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30 印度科技部生物技術局發佈年度報告:關注生物科技創新的全鏈條、全領域佈局

印度科技部生物技術局發佈年度報告:關注生物科技創新的全鏈條、全領域佈局

來源:中國科協創新戰略研究院《創新研究報告》

第17期(總第218期)2018-4-26

編者按:30多年來,印度科技部生物技術局(Department of Biotechnology,DBT)持續為印度現代生物學和生物技術的發展提供新動力。生物技術在農業、醫療、動物科學、環境和工業等領域的發展和應用取得的顯著成就,使印度成為當今世界12大生物技術中心之一(亞太區第三)。本文概述了DBT在2016—2017年做出的突出成績與貢獻。

一、頒佈《2016生物技術區域中心法案》

印度議會商討通過了《2016生物技術區域中心法案》。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贊助下,該《法案》計劃在首都轄區內建立一個集教育、培訓和研究於一體的國家級單位—生物技術區域中心。當時,《印度公報》對此做了相關報道。

二、執行《國家生物技術發展戰略》

2015年12月,DBT發佈了《國家生物技術發展戰略》。自發布以來,DBT一年來一直致力於執行與其他部委、部門、國家政府和國際機構的合作任務,以實現下列目標:

(1)到2025年,實現獲利1000億美元。

(2)在醫療、食品和營養、清潔能源和教育四大領域取得卓越成績。

(3)藉助全球夥伴關係,在全國範圍內建立技術開發和轉化網絡—5個新的中心、40個生物技術孵化器、150個技術轉讓辦公室以及20個生物技術中心。

(4)建立生命科學和生物技術教育理事會,對人力資本建設進行戰略性集中投資。

三、研究和發展生物技術

DBT負責支持生物技術基礎、轉化和專門領域的研究項目。所有提案均通過門戶網站e-ProMIS在線獲取,經由公正、統一和透明的專家評審團篩選。截至2017年1月,共收到2918份提案,其中243份已獲批准。研發支持計劃不僅有助於知識的生產,也對開發新技術和新產品做出了一定貢獻。主要成就如下。

基礎研究:為基礎研究提供經費,更好地發展用來理解、預測自然或其他事件的科學理論,利用知識提高改變未來的能力。近期完成的重點項目包括:①在模型植物系統中,包含基因編碼、由糖和生長素調節的DUF581結構域的功能特徵描述了未知功能的蛋白質,這可以鑑定出一類新的植物特異性鋅指蛋白;②關於激活擬南芥系統獲得性抗性的染色質重塑的研究揭示了一種可以調節開花和SAR的表觀遺傳調節物;③德里大學和印度理工學院德里分校的科學家正在研究開發一種有效的小分子抑制劑來對抗心血管疾病的多巴胺β羥化酶,發現了5種可作為有效的抗高血壓藥物的小分子。

農業:管理各種生物和非生物脅迫的項目,改善現有作物的產量和質量—這一直是國家的重中之重。網絡、卓越中心和個人調查員支撐和實施這些項目。過去的1年間,共公佈了65項研究成果,形成了4項專利。

動物生物技術:積極推行關於動物繁殖的基礎和應用項目,包括:①本土家畜品種的分子特徵、動物營養、動物副產品的利用和轉基因動物的開發。②山羊源動物軟骨成功地用於人類患者的小耳畸形和隆鼻手術。③布魯氏菌病網絡計劃成功完成第一階段:建立了相應的貯存和分類庫;開發了一種針對布魯氏菌病的新型的抗體診斷方法、側流式檢測試劑盒、間接ELISA(酶聯免疫吸附測定)試劑盒和手持式ELISA讀取器。

水產養殖和海洋生物技術:利用海洋資源開發有用產品和加工工藝,採用生物技術工具和技術提高水產養殖的產量和生產力。研究成果有望惠及水產和海洋部門,幫助科學界和研究界從事水產養殖和海洋生物技術的各方面研究。

環境生物技術:該領域內的相關項目在用於管理廢物和改善環境的微生物技術開發、工業廢水的環保處理工藝、異生物汙染物的生物修復/生物降解、廢物管理和汙染減排的環境基因組學和宏基因組學研究、生物棲息地的修護與保護、河流清潔、用於提高紙張質量並減少遺傳毒性流出物的綠色技術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

能源生物科學:認識到替代能源和清潔能源的強大需求後,DBT一直在推動生物燃料技術研發。近5年取得的研究成果具有潛在的轉化價值。2016年為應對清潔能源發展面臨的挑戰採取了各種新舉措,轉化效率為10噸/天的首個二代乙醇技術轉讓給兩家石油銷售公司並允許其修建商業工廠。

納米生物技術:納米生物技術工作組(Nano-biotechnology Task Force)負責處理衛生、農業和環境方面的各類問題。項目產生的研究成果也將進行可轉化潛力評估,並將其用於支持發展具有轉化價值的知識應用中。為提高提案的創新潛力,工作組通過建立動態和交互式的網站支持創意的方案,創建了一個構想系統。

基因工程技術:在基因組分析和基因工程技術的新興領域,DBT為基因組工程技術及其應用提供支持,並促進技術創新,降低技術成本,使其可用於生命科學的基礎和應用研究。同時,支持生物工程領域中的各種項目,尤其是利用生物工程方法產生關於器官發育和輔助技術的研究。

醫學生物技術:在該領域,DBT在疫苗、藥物、治療、傳染性和非傳染性疾病等方面提供支持與幫助。

生物設計與生物工程:在生物設計和生物工程發展項目的支持下,醫療技術和醫療技術創新領導中心/項目在全印度醫學科學院(All India Institute Of Medical Sciences,AIIMS)以及印度理工學院德里分校的國際生物技術學院開展。“患者轉移表”和“造口管理設備”兩項技術獲得了許可,並在2016-2017年內實現了“大便失禁裝置”和“新生兒復甦呼吸器”兩項技術的商業化。

遺傳學與疾病控制:在人類遺傳學和基因組分析(Human Genetics and Genome Analysis)計劃的支持下,用於診斷和管理腹腔疾病的網絡項目已經開始實施。為解決傳染病相關問題,DBT組建了一個傳染病生物學專題組(TF),專注於研發和能力建設,目的是為研發和發展提供新穎的專題領域。DBTICMR也聯合開展艾滋病控制劑的研發工作。由加拿大健康研究所和世界衛生組織聯合發起的一項新的多國合作倡議,以健康和疾病的發展起源為基礎,建立健康的生命軌跡倡議(HeLTi)。

幹細胞與再生技術:幹細胞和再生醫學已被確定為DBT生物醫學研究領域之一,旨在促進幹細胞的基礎研究,早期和晚期轉化研究和監管框架的制定。2015—2017年,已經在胚胎、成體和誘導多能幹細胞的各個方面實施了相關計劃,其中就包括印度和日本合作推進的“加快發展幹細胞技術在人類疾病中的應用”計劃(ASHD)。

技術專利:強化生物技術專利促進細胞項目(BPFC),為向印度專利局(IPO)、美國專利商標局(USPTO)和其他國家提交專利申請的生物學家和生物技術專家提供行政和財務支持,並在科學界建立與知識產權有關的認識和理解。

製藥技術:製藥部門,44個rDNA產品被允許進行私人/公共機構和公司的臨床前毒性研究。DBT的國際合作已經變得變通和靈活,以確定與國內最具挑戰性的工作相一致的重點事宜,同時還制定了聯合創新計劃。DBT已與加拿大、丹麥、芬蘭、德國、荷蘭、西班牙、瑞典、英國、美國和歐盟等國家與地區以及比爾和梅林達·蓋茨基金會、威康信託基金會和斯坦福大學等非政府組織確立了合作關係。

四、開發和建設人力資源

DBT仍繼續執行綜合人力資源開發(HRD)方案,其中包括研究生教學方案、提高中期科學家技能的短期培訓課程、從事教學和研發工作的學院以及生命科學前沿領域的博士和博士後學術工業化培訓。根據HRD計劃,該部正在大量培育生物技術全面發展所需的人才。此外,DBT對生物技術研究生教學計劃課程進行了修改和重新設計。基於網絡的動態門戶PROMPT(教學機制與教學協議述評)被開發出來用於有效地獲取在DBT支持的大學教學計劃下接受高等教育的研究生對教學計劃質量的反饋。

明星學院計劃(Star College Scheme)是由DBT發起的一項獨特計劃,旨在培育本科階段卓越的科學教育。目前已有85所大學加入到該計劃中。

自2004年以來,DBT-JRF考試計劃得到DBT的支持,目標是培養生物技術博士人才。2016—2017年,共收到6825份申請,有5865名學生參加了線上考試,錄取了共計412名不同類別的學生。

DBT於2001年啟動了DBT研究協會計劃,為在印度從事重要研究活動的一流研究機構的生物技術研究前沿領域提供博士後階段的相關研究。2015—2016年以及今年,共有148名學生被選中加入該研究協會。

Ramalingaswami學術獎金是鼓勵在印度國外工作的印度科學家(印度國民)回國並實現他們在生命科學和生物技術等相關領域的研究事業而設立的。

五、打造生物技術卓越中心(CoEs)

為各個領域提供技術支持的CoEs正在為創新研究提供靈活的長期支持模式,以創造高品質的最先進的研發設施,提高出版物和知識產權的質量。具體目標是通過完善生物技術特定領域的多學科研究計劃,提高研究機構和研究人員的創新能力。2016—2017年,項目支持(Program Support)資助修建了6個CoEs、開展兩項“長期研發”項目並幫助提出5項提案。

六、完善生物技術設施

DBT負責修建的主要設施包括:下一代DNA測序設備、蛋白質組學儀器、農業與獸醫科學平臺、印度法裡達巴德動物資源設施,用於教育、教學和培訓的生物集群和設施等。DBT還幫助提升了面向科學公眾的同步加速器束線裝置可用性。

此外,在班加羅爾的國家生物科學中心(NCBS)成立了國家鼠類研究資源基地(NaMoR),將有助於合理利用RNAi(RNA干擾)、慢病毒、鋅指核酸酶和轉錄激活因子樣效應物核酸酶(TALENs)。

七、支持自治機構發展

為鼓勵生命科學和生物技術領域的基礎、應用和轉化研究,DBT積極投身於相關自治機構的成立與組建。

國家免疫學研究所:以多研究者驅動模式繼續擴大科學計劃,解決用生物學改善醫療保健中的挑戰性問題;利用跨學科方法,在先進的生物科學領域推動先進的教學和培訓,從而培養國家技能型人才的多方面才能。

國家細胞科學中心:

為培養年輕科學人才和研究學者提供新舉措;在結構生物學、幹細胞生物學等前沿領域進行研究;破譯RNA在生物控制過程中的作用以及記憶的細胞和分子基礎。

DNA指紋和診斷中心:配備世界一流的先進儀器和計算基礎設施,促進開展生命科學前沿領域的研究工作;使用可以區分不同印度香米品種的DNA標記來檢測、鑑定並驗證農產品的樣品純度;圍繞細胞信號學、轉錄、結構生物學、計算生物學、生物信息學、免疫學、遺傳學和分子發病機理等學科進行研究;率先建立植物DNA指紋研究設施。

生命科學研究所:重點關注傳染病生物學、基因功能以及調控與轉化的相關研究;擁有先進的生命科學前沿領域多學科研究基礎設施。

國家腦部研究中心:致力於癲癇和腦圖譜的跨學科研究和教學;培養大腦研究方面人才,幫助印度在這一前沿科學領域取得國際領導地位。

國家植物基因組研究所:

研究瞭解基因的結構、表達和功能,以及植物基因組上的基因排列和植物基因/基因組的操作,從而培育改良的食品和工業作物,提高產量和質量;嘗試將一些通過基礎研究活動開發的技術用於農業。

拉吉夫·甘地生物技術中心:致力於慢性病生物學、熱帶疾病生物學和疾病生物技術研究項目。

生物資源與可持續發展研究所:參與為促進東北地區社會經濟發展的生物資源保護和可持續利用;積極與國內外其他機構/組織/大學合作,共享和可持續開發生物資源。

創新應用生物加工中心:重點發展次級農業,催生次級農業生物製品生產的研究、創新和知識轉化;通過化學、生物和生物技術方法處理農產品和食品工業的備用生物質,傳播知識,以瞭解初級和次級農業生物產品中生物資源的食用和非食用用途和附加價值。

國家生物醫學基因組學研究所:積極投身加速健康和疾病的基因組學研究,並發現支持疾病和健康相關性狀的基因組證據;開展關於早產的生物和環境相關性的項目;研究疾病和健康相關特徵的自然歷史。

生物技術區域中心:在全球競爭的研究環境中,提供世界一流的教育與培訓;引導在多學科交流的領域進行創新研究;在生物技術的學科和跨學科領域創造高質量的人力資源。

轉化健康科學與技術研究所:致力於將醫學、科學、工程和技術等領域的方法整合為綜合知識,並使公共衛生領域的生物醫學不斷創新;在NCR生物技術科學中心中發揮關鍵作用,專門從事轉化研究和相關工作。

國家動物生物技術研究所:為布魯斯病、泰勒蟲病、巴貝蟲病、弓形體病、乳腺炎以及口蹄疫等病毒提供診斷和預防新舉措。

幹細胞科學與再生醫學研究所:吸引了一批進行主題驅動研究項目的優秀人才,關鍵舉措在於通過幹細胞研究和應用領域的獎學金計劃來支持年輕的研究人員進一步發展。

國家農業食品生物技術中心:

在產業集群區域參與研究,為印度農業與食品產業提供新的創新驅動與可持續發展;為創造優質營養提供可持續和有意義的方案,並在農業和食品部門提供多種生物技術和創造性產品。

國際基因工程和生物技術中心:與世界各地的科學家合作,為基因工程創造卓越成就;致力於開展培訓項目,在植物開發和壓力管理中發現新的抗瘧藥物和microRNAs;在瘧疾、病毒學、免疫學、重組基因產物、結構與計算生物學、植物分子生物學、抗蟲、植物轉化、合成生物學和生物燃料等領域開展基礎性研究。

海洋生物學研究所:助力於印度實施國家海洋科學計劃,促進印度海洋生物研究和生物技術的全球推廣;採用中心輻射模式,在印度沿海地區修建高端實驗室;將與地球科學部等重要研究部門聯合開展創新研究工作。

DBT通過建立自主研究所及其相關組織,加強對生物技術的研究,以獲得最先進的實驗動物設施和平臺技術中心。除建立研究所外,DBT還支持生物科學的多學科基礎和應用研究。與其合作的機構有:幹細胞科學與再生醫學研究所(inStem),國家生物科學中心(NCBS),細胞與分子平臺中心(C-CAMP)和生物信息學與應用生物技術研究所(IBAB)。它們都致力於為尖端科學研究建立創新的體制模式,並將現有的卓越中心打造成具有挑戰性新任務的新中心。

八、在印度東北部(NER)推廣生物技術

印度東北部是一個自然風光優美、花卉和動物種類繁多、礦產資源豐厚、水資源密集、森林資源豐富的寶庫。豐富的生物資源遍佈NER多元化的生態系統,由當地社區培育,為促進該地區的經濟發展提供了充足的機會。為解決印度東北部的發展問題,DBT計劃將其年度預算總額的10%用於該地區的生物技術支持的開發活動。為了兌現這一承諾,DBT於2009—2010年度建立了東北地區生物技術項目管理單元(NER-BPMC),通過生物技術聯合有限公司(BCIL)運作,實施和監督NER的生物技術項目。除繼續在該地區開展生命科學和生物技術項目外,2016-2017年間,還有30位科學家和教授由於其在推動生物技術和生命科學的發展中做出的貢獻被選中參加“DBT-NER訪問研究教授計劃”。

九、推進公營事業運行

DBT不斷推動產業界和學術界的聯繫,不斷激發印度生物技術產業尤其是初創企業和中小企業的創新能力和戰略研究能力,以此創造能滿足社會大部分人需求且能負擔起的產品。作為相關接口機構,生物技術產業研究援助委員會(BIRAC)的成立促進了創新和創業,在關鍵社會部門推動了持續創新,並賦予初創企業和中小型企業權力。合作伙伴關係促進了能力的提升、創新的擴散以及研究成果的商業化,提高了印度企業的全球競爭力。BIRAC已經與多個國家和全球合作伙伴開展合作,提供其授權的顯著特徵。BIRAC項下的生物技術火光補助計劃(BIG)是一個鼓勵年輕調查人員通過孵化器為中小企業在生物技術方面進行創業和管理發展的計劃,至今已有超過500 家創業公司、企業家和生物技術行業獲得支持。

http://www.dbtindia.nic.in/wp-content/uploads/AR-2016-17_Englishfor-CD.pdf

編譯:龐 宇 喬新歌

《創新研究報告》編輯:方 園 張麗琴

感謝您的支持與關注,歡迎賜稿交流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