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3 崇阳:践行“两山”理念 实施“四大”战略

崇阳:践行“两山”理念 实施“四大”战略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用绿水青山打造金山银山。崇阳山青水秀,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文化灿烂。是享誉海内外的“民间艺术之乡、百泉之乡、小麻花之乡、楠竹之乡、钒产品之乡、华中雷竹大县”。

崇阳县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坚持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实施“五大行动”为抓手,加快推进绿色崛起、决胜全面小康,为建设开放、生态、富裕、文明、幸福崇阳而努力奋斗!

县委、县政府坚持大谋划,大建设,大保护,大创新,科学规划山水园林城市布局,积极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全力推进城市环境建设,城市园林绿化取得长足发展,走出了一条自然生态型、文化保护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创建新路,先后荣获“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百泉地质之乡”、“全国法治先进县”、“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国家园林县城”、“湖北省卫生城市”、“湖北省文明城”等称号。

目前,崇阳狠抓招商引资、狠抓项目建设、狠抓创新创业,实施项目投资倍增行动,打造赶超跨越新引擎。该县牢牢牵住“项目投资”这个牛鼻子,通过对外引进、对内激活、对上争取,实现项目投资三年倍增,推进全县经济社会实现高水平、大跨度、超常规发展;大力发展新型工业、现代农业、全域旅游,实施转型升级攻坚行动,夯实产业发展新支撑。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围绕全县产业发展的特色和优势,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不断扩大有效供给,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县域经济优质高效发展;突出抓好精准扶贫、全面发展社会事业、持续保持社会稳定,实施民生幸福普惠行动,满足人民群众新期盼。该县牢牢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使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生活更有保障。

大谋划 县域统筹一张图

崇阳:践行“两山”理念 实施“四大”战略

“不到崇阳来,不知道崇阳的美。”一位从北京远道而来的游客,赏了崇阳的美景,感觉找到了儿时的记忆,萌发了在崇阳养老的念头。

绿色是崇阳最厚重的底色,生态是崇阳最宝贵的优势,这既得益于崇阳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又与历届县委、县政府坚持绿色发展不动摇的理念是分不开的,在生态至上、健康至上的今天,崇阳县委、县政府更是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着崇阳的山山水水。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建设“美丽中国”,更坚定了该县将美丽崇阳进行到底的决心和信心。

据悉,崇阳乘我市成为首批国家级旅游业改革创新先行区之东风,依托县域优势资源,转变旅游发展思路,创新旅游发展战略,优化旅游发展环境,激发旅游发展动力,逐渐由单纯的景点景观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去年,全县接待游客405万人次,同比增长18%;实现旅游总收入22亿元,同比增长16.5%。

近年来,崇阳实施城乡统筹建设行动,塑造美丽崇阳新形象,持续开展城乡系列创建活动,努力做美老城、做活新区、做优集镇、做靓乡村,构建宜居宜业宜游的山水园林生态县城。该县在生态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成功创建国家级园林城、省级文明城,城乡品位不断提升,城乡面貌越来越美。

全面提升城市建管水平。坚持高起点规划,快节奏推进,精细化管理,不断提升城市档次和品位。推进老城区改造升级,投入资金20亿元,用三年时间全面完成棚户区改造,加快推进城市天然气等项目建设,合理配置城区绿化、停车场、公厕等公共设施建设;加快新城区规划建设,推进岗水塘滨湖公园、大集公园三期等项目建设,完成梅冲李家、白泉、龙背等安置区配套建设。加强社区管理,落实经费保障,加大城区“脏乱差堵”整治力度,强化城区主干道、背街小巷清洁卫生整治,加强城区交通、卫生、市场秩序管理,巩固“禁鞭禁麻”成效;加强规划管控,保持高压态势,依法推进拆违控违,全力打造规范有序、文明整洁的城市环境。

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实施“三乡工程”为抓手,推进城乡资源要素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鼓励支持能人大户和广大市民在园区、在山上、在田间创办企业、新建基地,掀起新一轮“山上再造”和乡村旅游发展的热潮。采取引进投资与政府配套的办法,突出各乡镇、村组、自然村湾特色资源,每年力争引进1—3个田园综合体项目,不断夯实乡村振兴的产业支撑。2018年,重点推进尚禾柃蜜小镇、茅井美丽小镇、桂花泉森林小镇、东流民俗村等项目建设。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依托乡镇行政服务中心和村级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加快推进镇村公共服务基础设施整体提升工程,逐步建成集党建、服务、文化、娱乐、商业、医疗、养老等为一体的农村新社区,真正让农民过上城里人的生活,让农村成为城里人向往的地方。

着力改善绿色生态环境。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巩固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创建成果,实施“青山、绿水、蓝天、宁静”四大工程,对突出环境问题整治采取“回头看”,重点抓好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城市环境基础设施监管、清洁家园行动等工作。坚持把总量削减指标作为建设项目环评审批前置条件,对环境“负面清单”内的项目,一律不引;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项目,一律不上;对破坏生态的项目,一律关停。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和封山育林,积极实施精准灭荒行动,力争三年内消灭20万亩荒山,确保生态环境持续改善,让崇阳的山更青、水更绿、天更蓝、人更美。

崇阳实施“青山、绿水、蓝天、宁静”四大工程,对生态环境进行全方位保护;制定了精准灭荒三年计划,力争用三年时间消灭20万亩荒山;制定了“九河九港”三年综合整治计划,用三年时间全面完成崇阳县800里河港的综合整治任务。通过持之以恒抓生态环境保护,将崇阳打造成宜居宜业宜游的山水园林生态县城。

大创新 中国钒都在崛起

崇阳:践行“两山”理念 实施“四大”战略

崇阳是“中国钒业之乡” ,境内钒业资源十分丰富,钒产品行销全国,免检出口日美等国。自2004年起,崇阳把钒产业作为县域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着力建设绿色钒业和高新钒业,全力打造重点产业集群。

近年来,崇阳始终高举“绿色钒业”旗帜,不断推出新产品,保持全国领先水平。从五氧化二钒到钒铁、高纯钒、钒氮合金,崇阳均可生产,污染越来越少直至没有,科技含量也越来越高。在国内,崇阳钒产业品种最齐全,产业链最完整。从偏钒酸铵提纯精钒到片钒、50钒铁、80钒铁、钒氮合金、钒铝合金、高纯钒、钒电池电解液等高新产品一应俱全,成为国内最齐备的深加工基地,形成全产业链。

钒是一种重要战略物资,氮化钒是钢铁冶金行业一种添加剂,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有“钢铁味精”之称。加一点就可改变钢铁性能,增加强度和韧性。目前,氮化钒为主要产品,13条生产线年产能过万吨,还有钒铁、高纯钒等,崇阳钒产业已成长为湖北省重点支持产业集群。2005年钒产业开始转型, 县外购钒县内深加工,正式走上“绿色钒业”、 “高新钒业”之路。崇阳现有17家钒业企业,去年县内9家规模钒业企业缴纳税收4747万元,占全县工业税收16713万元的28.4%,创历史纪录。

钒产品主要应用于“三大”市场:传统钢铁行业、新兴的电池行业和待开发的火电行业。三箭齐发,形成产能,既是活路,也是出路。随着湖北成飞科技有限公司投资4000多万元建成的氮化钒生产线正式投产,崇阳已拥有13条氮化钒生产线,产能过万吨,成全国最大生产基地。

崇阳人举起“绿色、高新”这两面旗帜,推出“崇阳钒业2025”的发展规划,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为产业持续发展注入新动能。钒产业已基本完成转型升级,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和完善的配套工程。该县在石煤提钒和钒深加工领域已取得数十项专利,在立窑工艺、旋窑、钙化焙烧、免焙烧等方面掌握了核心技术,处于国内前沿地位,在偏钒酸铵提纯精钒生产中采用环保、节能、安全的全套工艺,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发展至今,崇阳已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钒产品交易集散地和钒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前不久,该县还成立钒业集团,推动全县钒企业抱团发展。目前全县共有钒业从业人员1.5万人、业主1000多人,年产值30亿元。到2025年,将力争达到100亿元。

大建设 城乡交通一张网

崇阳:践行“两山”理念 实施“四大”战略

产业随路走,路通产业兴。踏平坎坷成大道,纵横交错的高等级公路,洁净平整的乡村公路,一条条交汇在一起,那是激活的一方水土,富裕一方百姓的幸福路、康庄路……天蓝路畅,美丽崇阳更迷人。

崇阳县委、县政府立足“大生态”背景,因地制宜、以人为本,将建设农村公路作为转化“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途径,坚持“大交通、大发展”的思路,积极做好“农村公路+”文章,与美丽乡村建设、旅游发展、精准扶贫相结合,努力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近年来,崇阳县政府先后投入资金1亿元对全县15条跨省跨县,联乡连村的断头路进行了高标准的规划建设。这些断头路的建成,使村与村之间的断头路变成了“循环路”、“便捷路”,共完成农村公路路肩加宽730公里,建设错车道890个。

崇阳县着力创建“四好农村路”示范县,打造城乡一体化交通网,形成城区至乡镇30分钟辐射圈、至大天城核心区15分钟快捷圈,带动全县186个村共同发展。偏远高枧乡进城由2.5小时缩短到40分钟,其他乡镇进城均在30分钟之内。同时全方位逐步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

数据显示,“十二五”以来,崇阳县累计投入20亿元专项用于“四好农村路”建设。共打造天路线等示范线路15条200公里,完成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850公里,开通农村客运班线57条,设置农村物流网点108个,农村公路通畅率100%,列养率100%,有效提升了农村公路的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经济薄弱村全部实现脱贫,形成美丽经济交通走廊。

迄今,已打造美丽乡村建设精品示范路线15条,全县186个行政村实现了村村通客车,全县176辆农村客运车辆实行了统一的车辆颜色标识,在58条农村营运线路上建设了统一的候车亭、招呼站。同时,该县金塘镇、铜钟乡在全市率先建立了农村物流综合服务中心。

美丽公路带来美丽经济,运营好农村公路,崇阳县以致力乡村振兴为切入点,注重盘活公路沿线乡村资源,提升“美丽公路+旅游”的传统服务。

大保护 食品加工创品牌

崇阳:践行“两山”理念 实施“四大”战略

崇阳位于湖北南部地区,水利交通便利,自然环境优美,是理想的绿色有机生态农业产品的种植区域,作为崇阳特产的小麻花就是在这种生态环境中生产而成。

崇阳麻花是一道古老的传统小吃,是崇阳的地理标志保护性产品。根据”崇阳麻花“地理标志产品的规定,崇阳麻花除了小麦粉、植物油、芝麻、蜂蜜等原料要用产地范围内的,还强调了制作崇阳麻花的水,一定要是来自青山水库的水源。

其中以众望麻花、三普麻花等品牌的小麻花由于配方独特,选料讲究,生产设备精良,质量控制、检测手段完善,产品质量优异,产品连续多年供不应求,畅销于国内外市场。

据初步统计,目前,在崇阳县麻花生产的企业已达60多家,众多企业品牌中获得中国驰名商标1件、湖北名牌3个、湖北著名商标3件,崇阳麻花在全国年销售量超过6万吨, 年收入10多亿元,纳税5000多万元。崇阳麻花正以传统的配方、独特的工艺、浓郁的渊源,传承着中华民族的特产美食文化,目前产品已经出口到美国、日本、韩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东南亚市场,形成了中华传统食品风靡海外,获得了全世界消费者的喜爱,成为中华传统食品的代表之一。

为支持小麻花这一传统产业发展,崇阳县委、县政府多年来持续开辟绿色通道,落实各项扶持政策:食品检测等经费投入纳入县财政预算,年均100多万元;“十二五”期间累计颁发质量奖金200多万元。

产业发展,需要 "龙头”引领。崇阳县在开发区划出1000亩专门区域建立小麻花产业园,激励生产企业创建名牌精品,打开国内外市场。崇阳麻花行业发生了空前的变化,涌现出众望、三普、富得利等一批规模以上生产企业。企业争创品牌,引领麻花产业走向开拓创新、唱响品牌之路。

崇阳小麻花产业蓬勃发展, “搓”发了一方百姓,成为名副其实的脱贫、致富产业。截止到去年,众望公司年消耗面粉8000余吨,带动3000余户小麦种植户,使他们增加年收入1000万元,另芝麻、香葱等配料,使周边农户净收入500万元。

现在,崇阳麻花是当地人民热情馈赠亲友、休闲旅游、下午茶点的必备佳品,也是外地来客购买的首选食品,崇阳特产的小麻花已经是咸宁市具有地方特色的城市名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