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6 中老年教師被邊緣化?別讓教師成吃青春飯一族

醫生越老越值錢,教師越老卻越“邊緣化”,這不能不說是教育的悲哀。這其中固然有教師的個人因素,但機制原因不容忽視。

去年,本地某學校分配到3名師範院校的應屆畢業生。校方很重視,給他們安排好課務後,就分別給他們指派了傳幫帶的師傅。3人原以為師傅都應該是有些年紀的,見面後才發現:師傅們才三十出頭,比自己大不了多少。

中老年教師被邊緣化?別讓教師成吃青春飯一族

是學校裡沒有其他年紀大一些的教師嗎?一瞭解,四五十歲的教師有的是。俗話說,薑是老的辣。為什麼不讓這些四五十歲的教師做自己教育的領路人呢?新教師們心裡不免有了疙瘩,但又不便多說。

後來他們瞭解到,同時分配到其他學校的那些新教師也有師傅,而且年齡也不過三十來歲。工作一段時間後,他們漸漸悟出,如今許多中小學校裡,挑大樑的,擔綱主角的,基本上都是三十幾歲的教師,四五十歲的教師大都退到幕後去了。

難道中小學教師也是像運動員和演員那樣,是吃青春飯的嗎?顯然不是,也不應該是。但現在似乎普遍存在著一種傾向:相當一部分四五十歲的教師,正在或已經淡出舞臺中心,騰退到第二線甚至第三線去了。公開課不用上了,競賽可以不參加了,教研組長不當也罷了,甚至教研活動參加不參加也無所謂了。

中老年教師被邊緣化?別讓教師成吃青春飯一族

中老年教師的被邊緣化,自身當然有一定的責任,但與教研部門和學校領導的指導思想與思維方式也有很大的關係。

教研部門在策劃教研活動時,基本上定位在新教師和青年教師身上,學校也依樣畫葫蘆。在新學年的教師培養計劃中,寫的通常是“青年教師培養計劃”,幾乎從來沒有中老年教師培養計劃。在不少校長的意識中,中老年教師還要培養什麼?他們早已定型了,還能培養出什麼名堂?學校在教師的培養方面,眼睛往往只盯著新入伍的或者教齡短的人身上:名師工作室活動、協作組活動、優質課評比、新課程專題培訓、區域性觀摩課……凡有名額限制的,學校大多都派青年教師參加。

人都是有惰性的,你不用我,我為何要急吼吼地主動申請呢?工資和獎金又不會少多少。作為知識分子,教師們非常看重情面,願毛遂自薦的,比例極小。校長不安排其外出參加教研活動,不安排上公開課,一般都不會自主積極爭取。用則進,不用則退,甚至廢。時間一長,自然就挑不起大梁,勝不了大任了。三五年下來,似乎真的老了,落伍了。有的索性以老自居,班主任不想當了,主課不想上了,最好還能照顧一些。這種現象,不但不利於學校的教育和教學,也不利於教師的身心健康。

現在四五十歲的教師,不管男女,正是精力旺盛、經驗豐富之時,他們孩子大了,家務負擔也少,充分利用的話,是巨大的人力資源。近些年,許多中小學校存在著師資短缺的問題,特別是二孩落地之後,短缺現象相當嚴重。如果能下功夫開發這部分教師的潛力,我國的教育一定能再次掀起一個不小的浪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