,在反击时遭遇热带传染病侵袭,伤亡惨重,死伤过半,最终和交趾议和了事。


而到了军力更为薄弱,北方军事压力更大的南宋时期,宋朝就更不敢想在南方开疆拓土了。甚至在公元1174年,南宋“最有作为”的皇帝宋孝宗还下诏让交趾统治者“为国王自立国号”。这表面上看来好像是交趾统治者还向宋朝称臣,但实际上却是在五代时独立之后的越南羽翼己丰,正式独自建国的开始。次年交趾统治者就建立了安南国,等于越南这个国家就是在南宋时第一次建立的。这也是南宋时中原王朝完全无力威胁越南的一种证明了。


桃花石杂谈


南宋为什么不向南扩张? 原因有二:

一,南宋没有力量向南扩张;

二,南宋没有必要向南扩张。

一,南宋没有力量向南扩张;

1,南宋绍兴年间,军事力量十之八九都在江淮秦岭前线,应对金国。已经花钱无数,岳飞的十万大军,一个月用钱56万贯,粮食7万石。如果换算成银子,光岳飞的军队一年就要花800万两银子!如果拿到明末年间,一个岳飞就可以吃垮崇祯。南宋根本没有力量再组建一支10万大军向南阳扩张。

2,南宋军队不能适应热带雨林气候。这一点被后来的元朝验证了,元朝在越南吃了大苦头。

3,宋朝一直是一个重文轻武的朝代,宋金和谈了,更没必要在去发动战争打南洋了。万一打败了,长江还不一定保得住。

二,南宋没有必要向南扩张。

1,宋朝从来都不闭关锁国,并且大力提倡海外贸易,针对南洋有广州和泉州两个市舶司,每年的关税、垄断和买的利润大约200万贯。

2,与南洋的国家保持友好,防止后院起火。宋朝大部分时间跟南洋的大越、占城、三佛齐等国家保持了友好关系。元朝灭亡南宋后,曾多次入侵越南,但都遭到了失败,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南宋遗民支持了越南的抗元战争。

3,南洋的大多数国家都比南宋落后,占领南洋不但要消耗军队,还消耗财富,划不来。

本人是沂蓝书院赵月光,主要研究宋史和近现代史,继承章太炎学派唯识史观学说。


沂蓝书院赵月光


为什么南宋不向南扩张,有以下的几个原因构成:



第一,南宋从立国开始,在北方就一直面临着严重的外患。面对北方强敌的压迫和威胁,只能被动防守。在整个国家连防守都吃力的时候,根本没有多余的实力和精力来搞扩张!1127年,在靖康之耻中幸免于难的康王称帝,建立南宋。此时,金朝兵力正盛,并不断向南推进,赵氏宗室,社稷面临彻底覆灭的危机。后来虽然经过岳飞等名将的努力,迫使几次南下作战失败的金朝调整政策达成和议,才勉强将局势控制住,但是北方政权给南宋带来的威胁却从未减少。即便在金朝中后期国力衰落还被蒙古围攻的时候,为了弥补北边的损失,还将矛头指向南宋,向南宋开战。而南宋联合蒙古灭亡金朝以后,蒙古转手就进攻宋朝,这个新的敌人还更强大。



其次,统治集团内部腐化,安于享乐,又害怕武将专权,所以缺乏进取精神。南宋的统治者中虽然也有比较能干的君王,如宋孝宗。但是即便是从开国之君的宋高宗开始,很多君王全无进取之心,只愿意偏安一隅。上行下效,加上中后期一些权相和奸相的出现,这种不思进取的风气更是被扩大。所以出现只顾享受,不管其他。面对北部强敌的威胁,没有真正意义上考虑通过向南发展,来拓展自己的战略纵深。以为靠给金朝,蒙古岁币就能换来和平。但是每年数十万匹绢和数十万的岁币,对于国家来说也是沉重的负担。因为南宋统治范围缩小,受制于有限的兵源和财力开支,所以肯定会把最好的资源都放在北边,而南边只要没有事端就好。



最后,南宋所处的形势和环境决定他不可能向南扩张。南宋的南,具体指向有两个,一个是西南,一个是正南。当时南宋的西南方是大理国,而正南方是越南李朝。这两个国家虽然接受南宋的册封,但是从国力和兵力上来说并不比南宋逊色多少。之前统一并且实力更强的北宋就和这两个国家打过交道,结果并没有占到便宜。偏安的南宋如果不倾尽国力,是不可能对这两个国家同时发动战争的。而集中全国财力,把全部兵力调到南方搞扩张的话,那北方又怎么办?如果因为南宋的扩张导致李朝和大理国联合,还纠集上蒙古,一起围剿南宋又该怎么办?出于战略上的考量,历史上的南宋在形势严峻的情况下还能和这两个国家保持良好的关系,相互克制,在面临北部威胁的时候,没让这两个国家趁火打劫就已经很不错了。所以,南宋没有选择向南发展。


二二相偶



两宋是中国文化登峰造极的朝代,也是兵魂销尽的畸形时代。

南宋为什么不向南扩张?

很简单的问题,一句话没有实力。

准确来说南宋南方的小国诸如安南这个好战国家不向他的北方国家南宋扩张已经是谢天谢地了。

而且按照当时疆域来看。(来自今日头条宋安之首发)南宋南方除了大海也就是两个国家,一是大理国二是安南国。

大理国虽小但也足够强悍,建国的时间比之北宋还要稍早二十多年,更不用说南宋了。最后还是被蒙古铁骑所灭,像南宋是根本没有消灭大理的实力。

安南国自秦汉以来就是中国领土,正式丢失于五代十国乱世末期,准确来说北宋成立以后别说北方燕云十六州没有收回,更是没有将安南收回,使之彻底独立出去。

在北宋神宗时期,安南更是主动进攻中国,这在历朝历代中是奇耻大辱。虽然很多朝代一直被北方游牧民族压着打,但南方小国诸如安南之类的,哪怕没实力征服,他们也不敢进攻中国,但这种奇耻大辱之事发生在北宋。

而且按照宋朝官方记载当然是反击大获全胜,但今越南官方记载是安南大获全胜。排除双方吹嘘水分,北宋的确够弱,更不用说南宋了。


为何南宋空有文化登峰造极而却如此弱鸡呢?

首先南宋与北宋一脉相承的,都是重文轻武的思想。

两宋都是以不懂军事的文臣制约武将,也就是以文制武,并且多方牵制武将,使之兵不知将,将不知兵。

宋朝出过领导军队作战出名而封郡王的太监童贯,更是出过因为莫须有而被处死的武将岳飞。可见宋朝的意识形态,宁愿军队战斗力弱鸡,也不愿意武将拥有兵权免得篡权造反。

很多人说宋朝军队战斗力弱是因为成立之初没有养马基地等等,其实都是狗屁。(来自今日头条宋安之首发)如此畸形的重文轻武社会,军队有没有战马怎么可能成为决定性因素,战斗力弱,只能说这个国家成立之初的意识形态一开始就有问题。

如果说北宋不行,那么南宋更是不堪一击

南宋在靖康之耻以后偏安一隅,面对亡国之恨的金国,面对其大肆挖掘其祖陵,甚至抛宋哲宗尸骨于荒郊野外的奇耻大辱。都是得过且过,为了安乐是先称臣后称侄。

这样苟延残喘没有血性的窝囊朝代,指望它向南扩张,还不如想点现实点的,假如南方小国内北扩张,你猜南宋为了换取所谓的和平是称臣还是称侄?

诗界千年靡靡风,兵魂销尽国魂空。

集中十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



宋安之


在昨天的文章,国史君(国史通论)讲到宋太宗赵光义继位之后,急于向全天下证明自己皇位的合法性,所以他南征北战,企图在文治武功上全面超过他的兄长——太祖赵匡胤。但是,虽然他心里憋着这股劲,但是依然遵从了赵匡胤生前指定的“先南后北,先易后难”的统一策略。

太祖在他的执政时期,在这个策略之下先后消灭了荆南、武平、后蜀、南汉、南唐等割据势力。太宗即位之后,又使用政治压力,迫使吴越和漳泉两个政权纳土归降。随后,他就开始北伐了,除了他曾经对交趾用兵之外,两宋三百多年几乎再也没有理会南方的几个政权。国史君(国史通论)认为,两宋不向南扩张,大概包含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宋挥玉斧

太祖赵匡胤在乾德三年(公元965年)消灭后蜀政权后不久,就接到了王全斌“乘势取云南”的建议。但是赵匡胤“鉴唐天宝之祸起于南诏,以玉斧划大渡河以西曰:此外非吾有也”。国史君(国史通论)曾经讲到南诏国曾经在安史之乱期间大败唐朝军队,取得了独立,他们势力曾经非常强大,甚至攻陷了成都。赵匡胤也正是对大理的忌惮,不再觊觎大渡河以西的领土。这就是“宋挥玉斧”的来历,也成为两宋的祖宗成法。

第二、重在北边

两宋时期北方相继崛起了多个空前强大的游牧民族,他们长期与中原王朝对峙。北宋时期最大的敌人是契丹,南宋时期最大的敌人是金和蒙古。宋太宗曾经多次北伐,都以惨败告终,宋真宗时期两国皇帝都御驾亲征,最终达成了“澶渊之盟”。辽国灭亡之后,金国没有停步,继续南下消灭了北宋。金灭亡之后,南宋又继续与蒙古敌对。同时,南北宋还要不时应对西夏的骚扰。两宋时期,中原王朝最大的敌人都在北方,如果继续与南方的交趾、大理用兵,则势必影响北方边防,且宋朝将处于腹背受敌的不利局面。

第三、打了没用

在当时的观念来说,大理和交趾乃“蛮夷桀黠,从古而然”,当地的地形、气候也并不适合北方汉人居住,打下来又什么用呢?所以诸葛亮不怕折腾,必要达到“以夷制夷”的结果才罢休。正在与北方大国对抗的宋朝,显然是无暇顾及的。

综上,两宋时期最明智的就是稳住本来就稳定的南方,重点防御变数极大的北方。再说了,太宗时期对小小的交趾用兵,最后还大败而回,以后的皇帝更是在辽、金、蒙古面前丢不起这人了。


国史通论


这个问题很奇怪。

南宋打不过北方,难道就可以打得过南方了?

可以说,不管南宋想不想打,能不能打,南宋都不可能向南继续扩张,个中缘由,“静Yes”认为有以下几点:

1、以文制武自废武功

南宋的本质还是北宋的延续,那么北宋的优劣在南宋身上也会继续体现,最重要的就是“以文制武”的弊端。

从赵匡胤“杯酒释兵权”开始,再到赵光义“授阵图”,北宋一步步束缚武将的手脚,提高文臣的地位,终于让北宋在重文轻武的道路上一去不返。

重文轻武的最大危害,就是不能抵御外侮,自废武功后,面对北方辽国的挑衅,北宋只能被动挨打,这种局面直到北宋末年也没有改变。

北宋的灭亡,很大程度上就是以文制武造成的。可惜这一局面在南宋仍然没有得到改观。

重文轻武下的武将没有地位,也没有独立带兵的权力,每逢作战,都是皇帝临时调兵遣将,再派个文官做督军。文官常年身在庙堂,对前线一窍不通,但是却掌握着生杀予夺的大权,武将即使殚精竭虑仍然无济于事,这样的军队,打胜仗简直就是奇迹。

拿着这样的军队,打北方金国够呛,打南方的交趾等更扯淡。

事实上,北宋神宗时期,独立达100多年的交趾突然进攻广西,深入北宋境内烧伤抢掠,北宋损失军民十多万,财产损害不计其数,最后北宋出兵,交趾即使求和,才保住了面子。

所以,这样的南宋对外扩张简直就是痴人说梦,所以,向南进攻,不存在的!

2、无处可去,无路可走

南宋最后一搏为什么选择在崖山?而不是宝岛、菲律宾、或者越南、缅甸?

因为南宋真的无路可走,无处可去?

天下之大,真的就没有南宋朝廷的容身之处了吗?

是的,我们先看一下南宋向南发展的可能去处。一是西南的大理、缅甸方向;二是正南的交趾方向,第三是东南的宝岛及马来群岛的南洋方向。

大理方向:因为云贵高原山高路远,在北宋时期就已经被赵匡胤否决了,当时还有“宋挥玉斧”的典故。所以,这个方向绝对不可行。而且大理从来没有侵略过北宋和南宋,在两宋心目中,这就是乖孩子的形象,很难找到打他的理由。最重要的是,1253年,忽必烈灭大理,对南宋形成三面包围之势,这里再也不能为南宋所用。

交趾方向:其典型气候为热带雨林气候,雨林密布,气候湿热,不利于南下。北宋之所以没有对交趾赶尽杀绝,就是因为难以征服这些地区,只能见好就收;而其后的忽必烈,也是南征了交趾三次,最后一无所获,交趾继续保持独立的藩属国地位。所以,蒙古强悍的军队尚且如此,那南宋的军队就更不中用了。

南洋方向:相比于陆地上的大理和交趾,向海洋发展更需要成本和代价。此时的菲律宾、宝岛等尚未完全开发,可以说处于半蛮夷状态。这里即使被征服了,也是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汉化,成本太高。南宋向南发展本来就是为了生存,如果南洋需要南宋付出比维持生存更大的投入,那么南宋宁可在崖山和元军殊死一搏!

所以,南宋姓南,但不可能继续向南!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Yes”,一枚酷爱历史的妹纸,期待关注!


静夜史


因为文化的不同。

儒家思想,本身就有其理想化的东西。而南方和北方,都是有原始性的。人的本性就是如此茶余饭后食色性也。而为了维护儒家思想,需要对一个人长达十年的洗脑。这一切,才是是维护统治的基础。

而化外之地,不但不能被教化,反而因为其本性,以及该本性带来的力量,会很快危及到儒家所构建的理论体系。

如此以来,国家将彻底崩溃。既得利益者,将失去全部利益。

就如同现在,我们不想收复失地一样。


秦崤家庭农场


南宋虽然经济上富甲天下,但军事上很弱。主要敌人是北方的草原民族,而且每年都要屈辱的上交岁币,没有精力向南拓展。当政者被西湖熏的如痴如醉,哪有心思给子孙后代开拓生存空间,中国版图的主要贡献者是汉唐,还有清朝。


David68376


这个问题有点正经下的无厘头。且不管南宋有无力量,先找找有几个王朝在岭南征服后还往南扩张的,除了唐有点外,后面就是明了,搞了一阵又退了。

这足够说明问题了,不管中原发生什么问题,中国王朝的南扩在传统意识,资源这两块就止于岭南了,何况一个偏安政权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