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5 70法則,測算你的財富縮水時間,人生路上不得不重視的問題!

本文為“聰明的投資者”投資理財徵集活動參賽文章

小夏因為工作原因瀏覽一些論壇,經常看到一個比“逃離北上廣”更普遍的提問:我攢了幾百萬了,或者把我北京的房子賣了,淨剩大幾百萬,買銀行理財產品也有不少利息,能不能去個小城市安心養老了?

70法則,測算你的財富縮水時間,人生路上不得不重視的問題!

小夏想說的是,如果手裡有幾百萬,最好不要停下工作的腳步。因為現在的幾百萬和幾十年後的幾百萬,將會有質的不同。今天我們就和大家聊一聊,通脹和養老的話題。

養老是個全球難題

今年的兩會期間,延遲退休的呼聲再一次被代表委員提出。相關人士表示,不僅是60歲,從長遠來看恐怕還要有所延遲。無論是從養老金方面,還是從人力資源的合理配置來說,延遲退休都是大勢所趨。

在情感上,現在工作的很多人對於延遲退休有牴觸,但從理性角度看,延遲退休似乎是唯一合理的解決方法。

實際上,不僅在中國,從全球範圍來說,養老都是個難題。不久前日本政府就批准了將退休年齡提高到70歲以後的計劃,這中間既有人口結構問題,也有養老金供給的問題。

70法則,測算你的財富縮水時間,人生路上不得不重視的問題!

現在有延遲退休的安排,就是因為按照目前的制度設計,未來養老金供給不一定能滿足需求。原因是,在養老金現收現付的狀態下,未來工作的人口在減少(提供養老金),而因為人口結構和預期壽命的增長,領取養老金的人越來越多。

70法則,測算你的財富縮水時間,人生路上不得不重視的問題!

全球很多發達的經濟體,實際上都會遇到類似的問題。有效的解決辦法其實沒有,小國可以引進年輕的移民,大國基本上只有兩種方法,一種是向工作的年輕人徵收更多的稅費,這會導致代際不公,經濟低迷;另一種方法是延長退休年限,或者降低退休金的替代率。

什麼叫替代率就是你領取的退休金,能替代你工作時購買力水平的多少。比如你退休時薪酬1萬,第一年領取養老金6000,那麼替代率就是60%。現在越來越多的國家,國家養老金體系只覆蓋最基本的養老保障,替代率不斷下降。

也就是說,法定的基本養老保險,也許能保障晚年的生存尊嚴,但大概率不能滿足美好晚年的需要。

國內普通老百姓對養老金這個問題的認識還比較淡漠,大概原因是中國的養老保險體系建立的時間比較遲,是一個“年輕的體系”,人們並沒有養老金不足的切身體會。

70法則,養老為什麼難

回到我們最初提到的問題,如果年紀還不是很大,現在有大幾百萬,能不能就回家退休呢?答案顯然是否定的。這不是一個價值觀問題(比如年輕人應該選擇奮鬥的價值觀等等),而是一個數學問題。

這裡一個核心的問題是通脹導致貨幣的購買力貶值!有一個除數法則叫“70法則”。

70法則

用70除以通脹率的分子,得到的數字就是你的購買力下降50%的時間。比如通脹率是2%,那麼35年後同等貨幣的購買力減半。

例如:70÷2=35,35年後購買力減半

以統計局公佈的數字為例,最近10年(2008-2017年)是中國有CPI統計以來通脹率均值最低的一個10年,這十年的均值是2.62。如果一直是這個數字,意味著27年後貨幣的購買力減半。(如果你經歷的是1985-2017年,那麼抱歉,按照官方CPI數據中值,你持有的貨幣購買力大概每6年就會下降一半。)

70法則,測算你的財富縮水時間,人生路上不得不重視的問題!

但大家知道官方CPI數據和實際感受還是有一定差異,所以有人提出了另外的算法,即M2增幅和GDP增幅的差值,可能更能代表包括資產價格、租金等在內的通脹感受。那麼過去十年這個數字是多少呢?大概在7%附近。也就是說只需要10年,購買力減半。

假定你40歲,手中有500萬存款,如果通脹水平持續保持在這個區間,那麼意味著60歲的時候,貨幣購買力已經下降了75%。即使你每年獲得4%的收益,這筆資金的購買力也縮水了35%。別小看4%,在當前及以後的若干年,對於低風險投資都不是一個容易實現的目標。

70法則,測算你的財富縮水時間,人生路上不得不重視的問題!

那麼顯然,如果將你的投資回報率提升,養老金的難題會有所緩解,按照上面的數據,長期回報率上升到7%,你就不虧了。以後每提升一個點都是為晚年生活賺到了。美國人會設計401K條款,而且401K的大部分資金都投入了資本市場,也是因為類似的原因。

從這個角度來看,每個人,不管投入資金的多少,都應該有這樣一筆資金,為自己的晚年生活做籌劃。我國即將推出養老目標基金,一種專門為滿足個人養老投資需求打造的公募基金,值得大家期待。

銀河數據:從首隻開放式基金算起,截止到2017年底,偏股型基金年化收益為16.5%,超出同期上證綜指平均漲幅10.5個百分點。債券型基金年化收益為7.2%,超出現行3年期銀行定期存款基準利率4.4個百分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