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5 週末重要發聲!銀保監會副主席樑濤給金融業治理開"藥方",認為全球金融風險不容樂觀

週末重要發聲!銀保監會副主席梁濤給金融業治理開

週末重要發聲!銀保監會副主席梁濤給金融業治理開

本週末,國際金融論壇(IFF)第16屆全球年會在廣州舉行,銀保監會副主席梁濤出席本屆年會,並就增強金融業治理能力,為金融穩定發展提供製度和機制保證發表主旨演講。

梁濤表示,當前全球經濟增速放緩,主要發達國家和新興經濟體增長動能趨於疲軟。一些國家處於負利率的狀態,貨幣政策空間壓縮,許多國家加大財政支出力度,導致政府債務水平、赤字水平大幅度上升。總體看,全球經濟金融風險不容樂觀,經濟刺激政策的效果遞減,埋下了金融風險的隱患,維護金融穩定依然任重道遠。

對我國而言,近年來,中國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推進,企業金融體系穩健運行,風險總體可控,為推動經濟平穩健康發展提供了有力的金融支持,我們維護金融穩定具備不少有利的條件。

我國維護金融穩定具備不少有利條件

梁濤表示,維護金融穩定是全球面臨的共同課題。國際金融危機以來,世界各國金融監管部門都把維護金融穩定作為核心任務,採取了包括完善貨幣政策、強化金融監管、優化金融結構在內的一系列措施。目標就是提高金融業的治理能力,增強金融體系的穩健性,降低金融危機的破壞力。

與此同時,全球政治、經濟、金融局勢已然錯綜複雜,當前全球經濟增速放緩,主要發達國家和新興經濟體增長動能趨於疲軟。為應對經濟下行,美歐日本等主要經濟體迴歸寬鬆的貨幣政策,增加了貨幣投放,對新興經濟體匯率、資本市場的穩定和市場流動性產生了外溢影響。一些國家處於負利率狀態,貨幣政策空間壓縮,許多國家加大財政支出力度,導致政府債務水平、赤字水平大幅度上升。還有的國家奉行貿易保護主義,導致貿易摩擦加劇,進一步阻礙了全球經濟增長。另外,地緣政治風險此起彼伏,也在威脅著全球經濟市場的穩定。

“總體看,全球經濟金融風險不容樂觀,經濟刺激政策的效果遞減,埋下了金融風險的隱患,維護金融穩定依然任重道遠。”梁濤稱。

反觀中國,梁濤認為,近年來,隨著我國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入推進,金融體系穩健運行,風險總體可控,為推動經濟平穩健康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持。總的來看,我們維護金融穩定具備不少有利的條件。

首先,中國經濟轉向高質量發展,為優化金融服務提供了廣闊的空間。當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持續深化,經濟轉型升級和新舊動能轉換的節奏加快,先進製造業、信息技術、綠色環保、居民服務等新領域、新業態蓬勃發展,為拓寬金融服務領域、創新金融服務方式提供了難得的機遇和廣闊的空間。

今年三季度末,高端裝備製造、信息技術服務、科技服務業的銀行貸款同比增速分別達到42.1%、17.4%、35.3%,明顯高於全部貸款增速,主要銀行綠色信貸餘額超過10萬億元,佔全部貸款的比重接近10%。

第二,宏觀政策具備空間和彈性。我國宏觀政策彈性充足,政策迴旋餘地較大。逆週期調節的不斷加強,為實現“六穩”目標,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保駕護航。近年來,我國有序推進結構性去槓桿各項政策措施,推動宏觀槓桿率趨於穩定,為化解金融風險提供重要保障。

第三,存量金融風險有效釋放,防範化解風險的經驗更加豐富。過去幾年,針對金融業面臨的風險,我國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堅決整治金融市場亂象。

2017年以來,壓縮高風險金融資產約16萬億元,穩妥處置部分金融機構風險,有序化解了互聯網金融風險,嚴厲打擊了非法集資等非法金融活動。總體來看,金融領域的野蠻生長現象得到了有效遏制,金融風險由發散狀態轉向收斂,也積累了更加豐富的防範化解風險的經驗。

第四,金融業保持較強的風險抵禦能力,重要金融機構運行穩健。我國金融機構的貸款撥備和資本金充足,銀行業資產減值準備餘額達到6.7萬億元,撥備覆蓋率超過180%,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14.54%,保險公司的綜合償付能力達到247%,具有較強的損失吸收和風險抵禦能力。近年來,銀行業加大不良貸款的處置核銷力度,過去兩年共處置不良貸款4.9萬億元,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保持在2%以下,為更好地應對風險騰出了空間。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資本充足、經營穩健、管理規範,具有較強的抗風險能力,能夠充分發揮金融穩定器的作用。

開出增強金融業治理能力的“藥方”

不過,在看到我國金融體系運行總體穩健的同時,梁濤也指出,當前金融業運行中還存在一些風險問題,金融業發展還不平衡、不充分,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質量和水平還有待進一步提高。部分金融機構公司治理水平和風險防控能力不能完全適應高質量發展的要求,需要進一步增強金融業的治理能力,充分利用各項有利條件維護金融體系的穩健運行。

梁濤認為,增強金融業治理能力,首先要堅決防止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信貸的順週期特徵會加大經濟波動的幅度,在經濟下行期,金融機構風險偏好下降,可能會加大經濟下行的壓力。要進一步加強逆週期調節,完善金融機構盡職免責和激勵考核機制,引導金融機構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推動金融與經濟良性循環。

另外,要高度重視防範金融風險在金融市場和同業網絡中的傳播。進一步完善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的監管,穩妥處置風險水平高、行業競爭弱的機構,引導金融機構加強交易對手的管理,健全風險管理機制,防止單家機構的風險蔓延引發系統性風險。

梁濤稱,增強金融業的治理能力,還要深入推進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高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目前,我國金融機構的數量超過5000家,但是機構種類不多、業務模式相近、客戶選擇集中。一些熱門行業和客戶面臨的多頭融資、過度融資的問題嚴重,部分處於成長期的企業則獲得的金融支持較少,金融供給的適應性、普惠性明顯不足。

“因此,要大力優化融資結構和金融機構體系、市場體系和產品體系,金融機構要以客戶為中心,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提供高質量、差異化的金融服務。”梁濤稱,中小銀行要改進商業模式,找準發展定位,不求大而全、專注小而美。切實發揮紮根當地、服務小微的積極作用。

梁濤表示,增強金融業的治理能力,還需要進一步提高金融機構的公司治理水平。好的公司治理結構能夠充分發揮股東、管理層、員工等各方面利益相關者的積極性,形成激勵機制,推動金融機構沿著正確的方向發展,有效地應對內外部的風險。所以,要把完善激勵約束機制、內控機制和風控體系有機結合起來,科學設定內部激勵考核體系,減少規模和速度等數量指標,增加風險防控、服務實體經濟效益提升的質量因素,完善綜合評價體系。

他還認為,增強金融業的治理能力,要進一步加強合規建設,把遵守法律法規和監管規定作為開展業務前提和底線,其他參與金融活動的機構也必須遵守監管規則。

增強金融業的治理能力,還要持續提升監管能力,加強金融監管,做到管住人、看住錢,扎牢防火牆,加大對違法違規行為的懲處力度,提高監管的前瞻性、預見性。及時發現和處置風險,減少風險損失事關重要。要加強金融風險預警機制建設,制定具有可操作的風險評測指標,努力實現風險早識別、早預警、早發現、早處置,指導金融機構開展不利情景下的壓力測試,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風險應對預案。要加強金融監管協調、統籌金融監管資源、形成監管合力、消除監管套利,共同維護好金融體系的穩健運行的良好態勢。

增強金融業的治理能力,還要加強國際合作。梁濤稱,在當前金融體系面對諸多複雜挑戰的背景下,更應加強國際合作,增強宏觀經濟的協調性,結合本國經濟發展實際,推廣監管措施在全球範圍內一致有效實施,同時要進一步加強國際監管合作。完善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監管、完善跨境風險處置機制,提高金融開放條件下金融業治理能力、風險防控能力,更加有效地維護金融穩定。

周末重要发声!银保监会副主席梁涛给金融业治理开

券商中國是證券市場權威媒體《證券時報》旗下新媒體,券商中國對該平臺所刊載的原創內容享有著作權,未經授權禁止轉載,否則將追究相應法律責任。

ID:quanshangcn

Tips:在券商中國微信號頁面輸入證券代碼、簡稱即可查看個股行情及最新公告;輸入基金代碼、簡稱即可查看基金淨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