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6 九江日报专版报道|都昌:打造“最美”岸线 呵护“一湖清水”

“东方百慕大,鄱湖都昌县”。都昌是鄱阳湖区生态大县,拥有鄱阳湖三分之一水域、三分之一湿地、四分之一岸线,近年来,该县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推行河湖长制,以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三年攻坚行动为契机,围绕水资源保护、水污染治理、生态修复与保护、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河湖岸线资源保护利用、绿色产业发展等六大领域推动河长制工作纵深发展,着力打造鄱阳湖“最美”岸线,呵护鄱阳湖“一湖清水”。

倾力打造鄱阳湖“最美岸线”

都昌县把打造河湖最美岸线列为县委县政府2019年一项重要工作。针对境内鄱阳湖岸线总达308.8km的实情,该县多措并举推进鄱阳湖最美岸线建设。

九江日报专版报道|都昌:打造“最美”岸线 呵护“一湖清水”

一是以更高的高度重视。4月16日以来,县委书记肖立新、县长钟有林先后十多次深入沿湖21个乡镇调研指导,亲自部署河湖管控、城乡联动和规划引领工作,高位推动岸线管护和最美岸线打造工作。
  二是开展更加缜密的全面排查整改。成立以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谭四明,县政府副县长段新华、胡雄民、邹成伟等四位领导具体负责分项抓落实。2018年以来,全面摸排彻底清理违规占用滩涂堆砂73处,清理固废堆放点37个,搬迁工厂2家,拆迁沿湖养猪场12个,整顿关停非法码头3个,清理沿湖村庄垃圾点51个,拆除非法采砂船13艘。
  三是开展更加扎实的专项治理。结合生态环保攻坚和河湖长制工作,开展船舶污染、非法采砂、非法捕捞、湿地保护、临湖内湖密度养殖、河湖“四乱”治理、集中饮用水源地保护、入湖排污口治理等11项专项治理。组建最美岸线建设办公室和河湖岸线巡查专业队,开展最美岸线宣传和24小时全域巡护。创新湖区砂石销售统一经营模式,制定河砂和建筑材料进出“四定一不”岸线管理制度,实行定地点、定时间、定运输量、定申报对象、在岸线装卸不落地的申报审批和管理办法,推进美丽岸线、乡村振兴和建设工程互相促进。


  四是更加紧密地推进城乡联动。高规格编制《都昌县鄱阳湖百里岸线生态风光带总体规划》和《都昌县鄱阳湖岸线一期重点山体生态修复详细设计》,融资1200万元,开展对县城规划区内1400亩滩涂和6处山体绿化复绿。整改19处双退圩堤复堵,投资2.1亿元新建12个集镇污水处理厂和县城污水管网升级改造,高标准完成以“牛奶湖”治理为主的23座矿山生态修复,招标环卫一体化PPP项目,对岸线一公里以内所有水域和乡村环卫统一收集、管理和处理,南峰镇、周溪镇、万户镇、徐埠镇、都昌镇、多宝乡和和合乡等乡镇组建了岸线管护专门队伍,每月有工作安排和督查,开展了各具特色的岸线项目治理。
  与此同时,河湖管理范围划界工作已启动。根据省、市文件精神要求及都河办字(2018)35号文件,按照“轻重缓急、先易后难、尊重历史、考虑现实、因地制宜、先划界、后确权”的思想,近期将全面完成鄱阳湖都昌水域及6条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19座常年水面积1平方公里以上湖泊管理范围划界工作。至5月底已对张岭、田民2座标准化试点工程完成水利工程管理范围划界和埋设界桩工作。
  都昌县还对河道采砂严厉整治。水政执法力度不减,2019年以来县水利局水政监察大队对鄱阳湖都昌水域执法巡查34次,出勤执法人员303人次,抓获非法运砂船7艘、“三无”采砂船三艘,其中三艘“三无”采砂船已移交九江市集中停靠点集中停放,并对三名违法人员进行了行政拘留。在县河砂办的统一调度下,对都昌海事码头集中停放的12艘“三无”采砂船进行碎片化切割,有效地震慑了非法盗采等行为,确保了还鄱阳湖一湖清水。

“河湖长制” 从“有名”到“有实”

今年以来,都昌县严格按照《都昌县河长制工作方案(修订)》《都昌县湖长制工作方案》确定的总体思路,结合2019年河湖长制工作要点的工作任务和要求,坚持问题导向、综合施策、水岸共治、协调联动,进一步强化河湖保护、管理与治理力度,实现河长制湖长制从“有名”到“有实”的转变。

九江日报专版报道|都昌:打造“最美”岸线 呵护“一湖清水”

完善组织体系。进一步健全河长湖长组织体系、责任体系、制度体系、监督检查和考核。进一步健全完善村级巡查员、专管员、保洁员,优先聘用建档立卡贫困户承担公益岗位。完善河长湖长公示牌设置,逐条(个)河湖明确河长湖长,逐条(个)河湖明确保护管理目标。
  强化督察督办。严格执行已出台的河长制湖长制工作督察督办制度,对问题清单进行滚动、销号、闭环管理。加大明查暗访力度,对县级河长湖长巡河湖督导、清河行动、水利部暗访及水库水环境专项检查等发现的问题,以河长令和督办函的形式下发,一乡镇一单,先后下发工作督办函38份,并实行重点跟踪督办。11月18日至19日,按照县委要求,由县河长办、政府督查室牵头,组织了12个重点责任单位,分组开展了2019年河湖长制联合督查,督查范围覆盖所有被考核责任单位及24个乡镇。县级层面河长制联合督查在我市还属首次,本次督查得到市河长办领导的充分肯定。
  规范河长制工作流程。贯彻落实《江西省实施河长制湖长制条例》,严格按照《条例》规定履行法定职责,推动河长制湖长制工作法治化。规范河长制湖长制工作流程,抓好“一河一策”、“一湖一策”、“一河一档”、“一湖一档”的落实。充分利用河长制信息化平台开展突出问题交办督办,完善河湖保护数据采集和共享,提升工作效率和水平。


  强化宣传教育。开展形式多样的河长制湖长制宣传活动,积极开展《江西省实施河长制湖长制条例》的宣传学习,完善以“河小青”为主要载体的志愿者服务体制,结合实际设立民间河长、企业河长。强化社会公众的参与意识,强化中小学生的河湖保护和涉水安全意识。

水库水环境整治成效明显

为继续巩固水库水环境专项整治成果,确保全县饮用水源区小(二)型以上水库水质100%达标,非饮用水源地小(二)型以上水库达标率不低于85%,今年4月上旬,县水利局组建12个水环境及水库防汛检查组,分别对全县24个乡镇水利工程度汛安全及水环境进行了一次全面检查。通过检查共发现各类水环境问题19起,提交县河长办,给15个存在问题的乡镇下达了问题整改督办函。同时,加强水资源管理。深入开展水资源严格管理、以宣传为抓手,以日常监督检查为手段,在全县范围利用“世界水日”、“中国水周”进行水资源相关法律法规、水资源节约等宣传,出动宣传车30余次,实现全县24个乡镇全覆盖。

九江日报专版报道|都昌:打造“最美”岸线 呵护“一湖清水”

对重点地区重点整治。今年3月中旬,县水利局组织力量对苏山乡“牛奶湖”进行了全面治理,在清淤过程中,该局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对一座建成50年以来从未清淤的小二型水库进行了全面彻底清淤。进一步完善了“牛奶湖”水环境综合治理生态修复方案,严格落实县委县政府下达的整治任务,多次召开班子会研究,安排部署,高位推动,全面整改。一是制定整改方案,明确整改总体目标,压实了监管职责;二是督促矿山业主自主委托具有相关设计资质的单位编制治理方案,在水库岸坡设置截污沟,设置砂卵石滤水坝,减少雨水冲刷再次污染水库水体。构建人工湿地打造绿色生态环境。对库尾的淤泥清理了以后集中堆放,根据原有地貌构造生态湿地5099平方米,对水库周边库滨带进行了全面覆绿;清淤之后,铺设草皮3000余平方米,撒播混合草籽200公斤,栽植护岸柳树50余株,水杉200株,设置木栅栏+卵石滚水坝2道,栽植芦苇、菖蒲300余株,结合水上挖机+长臂钩机、吸污泵+砂浆泵等施工工艺,全面清理库底乳状污染沉积物6000余立方米;对集中大暴雨等强对流天气造成的岸坡冲刷下来的黄泥水进行无毒净化。经过综合治理,升阳水库水体水质已基本达到预定目标值。

持续推进 畜禽养殖污染治理

畜禽养殖对环境污染危害极大,为此,都昌县对畜禽养殖污染进行了持续治理。

九江日报专版报道|都昌:打造“最美”岸线 呵护“一湖清水”

开展畜禽养殖污染治理专项行动。县委县政府出台了《都昌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都昌县畜禽养殖业禁养区、限养区、可养区划分方案的通知》,同时委托江西共享智库咨询有限公司对都昌县畜禽养殖“三区”规划方案及地理坐标划定进行编制,编制出都昌县畜禽养殖“三区”规划方案和禁养区、限养区、可养区矢量图。


  继续推进禁养区养殖场关停工作。一是对全县所有禁养区已关停拆除或去功能生猪养殖场拆除或去功能、复养,对建筑垃圾及粪污清理进行督查,对所有禁养区牛、羊及家禽养殖场关停进度进行排查,针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相关乡镇政府。二是会同乡镇对所有禁养区牛、羊及家禽养殖场需拆除或去功能栏舍面积进行了测量,对退养数量和种类进行了核实。全县禁养区牛、羊及家禽养殖场关停退养拆除工作已全面完成,已拆除栏舍面积49905.125平方米,去功能化面积5145.25平方米,转运牛、羊及家禽279765头(只、羽)。
  推进粪污处理设施建设、环评备案以及资源化利用工作。一是对全县规模以上猪场,就粪污处理配套设施建设及运行情况进行了检查,逐场指出问题所在,提出整改要求和整改期限。二是对全县养殖场确定了环评备案完成时间节点,要求达到环评要求的场尽快办理环评备案,在规定时间内达不到要求的场将依法关停。目前已有38家养殖场办理了环评备案,其中规模生猪养殖场27家。三是县畜牧局对备案的32家蛋鸡规模场进行污染整治及资源化利用督查,对现场发现的问题,给出整改要求和整改时限。
  推进问题猪场的查处和整改。县农业农村局、生态环境局及相关乡镇政府联合查处问题猪场,对狮山佳立猪场,因其整改落实不到位,责令停止试生产,该场已于7月4日停产整改;对芗溪春园家庭农场,经排查,该场已配套建设治污设施,但环评等手续不全,责令其完善相关手续,确保设施正常运转,无排污现象,目前已由第三方出具集雨区变化调查报告,环保手续正在办理中。

候鸟保护成为全社会共识

都昌县被称为“中国小天鹅之乡”。每年秋冬季节鄱阳湖水落滩出后,诸如草洲、浅滩、沼泽、湿泥潭等各类适宜生境,吸引了种群繁多的越冬候鸟纷至沓来。从9月下旬开始,多宝乡马影湖区域变得热闹起来,首批来鄱阳湖越冬的候鸟先声至此,然后随着气温的下降,越来越多的候鸟踏着时令的脚步组团迁徙而来,分布在湖区多个部位。其中有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鸟类7种,以白鹤、东方白鹳为代表种群,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鸟类38种,以小天鹅、灰鹤、白额雁为旗舰物种,省级重点保护鸟类69种,以豆雁、鸿雁等雁鸭类为大宗种群,最高峰值越冬候鸟近20万羽,约占鄱阳湖越冬候鸟总数的1/3。在众多的候鸟种群分布中,小天鹅以其2-3万只的数量之多、在都昌居留时间之长,名副其实成为越冬候鸟的主角。

九江日报专版报道|都昌:打造“最美”岸线 呵护“一湖清水”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关于“加强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的精神,近年来都昌县加大力度推进湿地候鸟保护工作向纵深发展,切实保护好“一湖清水”,全力营造“绿色家园候鸟天堂”,同时始终保持优先保护、从严保护的高压态势,尽锐出战、重拳出击深入开展“非法围湖、非法捕捞、非法采砂、非法排污、非法猎杀候鸟”专项整治斗争,连续四届举办中国·都昌鄱阳湖候鸟全国摄影大赛活动,将鄱阳湖生态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推向新高度。
  与此同时,保护区打了一场又一场宣传保卫战,在领导、群众、社区、学校、农村等多个层面广泛开展湿地保育和鄱阳湖候鸟保护知识法规宣传,发挥了良好的社会综合效应。如今在都昌湖区,保护工作走进了群众心田,保护理念植根于社会土壤,保护氛围融入都昌大地。(文/江乐礼 付夏民 图/傅建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