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農村為什麼流行土葬,而不是火葬?

用戶58797054939


土葬約起源於舊石器時代,後來漸漸由簡單的土葬變為厚葬。《周禮》中說“眾生必死,死必歸土”,《韓待外傳》中說“人死曰鬼,鬼者歸也,精氣歸於天,肉歸於地。”《禮運》也說:“魂氣歸於天,形魄歸於地”。可以看出,古人認為人死後身體埋入地下,死者的靈魂才能上歸於天。

因土葬之俗,勞民傷財,濫佔耕地,傳染疾病,新中國成立後,逐步由火葬代替,特別強調的是公職人員和城市,對於農村沒有硬性要求,再加上當時條件限制,所以農村一直延續著土葬的習俗。

至於土葬為什麼會一直流行,這和人們的傳統觀念和文化教育有關。人的思想是最難改變的,特別是這種深入到骨子裡的傳統。

“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是人們對父母的敬重、感恩你、孝敬,即使死後也不敢有所不敬。這是國人孝道的重要表現。同時,從保證身體的完整性(雖然終究會腐爛,但葬時總是完好的)來說,土葬是最好的選擇。所以土葬就成了必然的選擇。

“入土為安”,其實這應該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是人們認為,把死者安葬在土裡,就等於是死者有了歸宿,其棺槨相當於房屋,而覆蓋其上面的土,堆得高低,則相當於人們房屋的高矮,代表著死者在陰間的府邸是好是壞,也是其身份地位的象徵。人們在埋葬死者時,都要為之隨葬大量的物品,包括各種用具、食物、裝飾品等,目的是讓死者在另一個世界生活得更好。另一方面是,把死者順利安葬,生者也就心靈上得到安慰和解脫。所謂生老病死,人之常情。死者安息,生者安寧。


超敏教育


農村不是流行土葬,是中華上下五千年留下來的傳統文化,都說了入土為安,是對先人的尊重,按照傳統習俗,都要埋在地下,這樣死的人才會得到安慰,親人才會安心,“亡者送終,送者善別”而現在的縣級要求必須火葬,就算你偷偷去土葬,要不了幾天,墳都給你挖挖了,現在的土地資源非常缺乏,土葬佔用面積太廣,縣級都會強制性的要求火葬,老百姓的不敢不服從


火葬對農村人來說,那就是死無全屍,農村的地方比較多不想城市裡你想安葬先人,得買塊地,而且非常貴,土葬的對於老人來說是根深蒂固的思想,身體不腐,才好永生


從古至今,土葬都是農村的傳統,雖然各個地方也有不同的風俗,即便是老人生前沒有交代過,兒女們都會按照村裡的習俗,進行土葬。新型喪葬方式一般情況下難以接受,更別說火葬了!


土葬還有一點就去花費少,買買棺材,壽衣,按照當地的風俗,花不了多少錢,如果火葬的話你就要準備好,停屍費、化妝費、骨灰盒費、火葬費、公墓地費,還得按照當地政府要求統一安埋在公墓裡,其實土葬和火葬佔地面積差不多,也不明白是哪一種比較省事。


xiaokai哥哥



我來說說吧!我爺爺在前幾天去世了,爺爺生前要求是火化,但是我奶奶可能不想要我爺爺火化,畢竟是老年人,覺得人死了,還要用火燒他,太過於殘忍了!


爺爺!

在去世的當天夜晚,在家屬一至答應土葬後,我們就去為爺爺選了壽木,我們是湖北這邊的,要求人死後,三天就必須出殯!

出殯的頭天,人就要入殮,裡面放入石灰,然後放入人,再然後再合上棺材蓋。

引路

道士師傅在寫追悼詞

出殯當天掛的祭禮單放在門口的是堂靈祭(即女兒掛祭禮的單子)

總的來說,人死後土葬也好火化也好,都無所謂,孝心到了就行

爺爺一路走好!


玻鋁阿蔡


泥土是香的,也是可以治病的。小時候,爺爺的手被鐮刀割傷了,順手抓一把泥土蓋在傷口上,血就止住了。

爺爺說,莊稼人是離不開泥土的,泥土有營養,才長出了糧食。所以他也能治病。有一次,奶奶吐血,爺爺抓了一把灶心土熬水給奶奶喝下,奶奶就不再吐血了。

爺爺說,農人再生以土地為衣食父母,死了也還跟著它去,在另外一個地方還要種地生活。如果在鄉下生活的人,他們死了是不願意離開故土的,那份情只有自己才懂得。如果人死了,活生生把他的軀體搬到城裡的火葬場去火化,死者會生氣而不會閉眼的,他會在另外一個世界流淚不止。

人啊,在一個地方待久了,那裡就是他的永遠之地,生在斯,長在斯,死也在斯。這是一種不了情,對故鄉和土地的依戀之情。

爺爺臨終前,也囑咐父親不要聽村長的話,千萬不要去火化,給他一個完好的身子,等我到了另外一個世界,見著閻王也不害羞的了。


歐陽小川


我因為農村流行土葬,有以下幾點原因:

一、對於土地有著強烈的情感,受到現代化衝擊較小

中國受封建小農經濟的影響,古代人普遍對於土地有著強烈的情感,活著在土地上耕作,死了也希望能在屬於自己的祖墳裡入土為安。

另外,在封建統治者灌輸的“市農工商”,以及重視農業生產,負責農業生產的地主階級是整個封建社會的統治階級,但是真正從事農業生產的農民,卻在土地兼併的縫隙下艱難度日。

在封建社會,無論哪個階級的人對於土地都有一種說不清楚的情節。例如,明朝時期,中國已經產生資本主義萌芽,但是當時的準資產階級人士,將手工業生產所創造的財富,儘可能的進行了土地購買,並沒有投資在生產工具的更新上,這其實源於傳統的小農經濟所影響,所有人對於土地有一種深入到骨子裡的喜愛。

二、受“安土重遷”與“落葉歸根”的思想所影響

因為中國人的普遍信仰是祖先與“天”,所以光宗耀祖、榮歸故里成為了一代代中國人遠走他鄉、在外拼搏的精神動力。

我們在許多小說。影視作品中都遇到過這樣的場景:某人將身亡,最後一個要求,是希望將自己的屍體或者骨灰帶回家鄉安葬。這樣的場景大家都熟知了吧?

其實,這就是受“安土重遷”與“落葉歸根”的思想所影響。

三、土地資源不夠充足

實話講,並不是農村流行土葬,而是城市人沒有土葬的條件。

我就是農村人,我的一位親戚過世就沒有土葬,因為他是公職人員,如果沒有火化證明,死後的一些待遇就取消了,所以儘管死前說明了自己不願火葬,但是最後還是沒有如願。

大多數農村沒有陵園,而是將自己分配到自留地作為墓地。當然這也得看本省的人均耕地面積是否允許。我記得河南省曾經就禁止土葬,還出現過地方派人平墳頭的現象。這主要是因為河南省人均耕地比較少,所以要杜絕這種風氣。

其實,現在很少有人去管這件事情,隨個人意願以及家庭情況罷了。


姚說


首先,大家要明白一點,如今所謂的火葬,實質叫火化,其本身也是土葬的一個環節,差別是在於傳統土葬是直接埋屍體,而如今的土葬是焚完屍體後,再埋骨灰。

而傳統的火葬習俗,其實就是在露天的場地燒,燒完就燒完了,骨灰會被風颳走。

所以,這個問題應該是:為什麼不能燒完了再埋,而非要直接將屍體直接下葬?


也就是說不只是農村,絕大部分人都會選擇土葬

差別在於城市會選擇焚燒,而農村會選擇屍體直接入葬。

所以,對於“埋”這個習俗,想必已經不需要筆者解釋了,入土為安是我們的傳統文化,說到底只是給活著的人一個心裡安慰罷了。

而且,無論是埋屍體,還是埋骨灰,對於死亡這件事兒都不會有什麼影響。

不過,竟然有人為了迎合話題,連入土為安都開始反對了,那就得說道說道了。

說到底,傳統文化說我們的精神內核,這些年來有很多人都在用糟粕和精華說事兒,對此筆者想問問,你們說事兒的標準是什麼?

如果是科學,筆者還想問問,科學到底是如何解釋生命呢?

連科學家都不敢說科學無所謂不能,卻偏偏有些人用科學解釋所有問題,真不知道這是科學的悲哀,還是時代的悲哀。

生養死葬是我們傳統文化的基礎,是人生存在這個世界上最起碼的標準。

“葬”這個字,代表著對於逝者最後的關懷,也包含著一種不捨。

所以,我們中華民族才將土葬作為一種共識,所謂入土為安,是為了死者方得安息,生者方覺心安

沒錯,這確實只是一種形式,而這種形式是為了什麼?是為了安撫情緒,是為了彌補未達成逝者生前願望而帶來的悔恨。這一切的一切,只是為了讓心裡舒服一點,這和買一件衣服讓自己高興高興的心理結構是一樣的。

結果就有一群人看不順眼,非得跟人講入土不會為安,人死如燈滅,科學證明沒有靈魂云云。

筆者就不明白了,爾等宵小究竟是和居心?人家家裡親人逝去了,不僅要承受巨大的悲痛,還得聽你們叨叨半桶水的經濟學原理,這時候顯得自己有能耐了?早些年宣傳火燒的時候怎麼沒人吱聲?

就為了那麼一點流量不惜代價,且莫要忘了天道承負。

再來說說農村人為什麼不願意火化屍體

這其實也是一種傳統觀念的影響,主要說法的是人死了要留全屍。

說到底,和土葬的理由一樣,無非是尋求個心裡安慰罷了。

有人說,農村人之所有不把屍體火化,原因是期待逝者復活,這是一種封建迷信的表現。

筆者真不知道這些人怎麼想的,這片土地上從新石器時代就開始土葬到現在,一個復活的都沒有,然後就這樣一代一代的堅信了幾千年?

能不能不把所有人都當成和你一樣的智商?如果都是這種意識的話,社會能發展到今天的程度?

筆者不否認在歷史上存在一些宗教形式促進土葬,但那只是為了促進生養死葬的循環罷了,如果沒有這些因素的束縛,人慢慢就會對死亡失去尊重。

事實上,今時今日也有在生命上是束縛,只是換了這一種形式罷了。

如今講得是權利和義務,封建時期講的是孝道,兩者毫無衝突。

當然,農村人也不是不能接受火化,至少東部東村也都接受了基礎教育,就算是有根深蒂固的觀念,也願意遵從相關法律法規的要求。

所以,別把別人想的不通事理,地方把公墓建好,再為遷墳提供一些幫助就是了。

還有,大家可能沒發現一個問題,僅火化的成本可能就要超過整套入葬儀式的成本了,在加上火葬場比較少,這東西也確實不可能一個村開一個,各方面的成本下來,很多農村家庭未必負擔的起。還有公墓的錢,動輒上萬。

而傳統意識的土葬,無非故人挖挖、搬搬、念念、抬抬,也都是埋在自家的地裡,所以看著熱鬧,花錢肯定比城市裡面送葬要少。

如果教育得當的話,筆者相信很多人寧可花這個錢,也要採取先火化再土葬的方式。只可惜,如今農村人觀念沒扭轉過來,又遭到一片反對批評聲音,想必沒什麼人願意去響應了。

其實,農村最大的問題是厚葬

城市中生活的人可能根本不知道厚葬有多少規矩,筆者找了一些資料:

第一階段,要為死者清洗整理,寫祭文、訃告,點長明燈,報喪,設靈堂,招魂,弔喪,擇日及打墓地,小殮,大殮;第二階段,舉行葬禮,送葬,下葬,接牌位;第三階段,是土葬之後的後續工作,包括葬後服喪,送火,齋七紙,過週年,卸孝。

這裡面每個環節要求都非常之嚴格,而且形式感很強,有些地方甚至更復雜,這才叫勞民傷財,雖然限於農村家庭經濟條件,但這儀式之繁瑣,各地方還有很多傳統的規矩,確實對環境等方面有所傷害。

所以,這方面的傳統儀式,其實可以採取教育和宣傳的手段使其逐步減免。如果一些人真的想保護資源,從經濟效益最大化角度提出建議。那就別跟埋和不埋較勁,幫助農村人學會城市中的追悼形式,豈不是更合乎效益法則?


小言詹詹


土葬是幾千年流傳下來的民間風俗。民間老俗語叫,入土為安。也有這麼一說,辛辛苦苦一輩子了。死了得留全戶。這也證明做小輩的孝順。

當然雖著改革開放。農村人的覺悟也提高了。在九幾年。農村也實行了火葬。從陳舊的思想中,解放出來。在農村逐步走向了火葬。只不過火葬是以縣為單位。全縣十天八天不死一個人。這筆開支。無人承擔。火葬廠只好關閉。在我們那裡,火葬一個人交2400元。從點火到完成得三天。放戶體還得掏錢。老佰姓承擔不起,只有偷偷的埋了。實行火葬在我們縣,風風火火。不到半年。不了了之。

現在人,新概念,不是農村流行土葬,而是火葬需要很大一筆開支,這筆開支從那裡來。土葬也是老傳統,也減少農民負擔。和樂而不為。



農民萬歲


不單是農村,只要是漢人(包括深受漢文化影響的其他民族)聚居地,都有入土為安的習俗。

自古以來,不論是普通州縣還是六朝古都金陵、九朝古都洛陽、十三朝古都西安;無論是帝王將相君臣佐使還是黎民百姓普羅大眾;無論是幾千年前的殷商還是幾百年前的滿清,一樣一樣都是土葬。區別只在於墳墓的級別和叫法的不同:陵,林,墓,冢,墳……

即便到了今日,土葬的習俗其實還是根深蒂固的。所謂的城市裡流行火葬,首先是新中國成立以後,領導人以身作則,帶頭廢除土葬,上行下效;其次是土地所有權的演變,以及當今城市土地數量的稀缺和管控,使得土葬操作的可能性幾乎為零,並不是說“入土為安”的概念已經消弭殆盡了……

這是因為國人幾千年文化形成的傳統觀念中,“入土為安”是人的最終歸宿,《周禮》說“眾生必死,死必歸土”,《韓待外傳》說“人死曰鬼,鬼者歸也,精氣歸於天,肉歸於地。”《禮運》也說:“魂氣歸於天,形魄歸於地”。古人認為人死後形體埋入地下,脫離形體的魂靈才能夠歸於天。土葬與鬼魂觀念有密切聯繫,從古到今,人們在掩埋死者時,還要為之隨葬許多物品,包含各種用具,食物,裝飾品等等等,意圖是讓死者的魂靈在另一個國際生活得更好。這是一種文化符號,沒有那麼簡單去除的,只是城市裡的的確確已經無法操作了而已。

而在鄉村,同比城市則大不相同。

一是天高皇帝遠,政策的宣傳,推廣,執行和監管力度畢竟不能和城市相比;二是,土地管理,農村人對土地支配的相對自由,火葬機構的建立,交通設施和工具,以及經濟水平的制約,使得農村火葬工作實施起來困難很多,操作難度很大。因此,今日之農村,依舊有不少上了年紀的老人自己或後代會為“百年之後”預備棺木和新墳,以備將來之需。還有很多老人也樂於見到後代為其預備的“奢華”棺木,覺得自己在人間沒白走一遭,後代孝順,有面子有福氣……

因地制宜,綜合考慮,這是似小實大的事情,千萬不可小視。農村火葬,任重道遠……




蕭十一瀾


這與農村信仰有關。農村都相信風水,親人過逝後,必請風水師看個吉穴安葬,要求龍真穴的,山環水抱,加上年利月利,曰吉時良,就能使亡人陰安陽樂,福澤子孫。土葬屍骨齊全,能接地氣,可以享受吉地山脈中的旺氣滋潤,使屍骨不腐爛,並能保佑在陽世的子孫,如果屍體火化,就喪失這個功能,或減弱這個功能。農村地廣人稀,適宜土葬,入土為安是每個人子對離世親人應盡的孝道。


吳達16


農村為什麼流行土葬,而不是火葬?因為農村土葬是千百年來流傳下的習俗。入土為安,才是完美的。

火葬費用也高,火葬費殯葬車的運費,骨灰盒等,千二八百的拿不下來。錢是一個方面,主要還是說不習慣,老人辛苦一輩子了,把老人燒成灰,心裡一想都痛,不過頭兩年上邊強調執行,誰家老了人不火化,民政部門不知道沒事,萬一有人舉報了,埋了的也得挖出去火化,還要罰款,有好幾戶都遭到了這樣的惡運,有兩戶寧死也不去火化,上面來的人就地強行往死人身上澆了什麼油,就點燃了,任憑家人苦天嗆地,工作人員上車揚場而去。死人燒的面目全非,不成個樣子,真是“慘不忍睹”。家人只好重埋了事,這算什麼事呢?

這幾年又不緊了,農村人願意去火化就去,不願去就土葬埋了,沒人問沒人管了。

不過有件事不一樣,就是兒女是國家的幹部或工薪人員的,其老人亡故的,必須的火化,怎麼葬就不管了。否則,要受單位的處分或扣工資獎金什麼的。

我兩個哥哥是掙工資的國家人員,我父母逝世後就是先去火化後,又按農村的習俗,把骨灰盒裝入棺材裡再埋葬的。弄了個這樣的不土不洋的埋葬法,但也無可奈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