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7 透視美術教學中的探究性學習

透視美術教學中的探究性學習

高中美術鑑賞有助於提高學生的整體美術素養,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和理解力,有助於發展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符合素質教育的根本要求。為了提高學生鑑賞美術作品的能力,更加有效的組織高中美術課堂是新課程倡導的宗旨,本人嘗試了探究式的教學方法,有效的給美術課堂帶來了新的氣息和成效。

所謂探究性學習,是一種在好奇心驅使下的、以問題為導向的、學生有高度智力投入且內容和形式都十分豐富的學習活動。它強調引導學生在具體情境中, 以類似研究的手段去實驗,利用各種渠道收集信息,應用各種材料,經整理分析後解決問題,藉此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形成初步的科學精神、態度和價值觀。

那麼,具有人文性質的美術作為以培養美術素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目標取向的必修的藝術課程,在具體教學實踐中,該怎樣指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呢?筆者認為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

興趣是培養學生創造精神的原動力,是學習美術的基本動力之一。設想:在美術課中教師乾巴巴地說教,學生聽課垂頭喪氣。極具情趣、表現自由的美術教學變成了一次次老八股式的重複。這樣的教學,不僅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探究興趣, 而且只能使學生更加厭學。 因此,我們應當充分發揮美術教學特有的魅力,使課程內容與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的情境和認知特徵相適應, 以活潑多樣的課程內容呈現形式和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並使這種興趣和主動意識轉化成持久的情感態度,做到樂學,主動地學, 學有所得,越學越愛學。

透視美術教學中的探究性學習

二、培養問題意識

問題意識是指學生在認知活動中意識到一些難以解決的、疑惑的實際問題或理論問題時產生的一種懷疑、困惑、探究的心理狀態。它在學生的思維活動、認知活動和創造活動中佔有重要地位,這種心理狀態可以驅使學生積極思維,不斷提出問題和積極解決問題,有利於學生良好的個性發展,有助於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因而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是美術教育中重要的教學任務。

比如,我們在學習《戰爭與和平》這一節中,對於畢加索的《格爾尼卡》鑑賞,我們就可以採取體驗式教學:首先播放歷史紀錄片視頻,納粹德國瘋狂轟炸西班牙小鎮格爾尼卡,到處是斷壁殘垣,四處是硝煙瀰漫……讓學生有種身臨其境的感覺,然後問學生如果你是畫家,用你自己手中的畫筆來創作,以控訴法西斯的暴行,你將選擇何種顏色來創作更能強烈的表現戰爭的罪惡?學生展開激烈的討論,紅色鮮豔,是鮮血的顏色,但是沒有黑白來的莊嚴,強烈……最後老師總結:此畫不是用寫實的手法進行報道,而是採取象徵的手法立體主義繪畫方式有力地揭露了侵略戰爭的罪惡和法西斯暴行。通過讓學生先進行個人情感體驗,然後讓學生說出個人的主觀感受,不僅有利於學生演說能力的培養,更重要的是培養熱愛和平的思想感情,達到鑑賞課的學習目標.

透視美術教學中的探究性學習

三、關注學習過程

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這是引導學生學習探究的關鍵。探究性學習實際上是一種精心設計的教學活動,在有效的活動設計中,作為組織、參考、指導和夥伴關係的美術教師,應從以下三個方面去關注學生美術學習探究過程。

1、突出學生在學習中的地位。過教師精心設計,把教學內容轉化為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掌握方法,培養能力,把學生推向探究知識的前臺。在美術課堂上,從探究問題的提出、學習夥伴的選擇,到學習過程的安排、學習方法的確定,乃至學習成果的呈現,學生有更大的自主性,有更多實踐的機會,有更大的創造空間。

2、提供交互式的學習平臺。在課堂上,提供最適宜的創造活動環境,讓學生自由奔放和新穎地想像,在無拘無束的氛圍裡自由地呼吸, 引發學生的創作靈感。讓學生在富有情趣、表現活動自由的美術教學過程中,逐步體會美術學習的特徵和技術方法,形成基本的美術素養和學習能力,培養良好的個性和創新精神。

3、關注學生真正的參與。大力改進美術課堂教學, 變封閉為開放,加強與課外、與生活的聯繫和溝通,讓豐富多彩的美術實踐活動充盈課堂:討論、遊戲、表演、創作、展示、欣賞、評價……通過親身感知、直接體驗、主動觀察、動手動口等方式,重新認識外部世界,重新認識自我,在“有意無意之間”潛移默化中實現認識、技能、情感、態度、道德的變化和發現。發展綜合實踐能力,創造性地解決問題。   

透視美術教學中的探究性學習

美術探究性學習並非要求學生像藝術家那樣,必須解決某些具體的問題。在學習探究過程中, 學生是否真的探究出了什麼並不重要,關鍵是通過對某一問題的探究,讓學生了解研究問題的方法,培養研究問題的意識。 由此,學生學習的過程就是我們追求的結果。在課堂上教師與學生討論得最多的是設計的思路、獲取材料的途徑和解決問題的具體方法。所以,美術探究學習的評價應該是一種形成性的評價一一反映學生的成長髮展歷程: 指對學生在動態教學討程中的執行情況、效果及時反饋,及時調節, 以達到預期目的。它突破了長期以來,在美術教學中重結果、輕過程的不良現象,促使美術教師全面的、多層次的看待學生,積極採用多維、多級的評價方式,適應不同個性和能力的學生的美術學習狀況,並以鼓勵、表揚等積極評價手段,從正面加以引導,使每個學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礎上都有所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