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3 孤軍入朝鮮,一代名將劉仁軌的傳奇就此開始(167)

孤軍入朝鮮,一代名將劉仁軌的傳奇就此開始(167)

上回說到,老臣劉仁軌臨危受命,率軍跨海奔赴幾乎已經被放棄的朝鮮戰場。

當劉仁軌率領的艦隊再次抵達錦江口時,眼前的情況遠比之前想象的還要糟糕。

道琛和福信所統領的叛軍部隊已經控制了整個錦江流域,而錦江出海口又恰恰正是叛軍大本營所在地。

為了抵禦可能來自大唐方面的增援,叛軍重新構築並強化了江面的防禦工事,並派駐重兵把守。

前面提過,此時大唐南北兩路主力部隊都在艱難地向著平壤挺進。所以單憑劉仁軌手上的那點兵力,根本不可能再像上次蘇定方那樣,直接橫著蹚過去。

好在出發之前,李治便已經提前評估了劉仁軌這次遠征的難度係數。雖然大唐援軍的兵力並不充裕,但別忘了,緊挨著百濟的新羅還沒上場呢。當初要不是新羅求爺爺告奶奶,這場大戰能不能打起來還要兩說呢。

當大哥的已經把千斤的擔子扛起來了,做小弟的這時候再不抓緊過來搭把手,以後還要不要混了~~~

所以,幾乎就在劉仁軌出發的同時,李治便勒令新羅國王金法敏派軍配合劉仁軌的這次行動。

接到大唐天子的詔令,金法敏自然不敢怠慢。新羅水軍緊趕慢趕,總算在劉仁軌發動進攻前抵達了預定地點。

隨後,在劉仁軌的統一指揮下,兩支水軍兵合一處、將打一家,直接對錦江口的叛軍展開了猛烈攻擊。

孤軍入朝鮮,一代名將劉仁軌的傳奇就此開始(167)

雖說綜合之前的戰績,新羅兵在面對百濟時,基本就沒怎麼打過勝仗。但劉仁軌卻用實際行動證明,一個天才的將領就是擁有那種化腐朽為神奇的本事。哪怕再慫的兵,只要到了他手上,一樣能爆發小宇宙。

果然,戰鬥打響後,由鬼室福信率領的叛軍在唐軍與新羅軍的夾擊之下,很快便全線潰敗。在扔下了上萬人頭之後,鬼室福信和道琛總算看清了眼前的局勢:對面的唐軍太過生猛,再死磕下去的話,棺材本估計都要賠進去。

既然打不過,那就乾脆別露頭,別說一個錦江口了,喜歡的話,整條錦江你都拿去好了。

看到對面的叛軍主動退卻,劉老將軍連船都沒下,直接便領著唐軍沿著錦江逆流而上,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迅速突破敵方佔領區,抵達了唐軍在百濟最後的根據地,泗沘城。

此時鎮守在泗沘城的,是當初蘇定方北上之前特意選拔的一名唐軍將領,劉仁願。單看名字,估計大家都會懷疑,這位仁兄該不會是劉仁軌的兄弟吧。

可惜,這倆人還真是沒啥親戚關係,劉仁願出身關隴豪強,和小時候家裡窮得叮噹響的劉仁軌,根本就不是一個世界的人。

可事情就是這麼趕巧,在異國的土地上,這對異父異母的親兄弟竟還真就走到了一起。

見到劉仁軌的一刻,劉仁願簡直比見到自己親爹還要激動。沒法不激動,剛剛過去的兩個月對他而言實在太漫長了。

整天提心吊膽地看著百濟叛軍在城外風起雲湧地鬧革命,自己卻只能困守孤城,換了誰估計都要崩潰。

如今盼星星盼月亮,終於盼來的朝廷的救兵,這還等啥,抓緊集合兵馬,平定叛亂,一雪前恥啊!

然而接下來與劉仁軌的一番交流,又讓劉仁願徹底無語了。

“不用集合了,全部兵馬都已經擺在你眼前了……”

“那新羅的援軍呢?朝廷不是指派他們增援了嗎?”

“新羅兵早就撤回去了……”

“憑啥敢擅自撤軍?”

“糧草短缺……”

“……”

不過劉仁願不知道的是,對於新羅人這種偷奸耍滑的行徑,劉仁軌其實並非完全沒有思想準備。

進駐泗沘城之後,劉仁軌立刻便想辦法將百濟當前的局勢以及新羅中途撤兵的消息回傳到了長安。

在劉仁軌看來,如今大家的底牌基本都已經亮乾淨了。想要解開百濟的困局,還是要從隔壁新羅那裡打主意。而要調動新羅的兵馬,就只能指望大唐朝廷施加壓力了。

孤軍入朝鮮,一代名將劉仁軌的傳奇就此開始(167)

看脫水完整版,請關注微信公眾號“王稻侃大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