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3 王嶽川:自選書法集跋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乎,不捨晝夜”。回首生命歷程,學國學和書法已半個多世紀了,不由感慨系之。

運筆磨墨,儘管沒有達到退筆成塚、池水盡墨的程度,但是也頗讓我“為伊消得人憔悴”。細想起來,書法大致有三個境界,與禪宗的“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又是山”具有內在一致性。

王嶽川:自選書法集跋

初境,寫字是技術。如果技術沒達到,就是一個拙劣的書法愛好者。這一層面要求,書法五體皆通,字要精到,結構要精準,章法要合法則,墨法要通透,淡、濃、枯、潤等與作品渾然一體達到很高的水準。其中很多是可以分解的技術,也是張芝、王羲之“池水盡墨”專精要求。但是僅僅達到這一步,只是達到了能品。

中境,寫書法是寫人格情感。所謂藝術就是抒發喜怒哀樂的人性深層情感,故而有憤怒的書法、喜氣的書法、散淡的書法。書法精品往往能傳達人的情感、胸襟、眼光、人格。努力超越技術層面,達到與人格胸襟統一境界是書法超越的關鍵所在。

高境,創作書法是書寫大文化精神。書法作品能傳達時代精神氣質,成為時代的審美風尚。如王羲之之所以成為時代的高峰,在於魏晉時期是人的覺醒時代,個性與精神重於一切,只有我心導我手,我手寫我字,才能形成自己的獨特境界。王羲之處在大變動大自由的時代中,他由外向內、由動向靜、由粗獷到精細,以其神駿的書法改變了漢代以來的時代審美風格。他將整個生命和精神完全投注在書法上,從而臻達其書法的時代高峰。由此可以說,超越時代的書家儘管很痛苦,但脫離時代的書法家必然被歷史遺忘!

王嶽川:自選書法集跋

在經年累月埋頭苦讀中外經典中,我想出經入史,洞悉子集,會同中西,守正創新。不管文化外交和寫作講演多麼忙,每天總要臨池,直到汗流浹背、心手雙暢方罷。如今,書法已經成為自我生命的一部分,確乎“不可須臾離也”。有感於國內“反文化”的書法頗有市場,我提出了“文化書法”理念,並堅持將十六字教學綱領注入北大書法所教學實踐中:

一是“迴歸經典”。所有大師都是從經典中出來的。傅抱石,日臨古畫,終成大家;王鐸,一日臨帖,一日創作。沒有人生下來就是為創新而進行,而是在傳承中感悟求新。甚至可以說,傳承經典的深度決定了書法創新的高度。

二是“走進魏晉”。中國書法的自覺時代始於魏晉。魏晉人書法天真浪漫,童心可嘉。而今一些人酒心、肉心、是非心、功利心佔了上風,一下筆就想能不能獲獎、能不能賺錢。王羲之、王獻之、王珣、陶淵明都視金錢如糞土,真正達到了人格的超邁。魏晉人的平均壽命很短,朝不慮夕,常感人世蒼茫,人生苦短,譬如朝露。魏晉人對生死體會很深,當代人對日常生活的感覺很好,沒有生命危機意識,沒有體會到生命的虛幻。古人要獲得法帖名典難比登天,今日書家看歷代書法真跡不是難事,但是不少人的《中國書法全集》基本上是擺設,很少有人像古人那樣如飢似渴地從中吸取精神養料,令人感到可悲。

王嶽川:自選書法集跋

三是“守正創新”。“正”是傳統的“正”、經典的“正”。一些書法家熱衷於守“西”創新,西方有什麼,中國就來什麼;西方有行為藝術裝置藝術,中國就來行為書法裝置書法。藝術當然可以試驗,拿過來沒有關係,但是中西藝術史上,真正走通的路只有一條——正路!守正創新意在全面抵制那些守“歪”創新,守“怪”創新,守“西”創新,守“商”創新。

四是“正大氣象”。今天拍賣市場,明清的作品通過反覆炒作賣得很好。實際上,明末是衰敗之相,清末被堅船利炮打得很慘,是敗國之相。為什麼拍賣行拍得那麼高,是因為唐宋的作品大多為國家重點文物,收藏不了,只有買明清的。但是這種個人的收藏愛好,不能影響新世紀大國書法美學的氣象。新世紀乃中國崛起的新時代,需要正大氣象的審美風貌的“大書法”,而不是衰敗之相的醜怪書法。書法大國形象的崛起同樣需要書界同仁精誠合作。

王嶽川:自選書法集跋

斗轉星移,已臨深秋。生年不滿百,常懷千歲憂。嘆人生苦短,歧路太多;書藝難精,虔敬難再。三省吾身,宜自珍之。萬年太久,只爭朝夕!

是為跋!

王嶽川

2018年1月18日於北京大學

王嶽川:自選書法集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