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7 未來10年,房子是“真鑽石”還是“大白菜”?央媒給出了正式迴應

今天看到一則新聞,北京房價已經較兩年前下降近兩成。

緯房指數顯示,與2017年4月最高點相比,2019年11月北京房價約下跌了18.5%。

第一財經昨天報道說,今年10月,北京二手房業主降價比重達91.6%,也就是說,10個掛牌賣房的人,有9個都在降價,二手房“直降百萬”,放在以前都不敢想象,現在卻變得習以為常。

與此同時,珠三角的深圳,卻上演著房價躥升、業主毀約、聯合漲價的戲碼。

受“豪宅稅”取消、公寓“只租不售”取消等多重因素影響,深圳樓市最近成為全國房地產市場的焦點,二手房成交量創出年內新高,更有寶安福永街道某小區業主一起調價,所幸隨後就被住建局暫停網籤。

一北一南的兩個一線大都市,出現這樣的“冷熱分化”,從側面也昭示了目前樓市的多變:有人依然指望自己的房子會變成“鑽石”,有人卻在短短兩年虧掉上百萬,當初高價買來的寶貝,只能淪為“白菜”。

那麼,10年後,房子像“白菜”還是像“鑽石”?

我們從以下三個方面展開分析。

第一,未來10年,國家對於房地產調控的態度。

過去10年,從2008年至今,我們可以明顯看到有所謂的調控“週期”存在。

未來10年,房子是“真鑽石”還是“大白菜”?央媒給出了正式回應

比如,2008年一線城市房價集體下跌,隨後房貸利率打折,行業融資寬鬆,由此出現一波持續大概3年的上漲。

比如,2013年-2014年,房貸利率提高,部分城市停貸二套房,限購政策頻出,全國房價同比增速轉負,房地產庫存高企,隨後的2015年,棚改貨幣化開始醞釀,連續的降準降息之後,限購全面放開,房地產迎來了一波長達3年的牛市。

但是,2018-2019年,調控的態度一直很堅定。

2018全年房地產調控達到450次以上,今年調控次數達到了575次以上,房企融資、購房信貸都收的很嚴,樓市即便出現了“小陽春”,也會迅速的沉寂下去。

展望未來10年,在“房住不炒”、“因城施策”的背景下,國家對於房地產調控的態度,大概率會保持最近兩年的“底線”思維,而不會像2008-2017年這樣“反反覆覆”。

從這個角度來看,未來房子並不會像“真鑽石”一樣,存在升值的可能性。

第二,棚改退潮,“舊改”接力,對房價影響幾何?

棚改貨幣化安置,是過去幾年房價上漲的重要誘因,拆遷戶用大量的貨幣補貼買房,導致中小城市庫存迅速去化,成交量和房價同時躥升的同時,整個市場的“追漲”情緒就被調動起來了,不管是剛需還是炒房客,都開始揹負高槓杆買房。

未來10年,房子是“真鑽石”還是“大白菜”?央媒給出了正式回應

但是,棚改畢竟不可長期持續,今年貨幣化安置的比例大幅下降,總量下降也接近50%,未來不可能再拉動房價。

不過,前段時間的經濟會議已經明確:舊改將是未來房地產市場重點建設的領域。

所謂舊改,指的是老舊小區改造,千萬別小看這個政策,據專家統計,按照每年投資8000億來算,僅僅未來5年,就會增加4萬億的投資。

這樣來算,未來10年舊改的投資可能會達到8萬億,在大拆大建的模式消失後,老舊小區的加裝電梯、水電暖氣、整修道路、改造外立面、基礎設施,就能帶動上下游十多個行業的投資額。

舊改對房價的影響,也是“微乎其微”,畢竟只是“老破小”的修繕,而不是原地拆遷蓋房,除了增添一點老舊小區的價值之外,房價不會出現像棚改那樣的大幅波動。

從這個意義上來講,舊改是一舉多得的事情,10年後,老舊小區會改的越來越完善,而房子的價值,卻無法變成“鑽石”。

第三,人口流動變局下,房地產步入存量時代。

前兩天,有關部門發佈通知,300萬人口以下的城市,將全面放開落戶。、

這就意味著,各個城市之間的競爭,將進入到白熱化階段,現在流動人口有2.4億人,對比2015年一直在下降,這些流動人口的走向,決定了未來的房價分佈。

老齡化也決定了未來樓市的“天花板”。

未來10年,房子是“真鑽石”還是“大白菜”?央媒給出了正式回應

經濟學家指出,中國25-44歲人口數量,在2015年達到頂峰後,進入了下行軌道,正因為年輕人口下降,也使得房地產和汽車需求進入了下降週期。

根據預測:2015至2025年,勞動力每年減少375萬人,2025到2030年,每年減少500萬人。2030到2035年,每年減少960萬人。

參考最近幾年年輕人口的流動方向,2018年長三角經濟區的總人口達到了2.25億人,到2030年長三角地區將會有4座城市人口超過1000萬。

珠三角也是如此,2017年珠三角經濟區常住人口達到了6150萬,GDP總值達到了75710億元,人均GDP則達到了12.46萬元。

顯然,未來部分熱點城市的核心城區,因為巨量的購房需求,房子會像“鑽石價”一樣堅挺,而大量人口淨流出的縣城,比如東北、西北、中部和西南地區的小城市,房子淪為“白菜”也很正常。

調控會一直趨嚴,舊改會取代棚改,人口流動會加速湧入大城市,這樣的形勢是顯而易見的,只有少量城市的極少數房子,才能享受高溢價,而那些地處偏遠的小城,房子終將會成為無人問津的尋常商品。

未來的趨勢,央媒最近也給出了正式的回應。

經濟日報近日發表評論指出:房企破產是正常現象,不必過度解讀,總體而言,“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的思路不會改變,房價大漲大跌的概率都很小,各地都將堅守“房住不炒”底線,遏制炒房、平抑房價,最大限度滿足剛需和改善性需求。

未來10年,房子是“真鑽石”還是“大白菜”?央媒給出了正式回應

啥意思?未來很長一段時間,房價不可能再出現類似2008-2017年那樣的上漲趨勢,人口流入多的城市可以“穩中微漲”,購房需求少的城市可能“穩中有降”,期待房子變成“鑽石”,或認為所有地方的房子都會變成“白菜”,都是不可取的。

12月27日,華為心聲社區發佈創始人任正非的一篇採訪。

他講道:“當年如果不分股份給大家,我們可能就是一個小公司,幹一幹就散了,重新又去幹一個行業。怎麼知道我不會去搞房地產呢?我最應該的是去搞房地產,不應該搞通信,這麼傻,又苦又累又不賺錢。”

任正非這“兩句話”,看來是在開玩笑,聽起來卻有點辛酸,因為他說透了過去這些年房地產的現狀。實體制造業的企業家,不如拿地賣房的房企,兢兢業業的剛需,不如投機賺差價的炒房客。

未來10年,這樣的情況將不復存在,房地產的賺錢效應將會越來越低,今年房企破產家數創出了歷史新高,以後還會更多,去做房地產、去買房的風險也會比以往更高。

換句話說,只有白菜價的房子變多,各界對於房地產的認知才會得到轉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