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30 闻鸡起舞乐得飞

“2012年,我拿出5000块开始创业,之后又通过信用社贷了一些款,根本不敢想像能把养鸡场办成这个样子。”山花碧草“应季发酵”,各种作物“野蛮生长”,养殖场里的“种鸡们”自然也不例外。5月23日,罗甸县罗悃镇沟亭社区布法村布法组,在一条碎石小路尽头的地势平缓的小山坳里,被翠绿包围的几间灰色厂房显得异常扎眼,厂房里鸡声喧嚣,正在鸡舍旁指挥工人捡蛋的罗德飞满脸兴奋。

闻鸡起舞乐得飞

“这些叽叽喳喳的声音,就是我的‘创业嘉年华’。”今年2月买了5台孵化机后,龙山养殖场的鸡苗产量实现了“井喷”,已经有能力“吃下”来自重庆等地的“大宗订单”,养殖场实现产、供、销良性循环。罗德飞是龙山养殖场的负责人,这家养殖场是他通过创业取得的人生成就。从创业的想法萌生,到厂房落地,到销售数据“得飞”,他整整坚持了6年。

对此,他觉得“很满意”。

闻鸡起舞乐得飞

“那时候刚从浙江打工回来,就买了500羽鸭子来养。”提起创业之初的经历,罗德飞告诉记者,养殖场必须选在幽静的山林中,要求避开水源、远离村舍,厂房也很简陋,只是100多平方米的钢架棚子。

能把那么小的一个养殖场做到现在的规模,有什么秘诀吗?

“我觉得首先自己要勤劳踏实,其次要有‘贵人’支持。”面对记者的提问,罗德飞显得很谦虚。从最初的500只鸭子,到后来转型养殖土鸡,再到后来以“鸡苗”为主打产品,他每一步都走得谨慎小心,每一步都在“自我否定”。

“其实是病急乱投医,没有指望能批得下来。”罗德飞回忆,2013年他就想扩大规模,但是手上没那么多钱,就向信用社递交了贷款申请,他没有想到几天后,信用社的信贷员来到他的养殖场作调查后贷给他4万块。

“那就是一剂‘强心针’,将罗德飞往‘专业养殖’的路上拉了一把。”在布法村群众的眼里,2014年是罗德飞真正“得飞”的一年。这一年,他投入15万元,建成300平米标准化厂房,随后他采取逐年扩展的方式,将厂房面积扩展到3000平米,养殖规模扩大到10000多羽。

闻鸡起舞乐得飞

“和我想的还有一点点差距。”2016年,罗德飞再次走进信用社申请贷款时如是说。

“哪里只是一点点差距啊,他要另觅新址重新建3000平米标准化程度更高的厂房。”罗悃镇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主任罗斌告诉记者,罗德飞当时申请的贷款金额是35万元,他们组织人员对罗德飞的养殖场进行了全面详细的调查论证,对罗德飞的养殖场有了客观的前景预估,打消了“不良贷款”顾虑,将35万贷给了罗德飞。

“我们现在有两个养殖区。”据罗德飞介绍,他把种鸡养殖、保鲜、孵化等养殖环节方面新厂区,将孵化后的鸡苗搬迁到老厂区的育雏室保养。种鸡下蛋后,鸡蛋送保鲜室作保鲜处理,随后经过孵化机孵化21天后育出鸡苗,之后再送到育雏室保温保养30后方可出售。

闻鸡起舞乐得飞

“这个月最大的一个订单达到10000羽,鸡苗已经发往重庆,预计本月可售出6万羽。”目前,龙山养殖场养殖种母鸡7000羽,种公鸡200羽,进入丰产期后这些种鸡每月可孵出8万羽鸡苗。按照3.5元/羽的价格,每月营业额为28万元,全年营业额可达到300多万元。

“之前这么多年都在打基础,挣得的钱全都投入到基础设施建设、现代化养殖设备添置等方面了,厂子越来越大大,却总不见回头钱。”罗德飞告诉记者,之后他可以为布法村乃至沟亭社区的群众做更多事实了,他要带动大家脱贫致富奔小康。

28岁的罗新春布法村人,此前一直在省外打工,去年7月返乡后开始她就在龙山养殖场务工。她既能靠打工抓收入脱贫摘帽,又可以照顾家中年迈的父母。

“我们这里最低工资是2500元,工作出色的还有提成。”罗新春告诉记者,去年12月因为她做人工授精的种鸡受孕率高,拿到的提成也高,那一个月得了3200元。在龙山养殖场的产业工人中,像罗新春这样的精准扶贫户有7户,罗德飞说按照现在的工作标准,这7户要脱贫摘帽“根本不是事儿”。

闻鸡起舞乐得飞

记者还了解到,除了提供就业岗位带动脱贫,罗德飞还主动联系沟亭社区的养殖大户罗绍基等,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多次免费发放鸡苗给贫困户回家分散养殖。沟亭社区有村民115户,其中100户为贫困户。2017年罗德飞与罗绍基为其中80户贫困户按照每户10羽发放鸡苗,鸡苗共计1000多羽,还将为这些领到鸡苗的贫困户提供养殖技术指导、定期跟踪检查等方面的服务。

闻鸡起舞乐得飞

来 源 | 罗甸县新闻办

作 者 | 肖家云 罗甸联社 王琪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