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这六人谁历史地位最高?

leslie_cheung


钱穆,钱钟书,林语堂,胡适,李敖,鲁迅

这六位民国大师,谁的历史地位更高一些。

虽然他们六位在多个领域都有建树,但所专还是不太一样

历史方面,钱穆是大家,在历史领域建树颇多,《国史大纲》《先秦诸子年系》《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都是扛鼎之作。他与陈寅恪,吕思勉,陈垣一起被称为上世纪史学四大家,在历史领域,钱穆先生自然是六人中的NO1

而国学方面,钱钟书则是这六位中的翘楚,钱先生中今中外经史子集无不一精,学问通贯中西,自成一家,《谈艺录》《管锥篇》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的明珠级巨著。

论小说和散文上的成就,林语堂先生当仁不让,《京华烟云》《吾国吾民》《生活的艺术》都是经典之作,先生也曾经与诺贝尔文学奖擦身而过,虽然钱钟书先生也有《围城》,鲁迅先生也有《阿Q正传》,李敖也有《北京法源寺》,但成就还是不如林先生。

而论写杂文,李敖自诩为三百年来中国写杂文来第一人,但夜狼则认为他还是只能屈居老二,鲁迅先生不称第一,谁称第一。论骂人不吐脏话,吾辈唯拜周树人。

胡适先生在六人中算是一个全面的全能选手,能写诗,国学功底也不错,哲学也研究得不错,当政客也挺合格,但就是没有哪一样是出类拔萃。

如果真要从六个人中评出高低的话,我们只能从历史影响力来评断历史地位,那么答案还是鲁迅先生,因为他的作品对607080整整三十年的一代中国人来说,影响太深远,虽然这种影响力有时势和政治的因素,但过去几十年,谁能比鲁迅的作品更有影响力呢?

答疑人:今日头条年度历史自媒《夜狼文史工作室》主编夜狼啸西风


夜狼文史工作室


钱穆、钱钟书、林语堂、胡适、李敖、鲁迅,这几个人谁的历史地位最高?首先需要搞清楚的是,历史地位是由才学和时势所决定的。

若讲历史地位,最高的是胡适和鲁迅。胡适是“民国孔夫子”,虽然学术水准不一定是最高,但是但开风气不为师,胡适在践行“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以及多个学科领域有较高的造诣。鲁迅则是“二十世纪文化的旗手”,以一支嬉笑怒骂的如椽巨笔代表了那个时代最高的批判精神和人民情怀。

其次则是钱穆,钱穆是国学大师和史学大家,“一生为故国招魂”。同时他还创办了新亚书院,即后来的香港中文大学。后来又到台湾,是当时时代背景之下,在道统和学统上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代表和化身。之后再是钱钟书和林语堂两人,在这些人中论学问见树,以钱钟书和钱穆最高,钱钟书“立志读编清华之书”,是民国遗风的最后见证者,传承者之一。林语堂的散文造诣在华语文学界有着极高的地位。最后是李敖,李敖的杂文造诣,包括其狂狷性格,在没有大师的时代,不得不说,在我们这个年代里独具一格。


青年史学家


首先,把六位不同档次的人放在一起排位没意思。


要我说,第六位肯定是李敖。李敖对于现代文学、思想、政治的建树不大,把他有特色的作家来看最好。

其次呢,要确定其余五位大师的历史地位,也要看地区。

在大陆,鲁迅毫无疑问排第一位,出于历史原因,我们对鲁迅有过度的推广和崇拜。

对于胡适,他的书一度在大陆成为禁书,可是在台湾,胡适却是稳座台湾文坛的头把交椅。我们大陆推崇的鲁迅一度在台湾就成了禁书,甚至还名字都不能提。鲁迅的学生台静农在台湾在任何场合对任何人都不提鲁迅的名字。

林语堂主要在散文和小说方面取得成就最大,中年以后基本在美国了,本来消声无迹,但是上世纪90年代又火了。

钱穆讲受中国文学史受到尊敬和推崇,但他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远不及以上四位。

钱钟书是以学问出名,小说也写得好。

再次,给其余五位大师论历史地位,评判的标准是什么?

论杂文,鲁迅第一;论白话文运动和新文学建设,胡适第一;论闲适小说,林语堂第一;论学问,钱钟书第一;论中国文学史,钱穆第一。

五位大师可以说都是全面发展,但是每一个擅长的领域不一样。因此,我们后辈向他们学习,主要是学习已经精通并出书的知识。至于排历史地位,那就要从不同的角度来看了!

2018年灵林玖玖原创,一个写过100篇以上书评的闽南人。


灵林玖玖


历史地位最高的是胡适。这个其实毫无任何疑问,从民国到现在,这6个人里,历史地位最高的都是胡适。

在我的孩提时代,整日整日陶醉在书的世界,爱文学,却更爱杂家百科。这6个人里,接触到最多的——是鲁迅。

《鲁迅杂文选集》不知看了多少遍。语文课本中的《记念刘和珍君》的要背诵的那几段只用了10分钟就全部背过。鲁迅如何跟钱玄同、林语堂、顾颉刚、陈西滢不和,如何跟亲兄弟周作人闹翻,如何如何拿着北洋政府的钱,公开骂北洋政府。

但是后来看的一些书,譬如《中研院的那些事》,有关陈寅恪、梁思成等人的书籍时,却发现,胡适的名声才是大得惊人

譬如说,中央研究院第二任院长选举时,胡适远在美国,竞争对手包括国民政府的诸多高官,翁文灏、朱家骅、王世杰等,但是学者名流以陈寅恪、傅斯年为代表却坚定地选择胡适。陈寅恪在选举会议中直呼:“我来重庆就为投胡适先生一票”。结果怎么样呢?胡适虽然远在美国,但还是当选,最后只能让朱家骅代理院长。可见学界对胡适有多么推崇。

胡适本人是新文学运动的先驱,新思想、新道德的代言人,诺贝尔文学奖提名,北京大学校长,中央研究院院长,中国驻美全权代表。胡适的思想影响了一代人

但鲁迅先生地位就有点低了,曾在蔡元培的邀请下担任教育部佥事,后来在北京大学、女师大也只是讲师,再后来辗转厦门大学、中山大学担任教授。蔡元培、宋庆龄创立“民权保障同盟”时,鲁迅先生只是上海分会委员;“左翼作家联盟”时仍然只是常务委员。因此可以看出,鲁迅先生文学成就是毫无疑问的,但当时所说的“地位”,更多的是学术,而不是纯文学。

而林语堂、钱钟书、钱穆 3 位先生则更多只是大学教授,著名的文化大师,林语堂先生的文学及语言学,钱穆先生的历史学,钱钟书先生的文学及英文。

李敖?不认识。谈学术,他没有资格;谈地位,他不配。

因此这6个人地位如下:胡适>>鲁迅>林语堂>钱穆>钱钟书>>……>李敖


安若凡


在你所列出的这个六个人,即钱穆,钱钟书,林语堂,胡适,李敖,鲁迅中,首先李敖不能和其他五个人相提并论,李敖出生1935年,其他五人最晚出生的是钱钟书,是1910年。

其次,我们这里谈论某个人在历史上的地位,主要依据只能是这些人活跃时期以及后世各个时期的评论家、相关历史学家们对其评价,因为这不是讨论他们各人的学术造诣、学术成果或者创作成就,那么也许头条里一些专业人士可以凭借自己的学术能力给出个人答案——所谓地位,是众人公认后才能获得的,而作品成就、水准则有相对客观的衡量依据。

除了李敖外,其他五个人首先因为活跃于中国新文化运动时期而名动中国,甚至名动海外。中国的新文化运动即五四运动,对中国自民国以后的发展至关重要,无论文化方面还是其他各方面,新文化运动都具有开启一个新中国的价值和意义。所以发起、领导这场新文化运动的人,或者在这场伟大的文化运动中成为正能量的活跃人物,就必然会被后世的各种史书所褒扬。那么在提问者所列的除了李敖之外的五个人中,谁最被后世褒扬的最多、捧得最高?

——新文化运动是由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蔡元培、钱玄同等一些受过西方教育(当时称为新式教育)的人发起的一次“反传统、反孔教、反文言”的思想文化革新、文学革命运动。

——新文化运动(五四文化运动),由胡适、陈独秀、鲁迅、钱玄同、蔡元培等一些受过西方教育(当时称为新式教育)的人发起的一次“反传统、反儒家、反文言”的思想文化革新、文学革命运动。

上述是海外的专家和国内的专家对中国历史上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的基本评语,注意看其中提到的人,提问者所列的六个人中只有鲁迅和胡适在其中,所以他们两个人也是公认的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人物。

——胡适“因提倡文学革命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曾担任国立北京大学校长、中央研究院院长、中华民国驻美大使、私立南开大学校董会董事等职。胡适兴趣广泛,著述丰富,在文学、哲学、史学、考据学、教育学、伦理学、红学等诸多领域都有深入的研究。主张少谈主义,主张先疑后信,主张科学佐证,尽信书不如无书。他拥有三十六个博士, 是世界上拥有最多博士学位的人之一。”

——鲁迅“为中国的近代著名作家,新文化运动领袖之一,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和开山巨匠,亦是在西方世界享有盛誉的中国近代文学家、思想家。鲁迅的主要成就包括杂文、短中篇小说、文学、思想和社会评论、学术著作、自然科学著作、古代典籍校勘与研究、散文、现代散文诗、旧体诗、外国文学与学术翻译作品和木刻版画的研究,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蜚声海外,尤其在韩国、日本思想文化界有着很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被韩国文学评论家金良守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

此外,鲁迅的《狂人日记》被后世誉为中国白话文小说第一篇,而他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则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至于胡适,我承认,他的文学作品我完全没有阅读过,不做评价,也没有资格评价,但看评论家和文学史相关论文的评论,很明显,胡适的文学作品仍然没有鲁迅的作品影响更大。虽然胡适在八十年代开始也逐渐在大陆上开放了,但并没有谁说得出他究竟有什么皇皇巨著或者什么经天纬地的伟大文学作品值得一说的。

最后回到问题上来,谈论历史地位,当然首先看影响力和公认的地位,那么在新文化运动中,鲁迅和胡适都属于领袖人物,就贡献而言,他们都是彪炳史册的人物,可以说地位相当,所以两个人第一回合打个平手。然后再评两个人在学术方面,很显然,两个人在学术方面都各有建树,但通过不少论文和媒体文章介绍,给我感觉胡适在学术研究方面,可能比鲁迅更多一些成果,鲁迅相对较杂、比较多方面,所以在学术方面,算鲁迅略输一筹。但是,在文学创作方面,鲁迅就凭《狂人日记》和《阿Q正传》两个小说的成就,已经可以被认定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人了,这就远远将胡适在文学创作方面的努力甩在了后面。所以这一回合可以说是大比分胜过胡适。那么最终综合来评论,我个人认为鲁迅的历史地位,毫无疑问是超过胡适的。


天淞子


这得看比哪方面。如果比做官,胡适肯定最厚道;如果比时效影响力,鲁迅肯定最牛逼;如果比学术造诣,钱穆肯定算最深;如果比情爱小说,钱钟书肯定写得最好;如果比写市井社会,林语堂肯定权老大;如果比流氓文化,李敖肯定排第一。不过,就事论事而言,我比较喜欢鲁迅和李敖,鲁迅对于传统文化的批判相当于怨妇骂街,而我根深蒂固地感到尘世间的怨妇无一例外地都有因凄婉而美丽的一面。李敖对于历史解析,基本相当于泼妇骂街,泼妇有时也讲理,她最大的亮点是直奔主题,让人无法避让,所言所论,所思所想,所作所为,效率极高,这种风格也很带劲甚至精彩。试想如果我有一个泼妇老婆,外面的大情小事她都能摆平,那我就省事多了。文人无行,秀才造反,十年不成,于是我觉得人生一世不过草木一秋,所以有时还是泼妇点,还是酣畅淋漓点好。钱穆的书,早年研读过一些,现在偶尔还翻翻,感觉他也就是个迂腐而严谨的著名书生,其之著述内容对人考究居多,对我思想极少。


南海石57583028


第六名,林语堂

超脱,悠闲,雅趣,潇洒,标准的名士风流,如果身处太平之世,自然无妨,可是当时的中国内忧外患,偏偏有一种浪漫的文人坐在高大的房子里喝着咖啡,看着报纸,写着诗歌,还有那些浪漫的小说。

窗外,是烧杀抢掠。

屋里,是缭绕书香。

我个人感觉不舒服。当然,我们可以理解为他看透了王朝兴替,看透了沧桑风云,或许他认为当时的乱世和历史中的那些乱世没有什么不同,或许他想学那些魏晋名士一样强调内心的自然感受。

对不起,但我就是不喜欢!

第五名,胡适

我仅代表我个人表示不喜欢他,并且这种不喜欢和政治立场无关。仅仅是他的白话文运动,我就想把他钉在中国文化的罪恶碑上!倡导白话文是应当的,我也不认为是蹭什么热点,刷什么存在感。只是他的行为让我们现在的中国人和历史产生了断层。

他应该想到却没有想到,几十年后的中国人竟然连一篇像样的古文都写不出来,看史记要看注释,看论语要看注释,连看杜甫的诗歌也要看注释。三千年的文化精华,间接地裂在他的手里。

他完全可以在思虑成熟计划周全之后,达到顾此不失彼的!

第四名,李敖

六人里,他的才华最低,他的狂话最多,他的个性最真。他的文章我读得并不多,但是依仅有的资料,这是一个真性情的人。吹牛不是毛病,滥情也是你情我愿,至于化身讨厌的政客也无可厚非。但就是这种不做伪的表达方式让人欣赏。我讨厌君子,而李敖不是一个君子,也不自认为一个君子,他更像一个喷子。而喷原因恐怕仅仅是因为想捣乱,想调皮,想搅局,想表达不正经里的正经!

喷吧!只要不误导大众,让大众开心也好。

第三名,钱穆

这是一个真正潜心做学问的人,他不是文人,而是学者,哪怕你否定或质疑他的学术,你也不会否定他的努力和才学。他就像古代的那些学者一样,不问干戈,不问风云,让我想起了唐朝那个叫孔颖达的书生。他知道自己想做什么,也知道自己能做什么,与其让他在台上大谈爱国,大秀民生,或者在客厅里摆满玫瑰花和葡萄酒,不如让他安静下来静静地著书。

最难得的是他不好虚名,“细密”二字是所有人对他学术成果的肯定。一个能在细节上做足功夫的人,当得起大师二字。和现在的那些稍有心得便急不可待四处发表的人永远不可同日而语。

山不言自高。

在他眼里,文化比什么重要!

第二名,钱钟书

这是一个智者,智到洞察人间,却不为人间所挠。是中国比较文学领域里空前并且绝后的人物。

他的傲气被世人所知,也被世人所误,哪怕是写一篇小说,也不肯随波逐流,必须要独树一帜才肯如意,尽管《围城》成为经典,可是在他老人家眼里,这个经典竟然只是“呕吐物”,也不知道那本半途而废的《百合心》会神到什么地步?

时人称他为“文化昆仓”,他的典藉我是不敢说读懂的,甚至连读的资格都没有。记得当年看《宋诗选注》时就被他引用语录的片断所幽默到,更被他所处可见的睿智所绝倒。

尤其是他在经历那么多文化苦难之后,还能保持一颗幽默之心,真真让我叹服不已,饱经忧患变得淡然很容易,可变得幽默却需要一颗透明却智慧的心。

读他的文章,处处是比喻,处处是幽默,可是细细看才会品出来,都是用冷漠调成的幽默,用悲观搭建起来的乐观。

这是一个乐观的悲观主义者。

第一名,鲁迅

韩国人感叹,他们没有鲁迅。

我们庆幸,我们有一个鲁迅。

我们悲哀,我们只有一个鲁迅。

哪怕我是钱钟书先生的狂热粉丝,我也不得不承认,像钱钟性先生,像钱穆先生,李敖,胡适,林语堂那样的文化人,中国从前不缺,以后也不会缺。但是唯独缺一个战士。

一个一边拿着大刀,一边流血,一边流泪的疯子!

很多人都看到了症结所在,有的饮酒,有的著书,有的避世,有的狷狂游戏人间,只有这个鲁迅,傻傻地冲了出来。

骂!

该骂的骂,不该骂的也骂!

常常骂错人,常常骂过份!更常常骂得有如一个街头泼妇!

但是,只有他骂了!

只有他一个人在骂!

只有他一个人如孤魂野鬼一般地骂!

而现在这个时代,容得不下鲁迅先生,所以我们要分外珍惜才好!


亦有所思


看这么多回答真让我触目惊心。到了二十一世纪的今天,还有很多人习惯挥着道德大棒去评价历史人物。不是抨击民族大节,就是在指摘个人生活。

这几个人物都是文学界的。难道不应该从文学对历史的影响力作为参数,去评价这些人物对历史的影响力吗?

此外在文学上对标唐宋八大家,评价这些人物的影响力和历史评价,我觉得是可行的。

鲁迅的影响力在这几位中毫无疑问是第一。民族魂这面旗帜,除了鲁迅,谁敢当,谁能当,谁配当?请注意这不是道德评价,这正是这个人物综合一身一生的公众评价,历史评价。鲁迅的文章,是他身处那个时代最能振聋发聩,并至今警醒后人的不朽之作。他在学术上的成就平心而论不如胡适,钱钟书,钱穆,但整体成就最高,对标苏轼,故排第一。

胡适文化水平最高,作为一代大师开启新文化运动。对标韩愈,排第二。

钱钟书学贯中西,学术成就最大且以小说名世。对标欧阳修,排第三。

林语堂文学造诣极高,散文小说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对标黄庭坚,排第四。

钱穆属历史学家,虽说文史不分家,但终究不能混为一谈。故不作排名。

李敖最末。对标曾巩。


鱼尾


本人以为,从广义的文化意义来评价上述几人,或者更多的在各个文化领域有着卓越成就的中国文化史上的文化人物中,都没有人能够超过鲁迅和胡适。之所以这么说,乃是因为中华民族文化史上的最为重要的历史事件就是胡适和陈独秀发起和领导的,鲁迅等人为主将的〈白话文运动〉,以及由此发展而成的〈新文化运动〉。

胡适发起白话文运动之后不久,就因为初期的白话文的不成熟而陷入了一种深深的忧虑之中。他说“如果白话文运动不仅没有成功,反而又丢失了传统文化的优秀的一面,我胡适就是中华民族的历史罪人了。”当1918年鲁迅的,中国大陆上有史以来的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引起了极大的反响的时候,胡适说“我终于放下了一颗悬着的心,我们成功了!”所以,当胡适的同事和朋友对鲁迅颇有微词的时侯,胡适制止了他们,胡适对他们说“鲁迅是我们的人”。

鲁迅从来都是“革命派”的人!如果没有白话文,那么多的文也好,史也好,词也好,赋也好,能不能让只具备初中文化的人就能从其白话文的翻译中得以识之?就能不能使古典文学不仅没有消声匿迹,反而使之它们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承?再说,鲁迅的成就并不止在文学方面,尽管诺贝尔文学奖的资深评委马悦然曾经说过,“鲁迅只凭他的〈呐喊〉和〈彷徨〉两部作品,诺贝尔文学奖就唾手可得 。”但鲁迅还是〈中国小说史略〉的著作人,这个关于中国文学史的著作,直至今日,也还是中国小说史的最权威的著作。鲁迅还是中国最杰出的翻译家,是中国翻译学的奠基人,他所翻译过来的外国著作有300余万字。他所经过辨论以至争论所取得都翻译学上的胜利至今仍然是我国翻译学所遵循的基本原则。鲁迅还是我国作家中被翻译到国外的文字最多的作家,他的文学以及历史著作,包括全集,准全集,小说集,杂文集,通信集(包与许广平的〈两地书〉)都被日本,美国,英国,法国,德国等国家翻译出版,他们甚至说“鲁迅是世界的鲁迅”。 放眼中华大地,哪一个中国作家受到过如此对待?哪一个作家能够让莫言说出他“愿意用他的十部作品来换鲁迅先生的一部〈狂人日记〉,用自己的全部作品来换鲁迅先生的一部〈阿Q正传〉。”?

上世纪五十年代,胡适的学生傅斯年发现了一个叫许倬云的青年学生很有培养前途,于是就出面募集资金赞助送他去美国留学。但由于许倬云身有残疾的原因,傅斯年多方奔走无果。傅斯年只好找到胡适,请胡适出面募集资金。但胡适的募集依然无人响应,于是胡适便自己出资送许倬云去美国留学。出发前胡适对许倬云建议说,出去就不要学自然科学了,学历史学吧。许倬云学成返回台湾后,终于成为海峡两岸最优秀的,权威的历史学家之一。

顺便说几句许倬云教授介绍的留美的两件事。许倬云先生说,他们的一个美国教授的口头语就是“我们不知道”。于是有一天一个美国学生忍不住了站起来对他说“老师,你总是说‘我们不知道’,‘我们不知道’,那么,我们都知道些什么?”这个美国教授当即回答说“我们知道的就是‘我们不知道’!”还有一次教印度历史的美国教授和一个印度留学生发生了激烈的争论,这个美国教授情急之下说了一句“因为我是研究印度历史的权威,所以我说的就是正确的。”那个印度留学生马上反驳道“老师,我很钦佩你坚持自己的见解的勇气,但是我要说,一个人是不是掌握了真理,并不取决于他的地位。”许倬云教授说,“这两件事,使我受益终身。”

大约十年前,〈南方周末〉用大半个版面的篇幅报道了记者对许倬云教授的采访。这大半个版面的一半是许倬云教授对胡适的评价,另一半则是对鲁迅的评价。采访将要结束的时候,记者请他谈一谈胡适和鲁迅的比较,他说,“二十世纪中国文化人里,可以传下去的有两个人,一个是胡适,一个是鲁迅,其中鲁迅的成就要大一些。”记者还问他怎么评价李敖,许倬云教授很干脆回答说“对李傲,我一句话也不说!”

对胡适和鲁迅的贡献本人在至少五篇文章里回答过,〈南方周末〉记者采访许倬云教授的报道或许会有电子版,有兴趣者当可查阅,此处就不作赘述了。


杜新1


我认为六个人中很多都是盛名之下其实难符,比如钱钟书、钱穆、林语堂和胡适。一个学者的地位不应该由他们读了多少书和写了多少书来决定,而应该由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激情来决定。

普罗大众是读不懂什么书的,只会人云亦云,看一个人地位多高就仰视着诚惶诚恐的。他们不是真正地能分辩他们的思想的意义的。就象现在的人诚惶诚恐地仰视百家讲坛上那些伟大的大师一样。

钱钟书、钱穆、胡适和林语堂根本没什么社会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激情,从本质上说他们都是追求个人生活的布尔乔亚。他们有才华看清了一些社会问题,也能用学术的解剖刀来分析问题,但他们都是远远地看着社会问题,心里首先想的是自己的利益和地位。他们没有为社会进步牺牲的道德激情。有才的人多的是,但很多人都是因为地位和互相之间吹吹拍拍,从而在人群中有个盛名。百家讲坛上很多大师如果不是因为是教授上了电视,他们的水平并不会比广场上的芸芸众生高多少。只不过普罗大众不能分辩,被他们满口之乎者也吓到了。

《围城》有什么好,只不过是顾影自怜、搔首弄姿的自我哀呤,从那里根本看不到社会责任和道德激情,胡适和钱穆都是个在旧纸堆里找存在感的人,林语堂是高高在上,以一种事不关己的态度来写文章的,他的《中国人》虽然有才但没有激情。

说到底他们都是书斋里呤诗做赋自我娱乐消遣的文人,是自私自利胆小怕事没有牺牲精神的布尔乔亚。

他们更在意的是自己的舒服生活。他们不勤奋也不能真正忍受寂寞去建立一套创新性的试图改革社会的思想。他们比起西方的思想家无论在学术上还是个人品质上都要差一大截。

鲁迅的地位在整个中国历史上是数一数二的。这不是因为他有多高的学术水平和文学造诣,而是他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激情。周恩来说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国新文化的方向。如果没有鲁迅对民主平等的声嘶力竭的呐喊和呼唤,中国现实的文化进步性就没有这么高,说个严重点的比方,没有鲁迅中国现在可能还象印度一样倒处是等级观念,当然这个比方可能是夸大了。没有先烈的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巨大的牺牲精神去声嘶力竭地呼唤和呐喊,现在谈什么中华复兴和繁荣是不可能的,因为没有文化的进步是不可能搞好经济的。

李敖也是有社会责任感和斗争精神的。但因为地域和时代的原因,耍说他就大复杂了。

鲁迅以及左联掀起的那场新文化运动对中国整个历史的影响是开天辟地的,因为他们打碎了旧文化,建立了新文化,没有这种新文化的建立就没有现在的复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