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1 手机散热不够“液冷”来凑,是营销噱头还是真本事?

大多数混迹电脑圈的人对于“液冷”这个词都不陌生,所谓液冷,就是冷散热系统利用泵使散热管中的冷却液循环并进行散热。在以前这个技术一直应用在电脑制造上,而且沾上液冷技术的电脑机箱,均是价格不菲。

手机散热不够“液冷”来凑,是营销噱头还是真本事?

但是在今年,手机界也刮起了一股“液冷风”,三星note 9、魅族16,到荣耀note 10,多多少少都在宣传语标注了一句“液冷”。不过一些熟悉手机运营商宣传套路的消费者纷纷表示“累觉不爱”,毕竟有些厂家利用宣传噱头,给手机造势,最后消费者拿到手机却发现手机根本不是宣传的样子。而这个“液冷”究竟为何物?

手机散热不够“液冷”来凑,是营销噱头还是真本事?

细究液冷形成的原因,多多少少能与近几年大热的游戏产业搭边。随着手游迅速发展,消费者越来越看重手机运行空间与运行流畅度,因此对于处理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最初845发布时,尽管大大提升了处理器性能、DSP,但同时带来了更大的能耗,一个数据就能显示:搭载骁龙845的手机机身温度比835高出5度。有需求就会有市场,温度高就需要散热技术,液冷技术在手机界也逐渐“吃香”。

手机散热不够“液冷”来凑,是营销噱头还是真本事?

那么散热技术对于手机性能有没有影响呢?为此有人专门做了实验,用骁龙845的小米mix2S与魅族16thde 的安兔兔跑分进行比较,另一组则是用搭载骁龙835的小米mix2与红魔游戏手机进行比较,最终数据显示,由于要散热任务,拥有更好散热性能的手机安兔兔跑分相对来说比较低,如果核心温度相差5度,那么性能甚至差出一代。

手机散热不够“液冷”来凑,是营销噱头还是真本事?

其实,散热是个系统工程。液冷只是散热技术的一部分,并不是全部。想要真正达到最优的制冷效果,不仅需要液冷,纳米碳铜、铜箔、(双层)石墨,任何一部分都不能少。而许多厂家单单以液冷作为噱头,而忽视了其他环节,甚至在制作上偷工减料,这才是我们应该注意的问题。

手机散热不够“液冷”来凑,是营销噱头还是真本事?

文|由小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