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6 曾經捐建救苦廟的開封大鹽商

大太監李蓮英大坑沿曾經居住的院落

在開封大沿坑沿街中段路西有一個二層的木質小樓,其主人的身份經過付保軍先生八年來走訪獲得後代准許今天分享之。讀者聽來可能會感有戲劇性的傳奇色彩,如果再藝術加工定是一個好電影素材。今天小編就帶大家穿越一下這個四合院的百年曆史。或許對現在的大坑沿改造,增加許多人文信息。


曾經捐建救苦廟的開封大鹽商


這個院子在二層樓處往北有一個小門,原四個四合院院子是互相通的。如此產業其實還是主人的低調產業,其大量產業主人當時投入到開封救苦廟的建設中了,後來捐建開封人民會場。所以主人的排氣量就知道不是一般家庭。因為舊開封有半條街的大戶很多,但能把賺來的銀子大量用到公益上的大坑沿街為數還不多。那下面我們就介紹一下

曾經捐建救苦廟的開封大鹽商


曾經捐建救苦廟的開封大鹽商


以上分別是站在院子中主人的孫子與已經過世主人的兒子,而當年建設宅院的主人曾留有氣派的照片,可惜如今已不可尋找。我們只能通過後代想象主人的基因了。

曾經捐建救苦廟的開封大鹽商


曾經捐建救苦廟的開封大鹽商


現在主人的大兒媳已經八十多歲,說起當年的事情還如數家珍。老太太所指之處就是當年的地下道,如今完整保存。此四合院在開封鼓樓區倖存還真是開封大坑沿街改造一興事。


主人名為張字殿榮

一生行俠仗義創業興家

張聘卿生平事蹟回憶錄

記錄人張建德


曾經捐建救苦廟的開封大鹽商


配圖

叔祖父張殿榮,後改殿,字卿。清朝生人,享年八十六歲,葬於祖籍開封市南郊仙人莊。他生前身高七尺又五,力量過人,機智勇為,一生行俠仗義,堅苦創業,使張家能在河南省省會一一開封市,成為榮躍之家,一代名門。堪為我族後輩之楷模


曾經捐建救苦廟的開封大鹽商

配圖

清・成豐年間,由於黃河幾經淹沒,仙人莊連年災荒生活為艱,叔祖父便協妻帶子逃至開封城裡自謀生路。


曾經捐建救苦廟的開封大鹽商


在南關找了兩間破房,安置了妻兒,便白手起家,以割野,賣火繩{票蚊子之用為生,同時他涉身磨場,當時叫“場”張廣交社會朋友,由於他身高力大,有膽有識,主持正義,排難解紛,大有俠義風範,在開封地面上混出了份天下,此時非但生活有著落,且名聲漸揚。


曾經捐建救苦廟的開封大鹽商


後被省府頭李成善聞知,為助手,【李成善為我家表親李茂亭之父,當時大案由李帶領辦理・小案就有叔讓父單獨承辦,於是名望也就更大。如天津一大鹽商黃某,被一暗娼夫婦騙之家中,詐索錢財,事被聘翁所知,便懷揣利刃,隻身人宅,威懾壞人,救出黃某。黃為報答相救之恩,逐增銀二百兩安家,又讓叔祖父赴天津參辦“鹽務”。


曾經捐建救苦廟的開封大鹽商


“鹽務”是清朝官辦的售鹽機構,是清當局剝削百姓謀取暴利的一個重要經濟渠道。


曾經捐建救苦廟的開封大鹽商


當時沒有鐵路,鹽是由天津塘沽、大沽港船運至道口,由道口用馬車過黃河陳橋口黑崗口至開封,再分銷全省各地。當時三個縣為一個“引地”,如“舞郾西引”,即指舞陽、郾城、西華三縣。這條運道後被京漢鐵路所代替。


曾經捐建救苦廟的開封大鹽商


由於聘翁在天津有後盾支持河南又有地利、人和之優勢,所以經過數年的精心經營,成為了可觀的一代富豪。


曾經捐建救苦廟的開封大鹽商


大坑沿街33號


曾經捐建救苦廟的開封大鹽商


大坑沿街44號與南二層木樓原為相通的四處院子的二處,當年大太監李蓮英就曾住在這四處院落之一。


曾經捐建救苦廟的開封大鹽商


據我們後輩所知、所見,在開封市大坑沿街置下了前後通街、四處院落相毗鄰的住宅,共計八進庭院,擁房近百間,真可為深宅大院、氣派非凡;在農業方面,仙人莊、朱仙鎮一帶擁有土地五、六百畝;在工業方面,與天津人士合資興辦了我省最早的工業企業一一開封天豐麵粉廠:在商業方面沿京漢鐵路的漯河市、許昌市的最好地段火車站,購地建房,自辦字號為“豫茂祥”的貿易轉運公司,此兩處生意直延續至抗戰時期,後因日寇侵略停業。


曾經捐建救苦廟的開封大鹽商


當時在江南也置有房地產,但由於年深日久,已無人得知詳情。慈禧太后回鸞,可以說是叔祖父的頂盛時代,在天津黃多年相助下,直接經辦“舞、郎、西引”的鹽務,自已又忽有相當可觀的經濟實力,晚年又以巨資損獻,擔當了開封“救苦廟”的大會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