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3 德银:2020年指数型和非指数型股票表现将继续分化

延续2019年的红火,2020年全球股市迎来了开门红。2020年首个交易日,全球主要股指普涨,美股再创收盘新高,德国及法国基准股指当日收涨超过1%,英国股市涨幅在0.8%左右。

根据德意志银行的计算,2019年全球股市一直都处于火热状态,总市值增加超过17万亿美元。据德意志银行分析师托斯滕·斯洛克(Torsten Slok)的计算,在2019 年初,全球股票总市值略低于70万亿美元,但到年底已接近90亿美元。

其中,全球股市的上涨很大程度上由美股市场主导,标普500、道指和罗素2000指数2019年全年累计涨幅都达20%以上,美股从2009年开始的长达十年的此轮牛市还未终结。

一方面,2019年不少央行纷纷重启宽松潮。美联储2019年已经三度降低基准利率,而欧洲央行则进一步降低了已经为负的利率,助力股市持续上涨。而在全球史无前例的超低利率宽松潮持续作用下,市场也发生了值得注意的变化,2019年8月,资管行业出现了现代史上最大的里程碑事件之一:美国指数型股票共同基金和ETF的资产规模首次超过了主动管理的股票基金。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近日专访了德意志银行投行业务中国区主管吴穷,盘点了2019年的几大市场的特点并对2020年做出展望。

《21世纪》:2019年以来全球主要几大市场呈现出哪些特点?

吴穷:2019年的一大趋势是市场对指数投资的热度不断上升,被动型股票基金的规模首次超越了主动型基金。这也导致了另一个非常明显的趋势,各类指数产品层出不穷。我们注意到,对一级市场而言,如果项目本身规模较大,被纳入指数的概率较大,那么投资者配置的热情也会很高。但如果IPO规模相对较小,被纳入指数的可能性也较小,考虑到配置资金的规模和调研所需成本,市场对公司的质量要求会很高。

因此,2019年投资者倾向于追捧入指概率较高的大规模IPO项目,因此目前市场上价格两极分化较明显,大规模指数型股票估值较高。

所以,投资者2019年的整体感受是,虽然全球各股指表现都不错,但是由于指数型股票估值较高,跑赢指数愈发困难。

另一个特点是全球市场整体估值处于高位,美股屡创新高。我们看到,某些美股蓝筹公司,虽然其盈利水平和四、五年前差不多,增长前景也有巨大的不确定性,但2019年估值倍数明显上扬。这背后的一个原因是前述提及的指数效应,这类指数权重大的股票,大投资者配置需求高,继而推高了股票的估值。另外,2019年市场的流动性支撑还是非常充足的。

《21世纪》:2019 年中国的离岸IPO情况如何?

吴穷:2018年,中国离岸IPO创下历史新高,在这一背景下,2019年中国企业的IPO发行在总量上较2018年是有所下降的。

分市场而言,2019年中国赴美ADR发行量比2018年有所下降,并且总体而言后市表现比较一般。我认为一方面是因为这些中概股还处于发展早期,投资者对于其商业模式不甚了解;另一方面,也是由于2019年新发行的中概ADR中小规模股票居多,而投资者偏好大型指数类股票。

我们看到香港市场2019年三季度前情况都不佳,但从三季度开始投资者情绪有所好转。尤其是在第四季度,香港IPO的零售投资者,其参与活跃度不断上升,已回升至2015年水平。

《21世纪》:2019年中国的离岸发债是否有新趋势?

吴穷:中国企业发美元债、欧元债都不鲜见,但2019年第一次有民营企业发行了欧元债,而且是非投资级(高收益债券)欧元债,这个是前所未有的。并不是以前没有需求,而是之前欧洲投资者对于非投资级的中国发行人很不了解。我们看到,随着欧洲投资者对中方发行人的了解程度有所提高,未来在欧洲发行债券的中方发行人应将增多。

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事件是,时隔15年,中国再次发行欧元债券,财政部在2019年发了两笔主权债,一笔是60亿美元、一笔是40亿欧元,这是非常有标志意义的项目,为企业美元和欧元债券的发行重新竖立了定价标杆。

《21世纪》:对于明年的全球市场走势有何预期?

吴穷:被动型基金在市场上的占比会越来越大,因此对整个市场的投资偏好将产生更大的影响,我想这个趋势不变。可以预见到市场上指数型和非指数型股票的表现将进一步分化。另外整体流动性非常充裕。在这种情况下,大市值股票整体而言预计估值会优于小市值。

因此在这样的环境下,对于规模较小的中国公司来说,境内科创板会更加吸引发行人的注意。

GDR市场也值得关注,我预计明年会看到更多的GDR项目。

整体而言,明年IPO市场应该仍较为活跃,但全球经济目前仍有诸多不确定因素,加之估值水平已处于高位,难以预估未来何时会发生回归。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