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7 完整《明心寶鑑》卷二「最受歡迎的勸善啟蒙書」遵禮存信篇珍藏!

完整《明心寶鑑》卷二「最受歡迎的勸善啟蒙書」遵禮存信篇珍藏!(每日更新你想要的文章資料,為了方便你的查閱請在文章標題的右上方關注我們哦!)

完整《明心寶鑑》卷二「最受歡迎的勸善啟蒙書」遵禮存信篇珍藏!


遵禮篇 第十六 凡二十一條

子曰:“居家有禮,故長幼序。閨門有禮,故三族和。朝廷有禮,故官爵序。田獵有禮,故戎事閒。軍旅有禮,故武功成。”

晏子曰:“上無禮,無以使下;下無禮,無以事上。”

子曰:“恭而無禮則勞,慎而無禮則葸,勇而無禮則亂,直而無禮則絞。”

君子有勇而無禮則亂,小人有勇而無禮為盜。

孟子曰:“君子所以異於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禮存心。仁者愛人,禮者敬人。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

有子曰:“禮之用,和為貴。”

言不和,貌且恭。

恭近於禮,遠恥辱也。

程子曰:“無不敬。”

曾子曰:“朝廷莫如爵,鄉黨莫如齒,輔世長民莫如德。”

孟子云:“徐行後長者謂之弟,疾行先長者謂之不弟。”

出門如見賓,入室如有人。

《少儀》(《禮記》的篇名,記載貴族子弟應學的禮儀。)曰:“執虛如執盈,入虛如有人。”

孔子於鄉黨,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

若要人重我,無過我重人。

太公曰:“客無親疏,來者當愛。”

父不言子之德,子不言父之過。

欒共子曰:“民生於三,事之如一。父生之,師教之,君食之。非父不生,非食不長,非教不知,生之族也。”

《禮記》曰:“男女不同坐,不親授。嫂叔不通問,父子不同席。”

《論語》曰:“祭如在,祭神如神在。”

子曰:“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孝之至也。”

**********

《宣康府家訓》:“兒曹凡見豔色冶容年長者如姑母,年少者如兒女,年相若者如姐妹。若能如此把持,庶幾不至越禮。”

二眉曙青朱先生曰:“耳可為,目鼻可為,舌心則無不可為。能為人所能為,不為人不為。每日應事接物,如駕順水之舟,只須掌得舵穩。當行則行,不履邪徑;當坐則坐,無偏無倚;當立則立,端凝不苟;當言則言,是非不阿;當揖則揖,當拜則拜,無事一毫矯強,何等自在!有時勞筋骨,苦心志,餓體膚,都只安心順受,切莫怨天尤人,可上可下,能屈能伸,心性圓明,了無色相,才是頂天立地一個漢子。”

△△△△△△△△△△

老少長幼,天分秩序,不可悖理而傷道也。

存信篇 第十七 凡七條

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ní]:大車轅端與橫木相接的關鍵。),小車無軏([yuè]:車轅與橫木相連接的關鍵。),其何以行之哉?”

老子曰:“人之有信,如車有輪。”

君子一言,快馬一鞭。一言既出,駟馬難追。

子路無宿諾。

司馬溫公曰:“誠之道固難入,然當自不妄語始。”

《益智書》雲:“君臣不信國不安,父子不信家不睦。兄弟不信情不親,朋友不信交易疏。”

言語篇 第十八 凡二十五條

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

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士相見,《禮》曰:“與君言,言使臣;與大夫言,言事君;與老者言,言使弟子;與幼者言,言孝弟於父兄;與眾言,言忠信慈祥;與居官者言,言忠信。”

子曰:“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劉會曰:“言不中理,不如不言。一言不中,千言(重刊本作“萬語”。)無用。”

《景行錄》雲:“稠人廣坐,一言之失,顏色之差,便有悔吝。”

子曰:“小辨害義,小言破道(重刊本作“小義害道”。)。”

君平曰:“口舌者,禍患之門,滅身之斧也。”

四皓(四皓:秦末東園公、甪里先生、綺裡季、夏黃公隱於商山,年皆八十多,時稱“商山四皓”。)謂子房(即張良[?-前189],漢初大臣,字子房。)曰:“向獸彈琴,徒盡其聲。以言傷人,痛如刀戟。”

荀子曰:“與人善言,暖如布帛。傷人之言,深如矛戟。”

《離騷經》雲:“甜言如蜜,惡語如刀。人不以多言為益,犬不以善吠為良。”

刀瘡易好,惡語難消。

利人之言,暖如綿絲。傷人之語,利如荊棘。一言半句,重值千金。一語傷人,痛如刀割。

口是傷人斧,唇是割舌刀。閉口深藏舌,安身處處牢。

子貢曰:“一言以為智,一言以為不智。言不可不慎也。”

《論語》雲:“一言可以興邦,一言可以喪邦。”

《藏經》(又叫大藏經、一切經。佛教經書的總稱。)雲:“人於倉卒顛沛之際,善用一言者,上資祖考,下蔭兒孫。”

逢人且說三分話,未可全拋一片心。不怕虎生三個口,只恐人懷兩樣心。

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

酒逢知己千鍾(鍾,通“盅”。)少,話不投機半句多。

能言能語解人,胸寬腹大。

荀子云:“贈人一句(以言),重如金石珠玉。勸人以言,美如詩賦文章。聽人以言,樂如鐘鼓琴瑟。”

子曰:“惡人難與言,遜避以自勉。”

道聽而途說,德之棄也。

**********

先儒曰:“能行不能言,無損其行。能言不能行,不如勿言。”

對病夫勿言某死,對貪夫勿言己廉。言雖無意,聽者必厭。

婦人之言不可聽,婢妾之言尤不可聽。

說性命,雖不必真,強似說情慾;言道德,雖不必行,強似講俗事。

顧東橋先生曰:“好辯以招尤,不若默以怕性。誇能以誨妬,不若韜精以示拙。”

完整《明心寶鑑》卷二「最受歡迎的勸善啟蒙書」遵禮存信篇珍藏!

交友篇 第十九 凡二十四條

子曰:“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即與之化矣。與不善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

亦與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與處者焉。”

“與好人交者,如蘭蕙之香,一家種之,兩家皆香。與惡人交者,如抱子上牆,一人失腳,兩人遭殃。”

《家語》雲:“與好人同行,如霧露中行,雖不溼衣,時時滋潤。與無識人同行,如廁中坐,雖不汙衣,時

時聞臭。與惡人同行,如刀劍中行,雖不傷人,時時驚恐。”

太公曰:“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近賢者明,近才者智,近痴者愚,近良者德,近智者賢,近愚者暗,近佞

者諂,近偷者賊。”

橫渠先生(即張載[1020-1077],宋鳳翔橫渠鎮人,學者稱橫渠先生。)曰:“今之朋友,擇其善柔以相與

,拍肩執袂以為氣合。一言不合,怒氣相加。朋友之際,欲其相下不倦。故於朋友之間,至於敬者,日相親與,

德效最速。”

子曰:“晏平仲(即晏嬰[?-前500],晏子,春秋時齊國大夫,字平仲。)善與人交,久而敬之。”

嵇康(三國魏文學家、思想家。)曰:“兇險之人,敬而遠之。賢德之人,親而近之。彼以惡來,我以善應

。彼以曲來,我以直應。豈有怨之哉?”

孟子曰:“自暴者,不可與有言也。自棄者,不可與有為也。”

太公曰:“女無明鏡,不知面上精粗;士無良友,不知行步虧踰。”

子曰:“責善,朋友之道。”

結朋友須勝己,似我不如無。

相識滿天下,知心能幾人?

種樹莫種垂楊柳,結交莫交輕薄兒。

古人結交惟結心,今人結交惟結面。

宋弘曰:“糟糠之妻不下堂,貧賤之交不可忘。”

施恩於未遇之先,結交於貧寒之際。人情常似初相識,到老終無怨恨心。

酒食弟兄千個有,急難之時一個無。

不結子花休要種,無義之朋切莫交。

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甜似蜜。

人用財交,金用火試。水持杖探知深淺,人用財交便見心。

仁義莫交財,交財仁義絕。

路遙知馬力,事久見人心。

**********

顧東橋先生曰:“廣交以延譽,不若索居以自全。”

文清公曰:“不能受言者,不可妄與一言,此是善交一法也。”

婦行篇 第二十 凡八條

子曰:“婦人,伏於人也。是故無專制之義,有三從之道。在家從父,適人從夫,夫死從子,無所敢自遂也。教

令不出閨門,事在饋食之間而已矣。是故女及笄乎閨門之內,不百里而奔喪。事無擅為,行無獨成。參知而後動

,可驗而後言。晝不遊庭,夜行以火,無火則止。所以正婦德也。”

《益智書》雲:“女有四德之譽。一曰婦德,二曰婦容,三曰婦言,四曰婦工也。婦德者,不必才明絕異;

婦容者,不必顏色美麗;婦言者,不必辨口利詞;婦工者,不必伎巧過人也。其婦德者,清貞廉節,守分整齊,

行止有恥,動靜有法,此為婦德也。婦言者,擇辭而說,不說非語,時然後言,人不厭其言,此為婦言也。婦容

者,洗浣塵垢,衣服鮮潔,沐浴及時,一身無穢,此為婦容也。婦工者,專勤紡織,勿好暈酒,供其甘旨,以奉

賓客,此為婦工也。此四德者,婦人之大德也。為之甚易,務在於正。依此而行,是為婦節也。”

太公曰:“婦人之禮,語必細輕,行必緩步,止則斂容,動則(足羊)(足且)(通徉徂[yánɡ cú]。款

款緩步行走。)。耳無餘聽,且無餘視。出無諂容,廢飾裙褶,不窺不觀牖戶。早起夜眠,莫憚勞苦。戰戰兢兢

,常憂玷辱。”

賢婦令夫貴,惡婦令夫敗。

家有賢妻,夫不遭橫禍。

賢婦和六親,佞婦破六親。

或問:“孀婦於禮似不可取,如何?”伊川先生曰:“凡取以配身也,若取失節者,是己失節也。”又問:

“或有孀婦,貧窮無託者,可再嫁否?”曰:“只是後世怕飢寒死,故有是說。然餓死事極小,失節事極大。”

《列女傳》(一名《古列女傳》,西漢劉向撰。分母儀、賢明、仁智、貞順、節義、辯通、嬖孽等七門,共

記105名婦女事蹟。)曰:“古者婦人子,寢不側,坐不邊,立不蹕(蹕[bì]:站立不正。)。不食邪味,割不

正不食,席不正不坐。目不視邪色,耳不聽淫聲。夜則令瞽誦詩,道正事。如此則生子形容端正,才智過人矣。

《新刻前賢切要明心寶鑑》(1)

讀書千遍,其義自現。

學在一人之下,用在萬人之上。

嚴師出弟子,嚴母出巧女。

不打不成人,打了做官人。欲求生富貴,須下死功夫。

惜錢不教子,說短莫從師。

擇師教子,擇婿嫁女。

惡求千貫易,善化一文難。

平生不做虧心事,半夜敲門心不驚。

若要小兒安,無過不飢寒。

寧做大家狗,休討小家人。小家做事慌張,大家做事尋常。

父母養其身,朋友長其志。

種田靠土,養子靠母。

家有千貫,不如朝進一文。

龍生龍子,虎生豹兒。

道吾好者是吾賊,道吾歹者是吾師。

孝順還生孝順子,忤逆還生忤逆兒。不信但看簷前水,點點滴滴不差移。

狼行千里吃肉,狗行千里吃骨。

雞兒不吃無功之食,羔羊乃有跪乳之恩。

《詩》雲:“子曰:卿牢事不出,籬牢火不入。”

從交休說真言語,異日無情道是非。

桑條從小紐,長大紐不曲。

寧向好人相罵,休對惡人說話。

人不受千言,木不受萬斧。

好言一句三冬暖,話不投機六月寒。

小心為人之本,剛強惹禍之根。

寧可胡吃,不可胡說。

一雙伶俐眼,都是是非唇。

十分心機使七分,留下三分與子孫。

山上有地須天種,衙門無事莫去行。

兩懶夾一勤,和勤一下懶。兩勤夾一懶,和懶一下勤。

勸君莫睡日頭紅,蚤起三朝當一工。若還全家都蚤起,免得求人落下風。

千般滋味不如吃鹽,富貴榮華不如種田。

國以農為本,民以食為先。

經紀道路眼前花,鋤頭落地是莊家。走盡天涯並海角,只有鋤頭不悞(悞:即“誤”。)人。

除了心頭火,何用佛前燈。口內摩訶娑(摩訶娑:梵語“摩訶衍那”,大乘法,指佛經。),船裡蛆喳上。

布得春風有夏雨,冬來寒冷禮義生。

人情布的,冤家結的。

行須緩步,語要低聲。

學成文武藝,方作帝王臣。

聚少成多,滴水成河。

一緣二命三風水,四積陰功五讀書。

畫龍畫虎難畫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千金易得,好話難求。

學到知羞處,原是藝不精。

逢惡莫怕,遇善莫欺。

人無兩不是,車無坐倒地。

窮漢養嬌子,富漢得奴使。

文官坐處筆硯,武官坐處弓箭。

不是秀才莫看書,不是屠行莫殺豬。不是船家手,休要弄篙竿。

天黃有雪,人黃有病。

文官把筆安天下,武將提刀定太平。

乖漢做媒,痴漢做保。

差之毫釐,失之千里。

男大當婚,女長必嫁。

笑人前,落人後。

花有重開日,人不再少年。

家有賢妻,男兒不遭禍。家有能夫,妻兒不吃淡飯。

養家千口易,獨自一身難。

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

砍樹不倒斧口小,論人不過文字少。

寧可隨娘千日好,莫教隨爺一日孤。

龍游淺水遭蝦戲,虎落平陽被犬欺。

一步一趨,路也不遠。

蛇咬踏著,狗咬撞著。

鼻如鷹嘴,啄人腦髓。面上無肉,必是怪物。

古人云:“至善無如孝,極惡不過淫。我若淫人婦,人必淫我妻。”

人窮志短,馬瘦毛長。

不經一事,不長一志。

是非終日有,不聽自然無。

寧可吃飲稱眉水,從前不吃皺眉湯。

寧可等你害人,莫叫別人害你。(似為“寧可等人害你,莫叫你害別人”之誤。)你害別人猶自可,別人害

你卻如何?

《漢書》雲:“長江無六月,青山有時寒。”(應是“長江無青山,六月有時寒”之誤。)

子不嫌母醜,犬不怨家寒。

狗記千里路,牛還百日鄉。

討得一日飽,忘了百日飢。

人不通古今,馬牛如襟裾(應是“馬牛而襟裾”。襟:衣的交領。裾(jū):衣服的前襟。此處用以代指

衣裳。)。人不知學,譬如牛羊。嗚呼老矣,歲不我延。

珍珠是寶玉,文章做高官。識得千行字,自然禮義生。

夫子文章貴,提筆壓萬人。

許人一物,千金不移。

遠處是親家,近處是冤家。

三四五六人,七長八短漢。

馬有前悔,人有後悔。

《新刻前賢切要明心寶鑑》(2)

愛好勤洗服,貪懶不梳頭。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

大富由命,小富由勤。若還懶做,厥草生青。

要行山下路,便問去來人。

有麝自然香,何必當風立?

有志莫來屋邊逞,放牛兒子叫大名。

太平還是將軍定,太平不用舊將軍。

酒逢知己千杯少,話不投機半句無(“無”疑為“多”之誤。)。

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紅。

撈魚摸蝦,餓殺渾家。

有志無志,但看燒火掃地。

男人飲酒,搖腳擺手;女人飲酒,無醜可醜。

禮義生富貴,賊盜出飢寒。

人是舊的好,衣是新的好。

人老話多,樹老根多。

酒不醉君子,棒不打好人。

人心似鐵,官法如爐。

君子一言,快馬一鞭。

君子爭坐位,小人爭臥處。

人有小大,口無尊卑。涼藥(涼藥:通“良藥”。)苦口,直言勸人。

何公無私?何水無魚?

古人貌醜,常出大賢;今人貌美,常出大奸。

黃金滿屋,不如種田。

打鼓求得雨,高山也是田;

禳(禳(ránɡ):祭禱消災。)星求得命,道士活千年。

人有善念,天必從之。

無物可配天地德,全憑早晚一炷香。

殺人償命,欠債還錢。

富嫌千口少,貧恨一身多。

瞞人一似籃挑水,騙人一似網張風。

不習一經,不知禮義。

好看千里客,萬里去傳名。

損錢易飽,浪用還飢。

見人不唱喏,必定是蠢物。

身穿破衣裳,必是少錢糧。

好詩記得千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

隨鄉入鄉,積麻入筐。

做賊三年偷百家,禍至門庭不須嗟。

孔子曰:“百行之本,忍之為上。”子張曰:“何為忍之?”夫子曰:“天子忍之國無害,諸侯忍之成其大

,官吏忍之進其位,兄弟忍之家富貴,夫妻忍之終其世,朋友忍之終其好,自身忍之無禍患。”子張曰:“不忍

何如?”夫子曰:“天子不忍國空虛,諸侯不忍喪其位,官吏不忍刑法誅,兄弟不忍各分居,夫妻不忍子孫稀,

朋友不忍情義疏,自身不忍禍不除。”子張曰:“善哉!善哉!難忍!難忍!非人不忍,不忍非人。”

為惡從流,從善如登。

五行百常,孝順為先。

惜子嬌孫難訓誨,說長道短不成人。

生前不承有限之歡,死後空灑無情之淚。

有因分析家產,而怨父母不均者;有聽信妻言,而謗父母不愛者;有放縱驕奢,而憎父母防閒防閒:防備和

禁阻。者;有飲酒嫖賭,而恨父母拘束者;有私其妻子,而吝父母衣食者;有厚於親朋,而薄父母用度者;有執

定輪養,而致父母飢寒者;有子常出外,媳婦忤逆,而明知父母受氣者;有出外多年,忘歸定省,而不顧父母奉

養者;有父在經營母勞井臼,而夫妻貪逸,還說父母不是者;有父母患病,不請醫藥,而借言老病難治者;種種

不堪,言之痛心。

要之,人間真富貴,還是帝王家。


.....親!看後有什麼想法,歡迎大家留言評論補充!每日更新你想要的文章資料,記得在文章標題的右上方關注我們哦~

完整《明心寶鑑》卷二「最受歡迎的勸善啟蒙書」遵禮存信篇珍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