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被原子彈轟炸後一百年不能住人,為何廣島長崎還住那麼多人?

用戶65825501629


1939年,美籍匈牙利物理學家西拉德會同其餘兩位物理學家拜會了著名物理學家愛因斯坦和時任美國總統羅斯福的私人顧問薩克斯,此次拜訪主要是向兩位闡述核武器可能對現代戰爭產生的巨大影響及作用。

同年8月,愛因斯坦主動寫信給羅斯福總統提出了研製原子彈的建議,並指出法西斯德國也有研製原子彈的意向,因此形勢非常緊迫!美國必須要搶在德國之前製造出核武器,否則後果將不堪設想。不久羅斯福被愛因斯坦和自己的顧問薩克斯說服,決定成立原子彈相關研製工作。

1942年,代號為“曼哈頓工程”的美國原子彈研製機構正式成立。

在投入巨大人力物力,經歷無數論證、實驗、推演之後。美國終於在二戰結束前的1945年,成功研製出3顆原子彈。他們被命名為:“瘦子”、“小男孩”、“胖子”。


(“胖子”原子彈)

是年7月,美國在其西部新墨西哥州,將3枚原子彈中的“瘦子”進行了成功引爆。

這次試爆炸給在場的人們以巨大震撼!爆炸產生的高溫及衝擊波將方圓幾千米內的一切動物全部殺死,劇烈的高溫使得地表沙石瞬間融化。

原子彈的這次處女秀以石破天驚的方式向世人展示了其巨大毀滅性威力!

然而就在“瘦子”試爆成功之時,二戰的亞洲戰場還處在一片膠著之中,日本法西斯仍然還在負隅頑抗。特別是日軍在沖繩等地的瘋狂抵抗導致了美軍及大量盟軍官兵傷亡。

為迫使日本馬上投降,並以此抑制蘇聯。羅斯福的接任者杜魯門總統和軍方決定對日投擲原子彈以加速結束戰爭進程。

在經過一番原子彈投擲目標的選定及論證之後,廣島和長崎兩座城市被美軍最後確認。

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軍先後在廣島和長崎投下了“小男孩”和“胖子”兩顆原子彈。


(“小男孩”在廣島爆炸後產生的巨大蘑菇雲)

很快兩座城市就被夷為平地!兩顆原子彈當日就早成兩地各自近好幾萬人死亡。原子彈爆炸產生了沖天的巨大蘑菇雲,伴隨著爆炸產生的高達6000多度的高溫和衝擊波使得廣島和長崎陷入一片火海和濃煙之中,而原子彈產生的強烈光波則使成千上萬人瞬間失明。時至今日,原子彈爆炸所產生的遺害仍然沒有全部結束。

———————————————————————

我們再回到題幹上來。

相信大部分人都聽說過一個常識,即經歷過核爆炸的區域一百年內是禁止人類居住的。

但是為啥才過去短短70餘年,廣島和長崎兩座城市都已從戰爭廢墟中徹底恢復併成為燈火通明的現代化大都市呢?難道生活在兩地的人們不怕曾經的核爆炸給他們帶來危害嗎?

(1945年被原子彈摧毀後的廣島)

事實上這個常識本身是沒錯的。之所以產生誤解,究其根本原因是它與原子彈爆炸的方式還有直接關係。

美國在新墨西哥州試爆的人類歷史上第一顆原子彈是被放置在一個距離地面高30多米的鐵架之上(中國第一顆原子彈距離地面高度為100多米),這種爆炸方式稱為“地爆”。這種試爆方式的特點是:核彈頭爆炸後相較於“空爆”(用飛機投送,使其在高空爆炸)影響範圍較小,但是對地面的破壞影響卻較大,且有害的放射性物質留存也會更多,故自然對土壤、水源等產生的汙染也會更大。

而“空爆”則恰恰相反,其爆炸後產生的輻射影響面雖比較廣。但是由於風的吹動及氣流的影響,“空爆”後所產生的有害物質會被很快吹散。如此一來,單位面積內的空氣中的汙染物濃度就會較小。由於是高空爆炸,其對地表土壤和水源的危害也就自然比“地爆”相對更少。

為取得最大的破壞力,美國在廣島和長崎都是選擇用飛機空投原子彈,且都是讓其離地面幾百米的高度再爆炸。這樣“空爆”的目的無非就是使“小男孩”還有“胖子”發揮最大威力,以達到最佳空襲效果!

由於廣島和長崎都是沿海城市,由於海風的吹動,空氣流動較快,經年累月,其放射性物質在空氣中的密度會越來越小。而且核物質都有半衰期,經過若干年後其影響就會越減越小。

(前蘇聯切爾諾貝利核電站)

與它們正好相反的兩個現成例子是,一個是前蘇聯切爾諾貝利核洩漏事故;另一個就是日本“311”地震中,福島核電站核材料洩露。

前蘇聯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由於操作不當,引發了人類歷史上目前最大規模的核洩漏事故。這次事故雖沒有像原子彈爆炸那樣產生巨大直接毀滅性危害。但對當地土壤、水源造成的汙染卻遠超經歷過原子彈爆炸的廣島、長崎兩地。最終,切爾諾貝利所在地區被前蘇聯徹底永久封鎖,禁止人類靠近。

而這種核洩漏事故造成的危害也不是一兩百年之內所能結束的,可以說它的後續危害性是遠超原子彈爆炸。

綜上:雖然原子彈給廣島、長崎曾經造成巨大傷亡,但是這種傷亡會隨著時間慢慢減小,因為給它們造成巨大破壞的原子彈所攜帶核物質已徹底釋放。而切爾諾貝利還有福島核洩漏事故現場由於目前技術的原因,只能是將它們暫時封存。其中儲存的大量核燃料依然在發生物理變化,故這種危險遠沒有消除,永遠是一顆沒有定時的炸彈!

———————————————————————

題外話

最後再想說明兩點:

1、(日本)原子彈下無冤魂!因為侵略別國給他國早成巨大災難的同時,亦會給本國人民帶來巨大傷害(日本南京大屠殺)。

世事輪迴!日本二戰期間給亞洲各國(尤其是中國)帶來了巨大災難,最終也嚐到了自己所釀的苦果。

2、核能是把雙刃劍,既有有利的一方面,又有有害的一方面。只要技術成熟、操作科學得當,核能還是能造福於人類的。我們不能因噎廢食,不能因為一兩次事故就全盤否定核能,繼而停止開發利用,那樣以來就會得不償失!


小司馬說


大家首先明確兩個基本事實。第一,長崎和廣島目前放射性基本屬於正常水平。第二,廣島和長崎居民的健康處於正常水平。有了這兩個事實基礎,任何的討論都可以在理性的心態下進行了。

先來看看兩地的輻射水平。目前的長崎輻射水平是0.038usv/h,換算下來差不多是0.33msv/年。在聯合國原子輻射效應科學委員會提供的天然輻射源照射的世界平均值中,陸地輻射外照射年有效劑量為0.48msv。也就是說,長崎的輻射水平,已經低於世界平均。

再來看看兩地居民的人均壽命。筆者查到了一組日本厚生省2014年的平均壽命。廣島男性的平均壽命是79.91,廣島女性的平均壽命是86.94。同一組數據中,長崎男性的平均壽命是78.88,長崎女性的平均壽命是86.33。

我們再同比對比一下世界平均的壽命水平。用一組世界銀行2015年版的數據來比較吧。2015年世界人口的平均預期壽命為71.60歲,其中高收入國家為79.28歲,中上收入國家為74.83歲,中下收入國家為67.48歲,低收入國家為61.80歲。

數據不會撒謊,廣島和長崎是否居住安全,我想大家應該心中有一個明確答案了。

確實,一旦涉及到核輻射、核洩漏,乃至核電站的建設,很多人都是先入為主的喜歡用陰謀論來解釋自己的核恐懼心理。

但是,哪裡沒有那麼多陰謀論的東西?包括日本政府,也沒有辦法用虛假數據矇騙世界,矇騙本國人民。

廣島目前常住人口大約是110多萬,長崎的人口稍少一點,大約是40多萬。即便日本政府有本事矇騙了全世界,也沒辦法矇騙長期生活在這兩座城市的150萬人口。這些人口是活生生存在的。大家有興趣可以去這兩座城市旅行看看。

至於為什麼被核轟炸的廣島和長崎,居然又能適合人類居住生存了?很多人已經做了科普。簡單的說,核廢料具有高放射性,確實對人的生命產生重大威脅。但幸運的是,放射性更強的物質,其輻射時間越短。這意味著具有高度致死率的放射性物質,它只有幾個小時到幾個星期的高度放射性。

更重要的是,經過幾十年的自然、人類活動,城市建設帶來了天翻地覆的變化,理論計算已經沒有意義。這種情況下實測數據是王道。


李明波論中東


被原子彈轟炸過的地方一百年不能住人?

這句話其實只是一個推測,因為世界上第一顆原子彈是在1945年7月16日的美國新墨西哥州的沙漠地區進行的實驗爆破,而把原子彈真正應用於戰爭則是在同年的8月6日和8月9日,小男孩被扔在廣島,胖子被扔在長崎。

也就是說,從第一顆原子彈爆炸到現在還不足一百年,只有到2045年之後才能證明這句話的真假,沒有經過實踐檢驗的理論終究都是嘴上功夫。

因為原子彈是一個絕對新式武器,除了現在極少數國家掌握外,大部分國家都沒有核技術,尤其是在二戰時,只有美國研發成功,只有日本被真正炸過,所以,美國和日本在二戰後同時宣稱,原子彈爆炸後一百年都不能住人。

因此這句話也被當成了權威,畢竟別人沒接觸過原子彈。

實際上,二戰剛剛結束,廣島就開始被重建,原子彈是很嚇人,但是也只是嚇人,日本人想來是喜歡挑戰的國家,當時日本積極開戰對核的認識,甚至希望把核汙染後的重建當成一種理想來實踐,以此來向全世界表明日本是一個堅韌的民族。

1947年在核爆炸兩年後,昭和天皇就到廣島進行視察,並且鼓勵人民同核汙染戰鬥到底!實際上到1958年的時候,廣島和長崎就逐漸走出原子彈轟炸的陰影。

在實踐上,原子彈爆炸過的地方一百年不能住人根本就站不住腳。

原子彈的威力和傷害到底有多大?

原子彈的威力其實並不大,很多時候是被我們誇大了,尤其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我們都被這個新式武器震驚了。

實際上兩顆原子彈造成的傷亡並不是天文數字,在廣島投放的小男孩造成日本死亡8.8萬人,負傷和失蹤5.1萬人,其中不包括4萬傷亡的日軍;在長崎投放的原子彈胖子造成2.2萬人死亡,6.4萬人受傷,隨後後續很多人被核汙染感染,但是總體來說並沒有達到毀天滅地的程度,在美軍對日本本土的大轟炸中扔的燃燒彈造成的傷亡可能都比原子彈帶來的更大。

當然,這也和當時的原子彈威力有關係,當時畢竟是剛剛研發就投放到戰爭中,在技術上並不是很完善,威力不夠大是必然的,現代的原子彈要遠遠比二戰時期的威力要大的多,如果核輻射夠多的話,別說一百年,就上上千年不能住人都有可能。

1986年切爾諾貝利核電站洩漏造成的核汙染就是例子,切爾諾貝利洩漏的輻射物造成方圓上千公里寸草不生,時至今日,已經造成不計其數的人死亡,數萬人被撤離,對環境的汙染根本不知道多長時間才能消除。

然而美國投放的原子彈,裡面的核原料本身就沒有多少,而且爆炸的時候為了造成更好的效果,更大的輻射,美軍是在空中600米左右的地方將其引爆的,並不是在地面爆破,因此汙染較少,廣島和長崎都是沿海城市,受海洋季風影響比較大,核汙染物能夠快速被稀釋,並減少影響。

美國為什麼宣稱原子彈轟炸後一百年不能住人?

其實,這個問題最值得考量的地方,就是美國和日本為什麼要這麼說,難道他們真的認為原子彈有這樣的威力嗎?

如果按照謹慎性原則,保險起見的話,美國人保守說一點並沒有問題,畢竟核汙染在當時看起來想要徹底治理也不知道是否容易。

你看人美國人多會說話,扔完原子彈後,還善意的提醒你,一百年之內千萬不要來住啊,出了問題我們不是不負責任的,時至今日,日本對這個曾經向他們扔原子彈的人很是抱有感激,因為原子彈拯救了更多的日本人走出戰火!

當然,美國人並沒有那麼好心,美國之所以這麼說,其實就是故意誇大原子彈的威力,然後形成核威懾,真正幫助美國成為世界超級霸主,當時沒有掌握核技術的國家當然會被美國震懾的心驚膽戰,畢竟任何一個國家都不想在和美國開戰後首都變成一百年都無法居住的地方。

在很長一段時間裡,人們對於美國都極為懼怕,就是因為他們有原子彈。

日本為什麼幾乎同時宣稱被原子彈轟炸後一百年不能住人呢?

縱橫認為日本人這樣說,有兩方面原因,第一就是美國說什麼,日本人就附議什麼!畢竟在二戰後,日本溫順的就像一條小狗,會衝新主子搖頭擺尾,新主子說啥,當然就是啥!

第二個,日本人是該裝孫子的時候就裝孫子啊,日本是挑起二戰的罪魁禍首之一,按照道理來說,在戰敗後,日本應該支付大量的戰爭賠款給受害的國家,然而日本人不失時機的開始賣慘,你看我們被原子彈炸的這麼慘,兩座重要的城市上百年都不能住人了,你們還要跟我們要賠款,你們還有沒有人性啊!

你看,日本人反而成了戰爭的受害者,日本這麼可憐,怎麼辦?美國大哥甚至希望幫助日本戰後重建,比如美國的馬歇爾經濟扶持計劃本來是扶持歐洲的,也把日本納入其中。

就這樣,日本不但獲得了美國的經濟援助,在賠款方面也是能減免就減免,畢竟我們是一分錢日本的賠償都沒有看到。

儘管日本跟全世界都喊著不能住人,不能住人,但是迫於日本土地資源狹隘的,即使是受到原子彈的轟炸,也要將廣島和長崎開發利用出來,對於日本的老百姓,日本政府表示,一點問題都沒有,大家都來這裡生活吧!


史論縱橫


一般來講,核武器的殺傷模式主要為熱輻射、衝擊波、電磁脈衝與核輻射,但是前三者都會在核打擊後的短時間內迅速消散,許多人都認為,某地遭到核轟炸的後果就是徹底汙染當地環境,淪為廢土與生命禁區。事實上這是個巨大的誤區。(歡迎訂閱頭條號“兵器次元”)

“離開劑量談毒性,統統都是耍流氓!”任何有毒物質都有其致病致死劑量,無論是毒藥還是核輻射都是如此,只要其劑量低於其安全劑量,那就是安全的。

首先,核輻射的來源一般為放射性物質的衰變,主要表現形式為α輻射(氦核),β輻射(電子)以及γ輻射,部分還會產生X射線等。一般核輻射沾染主要表現為核輻射塵埃,核輻射塵埃主要是來自於核武器的觸地爆炸(又稱地爆),一般地爆模式都是用於打擊地下指揮所、核彈發射井等地下堅固目標。觸地爆炸會形成火山口一般的大坑,而坑內原有的地表物質就會隨著蘑菇雲被拋入大氣層,於是就形成了放射性性塵埃。而打擊像廣島那樣的城市,則一般採用在700米-900米空中空爆的方式,以追求最大的殺傷面積。因此,像廣島這樣的城市,遭到核打擊,爆炸中心附近的地方放射性塵埃的密度往往非常小(數公斤放射性塵埃分散到數十平方千米範圍),核爆後的輻射劑量,甚至會在很短的時間內(兩到三天至一週)就下降到安全劑量之下。

其次,核輻射是不斷衰弱的,輻射越強衰弱的越快。一般來講,核爆產生的放射性物質,在初期即會快速衰變至一個較低水準,然後衰變速度逐漸放緩。如果以R(倫琴)來表示輻射劑量,在核武器觸地爆炸的條件下,核爆後第一小時輻射劑量為1000R/小時,7小時後,衰減至100R/小時,48小時後衰減至10R/小時。在兩週後,輻射劑量率就會下降到1R/小時。同時,氣象因素也將顯著影響輻射劑量率的變化,降水能沖刷植被、房屋上所附著的輻射落塵,繼而加速輻射劑量率的衰減。因此,某區域遭到核武器地面爆炸時,如果僅以輻射為指標,那麼只需要2周,當地居民就能走出掩體,外出尋求救援。

假如是類似廣島原子彈的空爆,則一般情況下,2-4周之後,當地輻射劑量就基本上低於安全劑量,可供人長期居住了。若是還有專業的部隊參與洗消,則可在更短時間內安全居住。根據包括美國國家科學院(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在內的美日權威機構,就日本二戰核輻射的實質影響進行了為期數十年的調查。一份發表於1977年,調查週期長達30年的報告著重關注了廣島長崎倖存者的健康變化。調查發現,曾暴露於輻射中的倖存者夫婦們的戰後新生兒並沒有表現出明顯異常,也就是說這些“輻射”新生兒的異常發生率或者說畸變率並不比“正常”新生兒高。雖然在廣島、長崎核爆後倖存的孕婦中,有接近50例的小頭畸形個案被查實,但並沒有證據直接證明這50例小頭畸形個案是由核爆炸導致,且畸形率的上升是極為短暫的,核爆後受孕者的小頭畸形率沒有發現異常。

綜上所述,無論採用任何模式的核打擊,都無法將任何一個城市打成廢土,短則數月長則數年,人類就能恢復這個城市的有效運轉。


兵器次元


美國在日本廣島和長崎投下的兩枚原子彈是人類第一次在戰爭之中使用核武器,也是至今為止的唯一一次。正是由於這兩枚原子彈,讓原本還打算做困獸之鬥的日本迅速投降,也讓世界各國深切感受到了原子彈真正的威力,強國紛紛投入到了原子彈的研究之中。

原子彈爆炸後會在摧毀地區留下很多帶有放射性物質的廢料,從而產生巨大的輻射,對生物的生存產生巨大的影響。有傳聞稱,被轟炸的地區要等到一百年甚至於幾百年輻射減輕之後才能住人。但是如今才剛剛過去幾十年,廣島和長崎已經恢復了城市的繁華,居住著很多人,難道這些日本人都不怕死嗎?

首先,我們所知道的核彈實驗基本上都是在地面或者地下進行的,輻射物質大部分都殘留在土地上。這些物質在很長一段時間之內沒有辦法被清理,所以是不能住人的。但當時美國轟炸廣島和長崎的時候使用的是飛機空投的形式,胖子和小男孩都是在空中爆炸的,高度達到了數百米,殘留下來的汙染物都集中在半空之中。空中裂變的方式產生的衝擊波和光輻射殺傷力更加大,也就是說在短時間內給予長崎和廣島的破壞是巨大的。但是相對來說殘留的輻射會比較少,加上長崎和廣島靠著海洋,通過海風和雨水的沖刷,輻射物很容易被帶走,在幾十年內當地的輻射會下降到人類可以居住的指數。

而且當時美國還出於核武器的開發初期,儘管這兩顆原子彈的威力已經足夠讓聞風喪膽了,但是論威力的話和現在還差很遠,所以其危害力並沒有一百年無法清理這麼嚴重。

那麼如果核汙染進入到了土地之中,會帶來怎樣的後果呢?在1986年,烏克蘭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發生了意外爆炸,所洩露的輻射物質將近8頓之重,殘留的輻射差不多是胖子和小男孩加起來的400倍。核洩漏之後,以核電站為中心的方圓30公里都成為了無人區。蘇聯為了清理核輻射,動員了50萬人參與,其中2萬人死於這場災難,20萬人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殘疾。

和廣島長崎一樣,核輻射周邊的居民很多都患上了白血病或者癌症,女人不孕者居多,生出來的孩子也鮮有健康者,大部分都是身有殘疾的畸形兒。所以現在廣島和長崎依然能住人,並非因為美國投了假原子彈也不是因為日本人不要命,而是兩枚原子彈的留下的輻射並不多。


木劍溫不勝


1945年投下的兩個原子彈讓萬惡的日本軍國主義徹底低了頭,這兩個原子彈也讓無數的日本平民在瞬間化為灰燼。投下第一個原子彈日本天皇還仍在堅持著抵抗,立馬第二個原子彈的他徹底知道了原子彈的有多恐怖。再不低頭下一個被炸死的就是東京。

原子彈的威力到底有多麼的可怕?

在《幹掉太陽旗》這本書當中對原子彈的爆炸有非常生動的描述:“在核裂變瞬間,炸彈內的溫度超過100萬華氏度,炸彈發出的光是太陽光的10倍。百萬分之幾秒後,炸彈正下方地面溫度驟升到6000華氏度,同時還有致命的放射性伽馬射線。”

在原子彈核心爆炸範圍內向外的將近半公里區域內成千上萬的人類在一瞬間就化為了一個木炭,無數的建築在一瞬間全部化為灰燼。

據戰後的調查,在那些被燒焦的屍體當中,他們的內臟和器官就在短短的幾秒,甚至是幾毫秒內全部蒸發為空氣。原子彈爆炸所帶來的超高熱量,將周圍一切東西在頃刻間化為烏有。

在原子彈爆炸的一瞬間有將近7萬的日本民眾直接被炸死,而兩個小時之後又有將近8萬的日本人在熱浪中被燒成灰燼。

原子彈爆炸留下的核輻射也同樣太過恐怖,日本投降之後,美日兩國隨後立即向世界宣稱遭到原子彈轟炸的廣島和長崎至少100年都不能住人。


可如今我們在看到日本的廣島和長崎早已是繁華的都市,居住了上10萬民眾。難道核輻射沒起什麼效果嗎?

原子彈威力的誇大

當時原子彈剛剛造出來,技術和各方面都不是很成熟。二戰之後,美國和蘇聯成為世界上兩大超級大國,他們之間的冷戰是美國誇大原子彈威力的一個重要原因。

美國就是為了彰顯自己強大的軍事力量,以恐嚇住其他社會主義國家,鞏固自己在世界上的霸主地位,所以需要大力的誇大原子彈的威力。而戰後日本也得到了美國大力的支持,於是日本也會順應美國同意原子彈威力大的這個說法。


日本人多地少

其實在1945年,日本便開始對廣島和長崎進行重建。由於日本人口較多,但土地太少。所以無奈之下,日本人只能團結一致,在美政府的大力支持下。

很快廣島和長崎就恢復了之前的面貌,但是原子彈留下的核輻射,的確也讓戰後許多的倖存者都患有各種各樣的病。

100年不能住人只是推測

沒有任何一個科學家能夠確定,就一定要100年才能出人。再說原子彈當時並非是在地上爆炸,而是在空中就爆炸,主要危害即是在空中,而地面上的危害其實是非常小的。

而且廣島和長崎都位於日本沿海地區,原子彈所留下的核汙染物很容易就會被海風海水中的暖流所帶走,所以核爆炸留下的核輻射也會變得很小,因此廣島和長崎現在也能夠大量的住人。

但恰恰讓人覺得可恨的是,日本人就抓住了廣島長崎100年不能住人的說辭,用來反駁國際社會對他們二戰時犯下錯誤的控訴。

由於有了廣島和長崎的原子彈,許多國家都放棄了要求日本進行戰爭賠款。這樣一個民族,只貪圖利益,讓自己的民眾付出巨大的犧牲,留下無窮無盡的後遺症,這是對人類人性的一種泯滅。 望世界和平。


策神歷史


福垊想說的是被原子彈轟炸後,有的不要說100年不能住人,就是幾百年也不能住人!那為什麼廣島長崎沒多久就住人了呢?福垊的答案跟他們不一樣,但答案更正確。想知道答案,得先回顧一下廣島和長崎原子彈爆炸事件啊!因為答案就在福垊的描述之中。

廣島和長崎原子彈爆炸

1945年8月6日9時16分2秒,由蒂貝斯上校、劉易斯擔任正副駕駛的B-29轟炸機投放的“小男孩”原子彈在日本廣島相生橋以西100米的醫院上空580米爆炸,傷亡9.1萬左右,摧毀建築物7萬幢。"小男孩"是一顆鈾(yóu)彈。1945年8月9日11時2分0秒,由斯威尼負責的五架B-29轟炸機將名為“胖子”的原子彈投放在長崎市中心高空503米處爆炸,TNT當量2.2萬噸,造成10萬人傷亡,60%的建築物被摧毀。“胖子”長3.6米,直徑1.5米,重4.9噸,是一顆鈈(Pu)彈。

那麼鈈彈與鈾彈的區別是什麼呢?用鈈239原材料製作的原子彈是鈈彈,用鈾235原材料製作出的原子彈是鈾彈。鈈239提取容易,而且能提高原子彈的比威力(威力質量比),鈾彈提取不易,但生產容易,投放簡單,鈾彈的核輻射比較低。鈾彈做初級彈可以,但深加工不行,福垊需要說明的是,我國第一顆原子彈就是鈾彈。通過上段描述,您找到答案了嗎?如果沒有,福垊就繼續給您分析啊。

核汙染大事件——切爾諾貝利事故

1986年4月26日凌晨1點23分47秒(當地時間),蘇聯的加盟共和國烏克蘭北部的普里皮亞季市東南11英里(18千米)的第四核發電機組發生爆炸,造成了核電站空前絕後的重大事故。前3個月死亡31人,15年內則死亡8萬人,13.4萬因核輻射而致病,30公里不能住人。至今該地還是一座鬼城,倒是有很多野生動物出沒,甚至還是稀有的野生動物。30多年過去了,這裡還是一片荒涼,並沒有住人,專家說該地核汙染要持續幾個世紀呢!

揭秘廣島長崎能住人的原因

通過福垊這幾段的敘述,您發現答案了嗎?沒有,也不怕。福垊就是來回答這個問題的。廣島和長崎能住人的真正原因就在於,當初美國為了儘可能地炸平地面建築物,而採取了高空爆炸的方式。高空爆炸使核輻射能夠在高空中隨風以及四處擴散而到地表就會大大減少核輻射。其嚴重輻射也持續的時間很短,劑量很小,故而轟炸後不久就可以放心地重新建設廣島和長崎。

但切爾諾貝利事故卻是在地表爆炸的,這就意味著輻射會大大地滲入底土。雖然30多年的切爾諾貝利鬱鬱蔥蔥,動物歡快,但對人體傷害的核輻射依然夠得上傷害劑量的。試想如果原子彈,尤其是鈈彈在地表進行爆炸的話,那麼其危害估計比核洩露爆炸厲害的多,真可能多年以後也寸草不生。最後福垊反對核的軍用和民用,因為一旦發生核洩漏甚至核爆炸的話,將不堪設想。日本福島核洩露,至今還讓人心有餘悸。


福垊


關於廣島長崎到底有沒有被日本投原子彈,一直在網絡上爭論不休,比如前蘇聯的切爾諾貝利核電站,洩露了已經三十多年,但是到現在基本就是無人區,而日本的廣島長崎被投原子彈也才七十多年,為什麼兩邊的環境差距如此之大?


其實他們忽略了一點,那就是原子彈爆炸,瞬間產生的高溫,已經將其本身的核物質燃燒殆盡,最終只剩下一些被汙染的塵埃在大氣中,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會向周圍擴散,汙染密度也減少,再後來他們會落到地面,經過經年累月的風吹日曬,長崎和廣島地區的核汙染已經降到很低的水平,不足以致命。而切爾諾貝利,他是核洩漏,那些足以致命的物質,根本沒有核反應,就流到了外面來,這個濃度和汙染指數,遠遠要高於廣島長崎,減少核汙染原本就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何況是這種原始濃度。


所以廣島長崎的核汙染塵埃都已經被沖刷稀釋的差不多了,所以可以住人。


風雲一點通


隨著兩顆原子彈在日本的成功試爆,日本帝國主義終於簽署了投降書。

如果再不投降,下一個被炸的可能就是東京。

兩個城市在一瞬間化為塵埃,核彈猙獰的面目就這樣第一次顯露於世人面前。 核彈不僅威力強大,而且爆炸後會釋放大量輻射能,人如果長期暴露於這種環境,或者食用在這種環境下的食物就會患上各種疑難雜症,導致過早死亡。

但真的是一百年不能住人嗎?按照當時的技術來講,並不能持續如此之久。

但為何要說百年?

之所以美國和日本都願意聊威力足以延續百年這個天,都是從自身利益出發。

二戰結束以後,美國為了強調自己軍事力量的強大,同時也為了震懾蘇聯,在無數次講話中都宣揚原子彈巨大的威力。而日本為了得到國際社會的援助,幫助國內戰後經濟恢復,也是樂意做如此借花獻佛之事,順應美國的說法誇大原子彈的巨大威力。


核彈爆發後,僅僅過了十幾年就開始有居民陸續搬了進去。而且這兩座城市在幾十年之後草木生長茂盛,居民們還在此開墾種植農作物,這又是為什麼?時間未免也太快了吧。

有人可能會說,為何核電站洩露,附近的區域將在很久一段時間無法住人,甚至其時間跨度還要超過廣島長崎這兩次。

那是因為核電站洩漏並沒有造成巨大爆炸,放射性物質大多停留在附近,不會擴散,所以附近地區的輻射濃度非常高,而核彈爆炸會造成大部分輻射能散播到大氣中,因此在時間上來講的話,核洩漏相對較長。


另外,因為當時核彈爆炸是在離地面還有五百多米的高空中完成,雖說也釋放了大量輻射,但是其中相當一部分隨著爆炸上升到了空中,形成了後來我們所看見的蘑菇雲,這些輻射物質被帶到平流層,擴散到其他地區的各個地方,這樣看來掉落在日本的輻射物質並沒有多少。

核彈在日本的爆炸,主要是起到了衝擊波、大火以及高輻射的作用,論破壞力的話還是前者居多,在後來日本統計中發現,核彈爆發十幾年後,生活在這裡的人雖然也有輻射導致的癌變,但是卻是少數,大部分都還是正常的。

在2014年日本兩地平均壽命調查中發現,廣島男性的平均壽命是79.91,廣島女性的平均壽命是86.94。同一組數據中,長崎男性的平均壽命是78.88,長崎女性的平均壽命是86.33。因此可以看來兩地核爆十幾年後不僅完全可以住人的,簡直是人類最為宜居的城市。


還有就是從當時美國的技術層面來講,因為當時核彈技術還處於開發狀態,兩次核打擊是不完整充分的,“小男孩”和“胖子”都是處於兩萬噸一下級別的炸彈,看起來是挺威猛,實際上都沒有發揮原本的威力。

況且,當時專家所說的一百年也只是推測,並沒有什麼可靠依據,沒有實踐檢驗的真理都是嘴上功夫。

再從地理地形上說,因為廣島長崎都是靠海的城市,受海洋季風影響較大,核汙染能夠快速被稀釋飄散。

地形上多丘陵,也在一定程度上阻擋了爆炸的擴散。

日本氣候溼潤多雨,土壤表層的核輻射殘餘也會很快隨著地標徑流沖刷乾淨。


在天時地利人和的加持下,日本人才能得以用如此之快的速度住進兩地。

到現在,廣島長崎已是高樓聳立,城市經濟也是相當繁華,當然這也與日本“人多地少”的現狀有關,為了緩解居住壓力,兩地也不得不住進更多人口,否則誰又願意放棄其它安穩的地方。


歷來現實


世界史上,自80年代以來最大的的核汙染事件為前蘇聯統治下烏克蘭的“切爾諾貝利事故”,該事故前3個月死亡31人,15年內則死亡8萬人,13.4萬因核輻射而致病。

今天,事故過去30多年後,這裡仍舊是一座無人鬼城,周圍不僅寸草不生甚至連野生動物也極為罕見。根據專家的說法,這次核電站爆炸所造成的核汙染,其影響還將持續幾個世紀。

那麼問題來了,既然一個核電站爆發所造成的影響都如此大,為何原子彈爆炸後日本廣島和長期卻住滿了人呢?

要回答這個問題,還得先回到1945年8月上旬……

當天早上9點16分2秒,一顆生於美國的名為“小男孩”的原子彈在日本廣島相生橋以西100米的醫院上空爆炸,伴隨著巨大的轟鳴聲的,是9.1萬日本民眾的重特大傷亡和7萬幢建築被毀。

三天後,即8月9日11時2分0秒,一顆名為“胖子”的鈾(yóu)彈在日本長崎市中心上空爆炸,再次,伴隨著巨大的轟鳴聲的,是十萬多的人的傷亡和60%的建築物被毀。

從原子彈爆炸的威力就可看出,它爆炸後產生的核汙染絕比核電站爆炸要大得多,但為何相對而言核汙染更小的切爾諾貝利周圍無法住人,而廣島長崎卻已恢復正常居住呢?

答案是:當時,為了能讓“小男孩”和“胖子”更多地摧毀建築物,美國在引爆它們時採取的高空爆炸的方式。請看具體數據:

“小男孩”爆炸時是在580米的高空,而“胖子”爆炸時則是在高空503米處。

因為“小男孩”和“胖子”是採取高空爆炸的方式,所以,核輻射便能在在高空隨風被擴散掉,所以實際擴散到地表的核輻射就被大大降低了。這便也是爆炸後不久,廣島和長崎便可以被重建的原因。原子彈爆炸倖存者

那麼,問題又來了,已經住人的廣島和長崎,其核輻射水平究竟幾何,它對人的身體健康和壽命又會造成怎樣的影響呢?

在回答這個問題前,先來解釋一下核輻射相關。核輻射,是放射性物質以波或微粒形式發射出的一種能量,前文提到的核爆炸和核事故都會產生核輻射。

而核輻射對人類的具體影響如下:

45萬~80萬毫希沃特(單位):30天內將進入垂死狀態; 20萬~45萬毫希沃特:掉頭髮,血液發生嚴重病變,一些人在2至6周內死亡; 6萬~1萬毫希沃特:出現各種輻射疾病; 1萬毫希沃特:患癌症的可能性極高,為1/130……

毫希沃特的英文是mrem,而 1mrem=10usv/h,今天,廣島和長期的輻射水平分別為0.038usv/h。參照以上數據,這個數值實際已經非常小了,它也已經低於國際正常標準值。

綜上,今天的廣島長崎是安全且宜居的。

日本是一個以長壽著稱的國家,根據2018年底日本厚生勞動省的統計數據:日本女性的平均壽命達到了87.31歲,男性的平均壽命則達到了81.25歲。

這個數值在世界上的排名是極高的,分別是世界第二和世界第三。那麼,廣島和長崎居民其平均壽命如何,有沒有達到日本男女平均壽命呢?答案是:基本達到了。

根據相關統計,2018年廣島女性的平均壽命是83.6歲,而男性的平均壽命則為80.3歲。長崎女性平均壽命為87.5歲,男性則為80.2歲。

數據告訴世人:廣島、長崎被原子彈轟炸後100年不能住人的說法,僅僅是傳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