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太平天国降将丁汝昌,为何最终成了北洋提督?

那蛋黄的幽旋律


一腔热血溅渤海,千秋功罪任评说。丁汝昌,安徽合肥人,北洋海军提督,1895年,中日甲午海战中,北洋水师全军覆没,丁汝昌吞服鸦片自尽。那么,曾经是太平天国降卒的丁汝昌为何能成为北洋水师的最高指挥官呢?

丁汝昌的一生中至少有三个人曾使他的命运发生了重要的转变,首当其冲的便是程学启。

程学启是太平天国英王陈玉成手下的一名偏将,隶属安庆守将叶芸莱部,而丁汝昌正是程学启的手下干将。咸丰十年(1860年),曾国藩、曾国荃兄弟率湘军水陆之师围攻南京门户重镇安庆,在易守难攻的集贤关前屡次受挫,进攻失利。于是采用招降之计,威逼利诱程学启养母劝其归降。程学启考虑到局势危急,前途未卜,再加上养母对其恩深情重,于是带领手下干将82人,骗开城门,投降湘军。投降湘军以后,程学启率领部下作为先锋,攻陷太平军北门外护城三垒,断绝了守军陆路粮道。八月一日,北门城墙被预先埋设的地雷轰塌数丈,程学启、丁汝昌身先士卒,杀入城内。因攻城有功,程学启升任游击,赏戴花翎,充当开字营营官,丁汝昌升任千总,充当开字营哨官。

随后,曾国藩授意李鸿章组建淮军,开字营被划归淮军指挥。同治元年(1862年),程学启、丁汝昌等乘坐轮船到达上海,配合刘铭传的铭字营在松江地区与太平军交战。刘铭传见丁汝昌作战勇猛,请李鸿章将他调入铭字营,不久任命其统领马队,授予参将。太平天国败亡后,丁汝昌随刘铭传率部北上剿捻,同治七年(1868年),东捻军被剿灭后,丁汝昌因剿捻有功,授予总兵,加提督衔,赐号协勇巴图鲁。同治十三年(1874年),朝廷决定裁撤军饷,刘铭传计划裁去丁汝昌的3营马队。不料,丁汝昌上书抗议裁撤马队,刘铭传对他不执行命令的行为大为光火,意图设法收拾他,得到消息的丁汝昌开了小差,逃回了老家合肥,避免了一场杀身之祸。

在老家待了几年后,丁汝昌前往天津投靠淮军统帅、直隶总督李鸿章。毋庸置疑,李鸿章无疑是对丁汝昌一生影响最为深远之人。李鸿章对他说,他正打算筹建海军,如果他愿意到英国学习海军,学成归来,将有重任托付。从此,丁汝昌投身海军,成为北洋海军的创建者之一,曾多次出访英国、德国等海军强国,参观学习,接收舰船,北洋海军的主力舰艇在交付使用前都曾留下了丁汝昌的足迹。光绪十四年(1888年)九月,北洋海军正式建立,由李鸿章保举的直隶天津镇总兵丁汝昌成为北洋海军提督,不久后赏加兵部尚书衔。丁汝昌为北洋海军的创建付出了大量心血,他还在刘公岛上创办了水师学堂,兴建海军公所,将刘公岛周边建设成海防基地,成为北洋海军的母港。
甲午战败后,在清流们的抨击下,光绪帝下旨对丁汝昌“籍没家产,不许下葬。”丁汝昌的子孙被迫流落异乡。直到宣统二年(1910年),朝廷方对丁汝昌平反昭雪,现今刘公岛上的龙王庙(丁公祠)内,依然供奉着丁汝昌的牌位及画像。

历史茶坊,一个爱写历史的屌丝,关注我,了解更多精彩内容!

文中图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历史茶坊


丁汝昌原名丁先达,生于道光十六年(1836年),出身安徽农民家庭。1854年太平军攻下安徽庐江,走投无路的丁先达投奔太平军,加入了程学启部。1861年,程学启率部投降清军,丁先达也更着加入了湘军,并改名丁汝昌。

加入湘军后,丁汝昌因在收复安庆的战争中表现突出,授任千总,为开字营哨官。1862年李鸿章率淮勇到达安庆,曾国藩将一部湘军归李鸿章统带,其中就有开字营。自此,丁汝昌就加入了淮军,并获得了快速升迁的机会。

七十年代后,清廷派李鸿章督办北洋海防事宜,李鸿章就举荐丁汝昌留北洋海防差遣,不久命丁汝昌充当炮舰督操。八十年代,在李鸿章的主导下,清廷从外国购买了大量舰艇,均归丁汝昌统带,在李鸿章的举荐下,丁汝昌授任直隶天津镇总兵,以遇缺题奏提督统领北洋水师。

1888年10月,北洋水师正式成立,丁汝昌也补授北洋海军提督,加赏尚书衔。自此,丁汝昌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位海军提督。


老照片


提起“丁汝昌”就让人不由的的的想起“中日甲午大海战”。北洋水师因弹药缺乏战败,丁汝昌服食鸦片自杀。

丁汝昌是安徽庐江人,早年太平军打到安徽,路过庐江招兵,丁汝昌就参加了太平军,用的还是原名“丁先达”。丁汝昌是投奔湘军后改的名,丁汝昌投湘军是因身在太平将“程学启”部,随“程学启”守“安庆”。清军拿了“程学启”的家人,招降“程学启”,丁汝昌就随“程学启”一起投奔过去了,那时“丁汝昌”在太平军里只不过是一个无名走卒。

丁汝昌能成为名将是投清军后打出来的,丁汝昌随“程学启”投湘军后,开始没得到曾国蕃的弟弟“曾国荃”的信任,每次出战,曾国荃都让丁汝昌所在的程学启部冲在第一线当炮灰,拿下“安庆”后,程学启升游击,赏戴花翎,充当“开字营”营官。丁汝昌升千总,充当“开字营”哨官。李鸿章组建淮军,开字营又拨归了李鸿章指挥,并支援上海,配合刘铭传作战。刘铭传见“丁汝昌”作战英勇,就请求李鸿章把丁汝昌调入了“铭字营”官至参将。

同治三年,太平天国败亡,丁汝昌随刘铭传北上平捻,捻军被剿灭后,丁汝昌因军功,授“总兵”加提督衔,赐协勇“巴图鲁”称号。就这样,丁汝昌可以说是在投清以后,一次次屡立战功,一步步成长起来成为名将的。

同治十三年,清政府裁军节饷,刘铭传拟裁去丁汝昌部,丁汝昌抗议,刘铭传欲杀丁,丁闻讯只好驰归故乡。

丁汝昌卸甲归田后不甘寂寞,又投奔了天津“李鸿章”,李鸿章因丁汝昌和刘铭传有过节,不愿收留,当时正在平疆的,“陕甘总督“左宗棠”素知丁汝昌作战英勇,是打出来的将,就奏请归为己用,李鸿章不想这样的人才来投奔他,而拱手让别人,在说自己正要建立海军,正是用人的时候,就不丁汝昌留下了,丁汝昌果然没有令他失望,北洋水师建军后,丁汝昌被李鸿章保举为海军提督,统领海军。


夏有凉风61


十九世纪五六十年代,是世界海军从木质帆船时代向钢铁蒸汽机军舰转化的重要时期。洋务运动领袖人物、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敏锐地察觉到这个机遇,于是产生了建立现代海军的想法。

洋务领袖李鸿章

要想筹办海军,必须选拔一位合适的统帅。就在李鸿章四处物色人选的时候,一位淮军老部下来到天津拜谒,此人就是丁汝昌。

丁汝昌1836年生于安徽庐江北乡石嘴头村一个贫寒农家,10岁时便外出打短工,后来又到豆腐坊学徒。咸丰初年,安徽一带大旱,父母均病饿而死。这是恰逢太平军攻克庐江县城,走投无路的丁汝昌参加了太平军程学启部,在安庆一带驻守。后来程学启叛变,投降了曾国藩,丁汝昌也随之加入了湘军,累官至哨官、千总。

1862年,曾国藩将程学启部转给李鸿章,丁汝昌从此成了淮军一员。丁汝昌隶属淮军刘铭传部,在平捻战争中,丁汝昌作战骁勇,官至总兵加提督衔。

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

捻军被消灭后,朝廷裁撤兵员,丁汝昌回乡赋闲。1877年,他到京城活动,得到了去甘肃当差的机会。但丁汝昌不愿去西北贫瘠之地,于是便到天津走老上司李鸿章的门路。恰逢李鸿章筹办北洋海军,于是对丁说,如果你能出国学习海军,学成必委以重任。丁汝昌听从了李鸿章的安排,便以身体欠佳为由回了甘肃的差事,重新投入李鸿章账下。

北洋水师“济远号”巡洋舰

经过几年历练,李鸿章正式奏请朝廷,将丁汝昌留在北洋差遣;1883年,丁汝昌被任命为天津镇总兵兼北洋水师统领;1888年,朝廷发布上谕,以天津镇总兵为北洋海军提督,成为北洋海军的总司令。

北洋水师官兵

实事求是地说,丁汝昌性格内向,能力不强,也不懂海军业务,并不是一名合适的海军统帅。李鸿章之所以选择了他,显然是为了更直接地控制北洋海军。任人唯亲,重用私人,不问其才是否可用,这是选拔使用人才之大忌,很可能会贻误大局。事实证明,李鸿章任用丁汝昌是一个错误的决定。


民国年间那些事


丁汝昌(1836-1895年)安徽庐江县人,原名叫丁先达,贫穷家庭出生,中国近代第一位海军提督。小时候一边读私塾一边劳动,长大后成为一名烧窑工人,1853年太平军打到安徽境内,1854年太平天国的一支典炮(太平天国的军队职位,相当于炮兵)途经庐江招兵,丁先达投奔了太平军。

图为李鸿章淮军。

随后编为程学启的部下,驻守安庆,当了一名伍卒,因为两人老家一个庐江一个铜陵,隔得很近,在军中建立了较深的交情。1860年湘军收复桐城,大举围攻安庆。因程学启对太平军种种行为不满,这次湘军进攻,程学启便偕同丁先达带领300多名老乡叛投湘军。

图为年轻时丁汝昌。

为了这次叛投丁先达下了很大决心,为了新的生活道路和前程,自己改名为丁汝昌,意思是我以后必将昌盛发达。当时的湘军主将是曾国藩的弟弟曾国荃,他对程学启和丁汝昌的叛投感到很怀疑,于是每次战争都派他俩在前列,程学启和丁汝昌不断积累军功,后来赏戴花翎,程学启为营官,丁汝昌为千总。

北洋海军照片。

1862年曾国藩命李鸿章的淮军抵达安庆,并调拨几营兵马给李鸿章,其中程学启和丁汝昌都是淮籍将领,自然而然的编入淮军,开始进入李鸿章眼线。1864年程学启因伤复发身亡,丁汝昌顶其位置,升副将,不久参加对捻军战斗,升参将,1868年丁汝昌升总兵加提督衔。

1874年捻军平定后,清政府开始裁撤淮军,因丁汝昌与刘铭传多有不合,于是在了被裁撤之列,后回到老家闲居。1877年听闻身居高位的李鸿章正在筹办海军,国家内忧外患想着报效朝廷的丁汝昌去天津求见李鸿章,希望能重整军旅生涯。

甲午战争时,丁汝昌最后是登上靖远舰指挥作战,失败后服鸦片自杀,时年59岁。

当时李鸿章不但筹建海军,还从国外买了很多军舰,急需用人,见丁汝昌前来,大喜,两人是旧识,并知道丁是炮兵出身,积累很多军功,随即任命丁汝昌为北洋炮舰督操,1880年丁汝昌带队赴英国接收超勇、扬威两舰并远洋回国,1882年丁汝昌率舰队赴朝鲜,瓦解日本吞并朝鲜的阴谋,1888年北洋舰队正式成军,授于丁汝昌北洋海军提督,加尚书衔,于是丁汝昌成为中国近代第一位爵位最高的海军提督。


图文绘历史


1854年胡以晃攻陷庐州,丁汝昌追随程学启投奔太平军,后划归在英王陈玉成麾下。1861年曾国荃围攻安庆,做为守将的丁汝昌再次随程学启投降湘军,并在安庆争夺战中立下战功。1862年李鸿章组建淮军,程学启、丁汝昌二人都是安徽人氏,也就划归了淮军序列。在华东战场了汝昌屡立战功,封为参将,刘铭传和李鸿章都很欣赏他,1868年丁汝昌随刘铭传剿灭东捻军随后即卸甲归田,直到李鸿章组建北洋水师他才得于复出。所以说李鸿章对丁汝昌是有知遇之恩的。

居家期间丁汝昌时常想起时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的李鸿章,于时赶赴天冿拜访昔日的老长官,以求得一官半职。此时的李鸿章正为北洋水师提督的人选大伤脑筋。

1874年日本侵犯台湾,引起了清政府对海防的重视,李鸿章开始组建北洋水师以抗衡日本。组建海军须大量专业人才,尤以懂得海军知识的留学生为重。如:邓世昌、萨镇兵、刘步蟾、方伯谦、林泰曾诸公。但这些海归高知心高气傲,李中堂不好驾驭,而且都不是淮系成员,李鸿章用起来不顺手。而且淮军的四大金钢~吴长庆、刘铭传、潘鼎新、张树姗,要么重病缠身,垂垂老矣,要么个性太强,无法架驭。丁的这此意外造访解决了李中堂心中的疙瘩。

李鸿章得知丁汝昌前来投奔自己,欣喜不已,即刻便将管理舰队的重任交付于他。随即上奏清廷任命丁汝昌为北洋水师提督。

丁汝昌自小只上过三年私塾,从军也是以骑兵作战见长,于海军完全是门外汉,只所以当上提督要职完全是李鸿出于控制北洋水师之需要。所以说当时的朝廷里有人说北洋水师是李中堂的私家军也不完全是捕风捉影,李鸿章用人唯亲的做法实在是要不得。也许也是甲午战败的一个祸根吧。


賀灏



大家都知道丁汝昌是清朝的北洋提督,是李鸿章的亲信,在中日甲午海战时,被困刘公岛的丁汝昌拒绝了日本人的劝降,毅然服鸦片自杀。



至于说丁汝昌是太平天国的降将,大家可能并不是很了解,这里就简单的说一下,丁汝昌其实并不能算是太平天国的将领,充其量也只能是个小娄罗。丁汝昌是安徽庐江县人,也就是现在的安徽合肥境内,当初太平天国攻占庐江,丁汝昌跟随程学启加入了太平军。安庆之战时,程学启又带着丁汝昌投奔了湘军,丁汝昌作战勇敢,为湘军攻占安庆立下战功。后来曾国藩令李鸿章组建淮军时,程学启和丁汝昌又被划归了淮军。丁汝昌在战场上屡立战功,深得李鸿章和刘铭传的赏识,很快便从哨兵升任参将。后来丁跟随刘铭传镇压东捻军大获全胜,被授予总兵,加提督衔。后来清政府要裁减淮军,被刘铭传排挤,后解甲归田。不甘心从此默默无闻的丁汝昌毅然进京投奔李鸿章。



当时李鸿章一手创办了北洋海军,正为北洋海军最高统帅的人选而苦恼,原因很简单,当时的北洋海军中许多高级将领以及一些中下级军官都是闽籍,也就是福建人。为了自己能对北洋海军的实际操控,就必须由自己的心腹亲信来担任北洋提督, 从而实现对北洋海军的把控。而此时丁汝昌的投奔,李鸿章心中一亮,丁不是自己梦寐以求的人选吗?首先丁汝昌是自己安徽合肥的老乡,而且骁勇善战,制军能力是有目共睹的。于是丁汝昌顺理成章的成为了北洋海军的最高统帅。


虽然也有许多人质疑中日甲午海战失败与丁汝昌的指挥有关,丁汝昌并不适合做北洋提督,原因就是丁是陆军将领,对于海军根本一窍不通,只是李鸿章为了控制北洋海军的傀儡罢了。不管怎么说,中日甲午海战的失败,北洋海军的覆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也不能全由丁汝昌来背黑锅,李鸿章也脱不了干系,况且后来丁汝昌也不辱使命,在北洋舰队被围刘公岛时,拒绝投降,自杀殉国。


乐乐爱收藏


丁汝昌参加太平军那会儿,还只是一个小人物,而且参加太平军也不是真的有啥推翻清朝的志向,无非是为了混口饭吃罢了,这一点,其实都明白,也包括清朝朝廷自己。

而这就意味着,丁汝昌参加清军,可上升空间还是很大的。

而丁汝昌确实是一个干练、工作能力较强的人。

因此,有能力的人遇到合适的机会,当然可以做到北洋提督的位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