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4 「手帳式思維」親情之愛中,保護底線的被愛

「手帳式思維」親情之愛中,保護底線的被愛

在愛中失去底線常有,大S的“剝蝦論”正好觸動了網友的“底線”神經,不管怎麼討論,都離不開誰的底線低過誰這樣的爭論。

李碧華在《青蛇傳》裡就說過,愛情這場賭局,誰先愛上誰,誰就先輸了一陣。

也許,沒有保護好底線的愛,更是一場輸局吧。

今天討論的,正是愛中的底線問題,男女之愛、親情之愛都適用。

「手帳式思維」親情之愛中,保護底線的被愛

1、設立底線。

很多人會擔心,我的底線萬一變了怎麼辦?我的堅持是對的嗎?

不管我們心裡計劃什麼,每個人最先要回答的是:“我是誰?”、“我要什麼?”

我時常在思考這個問題,也幫助很多人去思考這個問題呢,正是這個問題,讓我成為了一個越來越堅定的人。

言辭擲地有聲,立誓勇敢堅持,因為,在我做出選擇前,我就能問清了這個問題,就算前路險阻,我也無所畏懼。

在我做出一個關涉丈夫及他的家庭、孩子和自己父母的各方面意見的決定時,我會去分揀其中最重要的目標。

譬如,前段時間,在給孩子報英語學習班的事情上,我正好遇到了一件事。

孩子四歲了,才開始報英語學習班,在我看來有點小晚,屬於還成,但是不能再後挪的時間。

我們已經給孩子預約了一個五歲上的英語班,爸爸認為有那個班就可以了,沒必要提前。

這個英語班略貴,所以和爺爺奶奶講的時候,對孩子各種好都是OK的,但是提到錢,他們就說,不行。

我的父母,因為顧及親家的想法,所以也是一個大寫的NO。

其實事情到這裡,已經基本就是涼涼的意思。

我的父母,為了不讓我違抗所有人的意志,給我打了好幾次電話和我溝通,甚至於吵起來。

在這樣的一個局面下,我的決策如何能顯得不是一意孤行?

就需要問問自己,“我是誰”、“我要什麼?”

我希望孩子有英語能力嗎?

希望的。

語言是解決一切困境的利器,不管是什麼語言。

我需要孩子去這裡學英語嗎?

需要,但是不完全是這個原因。

我看來更重要的是,她一直因為語言能力弱,以至於她有點膽怯,在同齡孩子中並不是很受歡迎。

而這裡的英語教學可以在學習中,幫助孩子養成更開放的性格。

這是我要達到的最重要的目標。

再看,三方的力量比起來,必須要爭取老公的同意。

剩下的是會對我有看法的公婆和會指責我的父母。

他們的干涉也是出於對我們小家的關心,不希望我們為孩子花那麼多錢,以至於降低生活質量。

在他們看來,我們過不好自己的生活,需要他們幫我們把關。

他們是用愛來包裹我們的。

但是,這份愛,我們受之不起啊。

「手帳式思維」親情之愛中,保護底線的被愛

2、巧妙的保護底線。

很多時候,我們想達到眾人反對的某個目的,很有可能會犯眾怒。

特別是當我們去爭取別人同意的時候,有99種可能會被傷的很慘。

因為語言是會傷人的。

太執著用言辭征服別人的人,多半會難以搞好關係。

有些人當下顯得很有語言魅力,成功說服了一個人,可是,過段時間以後,這個人會覺得被騙了,為什麼?

因為口吐蓮花這位,沒有做事。

所以,在家庭這樣親密交往的環境中,要更加少做無用解釋。

定策的時候,就要分析清楚,哪些人永遠不會支持你,哪些人會,哪些人是中間派。

然後相應的去行事。

譬如,在這場矛盾中,我老公雖然不同意,但是,他只是認為孩子學習可早可晚。

我努力告訴他,孩子最重要的問題是,她需要一個新環境促使她去開放自己,所以到這裡去學習是很好的選擇,我們坐下來懇談了半小時,他同意了。

我的父母雖然和我吵的最厲害,但是他們其實並不是太沒有眼光的家長,他們能理解學習很重要,只是擔心我老公家和我公婆的態度,他們更擔心我好不好。

這個心意我其實非常明白,我告訴他們我尊重他們的看法,其他的就沒有說了,我就只需要努力證明給我父母,他們擔心我老公不滿意這件事不存在的。

至於公婆,他們擔心的是錢的問題,生活習慣促使他們很重視省錢這件事。

這是三觀問題,用說的是不能很快解決的,甚至會引發更多傷害,只能慢慢的做事去告訴他們,我的三觀是這樣的。

最終的結果就是帶著孩子爽利的去報了名。

懟人這件事,找到自己的底線最重要,方法可以多樣,一定要在結果上懟,過程中不要去逞言語之快。

分辨出敵友以後,找到同盟,自己不用孤軍奮戰。

我帶著孩子報了名,再拍了學習的視頻放到家庭群裡,其實看到孩子那麼開心學習的樣子,大家就都不會那麼在意過程中誰又說過了什麼。

這就是,結果比過程重要,做出結果來,其實萬事就會在發展中解決。

往高級說,這就是對事不對人的方法,弄清別人的想法,搞清自己的選擇,其他就能自然隨意了。

「手帳式思維」親情之愛中,保護底線的被愛

3、更多利用社會資源

現在這個時代,信息發達,幾乎可以說大眾信息是最便宜的資源。

我媽媽用AI智能的公眾號文章懟我說,孩子現在努力學的語言,未來會有科技超越,不用那麼提早去學。

我用8歲孩子走遍33個國家,全程適應當地語言的文章懟回。

我媽發我i焦慮的父母。

我發我媽有焦慮才有未來。

沒辦法,得用老人家喜歡的方式陪伴他。

我覺得這個方式可以避免很多話從自己口裡說出來,從別人嘴裡說出來的內容,只能證明觀點契合,不能證明這是我說的。

而同時,到了奶奶家,我會給孩子用學英語的軟件玩一下。

爺爺奶奶會看到孩子在呱呱的學英語,目的在於讓他們提前有個預期,也知道我的決心。

「手帳式思維」親情之愛中,保護底線的被愛

4、以小見大。

其實,全程只是在談一些很小的事,我卻當作大事來談,是因為我認為防微杜漸很重要。

知乎上最近很熱的問題是:房租那麼貴,你怎麼還要住在外面?

因為在親密關係中,保護自己的獨立性太難。

要守護自己的初心太不容易,如果世界上只有20%的人能契合自己的觀點的話,那麼這20%不見得就在自己身邊。

所以,好的親密關係是在矛盾中前行的,因為你有80%的概率遇到和你不一樣的80%的人群。

保護自己就更需要明心見性,瞭解自己,保護自己。

爺爺奶奶帶娃是這個時代不可避免的問題,更可怕的是,長輩帶娃,幫助的是孩子父母,消耗的是孩子父母的獨立性。

我常在一些場合看到爺爺奶奶吼、罵、打調皮的孩子,因為這就是那代人對我們的方式。

但是,很多我們這輩人不容許這樣的教育方式,卻也無能為力。

在保護孩子不被暴力對待的事情上,我做的就比較小。

從孩子出生,我就不停的灌輸孩子是不能被打罵的。

我不當著長輩的面吼孩子,或者對她不耐煩,因為如果當孃的這麼做了,那麼別人也可以。

我沒有打過孩子,不能讓孩子對被打罵習以為常。

如果孩子被我爸媽收拾了,我會告訴他們收拾的底線是什麼,你可以關孩子五分鐘禁閉,但是不能超過。

如果孩子被我公婆收拾了,那我就會告訴他爸爸,讓爸爸去表達,他知道孩子被收拾這件事了。

愛的控制,發生的越小去阻止,越像個玩笑,越容易扼殺。

就怕習以為常,無力反抗的時候去阻止,就會天崩地裂。

「手帳式思維」親情之愛中,保護底線的被愛

5

培養有底線的被愛,讓我用更獨立的方式去愛你。

「手帳式思維」親情之愛中,保護底線的被愛

「手帳式思維」親情之愛中,保護底線的被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