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民國時期各軍閥的軍費是怎麼來的?

眨眼的星星828


關於軍閥軍費那點事,其實說來挺搞笑的。眾所周知,民國初期大小軍閥林立,有幾個鎮子都能成為一方軍閥。養軍隊那是要花錢的,先不說武器裝備,就連最起碼的吃飯穿衣,也是一大筆花銷。



作為大軍閥來說,一般背後都有列強的支持,除了自己地盤上面的稅費徵收外,還可以向列強伸手,或是尋求支援,或是向其借款,不僅能夠得到裝備更新,還可以擴大利益。例如張作霖就是尋求了日本人的幫助才進了北京。可惜,張作霖並沒有給日本人相應的利益,結果在皇姑屯給日本人炸死了。

大軍閥可以如此,一些小軍閥可就沒有這麼好的命了。他們就得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了。最搞笑的就是四川的小軍閥們。這些人為了搞錢,那真的是五花八門無奇不有。



小軍閥們地盤小,所以能夠收得上來的稅也少,所以他們必須巧立名目,多進行一些攤派,將各種稅費都攤派到地方上。但是,他們也知道,把老百姓逼急了,第一他們要造反,第二不利於已經徵兵。所以他們還得想別的辦法。

最簡單的是自己做走私生意。例如大家所熟悉的四川軍閥範紹增範哈兒就通過長江水道,從四川走私貨物到上海,通過杜月笙等人銷贓,從中掙錢養軍。範哈兒這還算是在省外有杜月笙這樣的關係,能夠幫他做生意。



最搞笑的軍閥竟然是靠賭博來養軍,賭場就是他的銀行。第28軍一位姓謝的旅長,一旦軍需官向他告急,他便去賭場賭上幾個小時,出來之後,一個裝著幾萬大洋的口袋就放在軍需官面前了。


傅斯鴻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各顯神通了!

隨便舉幾個例子。

貴州軍閥王家烈

貴州一窮二白,唯一的出產就是鴉片。

王家烈縱容全省老百姓種植鴉片,然後徵收高昂的鴉片稅,同時收購鴉片賣到他省牟利。

此舉表面上能賺到不少錢,其實對於貴州沒有好處。

貴州人民很容易搞到鴉片,導致吸毒的人非常多,男性農民很快就失去勞動力。

連桂軍士兵都抽,成為雙槍兵,沒有戰鬥力、

定期要抽大煙,還怎麼打仗。

人民因為種鴉片賺錢又比較輕鬆,連糧食都不種了,需要向外省購買。

但外省如果也遇到糧荒,沒有糧食可以出售,貴州人就得活活餓死。

所以,鴉片只是廢了王家烈和一群軍閥,貴州老百姓還是一樣窮。

廣東軍閥陳濟棠

陳濟棠搞了很多實業,比如對外貿易之內,各種進出口生意。

陳濟棠非常擅長搞錢,甚至和控制贛南中央蘇區的紅軍達成協議,高價收購鎢礦沙,然後出售。

當時鎢礦沙是全世界暢銷品,利潤非常高。

當時100斤鎢砂能賣52塊銀元,從1932年到1934年10月紅軍長征前,鎢砂貿易總計創造了620萬元的財富,對維持蘇區政府的運作和養活十萬紅軍,抗拒國軍對蘇區的圍剿和經濟封鎖起到了重要作用。

江蘇軍閥齊燮元

江蘇軍閥從來都是很肥的,重要的是當年上海屬於江蘇。

而上海是個下金蛋的雞,每年單單海關稅收就是一筆鉅款。

自然,齊燮元並非不是北洋政府合法領袖,原則上不能接受關稅。

但他是土皇帝,所以仍然想方設法搞到相當一部分關稅款,這是驚人的數字了。

因此,齊燮元才能維持一支強大的軍隊,保住上海這個寶地。

陝西軍閥黨玉琨

黨玉琨和孫殿英一樣,依靠挖掘古墓,盜賣文物撈錢。

黨玉琨是個小軍閥,盤踞陝西鳳翔。

鳳翔雖窮,但有很多秦漢的古墓。黨玉琨為了獲得軍費,使用上千軍人和民夫,將鳳翔境內的西周、春秋、戰國、漢代古墓全部偷盜一空。

盜挖的文物,很多都是國寶級,全部輾轉賣到國外。

黨玉琨年輕時曾在西安、北京等大城市的古董商店裡當過學徒,對文物價值頗為知曉,販賣文物是其老本行,得心應手。

1928年2月黨玉琨偷盜了一座西周時期的古墓,挖出了一件稀世國寶~周公東征方鼎。

黨玉琨直到這件國寶非同小可,悄悄的將其賣給洋人。

周公東征方鼎,現存於美國舊金山亞洲藝術館,是該館的鎮館之寶。

黨玉琨盜賣國寶行為,引起了公憤。

宋哲元趁機以此為藉口大舉進攻,將黨玉琨7000多人打垮消滅。

黨玉琨死於亂軍中,2000多黨羽被擊斃,其餘5000人被俘。

宋哲元勝利後意猶未盡,將5000多戰俘中的上千人斬首處死,成為民國曆史上少有的屠殺俘虜事件。

其他的方法還有很多,比如農業稅、鹽稅、厘金稅(商業稅)等等,還可以想方設法壓榨老百姓,就看軍閥自己的本事了。


薩沙


自從袁世凱稱帝遭到全國人民的反對而病死後,他手下的北洋軍由原本的鐵板一片變為了各自為政,在中國土地上形成了一種大小軍閥林立的狀態。

在那個動亂的年代,只要手裡有槍有兵,就能夠稱霸一方,為所欲為。所以說軍隊是維持軍閥獨立的重要依據,而維持軍隊又需要大量的軍費,在那個不發達的年代,各路軍閥的軍費是怎麼來的呢?


苛捐雜稅,掠奪百姓

稅收是一個國家重要的財政經濟來源,軍閥政府也是一樣,當軍閥們有了武器和軍隊,他們就可以通過打仗來搶佔地盤,然後又在自己的地盤上建立行政系統,任命各級大小官員,用他們來統治老百姓,每年徵收各種稅收,巧立名目。例如田稅,人頭稅,印花稅,有些地方還提前徵收後幾年的稅收,可以說是殘暴不仁,通過這種手段使得軍閥們聚攏了大批資金。

借款和出賣國家利益換取支持

從清政府打仗沒錢開始向外國銀行借錢開始,這些軍閥們也繼承了這種優良傳統。剛開始軍閥們模仿外國向國民們發行國債,向自己國家內的人借錢,可是一次次的失信使得後來根本借不到錢了,就開始向外國銀行借錢。

而借錢又是需要擔保的,軍閥們也沒什麼可以抵押的,只能一鹽稅和海關相抵押,到了後來還錢卻沒錢還的時候就只能任由外國人在中國的土地上面胡作非為了,這也是近代中國的悲劇之一。


種植鴉片,販毒賺錢

販毒一直以來都是一個保利行業,自從中國人在清末染上吸食鴉片的習慣以後,中國便成為了一個鴉片的大市場。軍閥們把鴉片當成了自己的發財之路,紛紛在自己的土地上大量種植鴉片,然後運到市場上去販賣,這樣的話又是一筆客觀的收入。以鴉片為支撐的販毒經濟成為了大小軍閥們財政的重要來源,



盜墳掘墓,發死人財

一般來說,古代皇帝的墳墓裡面都是含有大量金銀財寶的,一些軍閥因為兵響不足,便打起了死人的主意,準備發掘皇陵來補充軍響。例如民國盜墓大賊孫殿英就曾經以演習為名挖掘了慈禧太后和乾隆皇帝的墳墓,裡面光是金銀財寶就拉了一百多卡車。這種方法也成為了軍閥們軍費都重要來源。


歷史評說




民國軍閥的地域性最早來自於清朝末年,其中央軍隊八旗和綠營戰鬥力低下,在征討太平天國等勢力時,不得不依靠地方團練,比較著名的有湘軍和淮軍。隨著清廷的衰落及日益腐敗,地方團練的勢力也日趨擴大,已經可以影響到中央的政策決定。民國軍閥無不於這些地方團練有千絲萬縷的瓜葛。清朝

末年,由於義和團事件清廷受到嚴重打擊,慈禧太后體認到面對西方勢力的衝擊訴諸傳統武力乃毫無作用,因此開始主導新政執行。其中一環乃新軍建立,此新軍之核心部隊由袁世凱建立,乃日後的北洋六鎮。此新軍計劃原先預定擴展至全國建立36鎮約五十萬正規軍,併成為全國主要武力核心。新軍的計劃本身就有極大的問題。由於當時中央為了庚子賠款之財源籌措已經阮囊羞澀,除了北洋六鎮之新軍之外清廷根本拿不出經費來建設各地新軍,因此各地新軍之經費籌措基本上是各省自行辦理;這種方式雖然可以減少中央財政負擔,但顯而立見的負面影響就是這些新軍基本上都是地方自籌自招自練,中央根本無法掌握其控制權,在這種情況下已經註定了各地軍閥出現之必然定局。除了各地自籌之新軍以外,位於中央的北洋六鎮在忠誠性問題上對於清廷也是極大的隱憂,北洋新軍在核心架構上是以袁世凱於小站練兵時所訓練的軍官做為軍隊骨幹,對於袁世凱的效忠性還比清廷來的大;此點清廷並非不知情,因此袁世凱在光緒皇帝及慈禧太后相繼去世後失勢,基本上就是為了削弱袁世凱對新軍之影響力,不過此作法完全失敗,辛亥革命發生時,北 洋六鎮雖接獲清廷的討伐命令,但是卻抗命沒有進行任何動作,清廷不得已重新重用袁世凱亦求抵抗革命的力量,這些原來效忠清廷的北洋新軍就成了後來的北洋軍閥。而地方新軍則成為各地軍閥之骨幹。中華民國成立之後推派各省都督進行治理,都督在各省掌握了政經大權之地位,成為了軍閥養成之溫床。護國戰爭之後,各地軍閥正式成型。


雙子霖


1921年華北大旱,“東北王”張作霖借“賑災”之名強迫東北農民以半價向奉軍出賣糧食,然後由他組織手下到北京和天津售賣,一轉手就是三四倍的差價,每天的純利潤高達9000大洋,只要手裡有兵有權,各路軍閥們多的是摟錢的辦法。

(段祺瑞在天津調停張作霖、馮玉祥)


普及一下“大洋”與現今貨幣的大概比率,在民國時期大洋的購買力是非常“硬通”的,有專家測算過,根據各地經濟水平的不一,一塊大洋在上海相當於60元人民幣、在廣州相當於80人民幣、在北京相當於120元人民幣,而在經濟落後的東北,價值高達200元人民幣。

靠賄選當上“大總統”的直係軍閥曹錕,據稱身家達到5000萬大洋,折算起來約有六億元的資產,就算進不去“福布斯排行榜”,也絕對是鉅富了。接替袁世凱任大總統的馮國璋所發的橫財是“數萬萬”,估計馮鞏看見都得嚇著;徐世昌也達到這個數字,張作霖稍遜,也足有“萬萬”。



(曹錕)


軍閥們講究的是土皇帝般的“家天下”,軍隊和錢財既是“政府”的,也是私人的,所以他們的軍費來源和開支仍然是不分彼此,袁世凱曾向五國銀行集團借款,拿到錢後直接將其中的2000萬大洋存入自己的私人帳戶,再弄到青島的德國銀行轉存。

當然,軍閥混戰、軍隊增加、軍費巨增時,指望軍閥們把揣進腰包的私財拿出來是不現實的,怎麼辦呢,那真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了。



第一,對統治區域徵收苛捐雜稅。


為什麼軍閥都追求擴大地盤呢?為什麼都喜歡搶佔富庶之地呢?無它,稅收來源的大小決定著軍閥的硬實力。四川軍閥混戰時期,田賦可以一年兩徵、三徵、四徵,最多的竟然一年八徵。劉文輝剛剛徵收了田租賦稅,可轉眼功夫又被劉湘趕走,而劉湘對剛剛徵收過的田租賦稅根本就不予承認,這樣,貧苦百姓只得勒緊肚皮再交一次。最聳人聽聞的是灌縣和安縣,灌縣預徵到了1991年,而安縣則預徵到了1993年,這就是瘋狂的“刮地皮”。

第二,向列強和財團、銀行等借款。

袁世凱以鹽稅、關稅為抵押,僅1912年“善後大借款”一次就向英、法、德、俄、日五國銀行團借債2500萬英磅,年息5釐47年償清,本息共計67893597英鎊。張作霖向日本舉債的“西原借款”也達到1.45億日元,這在當時可不是一個小數字。



(唐繼堯)

第三,利用地理條件走私和販毒。

地處邊陲的西南軍閥則主要依靠走私和販賣大煙來籌集軍餉,居然也“刺激”了西南地區的經濟發展。雲南當時盛產鴉片,所謂“雲土”的質量更是遠近馳名,窮兵黷武的唐繼堯就曾大肆出售煙土牟取暴利;包括新桂系軍閥李白黃的崛起,很多學者經過考證認為,他們治理廣西的資金來源,相當一部分是“雲土”路過廣西運到廣東的過路費和運輸費。

第四,利用權力在當地買官賣爵。

曹錕在河北保定舉辦六十大壽,順便封官許爵,北洋政府各部門大小官吏、高級軍官、平津及河南河北兩省富商均到場賀壽,自然厚禮相送,所收禮金和賄金據稱“總價相當於中人之產千餘戶”,這幾乎是一個民國中小型城市的民間資本總額了。



(張宗昌)

第五,直接創辦銀行進而濫發紙幣。

比如奉系軍閥的分支“狗肉將軍”張宗昌,在取得山東統治權後,於1925年9月在濟南開辦“山東奢銀行”並代理省財政金庫,大肆濫發山東省銀行票、軍用票、金庫券、公債等,督魯三年前後共發行金庫券1600萬元;銀行累及發行鈔票2300萬元。

第六,開辦公司“官倒”和挖掘礦藏。

這就屬於靠山吃山靠海吃海了,管理海岸線和港口城市的軍閥,可以不受限制的倒賣軍火、奢侈品等洋貨,那佔據山區的軍頭就可以挖煤礦、挖金礦。

(袁世凱和列強代表)


度度狼gg


小小小百科全書觀點

從滿清政權滅亡到新中國成立,這期間在中國歷史上有一個特殊的歷史時期。也就是軍閥割據混戰的民國時期。民國時期雖然名義上有國民政府,但實際上各地軍閥割據混戰誰都不服誰。表面上他們對外宣稱支持民國政府的任命和管理。但實際上各軍閥在地方上都實行自治管理,有自己的軍隊體系和行政體系。至於這些軍閥的誕生主要源於兩個歷史時期,也就是北方軍閥時期和民國新軍閥時期。


在當時軍閥數量最多的時候,整個中國大大小小的軍閥實力差不多能有上百個。一個省份大小軍閥都得有十來個。最初時期軍閥互相吞併擴張也就導致了連年戰亂不斷。最終通過不同的吞併和合並形成了民國時期的八大軍閥體系,分別是直係軍閥、皖系軍閥、奉系軍閥、蔣介石的中央軍、馮玉祥的西北軍、閻錫山的晉軍、雲南龍雲的滇軍、李宗仁的桂系軍閥和張學良的東北軍。其餘的四川數個軍閥依舊混戰不停。這些還都都是大軍閥頭子,下邊小軍閥還不計其數呢。


也因此很多人有一個疑問,民國時期那麼多軍閥互相之間戰亂不止,那麼他們的軍費是怎麼來的呢?簡單來說軍閥的軍費有四大來源:徵稅、私印貨幣、金融集資、販毒。就拿四川軍閥來說,民國時期四川軍閥劉文輝和劉文彩兩兄弟在四川巧立名目各種亂收賦稅高達700多種。也就是當時四川人衣食住行吃喝拉撒都需要繳費。而且當時很多軍閥還不是隻收當年的賦稅,而是提前收取賦稅。比如四川,雲南,貴州等地軍閥徵收的賦稅都預付到幾年之後了。

而且當時販賣鴉片也是軍閥斂財的一種手段。就以西南三省為例,民國時期販賣鴉片的重災區就是這幾個地方。除此之外當時的軍閥也不考慮什麼通貨膨脹之類的問題。很多軍閥就是沒錢了就自己印。所以導致民國時期通貨膨脹極為嚴重。從歷史記載中可以瞭解到,湖南、福建、新疆甘肅等地都是私印貨幣的代表。民國時期這些地方流出的銀元大都是軍閥貨幣。軍閥印製的銀元做工粗糙,成色不好,而且質量輕重各不相同。 所以當時軍閥貨幣流通範圍不是非常的廣具有侷限性。


再說金融集資這塊。民國時期上海屬於中國的的金融中心。很多軍閥就通過在上海走私以及開設賭場參股等來斂財。當初四川軍閥範紹增就是一個最大的走私頭子。而當時上海灘的三位大亨黃金榮、杜月笙、袁嘯林就是上海本地幫助各大軍閥銷贓的中間商。後來也有軍閥通過開設銀行和發放債券等方式來募集軍費。總之最後打來打去搞來搞去受傷的還是老百姓。

感謝閱讀。喜歡的朋友請關注轉發支持一下。歡迎大家留言探討


小小小百科全書


據資料統計1912年全國有軍隊100多萬,當年軍費預算是1.6億元,佔財政支出的四分之一強。而這些錢經過層層剋扣,根本到不了每個士兵的口袋裡。民國陸軍總長黃興就說,南京這邊的軍糧已經出現了嚴重短缺,士兵潰散已成定勢。

這可是剛剛推翻清朝的革命軍隊,卻因為軍餉不到位說散夥就散夥,毫無革命精神。而1912年一年時間內,因軍餉問題引起的大規模兵變竟然有30次之多,可見軍費對於民國軍閥的重要性。

其實說白了誰有了錢誰就有勢力,“大炮一響,黃金萬兩”可不是白說的。那麼民國各路軍閥是如何解決軍餉問題的?

一、借外債

袁世凱掌權時基本就是靠借外債度日的,不過當時的中國一窮二白,袁大總統只能以關稅、鹽稅為擔保,通過在西方發行債券向各國借款,這筆錢分期47年至1960年到期還清。袁世凱死後,後繼者繼續償還借款,直到抗戰時停止交付。

段祺瑞奪權後為擴大軍備,以東北鐵路、礦產、森林為抵押,通過西元龜三向日本借款八次。這一借基本就把東北賣給日本人了。蔣介石在1927年下野後,前往日本借款三千萬日圓,暫時維持了南京政府的基本運作。抗戰和內戰時,老蔣又大規模向美國借外債,甚至不惜派老婆宋美齡前去遊說美國各界。

二、借內債

外債通常是有一定實力的軍閥才能借到的,其他小軍閥借不到外債,轉而借內債來解決問題。比如許諾辦一些工程事業,向當地富商百姓發債券,運氣好的還能兌現,但這些債券基本上和廢紙一樣,他們根本不會還。

再比如預徵田賦等其他賦稅,一下子徵收十年的,這些軍閥當時拍板說一次性交齊,以後再不收,基本是空頭支票。有些地方的田賦甚至已經預徵到了一百年之後,連孫子輩的稅也一遍提前交了。讓人瞠目結舌。

三、苛捐雜稅

民國各路軍閥在當地就是土皇帝,他們通過設立名目繁多的苛捐雜稅橫徵暴斂來籌措軍費、聚斂財富。比如四川的劉文輝、劉文彩兄弟,壟斷了當地商貿,巧設稅目,大發橫財。據不完全統計,民國時期的各種苛捐雜稅大概有700多種,也就是說吃喝拉撒都得交稅。

四、鴉片貿易

鴉片又稱煙土,是當時中國的“硬通貨”,實打實的暴利行業。民國軍閥為了軍費基本都在後方種植鴉片,一方面自產自銷,一方面賣到別處。西南地區的貴州、雲南和四川是鴉片重災區,當地的軍人基本上人人抽大煙,菸袋不離手,尤其是黔軍。

而各地對鴉片徵收重稅,此項收入竟然佔了當地財政大頭。

五、產業壟斷

除了借債、賣鴉片,一些軍閥也會發展一些產業,並依靠自己的權力形成壟斷,諸如銀行、礦山、賭場。像張作霖在東北開礦無數,個人名下有許多銀行、錢莊。執掌山西的閻錫山則比較重視發展實業,算是另類。


石頭說歷史


對於軍閥部隊而言,“當兵吃糧”才是天經地義的。因此,民國的諸多軍閥們,為了保持自己的地盤和權勢,當然需要足夠的金錢糧餉以維持部隊。至於為了更進一步或自保,參與軍閥混戰,“大炮一響,黃金萬兩”,軍費也就更為重要了。



軍閥割據的民國

直到今日大家都知道打仗打的就是錢,我們祖國在抗日解放戰爭時期因為經濟方面導致的裝備差付出了許多條人命。可見其中厲害。那麼民國時期軍閥混戰中各大軍閥的軍費是如何來的?

第一 就是增加各種稅收

除了名目繁多的苛捐雜稅外,軍閥們還很有超前意識,他們還可以預徵,把未來的稅徵出來。除了軍閥“中央”規定的必繳稅賦以外,各地行政長官還私自的增加本地區稅收,很多民眾都需要負擔多重稅賦,而這個軍閥收稅的名義也是發揮出了最大的“想象力”,比如說什麼飲水稅、婚嫁稅、運糞稅等“奇葩”稅收。 比如運糞稅,其就是四川軍閥楊森搞出來的,幫城裡人運大糞也要收稅。 有人寫詩諷刺道:“自古未聞糞有稅,如今唯有屁無捐。” 蓋房子要交稅,買牲口要交稅,殺了牲口吃肉也要交稅。反正是雁過拔毛,獸走留皮,除了呼吸不交稅,幹啥都得交稅。



他們總會不斷的想出新的收稅名義,有些軍閥甚至“支持”預收稅賦,民眾必須按照要求繳納隨後幾年甚至幾十年的稅務,河南的軍閥把稅收到了1950年建國之後,熱河的湯玉麟甚至把稅收到了1972年,這個超前意識還是很強,足以看出他們的貪婪。除了農業稅以外,還可以設置關卡,收取過往商人的流通稅,這叫做“厘金”,是晚清督撫們留下的規矩,當年曾國藩就是靠這筆錢養活的湘軍。厘金對民間商貿的打擊相當大,直到三十年代之後宋子文整頓財政才取消。

第二就是向外人借款

軍閥僅僅依靠收稅很多時侯無法完成擴張,因此他們都會找外國政府貸款,以取得帝國列強們的支持。軍閥們之所以選擇向帝國列強們借款,一是地方上百姓太窮困了,徵稅已到了極點,再徵百姓們就沒法活了;二是向外國借款數量多,來得也快,可以快速擴大實力。

當然向別人借錢總是要還的,如何還呢?主要有兩個辦法:一是向百姓們徵稅,長時間地慢慢還,揹負高額利息;二是將轄區內的資源抵給列強,讓他們來開發資源賺錢。比如說奉系軍閥就向日本借了不少的貸款,還款的方式就是跟日本合作修鐵路,販賣東北地區的資源給日本。最後因不和日本人合作被炸死在皇姑屯。


第三就是自己做生意

比如販賣煙土,種植罌粟。廣東軍閥龍濟光是比較早靠鴉片籌措軍費的,他在1914年在全國率先實行鴉片公賣制度,從中獲得巨大利益。西北軍閥也依靠壟斷鴉片買賣而使實力不斷增強,他們蒐購西北煙土販賣到華北一帶,然後換取軍械彈藥陝西軍閥劉鎮華強迫農民種植罌粟,徵收“煙畝罰款”,大發鴉片財。陝西南部的吳新天勒令陝南25縣種植罌粟,漢中盆地40%的耕地變為罌粟田,每年360萬軍餉皆由此來。雲南軍閥唐繼堯大開菸禁,1920年雲南罌粟田已經達到36萬畝,唐繼堯下令擴大種植面積,到了1923年罌粟田已經達到70萬畝,鴉片收入佔其財政收入的30%。


大家所熟悉的四川軍閥範紹增範哈兒就通過長江水道,從四川走私貨物到上海,通過杜月笙等人銷贓,從中掙錢養軍。範哈兒這還算是在省外有杜月笙這樣的關係,能夠幫他做生意。最搞笑的軍閥竟然是靠賭博來養軍,賭場就是他的銀行。第28軍一位姓謝的旅長,一旦軍需官向他告急,他便去賭場賭上幾個小時,出來之後,一個裝著幾萬大洋的口袋就放在軍需官面前了。

第四就是興辦實業,自己發展

不是所有軍閥都那麼無恥,也有一些軍閥是比較有節操的。主要是因為他們的地盤比較穩定,所以對自己地盤的建設很上心,比如山西的閻錫山。 閻錫山在山西進行了很多很有建設性的舉措,開創工廠、礦場,修建鐵路,甚至還創立了山西的銀行,發行本省的貨幣。由於山西一直比較和平,以及閻錫山治省有方,讓山西的財政收入節節上漲,成為民國各省中經濟形勢最好的一個。

第五就是財團支持

這方面的代表,也是最為成功的,就是大名鼎鼎的蔣介石了。北伐勝利後,掌握了軍政大權的蔣介石,唯一欠缺的就是財源,而這時,通過與宋美齡結婚,聯繫上當時中國最具實力的江浙財團後,蔣介石正式羽翼豐滿,成為當時民國勢力最強大的一方。


蔣介石和宋美齡

正是有了江浙財團的支持,才有了金元攻勢的無往不利,才有了蔣介石在蔣桂戰爭、中原大戰等軍閥混戰中的輝煌勝利。併為蔣介石最終名義上統一全國,奠定了基礎。

當然,除了這幾種最主要的方式,軍閥們為了籌措軍費,可以說無所不用其極,有的如土匪一般公然搶劫,有的在統治地區濫發鈔票銀元,有的甚至對於封建王朝的古墓下手。


大老二爺


一個事實是——民國的老百姓,生活水平是不如大清的。

大清的時候,雖然苛捐雜稅也多,好歹有個節制,因為怕再來一次太平天國,不敢把老百姓逼的太狠。尤其不加農業稅是大清的政治正確(康熙皇帝定的規矩),所以大清的苛捐雜稅是有限的,朝廷收入主要靠關稅。

更重要的是,大清內部比較穩定,不打仗,慈禧新政之後,清朝的財政收入連連升高。1911年的前十個月財政收入居然達到了空前的三億兩,多是來自於實業和關稅的增長,老百姓的負擔在彼時還處於一個勉強可以忍受的階段。

到了民國,完蛋了。


民國時期,整個中國陷入了內戰狀態,各軍閥為了擴充軍隊瘋狂聚斂財富,管你老百姓造反不造反。何況熱兵器時代,軍閥也不怕農民起義了。

軍閥的主要收入來源,有以下幾種:

一:刮老百姓

就像《讓子彈飛》裡葛優說的那句話——“不刮窮鬼的錢你想掙誰的錢啊?!”

歷朝歷代的統治者,缺錢的首要想法就是刮老百姓。大清亡了,軍閥可以肆無忌憚的加徵了。蓋房子要交稅,買牲口要交稅,殺了牲口吃肉也要交稅。反正是雁過拔毛,獸走留皮,除了呼吸不交稅,幹啥都得交稅。

除了名目繁多的苛捐雜稅外,軍閥們還很有超前意識,他們還可以預徵,把未來的稅徵出來。河南的軍閥把稅收到了1950年建國之後,熱河的湯玉麟甚至把稅收到了1972年!如果再努努力,沒準連改革開放以後的稅都要由他收。

除了農業稅以外,還可以設置關卡,收取過往商人的流通稅,這叫做“厘金”,是晚清督撫們留下的規矩,當年曾國藩就是靠這筆錢養活的湘軍。厘金對民間商貿的打擊相當大,直到三十年代之後宋子文整頓財政才取消。

二:開創新門類

大清和袁世凱倒了,軍閥沒人管了,他們可以公開的幹一些過去不敢幹的事情——販毒。

西北的軍閥命令老百姓種鴉片,關中大片的土地不種糧食改種鴉片。軍閥將這些鴉片低價收購來,賣到上海武漢等大城市去賺取暴利,這是西北軍閥賺錢的妙招。

不過也有一些軍閥是比較有節操的。主要是因為他們的地盤比較穩定,所以對自己地盤的建設很上心,比如山西的閻錫山和東北的張作霖。

閻錫山在山西進行了很多很有建設性的舉措,開創工廠、礦場,修建鐵路,甚至還創立了山西的銀行,發行本省的貨幣。由於山西一直比較和平,以及閻錫山治省有方,讓山西的財政收入節節上漲,成為民國各省中經濟形勢最好的一個。

東北由於地盤穩定,張作霖也進行了很多建設。鐵路、工礦之外,東北當局還開設了不少學校,現在東北的很多高校(如吉林大學),都能在民國找到影子。

除了自己建設之外,蔣介石由於地理優勢,天然享有了廣東和江浙的交通便利,這讓他擁有了清朝財政遺產中最值錢的一部分——關稅

蔣介石因為掌握海關,財政收入遠超其他軍閥,軍隊裝備也是最好的。中原大戰時,馮玉祥的西北軍連步槍都做不到人手一把,蔣介石的軍隊卻擁有飛機坦克,顯示了雙方財政的天壤之別。

還有一種另闢蹊徑的,是孫殿英。

孫殿英作為一個小軍閥,沒有自己穩定的地盤,刮老百姓也輪不到他,他只能仰大軍閥的鼻息生存。但是他另闢蹊徑,居然盜了清東陵!

孫殿英把清東陵用炸藥炸開,把慈禧和乾隆的墓都給洗劫一空,靠盜墓發了一筆橫財。他將盜墓的一部分所得用來賄賂國民黨高官,最終在溥儀強烈抗議,中外震驚的情況下,居然啥事沒有,吞下了這筆不義之財。

三:外國援助

對於軍閥來說,還有一筆重要收入,就是來自帝國主義的援助和借款。

所謂“援助”,自然不是無償的,帝國主義不是慈善家,沒有回報,他們才不會給中國人半文錢,這些錢需要用主權和利益來換。

從袁世凱時期,民國的借款就開始了。袁世凱因為空頂著一個大總統的帽子,各省卻不給他交稅,所以他只能向五國銀行團借款以維持北洋政府的運轉。後來段祺瑞維持北京政府也是靠的袁世凱留下的“善後大借款”。

在各國之中,只有蘇聯是一個特例。

蘇聯可能是唯一一個對外援助不求回報的國家,至少在蘇聯初期是這樣。蘇聯剛建立時,這個充滿了理想主義的政權想要扶持全世界的革命,中國自然也不例外。二十年代初,蘇聯在中國扶持了兩個政權——廣東孫中山政權和西北馮玉祥政權。

可以說,國民黨北伐之所以能成功,與蘇聯的支持是分不開的。

不過後來蔣介石放棄蘇聯,轉投了英美。在蔣介石之前,北洋政府段祺瑞也比較親英美。他們都是英美帝國主義在中國扶持的代理人。

英美扶持了自己的代理人,日本自然也不閒著,日本人扶持的最成功的代理人就是張作霖。


現在的人,聽了幾個故事,看了幾集連續劇,就以為張作霖是什麼愛國志士,把日本人耍的團團轉還討不到便宜,認為張大帥真是機智。

屁!

民國軍閥中,可以說頭號漢奸就是張作霖。張作霖起家靠的就是日本支持。為了得到日本的支持,張作霖什麼都敢賣,什麼南滿鐵路,什麼駐兵權,什麼吉林礦產,只要日本人肯出錢出槍,東三省沒有什麼是老張不敢買的。

在張作霖之前,1904年日俄戰爭日本雖然贏了,但是東北還有多家帝國主義玩家。俄國沒有完全退出,英美勢力仍在。可是在老張的一頓操作下,日本吞併了東北的鐵路、礦產、港口,掌握了東北的經濟命脈,逐出了除蘇聯以外的各國勢力,所以後來日本侵佔東北才能這麼順利。

所以,對於張作霖這個土匪頭子,他的那些“愛國”事蹟聽聽就行了。拿他當好人,那真是拜錯了墳頭!


小約翰


中華民國又可以稱之為中“閥”民國,短短的三十幾年大大小小的軍閥割據一方,連年混戰,打仗得要錢啊,“大炮一響,黃金萬兩”可不是一句空話,那麼各路軍閥的軍費是怎麼來的呢?

一、搜刮老百姓

為了錢軍閥無所不用其極,巧立名目,不顧人民死活,徵收各種苛捐雜稅,極力壓榨統治區內的人民,所以有“民國萬稅”之說。

軍閥依掌握武裝力量大小,往往會控制大小不等的地盤,隨意加派或者截留稅收。

就像《讓子彈飛》裡葛優說的那句話——“不刮窮鬼的錢你想掙誰的錢啊!”

根據統計,河北一個縣就有300多種新立的各種雜稅,如殺豬要交稅,捆豬的繩子要另外交稅,船開要交稅,船不開也要交稅,上下船還得單獨交稅,出生有落地捐,結婚有新婚捐,死了有棺材捐,種樹有植木捐,·····在軍閥楊森治下,甚至連進城挑糞的農民也要交糞捐。所以當時有人諷刺“自古未聞糞有稅,如今唯有屁無捐。”

軍閥們甚至貪婪到開始徵收“未來稅”,河南的軍閥把稅收到了1950年建國之後,熱河的湯玉麟甚至把稅收到了1972年!北京廊坊一帶的邊防保障特別稅在1937年時已經收到了2035年,已經喪心病狂。 設置關卡,收取過往商人的流通稅,這叫做“厘金”,是晚清督撫們留下的規矩,當年曾國藩就是靠這筆錢養活的湘軍。厘金對民間商貿的打擊相當大,直到三十年代之後宋子文整頓財政才取消。

二、借款和經濟援助

辛亥革命勝利後,竊取革命果實成為大總統的袁世凱,只空頂著一個大總統的帽子,各省卻不給他交稅,他就以辦理辛亥革命善後為名,向英、法、美、日本等多國列強借了總額高達2500萬英鎊的借款,袁世凱利用這筆龐大的借款,擴充北洋軍,賄賂收買其他軍閥部隊,從而不斷擴充自己的勢力範圍。

解放戰爭時期的蔣介石總共獲得了十幾億美元的經濟援助,沒有這些錢,他根本打不起內戰

龐大借款,除了高額的利息外,還以海關、鹽稅、煤礦、鐵路等等為抵押,而正是列強侵略中國的重要手段,不論是北洋軍閥還是國民黨新軍閥,賣起國家主權那是絲毫不手軟。

三、種植鴉片,販賣鴉片或走私獲得金錢。

當時民國的軍閥,絕大多數都曾因種植鴉片、販賣鴉片獲利。如西北的軍閥命令老百姓種鴉片,關中大片的土地不種糧食改種鴉片。軍閥將這些鴉片低價收購來,賣到上海武漢等大城市去賺取暴利。 四川軍閥範紹增範哈兒通過長江水道,從四川走私貨物到上海,通過杜月笙等人銷贓,從中掙錢養軍。

四、發展地方經濟。

閻錫山在山西進行了很多很有建設性的舉措,開創工廠、礦場,修建鐵路,甚至還創立了山西的銀行,發行本省的貨幣,讓山西的財政收入節節上漲,成為民國各省中經濟形勢最好的一個。

五、財團支持。

最成功代表人物就是蔣介石。北伐勝利後,掌握了軍政大權的蔣介石,通過與宋美齡結婚,靠上當時中國最具實力的江浙財團後,才有了金元攻勢的無往不利,才有了蔣介石在蔣桂戰爭、中原大戰等軍閥混戰中的輝煌勝利,併為蔣介石最終名義上統一全國,奠定了基礎。

六、發行鈔票、和盜墓:

北洋軍閥時期不僅中央政府發行鈔票,各省也很多自己發行本省鈔票的,比如東北的奉票、雲南的滇票等等。軍閥們急用錢的時候,往往就會開足馬力印一批,結果就是鈔票貶值。奉票從1919年到1931年12年間,奉票貶值14498%。

1928年夏,孫殿英以軍事演習為名成功的把慈禧和乾隆的墓都給洗劫一空,靠盜墓發了一筆橫財。後來事情敗露,他選取了一些國寶級文物送給了南京方面的上層人士。孫殿英即得到了軍餉又保全了自己的性命,而且還升官了。

孫殿英這樣為自己辯解:滿清政府害了我祖宗三代,我這是不得不報仇為革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