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契丹人驍勇善戰打得宋朝沒脾氣,為何同用中原士卒在唐代一個藩鎮就能打得契丹沒脾氣?

輕吟古風


唐帝國的稱號是“盛唐”,何為盛呢?就是在於國家富裕,軍隊強大,能夠守護帝國領土的完整,並能持續向外擴張。唐帝國的擴張,在初期是對準北方的突厥,在中後期所面對的就是西域諸國,甚至一度打到了如今的中亞,與在中東崛起的“黑衣大食”(阿拉伯帝國)交戰。往往都是幾萬唐軍大敗數十萬大食軍隊,此後由於安史之亂的爆發,被迫退出對中亞的爭奪戰。

儘管唐軍已經退出了中亞的爭霸,但是對於西域地帶的控制卻從未鬆懈,因為這是大唐的西部屏障,不容有失。早在唐太宗時期,就設立安西都護府,駐軍兩萬人,以此威懾西域三十六國。直至唐朝中後期,安史之亂後唐帝國為了平息內亂,頻頻調遣駐守周邊的精銳部隊返回內地參戰。這就給了吐蕃、回紇等部族機會,斬斷唐帝國對於西域的控制權,可是唐朝守軍依然在堅持。直至唐帝國覆滅,五代亂世結束之後宋朝建立,遣使秘密前往西域勘察,仍然發現有幾座城池打著大唐的旗號,一群白髮蒼蒼的老兵仍在守衛。

可即便如此西域三十六國仍然不敢心存不軌,與大唐相比隨後的宋朝就相形見拙,很多人都說宋朝是弱宋,但是真正可觀的評價,宋朝當是“復宋”,論經濟發達仍在唐朝之上,可是軍事力量的薄弱,對外戰爭的難以作為使得宋朝屬於富而不強的角色,常常被外族欺負,昔日大唐盛世時的國土,至今宋朝所掌握的不足一半。

宋軍當時最精銳的部隊,當屬駐守在關中一帶和西夏作戰的西軍了,宋朝是一個比較矛盾的朝代,矛盾在於他們需要依仗武人防守國土,又時時刻刻防備著武人造反。想出了用文官節制武將,用文官來統領軍隊的做法,文臣在氣節上不輸給武將,但是帶兵打仗他們畢竟不是專業的,很多人書生氣一上來,不管不顧的衝上去,中了人家的埋伏白白葬送己方精銳部隊。

終宋一代始終未能真正收復那些丟失在外的領土,例如寧夏、燕雲等地,缺少戰馬是一方面,人的思想,宋朝的體制都是很大的原因。故此明朝建立之後,也採用了節制武將的方法,“分權”。以兵部、五軍都督府、皇帝三權分立來節制軍隊,統兵打仗武將可以幹,文官也可以幹,而且明軍本就是從弱小中殺出來的強軍,故此即便到了滅亡的時候仍能保持強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