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4 奇門遁甲:中國古代最高等級的預測決策學法門(一)

當今社會,瞬息萬變,各種新鮮事物不斷湧現,每天都會有無數的信息奔湧而來,每個人都會感到無所適從,不知如何去選擇和決斷。那麼如何在此種情況下,篩選出有用的信息,做出正確的決策,進而指導自己走向成功呢。大家可能會想到很多科學的統計學的方法,但是本閒談是專門講中國傳統神秘文化的,自然會講一些比較另類的方法,今天我們就來聊一下中國古代決策學中,最神秘最高級的一種決策方法,那就是奇門遁甲。

奇門遁甲:中國古代最高等級的預測決策學法門(一)

奇門遁甲

奇門淵藪——《易經》

在中國古代,有一部神妙的經典——《易經》。自《易經》產生後,後世學者大儒都對其進行了多方位的解讀,根據解讀角度的不同,主要分為“義理”和“象數”兩大派別。

從義理方面解讀《易經》,多是強化其哲學內涵。從象數方面解讀《易經》,則主要側重發掘《易經》預測占卜的實際運用功能。後世象數派不斷生髮蔓延,進而形成了中國所特有的預測決策學,主要分為山、醫、命、ト、相五術,其中屬於最高層次的術法被稱為“三式”,即太乙、奇門和六壬,而三式之中,最為靈驗和實用的就是奇門遁甲。

奇門遁甲融周易、天文、律歷、陰陽五行學說於一體,是古代的各種易學決策學中,最為完整的數理模型,預測準確率很高。它把天時、地利、人和,時間空間等影響人類生產生活的各種因素,儘可能地整合到一起,通過巧妙的組合,構建了一個模擬宇宙統一信息場的立體動態象數理模型,既可以用於決策自然、社會、人生各種各樣的事物,也可以向人們提供趨吉避凶的行為指導。

一、奇門遁甲的發展史

奇門遁甲綜合了古老的易經、九宮、八卦、星相術、古曆法,以及天干地支、陰陽、五行原始哲學觀念,從而形成了其完整獨立的體系。而在古籍中,奇門遁甲的出現源自於一個著名的傳說事件。即黃帝與蚩尤之戰。

相傳,遠古時期黃帝與蚩尤進行了一場曠日持久的中原爭霸戰爭,戰事膠著,雙方爭執不下,正在黃帝焦慮之時候,天下降下一位神仙——九天玄女,傳授給黃帝遁甲天書,黃帝得此天書,演習兵法,很快就打敗蚩尤,成為了中原共主。這只是傳說而已,難以證實。

據明朝程道生編撰有《遁甲源流》一書,其中所述,奇門遁甲經過了三個時期四階段的演變:最早是由遠古時期的黃帝始創奇門遁甲,第二階段是黃帝讓風后正式製作奇門局法,風后則將它簡化修改,第三階段是周朝開國功臣姜太公進一步簡化,他將奇門遁甲簡化為72個活局。最後漢初三傑之一的張良又將其簡化為18個活局。鑑於奇門遁甲包含了很多唐宋以後的知識內容,在遠古時期是不可能存在的,所以這種說法也不可信,只是假託古人以增加其權威性與神秘感罷了。

據考證,魏晉以前的史書中,並無奇門遁甲相關內容的完整明文記載,一直到南北朝簡文帝時才開始有了“三門”和“遁甲”的說法。到了宋代,奇門遁甲的各種論著漸漸興盛豐富起來。早期奇門遁甲被視為帝王之學,因其在古代軍事和政治中的巨大作用,歷代統治者都十分重視,奇門著作被藏之皇家秘府,只有有限的人才能接觸到。於是,奇門遁甲日漸成為一種絕學;再加上其本身複雜難學的宮卦推演方法,令歷代學習奇門遁甲的人都發出了“奇門奇門,難入其門”的感嘆。

二、奇門遁甲的組成

所謂“奇門遁甲”,是由奇、門和遁甲三個概念組成的。

奇是指三奇乙、丙、丁。

門是指八門休、生、傷、杜、景、死、驚、開八門;

奇門遁甲:中國古代最高等級的預測決策學法門(一)

八門

遁甲是指六甲隱於六儀之下。遁是隱藏的意思。

甲是指甲子、甲戌、甲申、甲午、甲辰、甲寅這六甲,由於甲在十天干中最為尊貴,所以它隱於六儀之下。

六儀是指戊、己、庚、辛、壬、癸。

隱遁原則是甲子同六戊、甲戌同六已、甲申同六庚、甲午同六辛、甲辰同六壬、甲寅同六癸。

除上面的三奇、八門、六甲、六儀外,奇門遁甲中還有九星、八神。

奇門遁甲:中國古代最高等級的預測決策學法門(一)

九星八神

九星:天蓬、天任、天衝、天輔、天英、天芮、天柱、天心、天禽;

八神:直符、螣蛇、太陰、六合、勾陳(白虎)、朱雀(玄武)、九地、九天這八神。


奇門遁甲:中國古代最高等級的預測決策學法門(一)

奇門遁甲盤

奇門遁甲決策主要由大到小的地、天、人、神四個圓盤構成,每個盤都按九宮八卦而排布。其中地盤布八卦、天盤布九星、人盤布八門、神盤布八神。另外,天盤和地盤上分佈三奇和六儀。具體預測時,根據當時的時日,地盤不動,天、人、神三盤做相應的轉動求得當日當時的的定局,以佔測事物的關係、性狀和動向,做出吉利的指示

奇門遁甲分為年家奇門、月家奇門、日家奇門和時家奇門四種,排局方法各不相同。其中時家奇門最為重要,因為年吉不如月吉,月吉不如日吉,日吉不如時吉。而且時間越精準,預測也越準確。其次是日家奇門,至於月家奇門和年家奇門,用的很少,也很少有人研究。


未完待續...

PS:最近在學習奇門遁甲,在頭條上做個分享,現學現賣,作為學習鞏固吧,也歡迎各位大賢不吝指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