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昶昞在甲午海战中冒用丁汝昌的名义投降日军,后来怎样了?

simon0813


程璧光要求将投降日期推迟到2月16日,日本联合舰队司令伊东佑亨同意,条件是必须在当日六时前派一位中国军官去“松岛”号上就军舰炮台及其他军旗器的交缴获以及释放在威海的中外人员事项订立等条款。北洋海军的牛昶昞作为威海卫代表来到“松岛”号上,经过几个小时的谈判,牛昶昞接受了日方提出的清军投降条件。1895年2月14日,牛昶昞以威海卫水陆营务处提调的身份在投降书上签字。2月17日,日本军舰开进威海卫,至此甲午中日战争结束,北洋海军全军覆没。



战后,清廷调查丁汝昌投降一事。牛昶昞和马复恒往死去的丁汝昌泼脏水,坚持说投降是丁汝昌做出的。由于丁汝昌背了锅,他的部下如林国祥、邱宝仁、马复恒、牛昶昞等只是被革职,而没有收到其它处分。


革职后的牛昶昞生活在天津,同年因病在天津去世。


历史军魂


牛昶昞,是晚清时期北洋海军的高级将领,祖籍河南荥阳人,其父亲牛浩然是一员猛将,官居河南河北镇总兵,正二品大员,相当于现在的省军区司令员,可以说是一个妥妥的官二代加一武二代,由于古代封建社会的宗法制,作为牛浩然的长子,小牛有权利继承其父亲的一些政治财产,所以小牛没有经过寒窗苦读,没有做过十年金卷,轻轻松松的就通过恩荫生考授通判,入选至北京,有了做官的资格,起步就是调研级的,不像某些29岁就挂职的人氏,偷鸡摸狗的才挂个“浮现”级。


虽然小牛的青云来的有点儿快,但是怎么说呢,他想低调可是实力不允许呐。从小受家里的熏陶,咱们先撇开人品啥的不论,这牛家大小子还是有两把刷子的。在北京混衙门的时候,受到了北洋大佬、直隶总督李鸿章的青睐,蹭蹭地坐着小火箭就起飞了,任职北洋机器工业局的副局长,任职6年,李鸿章已“该同志兢兢业业,乐于奉献,德行昭昭,业绩优良的评语”,解决了正司级的待遇,由企业岗位转职了行政岗位,甲午海战前任职总理威海水陆营务处兼工作处事宜,成为一方大员。


甲午海战的时候,北洋水师因李鸿章的一纸不得出击的命令,被小日本鬼子围困在威海卫的军港之内,垂死挣扎。岸防炮台相继失守,北洋水师的覆灭近在咫尺,此时水师内的洋人海员英、美、德的这些二鬼子密谋策划向小日本投降,作为投名状想要劝降水师提督丁汝昌投降,被严词拒绝。眼看援军无望只能等死的丁汝昌服毒自杀,牛昶昞趁机与诸将、洋员商议投降的事情,并假借丁汝昌的名义起草降书。将北洋水师的舰船及驻防地拱手送给了小日本,丁汝昌含冤蒙屈15载,小牛仅予革职处分,但是举头三尺有神明,牛大在同年亦病死于天津。


西域搅史棍


牛昶昞这个人不管是在历史资料中,还是在电视剧中都被塑造成一个贪生怕死的小人,事实上也正是如此,在甲午海战的威海卫保卫战之中作为清廷二品顶戴任威海卫水陆营务处提调一职,不仅没有在危机关头想到与日寇决一死战之决心,反倒是与北洋水师中的洋人勾结,密谋商量投降之事。

在遭到丁汝昌拒绝投降之后,整个北洋水师内部从将官到士兵更是相继出现降敌骚动,以致于直接公开向丁汝昌提出降敌的请求,而北洋水师雇佣的洋人也相继向提督丁汝昌进言,劝其降服于日军,安抚人心。但丁汝昌却毅然决然地坚持向诸将士表示,援军即将到来,吾等绝不投降。但事实上并非如此,2月9日,威海卫港内的北洋水师“靖远”号战舰被日舰炮火击中沉没,整个北洋舰队和刘公岛面临着海上与陆上的纵深打击。

而此时在刘公岛的北洋水师守军中军心已经大乱,尤其是在以牛昶昞为首的一些上层军官以及洋人的劝降蛊惑之下,刘公岛上的陆军鼓噪哗变要求降敌求生,不愿意再同日军决一死战直至战死。此时的丁汝昌在1月25日收到日本联合舰队司令官伊东祐亨的劝降信之后,就一直未曾作任何答复,还将日本人用英文书写的劝降信转寄给李鸿章,并表示自己绝不投降,将率领舰队与日军誓死抗战到底。

但在此时,威海卫保卫战的局势已经不可扭转,丁汝昌按照李鸿章的“御敌报船”的战略方针之下,率领在黄海海战中残余的北洋舰队躲在港湾内拒不出港,各舰的舰炮奋力支援陆军与日寇作战。随着港内北洋水师各舰船的先后沉没以及沿岸炮台和日岛炮台被摧毁之后军心大乱。面对数千北洋水师将士的性命,此时的丁汝昌手握他们的生死大权而悲感交集,是战死还是降服?

无奈之下的丁汝昌终于被逼至降服日军的选择之中,丁汝昌在写下了递交给日本联合舰队司令官伊东祐亨的请降书之后,最终选择了自杀以死报国,在悲泣之中丁汝昌给提拔自己的李中堂留下了一纸电文,在委托“广丙”舰管带程璧光代办投降之事后,其遥望北京方向,服毒自杀。

在丁汝昌死后,牛昶昞作为威海卫的清廷陆海军代表,持提督因和丁汝昌给伊东祐亨留下的回函,以提督的名义起草投降书,并赶赴至日军“松岛”舰与伊东祐亨谈判降服事宜,最终将北洋舰队残余在港内的十一艘军舰和所有的军用物资无条件的转交给日军。

威海卫保卫战之后,牛昶昞为了能继续留任清廷,便将威海卫保卫战之中降服日军的罪名全部推至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一人身上。最终,清廷在未查明真相的情况下,光绪帝没收丁汝昌的所有家产,死后不得下葬的命令,致使丁汝昌蒙冤15年之久。

而真正主张投降派的牛昶昞则是隐瞒了投降事件的真相,仅仅被清廷处以轻微的革职处分。但是,他的下场也好不到哪去,1895年威海卫保卫战之后就病死在天津。

能力有限,多有疏漏,烦请纠正。

文|宇泽历史


宇泽历史


牛昶昞,清末北洋海军官员。河南荥阳人,牛浩然长子。以恩荫生考授通判,入选至北京,深受北洋大臣,直隶总督李鸿章的赏识,任北洋代理机器制造局会办。甲午海战前,总理威海水陆营务处兼任工作处事宜。1895年,威海卫海战失利后,丁汝昌请求率舰队突围,遭到李鸿章拒绝。在威海卫炮台相继失陷后,北洋海军退守刘公岛,就在次期间,发生了牛昶昞与军中其他将领联合逼迫丁汝昌投降。

在丁死后,牛昶昞冒充丁的名义,签署威海降约。

事后,清廷调查时,为推卸责任将所有责任推向已死的丁汝昌。谎称丁汝昌派员将投降书送往日舰,随后丁汝昌畏罪自杀。清廷不变真伪,对丁汝昌严厉处罚。牛昶昞只得到革职处分,同年病死于天津。


恶魔舰队群


  1894爆发的中日甲午战争,黄海一战清政府北洋水师遭到重创,残存舰只随后参加了威海卫之战。1895年2月,日本海军进攻威海卫,李鸿章严令北洋舰队不准出海迎战。日军又从陆上抢夺威海卫炮台,丁汝昌指挥战舰在海上轰击日军,支援己方阵地,不小心击毙了一个日军旅团长,这是整个甲午战争中日军阵亡的最高将领。

  

  甲午海战画面

  由于众寡悬殊,刘公岛陷入日军合围。丁汝昌组织敢死队炸毁了一门280毫米口径的岸炮,以防被日军使用。但日军控制了多个炮台,调转过来轰击北洋舰队,后来又发射鱼雷偷袭,丁汝昌的旗舰定远号严重受损,只得转移到镇远号。清军鱼雷艇部队管带惧怕日军火力,带着手下仓皇逃窜,丁汝昌所部压力更大。

  随后丁汝昌登上靖远号战舰,击伤两艘日舰,但日军控制的岸炮击中了靖远号,眼看就要沉船。大势已去,丁汝昌决意赴死,不肯下船,被部下生拉硬拽救到了小船上,登上刘公岛。日军逼丁汝昌投降,丁汝昌断然拒绝。

  

  丁汝昌

  日军封锁了港口,清军余下的战舰坐困港内不能迎战,刘公岛也孤立无援。丁汝昌不肯偷袭,日军就继续轰击。当时北洋水师中有一些英、美等国家的洋员,都是清政府高新聘请过来的。这些人可不想死,他们鼓动丁汝昌的部将牛昶昞一起投降日军。牛昶昞早已战战兢兢,与洋员一拍即合,劝丁汝昌投降。可想而知,牛昶昞遭到丁汝昌痛骂。但丁汝昌此时已经控制不住局面,牛昶昞和洋员发动了士兵,决意投降。

  丁汝昌提议强行突围,牛昶昞等人坚决反对。丁汝昌无奈之下,下令把自己的提督印信毁掉,以防止有人拿大印投降。牛昶昞拖延时间不去办理。丁汝昌彻底绝望,吃了鸦片自杀殉国,部将张文宣跟着自杀。

  

  李鸿章

  这两个强硬派一死,牛昶昞等人马上宣布投降日军。牛昶昞拿着提督印登上日军战舰,在《威海降约》上签字,冒用了丁汝昌的名义。战后光绪皇帝没有查明情况,以为丁汝昌投降日本了,再加上一帮小人说丁汝昌的坏话,光绪盛怒之下,居然下令抄了丁汝昌的家。于是这个宁死不屈的爱国将领身死名裂。

  那个牛昶昞,实际上颇有才干,是李鸿章任职直隶总督、北洋大臣时一手提拔起来的中高级将领,只是在大难临头时选择了保全性命。但他冒用丁汝昌的名义投降日军,害人不浅。威海卫战后不久,光绪皇帝就知道了牛昶昞投降的内幕,可他刚处理过丁汝昌一案,碍于面子没有给丁汝昌平反。直到十几年后,清朝灭亡的前一年,丁汝昌冤案才得以平反。

  牛昶昞回去以后,仅仅受到革职处分,在天津闲居。丁汝昌去世的当年,牛昶昞也病死了,追随老上级而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