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如何评价甄嬛?

孙淼杰


《如懿传》中的甄嬛由邬君梅饰演。

这时候的甄嬛已经步入老年,在她身上我们看到的更多是老谋深算。

不苟言笑的甄嬛给人一种心机深沉的感觉。


由于皇帝是养子,甄嬛并不是乾隆的生母,所以母子之间隔着一层肚皮。

正因为如此,所以甄嬛处处防备乾隆,以保住自己在后宫前朝的地位。

可以说,甄嬛与乾隆一直在进行权力博弈。

甄嬛不满意富察皇后,想打破后宫的平衡,自己坐收渔人之利。于是她积极向乾隆推荐新人,这就有了得宠一时的舒嫔。

为了随时探听乾隆的心思,甄嬛又秘密安插了眼线玫嫔。

为了报复害自己的大女儿远嫁的高斌,甄嬛可以毫不留情的对高斌的女儿高贵妃下手,致使高贵妃的病越治身体就越差,最后一命呜呼。

为了在前朝的势力,甄嬛极力保荐讷亲。当讷亲办事不力的时候,甄嬛果断的丢弃了这颗棋子。她审时度势,发现乾隆羽翼丰满,前朝是插不上手了,于是就将战场转移到了后宫,由此我们可以看到甄嬛的政治眼光。

因此,甄嬛时不时的提点乾隆要雨露均沾等等,处处昭示着她皇太后的威仪。

就是这样一个眷恋权力,深谋远虑的太后也有可爱的一面。

恒缇公主远嫁事件,甄嬛说再多的好处加在一起也比不上自己的孩子在身边。

通过一番努力和周折,最后甄嬛如愿了,公主留在了身边。

我们看到甄嬛的脸上露出了难得一见的笑容,这是一个母亲的微笑。


西奥2018


如何评价甄嬛这个角色呢?我们可以按照时间顺序进行分析

入宫前

甄嬛入宫前是大家闺秀,上香求菩萨保佑自己被撂牌子,不愿委屈了自己,希望嫁与世间最好的男儿

选秀时

为安陵容解围,赠耳坠,为其插上海棠花做装饰,这时的她还是善良正义的小女子

入宫初期

装病避宠,惟愿逆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被余答应欺负,得宠后就拆穿了余答应,间接害死了余答应。此时她觉得良心不安。这时的她还是善良的。直到好友沈眉庄被陷害假孕禁足,淳儿被人害死在荷花池,自己在华妃宫中小产,这时的她已经对皇上失望,对后宫厌恶。

入宫中期

为了复宠不得不以色示他人。后为了扳到华妃做了皇后的棋子,和曹贵人联手,答应会人温宜公主为义女,和眉庄联手不惜火烧碎玉轩。后去冷宫看华妃最后刺激华妃撞墙而亡。本以为自己可以平安度过余生的她又再次落入了皇后的圈套。封妃的时候穿了纯元皇后的旧衣,而被禁足碎玉轩,流珠为了昏倒的甄嬛求医而撞刀身亡。得之有孕也高兴不起来,一句莞莞类卿将她彻底打入深渊,生了胧月公主就离宫修行,号莫愁,此时她对宫里的一切全部死心。

离宫修行

本来打算在甘露寺修行了此一生,果郡王用真心感动了她,让她从新相信了爱情,本来准备假死后和果郡王白头偕老,却收到果郡王葬身黄河的消息,却不想已经怀有身孕,不得不设计从新回宫,为果郡王留下子嗣。然而当她准备回宫时果郡王又回来了。这时她更多的是无奈吧!

回宫后

改名改年岁,还收了四阿哥为义子,此次回宫,联合了敬妃,欣贵人,扳倒了安陵容,扳倒了皇后,为了给果郡王报仇气死了皇上,却也失去了好友沈眉庄,失去了爱人果郡王,失去了妹妹浣碧,这时的她狠毒而决绝,绝不放过害过自己的人。最后成为太后,最后也只有瑾汐陪着他了

总结来说,甄嬛这个角色从大家闺秀到太后,每个动作每个眼神都是戏,看得十分投入,孙俪演技的确出彩。







栗子瞄看点


不喜欢甄嬛,她是一个隐藏极深的心机女,从来没有天真烂漫一说。一家之言,为大家添几分下饭的谈资。

甄嬛的目标

入宫之前,她去庙里祝拜,说希望能嫁给天底下最好的男子,希望不要中选,却在殿选时寥寥几句把才华展示给皇帝,就连最害怕的猫,扔在她脚边,她也稳稳的站着,一点也不害怕,一举过了皇帝和太后两关,顺利被留牌子成为皇帝的新妃。

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出甄嬛,口不对心,虚伪做作的一面。“嫁给天下最好的男儿”,那么谁敢称为天下最好的男子呢?在这里,我能想到的只有皇帝,因为果郡王还没出场,况且如何评判最好的男子呢?以什么为标准呢?大众的标准无外乎钱权二字!

那么后面的果郡王能不能够得上这两个标准呢?果郡王一向都对皇帝表明心迹:只想做个富贵闲人,他是皇帝的弟弟,钱自然不用说,权呢?以后面甄嬛二次入宫时,对槿汐和浣碧讲的逼不得已的理由:果郡王死了,没有人能帮她了,她只能靠自己,她还要照顾她远在宁古塔的家人,温实初帮不了她,天下只有皇帝能帮她,所以她要二次入宫,从这段话来看,果郡王也是有一些权力的,甄嬛跟果郡王发生感情,也是有目的的,并不是那么完美单纯的爱情。

所以甄嬛在一开始的时候就已经说明自己的目标,只是单纯善良的观众们,习惯把善良的帽子扣在女主角头上,习惯了沐浴在主角光环的笼罩中,不愿意去看明白一个真实的甄嬛罢了。


甄嬛对敦亲王福晋忘恩负义落井下石

甄嬛第一次因华妃失子之后,因为怨恨皇帝不处理华妃,为她的孩子报仇雪恨,对皇帝怨怼不理睬。皇帝虽然心痛怜惜,却也情怯,无法面对甄嬛,所以疏远了甄嬛,此时合宫上下,没有人来探望甄嬛,只有敦亲王福晋看望她,并送来人参,让她补养身体。

后面皇帝为了处理敦请王的势力,将他女儿封为恭定公主,此时甄嬛再次见到敦亲王福晋,说起敦亲王福晋雪中送炭,她必定报答,却用一盏雪顶含翠试探。敦请王的福晋因忧心儿女及丈夫的处境,没有过多的反应,结果甄嬛当晚就对皇帝说:敦请王福晋对这盏雪顶含翠,像是喝惯了的样子。引得皇帝说出“宫中有的,年大将军府必有,甚至更佳。如今敦亲王府也有了,朕没赏他,他哪儿来的?”甄嬛的话让雍正更确定了敦亲王与年羹尧的勾结,最终给敦亲王造成了灭顶之灾。

这就是甄嬛对敦请王福晋对她雪中送炭的报答?

在这里,我只想说,甄嬛早已知道皇帝对敦亲王心有芥蒂,已经把他的女儿作为人质管控在后宫,何必还要在这里多上这一嘴?她说与不说,皇帝都会处置敦亲王,何必要她在这多嘴?不过是落井下石的小人行径,甄嬛前脚还说要报答雪中送炭,后脚就立刻因为一盏茶出卖了福晋。

虽说后期她为敦亲王一家求情,皇帝没有太过为难他们,但甄嬛此时所为,实在令人不齿。


甄嬛是陵容转变的最大推手

再往后,甄嬛对安陵容的姐妹情,可以说得上是塑料姐妹情了。安陵容的变化和成长,真是全赖甄嬛和皇后两个人的一推和一拉。

安陵容在一开始的时候,对甄嬛那是真心真意,实心实意,但没办法,她们俩人的背景悬殊,原生家庭的不同,造就了两个完全不同的嫡女,一个骨子里透着高傲,一个永远卑颜卑膝,甄嬛永远瞧不上陵容。


而甄嬛也从实际行动上,也贯彻了这种瞧不上,在处理余答应的事情上,明明是甄嬛亲自开口引得皇帝赐死了余答应,结果在余答应死后,又假惺惺的去给余答应烧佛经,且不说这是不是鳄鱼的眼泪,单单说这一幕还让陵容遇到了,陵容怎会不想:是不是甄嬛怪自己多事?

陵容的一片真心和痴心是不是也“错付了”呢?

后面还有淳贵人讲俩人的刺绣一事,如果甄嬛真的与陵容亲厚,又怎会为了淳贵人去给陵容送两支白玉簪子说情?难道陵容自己不知道淳贵人是小孩子脾气,口无遮拦?需要甄嬛多事,来做这个和事佬?

况且剧中甄嬛也讲到,因为她父亲和淳贵人父亲官职差不多,俩人背景差不多,她才多与淳贵人亲厚走动,从这话里也能看出,甄嬛有多瞧不上陵容。

所以后面陵容投靠皇后,也是有道理的,在甄嬛这里伤透了心,还不许人换个肩膀哭去?再加上皇后刻意制造误会,陵容的转变,就不足为怪了。


甄嬛对付曹琴默,手段太毒,心太狠

曹琴默也算是个有谋略的女人了,三言两语挑起皇帝对甄嬛的怀疑,又能处处给华妃出谋划策,足够聪明了吧?但是还是死在了“单纯善良”甄嬛手里。

甄嬛对曹琴默的拉拢和处理,全部都在她的计划中,从她建议让曹琴默打理朝瑰公主的和亲事情开始,她就对曹琴默开始布局了,让曹琴默感同身受,更加担忧温宜的未来。

到后期华妃倒台之后,甄嬛提示曹琴默:皇帝不好为难年答应,提示曹琴默她封号的真实含义,怂恿曹琴默去跟皇帝讲:杀掉年答应。最终让曹琴默自己把自己送上了断头台。

在这个过程中,甄嬛就已经决定对曹琴默实施“杀母夺子”的恶毒计划,并且对端妃宣之于口,说希望给温宜换个妈。

这件事上,甄嬛一点也不善良,就算温宜跟着曹琴默不学好,那也是亲妈和亲闺女之间的事,哪个亲妈还不能按照自己的生活经验去教导自己的女儿?人家闺女学好学坏跟甄嬛没有任何关系,况且宫里那么多没妈的孩子,她此时怎么没想着给 没人疼没人爱的四阿哥找个妈照顾呢?

甄嬛杀曹琴默的目的在于她要拉拢端妃,事实证明,端妃在后期是甄嬛团队中的一个最有力的帮手。


甄嬛头顶主角光环,言语中句句光鲜,或言为他人着想,或言事出无奈,每句话都隐藏了她许多的真实想法。作为一个直爽的人,最不喜欢她低垂眼帘,慢慢说话的时候,每次都有满满的心机写在她脸上,让人心惊。实在对她喜欢不起来。


小酷妈的小世界


从电视剧中所呈现出来的角色来看,甄嬛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女人,典型的大家闺秀,有自己的闺中蜜友,在初入宫时,也十分的天真,以为可以独善其身,只想安稳的过自己的小日子,并不存在什么争宠之心,看到眉庄受宠,也真心的为她开心。

后来以为与心中的四郎可以郎情妾意,虽然皇帝有许多妻女,可觉得他的心在自己这里,也算是很满足的,直到后来发现,自己不过是皇帝心中的一个影子替身,于是,她决绝的放弃了这段感情,是一个非常果断的女人, 你若无心我便休,她虽然心痛,却果断的很。

在离宫的时候,他与果郡王情投意合,不在意身分地位,甘愿与他做长久地下夫妻,为了自己的感情,也可以说是非常果敢的一个女人。后来,以为果郡王身死,伤心之下,却发现已经怀有他的骨肉,为了他们的孩子,她只得用计重拾皇帝的恩宠。

回宫后,又知道了真正要害自己的人是谁,于是,她笼络了后宫中可用的嫔妃,一步一步的,走向至高的位置,皇帝逼她害死了自己心中的爱人,于是,她设计气死了皇帝,皇帝死时,她茫然了,伤心了,这是自己曾经爱过的人,是什么让他们走到了如今的地步,她也是一个女人,曾经天真善良,却经历了好友的背叛,爱人的欺瞒。

不管哪个女人经历她所经历的事情,也都会做出像她一样的选择吧。这个角色算是个人比较喜欢的角色了,孙俪的演技真的非常棒。


星萌小鱼


非常想写写甄嬛,因为她不同于很多电视剧女主傻白甜的人设,有智慧有才情有真心更可贵的是对于陷害自己的人不是一味的忍让,用女主光环来保自己不死,而是靠自己的智慧和胆魄,敢于反击和抗争,有血有肉。



从开始单纯对于未来无限的美好憧憬,像极了每个年轻的我们,不管现实能不能实现这些憧憬都有自己的美好向往。甄嬛明知皇上不可能属于一个人,但是依然希望“愿得一心人白首不分离”。每个单纯的我们不都是这么向往的吗?找个相爱的人,一辈子白头。



她也是幸运的,与皇上无意的遇见,爱情之火开始蔓延。那时我相信他们是彼此相爱的,她会为了约定大雨中等候,他为了约定大雨中赴约。也像开始热恋的我们,为了对方有点不顾一切,见不着思念,怕对方不在意自己而心神不宁。

那时的甄嬛依然聪明,但是也有一片真心。没有杂质,纯粹而美好。他们也确实过了一段神仙眷侣的日子,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其实真正推动甄嬛改变的,不是皇后的老谋深算,不是华妃的处处刁难。而是皇上对她的感情在一次次被其他人参杂过程中已经改变了。聪明如甄嬛怎能感受不出来呢?

外界的压力身为女性是能抗住的,正如普通的我们,生活再多不如意都不足以击垮我们,但是身边人的猜疑,不信任,乃至发现他爱的根本不是我们的时候,那种打击才是致命的,一下就能将我们的坚强击碎。



甄嬛也不例外,她可以帮助皇上出谋划策,哪怕在这过程中自己要和皇上配合演戏被送到岛上。等等,因为她知道那时皇上的心是和她一起的。真正让她心碎的是纯元皇后旧衣事件,她明白了,在皇上心中她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重要,最后皇上一句宛宛类卿,将她的心彻底击碎了。

出宫,后来为替果郡王报仇而回宫,都是她不能选择的命运。皇上给了她更高的恩宠,但是死去的爱情很难再被唤醒。尤其是已经不纯粹的爱情。

无休止的争斗,甄嬛赢了,赢了性命和权力,但是她也输了,成了孤家寡人,果郡王死了,眉庄死了,皇上也死了。其实甄嬛也是爱皇上的,只是感情经不起折腾,更经不起别人的挑拨离间与陷害。终归还是变质了。



像我们吗?爱着爱着,发生很多事情,或许是有第三者挑拨,或许是现实太残酷,总之太脆弱。只是我们没有甄嬛的手段,没有她耐心,为了一击制敌可以等很久。我们总是轻易的就被激怒了,然后轻易的就放手了。

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可以适当学一点甄嬛的聪明智慧,喜怒不形于色心事勿让人知,真心对我们的我们也以真心对待,伤害我们的不盲目的原谅,而是有保护自己的能力。


依然女神


小编和大家聊聊《甄嬛传》里的主人公甄嬛这个人物。起初相信大家都知道她刚进宫的时候清纯可爱,善良。还经常打抱不平。但到了最后她却和宁嫔联手,害死了皇帝。甄嬛本性清纯,只是在后宫被陷害多次后,慢慢的变的非常狠毒了,成长为有勇有谋,有心计的后宫争斗女人。


在皇上临死的时候,甄嬛便把之前发生的所有的事情都告诉了皇上。剧的末尾,甄嬛说出每一次跟皇上的接触都无比恶心,自己生了果郡王的孩子,以及沈眉庄与温实初的孩子的事情,还有宁嫔对他的百般厌恶。故意让皇上自己知道:他不过是一个失败的皇帝,是一个活在虚幻中的英雄,宫中上上下下无论大臣们还是仆人们其实也没将他看在眼里。所有人都鄙视皇帝,看不起皇帝。皇上最终吐血而死。


甄嬛替自己心爱的果郡王报了仇。因为皇上借甄嬛的手杀了自己心爱的人。叶澜依协助甄嬛杀死皇帝后,也追随果郡王自杀!


到了最后,甄嬛成功走向了人生的巅峰。然而,在她走向人生巅峰的路上,她失去了自己心爱的人,失去朋友,最终只能一个人孤零零地活下去了。


影视剧小哥


最近《误杀》正在热映,看过1000部电影的男主,全程高能,外挂大开。可见看电影和看电视剧的人多么不好惹。

看电视剧学计谋学智慧,如果能用在对社会,对他人,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情上,也算学以致用了。

那么看电视剧《甄嬛传》能学到什么计谋?这些计谋对我们个人成长又有何帮助呢?下面谈谈从甄嬛的身上受到的三点启发:

一、建立团队

甄嬛刚进宫,第一件事就是和身边的太监、宫女打成一片,了解他们的出身和想法,走进他们。她这样做,就是为了建立自己的小团队。后面升职加薪,离不开身边人的帮助,部分不服管、有二心的下人后面都被甄嬛赶走了。那么如何建立自己的团队呢?必须建立彼此之间的利益联系,输入自己的价值观,多沟通,给他们美好的愿景。

二、塑造形象

后宫嫔妃众多,有的风华绝代,有的冷艳逼人,有的乖巧伶俐,有的神藏不露,有的背景强大。

甄嬛容貌清丽,因已故皇后容貌接近成为她成功上位的资本,一开始她塑造的是性情温和、与人为善的形象。宫里充满了争斗,这样的塑造也是为了保护自己。

再到后来她塑造了一个女学霸的形象,她能和皇帝吟诗作对,赏花共舞,让皇帝觉得她与众不同。

这些都归功于甄嬛专业技能过硬,对于职场新人,却能帮皇上排忧解难,必然会引起重视。

三、攻守兼备

甄嬛能在宫里也是起起伏伏,有风光的时候,也有落魄的时候。

人生也好,职场也罢,都会遇到顺境和逆境。

在没落时要保存实力,保护好自己,等待时机,再进攻。有时候防守才是最好的进攻。最近《叶问4》中叶问最终能击败对手,因为自己一直没有倒下,为最后一击寻找时机和储备能量。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



爱影视看经典


甄嬛这个角色是最让我佩服的角色,一步步走来,最后年纪轻轻当上了皇太后,这在宫里,是多么的不容易,她从开始的不愿争宠装病,甚至觉得宫里的人应该忘了还有一个人叫甄嬛,可是现实终归是现实,为了生存她还必须得到皇帝的宠幸,就这样她觉得自己找到了可以白头到老的人,可是她不知道自古帝王最无情,她忘记她是皇帝的妃子不该痴心妄想,就这样她看清了皇帝,选择了甘露寺,到甘露寺之后她终于找到真正爱自己的人,可是好景不长,噩耗传来,她起初是不相信的,一定要找到果郡王,可是身怀有孕的她,再一次妥协了,回到了宫里,为了果郡王,也为了果郡王的两个孩子,随后随着果郡王归来,皇帝一次次疑心,最后直到果郡王在她的怀中去世。

甄嬛的一生,不完全是悲惨的一生,还有一位愿为她付出生命,视她为唯一妻子的果郡王,这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最后还让自己和果郡王的孩子,入嗣果郡王一脉,保住果郡王的血脉,她的一生是聪明伶俐,又是功于心计的,有仇必报我感觉这四个字挺符合她的。


玺鑫k


甄嬛天生丽质,与当年的纯元皇后容貌相似。她与好姐妹沈眉庄、安陵容参加选秀,因容貌酷似已逝的纯元皇后而被皇帝选中,最后三人一同入选。但因华妃嚣张,步步紧逼,沈眉庄被冤,安陵容变心,天真的甄嬛慢慢变成了后宫精明的女子。

其实说真的《甄嬛传》之所以大受喜欢,就是因为《甄嬛传》确实是宫斗戏的鼻祖了,之前的《金枝欲孽》剧情还是没有展开,人物形象没有《甄嬛传》多,所以这也是为什么,之前的宫斗戏都没有这么大的反响。

甄嬛这个角色,最开始进宫的时候,看到了些宫内的宫斗的场景,看到华妃是如何心狠手辣的诚挚不听话的嫔妃的。所以她选择低调,不让别人注意到自己,但是随之而来的就是宫中太监的冷淡,连用的东西都被换成不好的次品,可见在宫中存活是多么危险。但是可能因为主角光环吧,最终还是和皇上相遇,并且得到了非常大的盛宠,这一阶段的甄嬛还是非常单纯和理想化的。但是在失去了孩子之后,甄嬛慢慢的懂得了帝王的无情才是最无情,这让她心灰意冷,她以为皇上会为她做主,但是皇帝依旧对华妃以礼相待。在加上后来因为纯元皇后的事情,让甄嬛彻底被打入冷宫,甄嬛对皇帝的爱情从这个时候开始慢慢消失,并且走向黑化的。

在这之后真正的甄嬛,有心机的甄嬛出现了,她对皇帝没有了爱,只有了恨。


星光邦


写在前面——本文就甄嬛传电视剧版分析,与小说有些出入,原著粉轻拍。

要分析甄嬛,必须要将其放到情境中,任何情境的安排都不会浪费,一定是为了突出人物而存在的。同样的,一个人物之所以深入人心,决定了人物背后的故事一定要是精彩的,人物一定要是生动的,层次丰富的,不是脸谱化的。在这个维度下,我们来分析甄嬛。

《甄嬛传》开启了国内大女主剧的先河,《皓镧传》、《小女花不弃》甚至《知否》都是大女主的风格,但相比于皓镧传和小女花不弃这种女主全靠开挂来通关的剧来说,甄嬛传和知否就好的多,其亮点在于虽然女主也开挂,但其本身素质过硬,且有成长的过程,大部分情结在逻辑上都是可以解释的。

甄嬛最重要的一点是有分寸,时刻记得伴君如伴虎,从不忘记自己的身份。甄嬛哪怕是刚进宫时的青涩懵懂,心里相信自己和皇帝会有真感情,有少女的任性,也没有忘记自己的身份,甄嬛母亲进宫看望甄嬛,教导甄嬛说“普通百姓夫妻之间尚要谨慎保全恩爱,何况帝王家,含情欲说宫中事,鹦鹉前头不敢言。”

同样是大家闺秀、家世好,甄嬛相比于沈眉庄和敬妃等人,除了好教养、懂分寸外,甄嬛强在格外有风情,且这种风情是温婉的,既不浪荡,又有闺房之乐,皇帝格外受用。譬如余莺儿,虽也花样百出,但多次逾越规矩,行为过于出格,不符合传统女德,也容易被人低看。

有个片段是甄嬛和皇帝对坐下棋,皇帝输了三招,甄嬛罚皇帝抄写所有咏颂梅花的诗词,窗外白雪皑皑,甄嬛在院子里赏梅,皇帝说自己今天不当皇帝,就当个富家公子哥,甄嬛马上接话说使唤个富家公子哥自己还是敢的,抄不完这些诗词,今天的晚膳就别想了,惹得皇帝开怀大笑。一般嫔妃侍奉皇帝是奉承的、讨好的,甄嬛本质上也是讨好皇帝的,但她的方式让人非常舒服,有平常夫妻般恩爱和甜蜜,甚至有小女子的刁钻和古灵精怪。

但甄嬛同时又非常懂得分寸,时刻牢记先君臣,然后才是夫妻,这点就比华妃强太多了。华妃也风情万种,华妃会站在门口对着皇帝笑,会勾着皇帝的腰带、身姿柔软的拉着皇帝进寝殿,但华妃最大的问题就是以为自己和皇帝多年夫妻情深,全然忘了自己是臣子,是奴才,多次挑衅皇帝的权威。这点可以类比延禧攻略的魏璎珞,魏璎珞什么都敢做,敢跟皇帝斗嘴,敢跟皇帝玩笑,但她始终有一个底线,就是尊重皇帝的天子权威,魏璎珞常常挂在嘴边的话就是“全天下都是皇帝的奴才,奴才要什么出息呀”,这才是陪伴君王最重要的一点,牢记君权与皇权。

甄嬛懂诗书,有才情,而且能把自己的长处和取悦皇帝结合起来。我用了取悦一次,并不是否认甄嬛和皇帝曾经有感情,而是要强调甄嬛在期待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的时候也知道先保全自己,而保全自己的关键就是先摸懂皇帝的心。所以甄嬛说话总是让皇帝舒服的,譬如敦亲王要求加封自己的母亲,要求过分,皇帝生气,觉得自己憋屈,为何生气大家都懂,怎么处理大家也懂。但甄嬛就能引经据典的让皇帝觉得自己为了天下子民忍辱负重,是个特别牛的皇帝,也是能成就大业的皇帝,顺便琢磨着皇帝心意提出解决的方法,结果皇帝气消了,还觉得甄嬛为了自己的大业受了委屈,内心更加怜爱。包括皇帝吐槽年羹尧跋扈的时候,甄嬛没有直接进言,而是说自己在读左传,读到朋党论,说“多行不义必自毙,姑且待之”,被皇帝视为解语花。但在甄嬛母家得势的时候,甄嬛又知道提醒父母要谨慎,时刻谨守臣子本分。

甄嬛的分寸感不止体现在对待皇帝上,还体现在对待其余嫔妃上。甄嬛和敬妃、端妃一直保持良好的关系,不会过于亲近被视为一党,却又时不时的帮衬、关心。可能有的人会说甄嬛善良,所以善待他人,可细观甄嬛的行为,并不是没头脑的做圣母白莲花。比如甄嬛和端妃的关系,甄嬛第一次见端妃是在温宜公主的周岁礼上,甄嬛看到病怏怏的端妃很受皇帝敬重,已然得知端妃的身份不一般。后在木薯粉一事上,端妃出手相救,甄嬛这个时候虽然说了感谢,后却没有行动上走的更近的举动。甄嬛怀孕,端妃特地到碎玉轩提醒她小心,这个过程下来,端妃示好已经很明显了,但甄嬛并没有明面上和端妃走很近,充其量算是敬重、礼遇。可甄嬛小产后经过端妃的寝宫,却又特意进宫看望,并请来太医为其诊治。甄嬛待人和善,对其余嫔妃从不嚣张跋扈、温婉谦卑,却又保持距离,有一定的威严,在需要的时候用合适的方式去示好,除了内心的善意,更重要的是审时度势。

太后评价沈眉庄沉稳持重,评价甄嬛聪慧机敏,一语中的。皇帝也说听话不聪明的女人最可爱,却不一定会爱,聪明女人才最惹人爱。两个评价可以说是点破了甄嬛最核心的竞争力。

所以《甄嬛传》大火的时候,很多白领把她当做职场教科书学习,甄嬛的聪明和分寸感让这个角色鲜活起来,不得不说,是近年来塑造较成功的角色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