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0 一千多年前的道德楷模,为何被曹操残忍杀害?死后还无人敢去收尸

在我国孔融让梨的故事流传很广,几乎妇孺皆知。话说,有一天,孔融一家吃梨子,梨子有大小,牵涉到先后和分配问题。于是,孔融的父亲孔宙便让七个兄弟按年幼顺序开始挑选。小弟首先挑了一个最大的,而孔融挑了一个最小的。孔融给出了自己的解释,我年纪小,应该吃小的,但我又不是最小的,理应让着年幼的弟弟。

一千多年前的道德楷模,为何被曹操残忍杀害?死后还无人敢去收尸

当时的孔融年仅四岁,其言其行,让人啧啧称奇。很多父母有感于此,常用来作为教育子女的榜样。孔融出生孔子世家,家学渊源,幼时便知谦让礼仪,无疑是家教熏陶的结果。

孔融德行一流,不止谦让,孝道、忠义、仪节等也是无可指摘,一直被人们视为道德的楷模。

一千多年前的道德楷模,为何被曹操残忍杀害?死后还无人敢去收尸

孔融十三岁时,他的父亲孔宙去世,孔融悲痛至极,需要旁人搀扶才能站身来,家乡的人都因此而称赞他的孝行。

名士张俭被通缉,逃到孔融的哥哥孔褒家中,孔褒不在,孔融接待了他。事发后,孔褒、孔融则被逮捕入狱。孔融虽然年幼,但还是争着与哥哥孔褒,甚至母亲去认罪。一门争义,历来为后世传唱。

一千多年前的道德楷模,为何被曹操残忍杀害?死后还无人敢去收尸

孔融对国家忠心耿耿,为官刚正不阿,检举了很多为官不为或乱为的宦官亲族,得罪了不少宦官。

如此之类的事情不胜枚举。孔融一生忠孝两全,始终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可谓道德高人。在东汉那个孝义至上的年代,孔融的结局应该不会太差,至少不会背负罪名死亡。

然而,事情却全然不是这样。建安十三年,孔融被曹操处死,全家受株连。而处死孔融的正是“欲图不轨”、“谤讪朝廷”、“不遵超仪”等不忠不孝的罪名。

这是为何呢?

一千多年前的道德楷模,为何被曹操残忍杀害?死后还无人敢去收尸

建安十三年,曹操下令废止三公,恢复西汉时的丞相制度,并由自己出任,大权在握,人们无不侧目以视。曹操出任丞相两个月后,便杀了孔融。

孔融原为青州刺史,被袁绍打败后,辗转到曹操麾下。孔融有学问,知礼节,是难得的人才。曹操这个人很爱才,汉献帝迁都许昌后,便让孔融作了将作大匠,主管土木营建事宜。孔融为官十分卖力,朝会召对,常常引证定议,曹操十分欣赏。

一千多年前的道德楷模,为何被曹操残忍杀害?死后还无人敢去收尸

人才大都是有性格的,尤其是像孔融这样的杰出人才。孔融有才不假,但他恃才傲物,因太尉杨彪一事,孔融出言不逊,得罪了曹操。曹操这个人爱惜人才,加之孔融名重天下,对于这件事也就忍了。孔融为人疏狂,多次蔑视祖制、侮慢权臣,终于引得曹操的猜忌和嫉恨。后来,曹操借着郗虑诬陷的机会,便罗织罪名杀害了孔融。

一千多年前的道德楷模,为何被曹操残忍杀害?死后还无人敢去收尸

孔融之死,世人皆惊,但由于孔融生前得罪了不少权臣,无人敢为其收尸。一个道德楷模就这样死于不道德的罪名之下,这是一种巧合,还是一种讽刺,很多人为此唏嘘不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