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6 杜甫背后的女人:带着妻子闯江湖,温婉之美照耀全唐诗,千载闪光

《圣经》上说:上帝担心亚当一个人在伊甸园寂寞,趁他熟睡时,上帝从亚当身上取下一根肋骨创造了一个女人。亚当说:“这是我骨中的骨,肉中的肉”。因此按照神的旨意,人要离开父母与妻子结合,二人结为一体。

我们在欣赏大诗人杜甫的爱国诗篇时,总会被他的忠爱、赤诚与坚守感动。但是每一个伟大的男人背后,都有一个默默付出的女人。今天这篇小文,就送给杜甫的妻子,一个美丽、善良、勤劳、贤淑的女人。


杜甫背后的女人:带着妻子闯江湖,温婉之美照耀全唐诗,千载闪光

杜甫对妻子的怜惜遍布诗集


杜甫背后的女人:你若不离不弃,我便生死相依

杜甫算是晚婚了,据考证,他在30岁才结婚。娶的是弘农杨氏之女,她父亲是当朝司农寺少卿杨怡。弘农杨氏是世家大族,在唐朝也是声名显赫,唐太宗的爱妃、武则天之母,唐玄宗的杨皇后等都出自弘农杨氏一门。可见,杜甫的妻子杨夫人出身书香门第,接受过良好的教育。

01.彻夜守望:坚定温婉也是一种美

杜甫在诗中经常称其妻子为“老妻”、“瘦妻”,但是杜甫对妻子的爱与怜惜却弥漫在字里行间,妻子的形象在杜甫笔下也非常美丽。


杜甫背后的女人:带着妻子闯江湖,温婉之美照耀全唐诗,千载闪光

望月的思念,唯有杜甫知


天宝十五载(公元756年)八月,杜甫只身一人被困长安。这一夜圆月当空,光洁如水,杜甫想念家中的妻子,写下千古名篇《月夜》。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其中“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一句写得唯美动人。

杜甫漫步在月光下,思念在家乡照顾孩子的妻子,想象她在月光下伫立,痴痴的看着圆月伤怀。她的鬓发如云雾般蓬松,由于长久地伫立,露水都打湿了她的衣裙和头发,清冷的月光下,妻子的手臂如玉石般光洁,她似乎禁受不住秋风的寒凉,但在月光下不愿意离开。

杜甫很少在诗中写妻子的容貌,但是这一句却写得细腻动人,妻子的美丽和善良也尽在其中。


杜甫背后的女人:带着妻子闯江湖,温婉之美照耀全唐诗,千载闪光

夫妻之间心意相通


在《一百五日夜对月》一诗中,杜甫这样写道“仳离放红蕊,想像颦青蛾”,这似乎在写月中的嫦娥,其实仍然是写自己的妻子。他和妻子分居两地,妻子花朵一般的容颜此刻却像月中的嫦娥一样孤寂,想象她一定绣眉微蹙,对月凝思吧。

虽然杨夫人出身高贵,但是并不因穷困漂泊而嫌弃杜甫,反而在杜甫背后默默地操持着家务,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杜甫喜欢喝酒,喜欢与朋友高声谈笑,每当酒醒,就能听到妻子洗衣服的声音。他在诗中写道“采花香泛泛,坐客醉纷纷。野树歌还倚,秋砧醒却闻。”这一声声砧杵之声,似乎敲打在杜甫心上,让他觉得安心,也略有愧疚。


杜甫背后的女人:带着妻子闯江湖,温婉之美照耀全唐诗,千载闪光

你若不离不弃,我必生死相依


02.含辛茹苦,默默承受生活的苦难

至德二载(公元757年),在长安当官的杜甫终于有机会回家省亲,他带着俸禄和新买的衣物匆忙跑回家里,在著名长诗《北征》中有这么几句“经年至茅屋,妻子衣百结。恸哭松声回,悲泉共幽咽……”苦苦等待他的妻子,衣衫褴褛,看到丈夫回家,不禁哭出声来,那呜咽之声回荡在林间,也激荡起泉水的声音。

丈夫的归来,让妻子精神一震,杜甫用“瘦妻面复光”五字就刻画殆尽。妻子容光焕发,不再哀戚愁苦,并且稍微打扮了一下,笑脸绽放,好似散发着光辉。


杜甫背后的女人:带着妻子闯江湖,温婉之美照耀全唐诗,千载闪光

月光下,永远有一个人在等待


在丧乱漂泊的日子里,妻子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丈夫,看到丈夫归来,她忍不住掉下泪来,“妻孥怪我在,惊定还拭泪”,等到夜晚,夫妻二人秉烛对坐,仍好像梦中一样。杜甫曾经写诗说“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此刻“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夫妻间的悲喜交加,相对无言,是如此的动人心魄。

杨夫人任劳任怨,在杜甫漂泊的日子里,都是她照顾孩子,承担起家中的一切,杜甫曾经写诗感念说“世乱怜渠小,家贫仰母慈”,是她的坚强维系着贫苦的家庭。她一生尽全力供养这一家人。其中的辛苦可想而知,细察杜甫诗,他对妻子总是抱有愧疚和感激之情,也就不难理解了。


杜甫背后的女人:带着妻子闯江湖,温婉之美照耀全唐诗,千载闪光

慈母无言


03.琴瑟和鸣,清贫的生活也有诗意之美

杨夫人出身贵族家庭,还保留着独有的生活情趣。杜甫移居在成都浣花溪畔,生活终于获得了安定,这时候虽然仍然清贫,但是相对的安定也让她觉得十分满足了。

杜甫此时有好几首诗记述当时的生活。和尚最喜欢其中两首。

在《江村》中有一句“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这是多么美的一副“合家欢”!杨夫人陪伴着杜甫在花间下棋,孩子拿出母亲的针线做鱼钩钓鱼。春日阳光温暖,微风和畅,燕子已经开始筑巢,水中的鸥鸟依依相守,这或许是杨夫人对家庭美满最大的渴求吧。


杜甫背后的女人:带着妻子闯江湖,温婉之美照耀全唐诗,千载闪光

琴瑟和鸣


有时候,河水上涨,杜甫就携妻子一起驾船出游,他在《进艇》中写道“昼引老妻乘小艇,晴看稚子浴清江。俱飞蛱蝶元相逐,并蒂芙蓉本自双。茗饮蔗浆携所有,瓷罂无谢玉为缸。”孩子在水里游泳,他和妻子坐在小船上悠悠前行,蝴蝶翩翩,荷花盛放,一切都那么恬静,那么安详。杜甫的心情此刻充满欣喜,他和妻子就像并蒂荷花一样相互守望,不离不弃。家贫又有什么关系呢?哪怕只有粗瓷大碗的蔗糖水,也比金盏玉器中的玉液琼浆甘美香甜。

有时候朋友送给杜甫菜酱和酒,杜甫就欣喜若狂,还特地问朋友腌制酿造的方法,他要回家告诉妻子。他在诗中写道“理生那免俗,方法报山妻”,由此也可见杨夫人的心灵手巧。


杜甫背后的女人:带着妻子闯江湖,温婉之美照耀全唐诗,千载闪光

夫妻相守


04.坚韧如丝,给杜甫面对生活的力量

杨夫人有时候比杜甫还坚强,在杜甫从秦州出发去四川成都时,杜甫就曾发出感叹:“叹息谓妻子,我何随汝曹”,他对妻子有愧疚也有伤感,似乎不是他在养活妻子,反而是妻子在供养他,带领他越过生活的艰难。

杜甫和妻子的感情非常好,据记载“杜甫每朋友至,引见妻子。”每有朋友到访,杜甫必然引妻子与朋友相见,其中有尊重,更有感激和信任吧。


杜甫背后的女人:带着妻子闯江湖,温婉之美照耀全唐诗,千载闪光

带着妻子闯江湖


杜甫的诗自始至终发散着人伦骨肉的亲情,这种亲情来自他的生活,也来自他的感悟。杜甫一生漂泊动荡,与家人也是聚少离多,作为这位时乖命蹇诗人的妻子,也一定饱尝苦难的折磨。但是杨夫人良好的教育和坚强的性格,却能和杜甫齐心同德,共克时艰。

在《逃难》诗中有句“妻孥复随我,回首共悲叹”,他和妻子一起感叹命运;

杜甫 “偶携老妻去,惨澹凌风烟”,登高望远思念家乡;

当他拜访寺庙的高僧时,也说“未能割妻子,卜宅近前峰”,他不能割舍妻子,可见妻子在他心中是多么的重要。


杜甫背后的女人:带着妻子闯江湖,温婉之美照耀全唐诗,千载闪光

琴瑟和鸣,相守一生


05.包容理解,家是杜甫永远的港湾

杨夫人不仅跟他共度生活的艰难,其实也有着相同的志趣,杨夫人对杜甫给予了最大的理解和包容。

宝应元年(公元762年),51岁的杜甫在四川漂泊,他从绵州漂泊到梓州,这年一个秋夜,他独宿在朋友家中,想念起在成都的妻子,写下一首诗《客夜》,最后有两句“老妻书数纸,应悉未归情”,他为妻子写一封长信,并且他相信妻子一定能体会到他离家不归的难处。老妻善解人意的德性和心意相通的默契,在杜甫独处时,益发让他惦念怜惜,以至于杜甫恨不得赶快天亮,踏上归家的征程,回到妻子的身边。


杜甫背后的女人:带着妻子闯江湖,温婉之美照耀全唐诗,千载闪光

每当月亮圆时,就想起你


这种倾诉和信任非常难得。他向妻子倾诉心中的苦闷“计拙无衣食,途穷仗友生”,不得已而在外漂泊求食,而此刻的妻子也一定对灯难眠,抱臂守望吧?而一旦得知妻子患病,杜甫又毫不停留地往家赶。

公元763年,安史之乱结束,杜甫听闻官军收复了河南河北等地,不禁欣喜若狂,写下了平声第一快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值得注意的是“却看妻子愁何在”一句,杨夫人和杜甫一样欣喜若狂,一扫愁容,若非心意相通,怎能同喜同悲?在《百忧集行》中,杜甫也有一句“老妻睹我颜色同”,可见杜甫与妻子同甘共苦的伉俪情深。


杜甫背后的女人:带着妻子闯江湖,温婉之美照耀全唐诗,千载闪光

欣喜若狂


06.伉俪情深,你若不离不弃,我必生死相依

本文所引之诗,虽然多是杜甫写给妻子的诗句,但是这既能反映出杜甫对妻子的深情,也可窥见什么样的妻子能让杜甫如此牵肠挂肚,同心同德。杨夫人就这样在杜甫诗中展现她为人母的慈爱与坚强,为人妻的通情达理与善解人意,也能窥见与杜甫的心意相通,同心甘苦。

据元稹为杜甫所写的墓志铭记载,杨夫人活了49岁,考察其意,杜甫病故于湘江的小船上后,杨夫人将丈夫的灵柩置厝在岳州,然后带着儿女们回到洛阳偃师陆浑山庄,不久便去世了。


杜甫背后的女人:带着妻子闯江湖,温婉之美照耀全唐诗,千载闪光

这一牵手,便是一生


就是这样一个女人,历史上没留下多少记载,却在杜甫诗中熠熠生辉,她给杜甫带来温暖,抚养了杜甫的孩子,承担着生活带来的磨难,却并无怨言,坚强承受,一直到去世前,都在为丈夫默默付出,想来杜甫在九泉之下,也应该感激这位伟大的女人吧。

百劫经过懂杜甫,此心甘苦有谁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