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歷史上名聲極好的皇后都有誰?

奇葩瞄會談


在中國歷史上有一些美麗的女人,她們把美麗作為武器來改變自己的命運。如果不幸遇上了昏君和衰弱沒落的朝代,她們還要為這個朝代的滅亡買單,被後人扣上""紅顏禍水""的帽子。

但是也有一些女子,她們陪王伴駕,卻溫良賢淑,明事理,知進退,成為君王的“賢內助”,於國於家都堪稱典範。她們就是歷史上那些賢名的皇后。今天,有書君就跟大家一起來認識幾位名聲極好的皇后。

下面就請這幾位賢后按朝代先後順序閃亮登場。

一、東漢開國皇帝劉秀的皇后——陰麗華。主要事蹟: 深明大義,甘為側妃,固辭不受皇后的封號。

陰麗華是劉秀的結髮妻子。她端莊美麗、溫良賢淑,且出身顯赫。劉秀與陰麗華結婚後三個月,劉秀為了建功立業離開了陰麗華。

劉秀為了壯大自己的力量,需要拉攏手握10萬兵馬的河北真定王劉揚。

劉秀政治聯姻,娶了劉揚的外甥女郭聖通。因為有了劉揚的鼎力相助,劉秀很快掃平了河北一帶的異兵,隨之黃河以北的地區也基本都在劉秀的掌握之下。

郭聖通氣質優雅,端莊高貴,自嫁給劉秀以後,她就一直跟隨劉秀南征北戰,併為他生下了孩子劉疆。

公元25年,劉秀稱帝,建立東漢,定都洛陽。這時候,他派人去接分離了三年的結髮妻子陰麗華。之後,劉秀封陰麗華和郭聖通都為貴人。

公元26年,劉揚因為謀反被殺,劉秀藉機想立陰麗華為後,可是陰麗華卻拒絕了。她說,郭貴人與你患難與共,還為你生了孩子。

陰麗華堅持不肯接受皇后的冊封。迫不得已,劉秀只好立郭聖通為皇后。劉秀提出要把陰麗華的兄弟們封為侯爵,但再次被她拒絕。

郭聖通見劉秀與陰麗華形影不離,尤其是陰麗華也生下了兒子,郭聖通醋意大發,多次在劉秀面前表達自己的不滿和怨氣,甚至把這種不良情緒轉嫁到了陰麗華身上。而陰麗華總是默默忍讓,以避免矛盾激化。公元41年,光武帝廢掉郭聖通,立陰麗華為皇后。

頒獎詞:陰麗華依靠謙和、豁達等核心競爭力,成為最後的贏家。而她作為結髮妻子,固辭皇后一事,也成為千古美談。

二、隋朝開國皇帝楊堅的皇后——獨孤伽羅。主要事蹟:助夫取天下、管理國家;倡導一夫一妻制。

獨孤伽羅出身名門望族,14歲時許配給楊堅。獨孤皇后集美貌、才能於一身。在楊堅稱帝這件大事上,獨孤氏就表現出超常的政治敏銳性。她為楊堅出主意,遠離了是非之地,並建議他適時廢周自立,建立隋朝。

楊堅登基後上朝時,獨孤氏就坐在後殿旁聽,為其指出疏漏之處。

獨孤氏節儉,花巨資買了珍品,賞給邊防浴血奮戰的將士;親戚犯了罪,她絲毫不袒護;有直言相諫者觸犯了文帝,她勸文帝不要怪罪忠臣之良言。在隋朝最初的繁榮時期,獨孤氏確實功不可沒,也使隋文帝在史冊上留下了明君的印象。

獨孤皇后倡導一夫一妻制,還把這樣的制度推廣到滿朝文武。

頒獎詞:獨孤氏不但生得貌美,而且溫柔賢惠。她是丈夫楊堅很好的政治夥伴,也是他的良師益友。尤其是她敢於向封建婚姻制度叫板,也算一位“上得了廳堂,下得了廚房;鬥得過小三,經得起輝煌”的傳奇女子!

三、唐太宗李世民的皇后——長孫氏。主要事蹟:是李世民的賢內助;勸李世民親賢臣。

長孫氏出身顯赫,她13歲嫁給了李世民,被封為秦王妃。玄武門之變後,李世民登基,長孫氏就被冊封為皇后。長孫皇后兢兢業業管理後宮,不讓他為後宮操心。

長孫皇后不要求李世民專寵自己,反而讓他有更多機會去親近其他妃子,為李家多誕下兒女。她對待後宮嬪妃以及宮女等,態度都很溫和,宮中上下關係都處得很好。

她管好孃家人,即使哥哥功高蓋世,她也不願意再讓哥哥擔當大任,以免外戚勢力過大,留下後世隱患。

她知進退,也懂得在太宗做事不妥的時候及時勸誡。魏徵是有名的諫臣,他總是直言不諱,李世民對魏徵又愛又恨。長孫皇后除了勸誡李世民外,還獎賞魏徵。

長孫皇后30多歲的時候就病倒了,用了最好的藥仍然沒用。太子說,也許行善積德可以讓母親長壽,於是提議嘗試一下大赦天下,大修佛寺。長孫皇后阻止了太子的做法。

長孫皇后的病一天比一天重,她從容地對太宗說,她死後葬禮要一切從簡。太宗含淚答應。公元636年,長孫皇后不治而亡,終年36歲。

頒獎詞:每個成功男人的背後,都有一個偉大的女人,長孫皇后於李世民,就是如此。她對內以一已之德經營好家庭,免除丈夫的後顧之憂;對外,她又用自己的才幹和勇氣,替丈夫化解危局,並及時修正丈夫前進道路上的不足。

四、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的皇后——馬秀英。主要事蹟:仁慈、節儉,是最沒有皇后“作派”的賢后。

朱元璋是明朝的開國皇帝,他1368年建立明朝,36歲的馬秀英被冊封為皇后。

馬皇后勤儉持家,令人欽佩。她穿的都是粗絲織的衣服,而且髒了洗洗,破了也不忍丟棄。

她還命人在後宮架起織布機,親自織布做衣服、被子,賜給那些年紀大的孤寡老人,或做成衣服賜給王妃公主。邊邊角角也都收起來,拼成被褥。

在飲食方面,馬皇后一律是粗茶淡飯,每到荒年,他和后妃們以素食為主。她安排朱元璋的生活,也同樣以儉樸為原則。

有一年元宵節,朱元璋微服私訪,看到一則燈謎的謎底是“好雙大腳”,以為這是在諷刺馬皇后沒有纏過足,於是大發雷霆,要嚴懲“刁民”,並說如果查不出此人,全城百姓一律遭殃。

馬皇后聽說後極力勸諫,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朱元璋才收回成命。

甚至現在過年要貼“福”字,傳說也是緣於馬皇后。據說有一年朱元璋用“福”字作暗記,準備殺人。馬皇后就偷偷命令全城百姓,天亮前必須在自家門上貼上一個“福”字,使得百姓避免了一場大禍。

馬皇后克服了女人的嫉妒心,如有嬪妃因被皇帝寵愛而生下孩子的,她都加以厚待。

作為母親,她非常重視對子女的教育。朱元璋共有26個兒子,16個女兒,這些孩子大都由馬皇后親自教育,尤其是自己親生的幾個兒子,馬皇后對他們管教極嚴。

馬皇后慈愛善良在晚年尤為突出。她身患重病後,自知已很難醫好,就拒絕大夫為她醫治。

她說:人的命由天定,大夫只能醫病,不能醫命。如果讓大夫為我醫治,服藥無效,陛下一定會遷怒於他。這是我不想看到的。

1382年,馬皇后在南京病故,終年50歲。身經百戰,鐵石心腸的朱元璋,在那一刻,落下了悲慟的眼淚。在朱元璋的心中,世上再沒有其他女人能與馬皇后相提並論。

頒獎詞:因色而愛,色衰而愛弛。而朱元璋是因為愛馬皇后的賢德,而賢德是不會隨著年齡而逝去的,甚至不會隨著生命的流逝而褪去。

托爾斯泰曾經說過:人生的價值,並不是用時間,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

歷史上那些賢名的皇后,有的距離今天已過去了兩千年,可是為什麼到現在為止,這些名字還在史冊上熠熠閃亮?或許就是因為她們具備了中華民族傳統意義上的賢良淑德。她們用優秀的品質為自己鑄造了一座座不朽的豐碑!

有書君語:一直倡導終生學習的有書君今天給大家送福利了啦。2019年最值的讀的52本高分暢銷好書,免費領取。從認知思維、情感故事、工具方法,人文社科,多維度承包你一整年的閱讀計劃。

活動參與方式:私信回覆“福利”或點擊閱讀原文即可免費領取。限時福利,先到先得哦~


有書共讀


歷史上名聲最好的皇后就是朱元璋的妻子大腳馬皇后了!

朱元璋的傳奇歷史自不必多說,從乞丐到大明朝的開國皇帝,短短15年的時間裡,一個窮小子走上了人生巔峰,銘記在了歷史的瑣碎長河中。

我們大多數人知曉的是為他打下江山的湯和徐達,為他治理江山的劉伯溫李善長。可是他這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個人應該是他的馬皇后!

在他最落魄的時候,是馬皇后陪在他的身邊,哪怕冒著燙傷自己的風險也要給他活下去的希望。所以他成了義軍的大帥,有了爭奪的機會!

不可否認朱元璋是個聖明的君王,但是他也是一個狠辣的人!大明朝那是用多少兄弟骨肉的鮮血推起來的,他其實本該是失去人心的,可是馬皇后默默在背後為他做了許多,她記得他所有兄弟的壽辰,家人的愛好,在背後多少次的散發暖意,給他圈了多少的人心!

她只願他是個好皇帝,從來也不期許他是個好丈夫!所以他為他納美人,不善妒,大明的後宮從沒有那些算計!

最厲害的就是朝臣對她的敬重,朱元璋生性多疑,大明朝到了後期,錦衣衛的行事風格簡直讓人聞風喪膽,大臣們被逼的苦不堪言。誰也勸不了的朱皇帝,卻能聽得下她的每一句。

而當馬皇后死的時候,牢獄的犯人們紛紛自殺,因為他們知道再也沒有人能勸得了朱元璋。死是唯一的後路。





隨心侃大劇


歷史上的皇后不少,但名聲好的皇后卻不多。因為皇宮是另一個權力場,人們在這個權力場上進行你死我活的角逐,其殘酷程度,一點都不亞於男人世界的戰爭。當然,好皇后也不是沒有。以下幾個就很不錯。



1.陰麗華。光武帝劉秀的皇后。“娶妻當去陰麗華”,劉秀的人生理想沒有白立,陰麗華確實是一個值得他一生去愛的女人。因為郭聖通已經有了兒子,陰麗華主動退出皇后人選。這一番“讓後”行為,就顯示出她的大度和為劉秀著想。有人說這是陰麗華以退為進,我倒覺得這是陰麗華不願讓劉秀為難,是她愛劉秀的表現。後來郭聖通被廢,跟著兒子去了封地,成了歷史上結局最好的廢后,這裡雖然表現了劉秀為人寬厚,裡面也說不定有陰麗華不計較的成分。



2.明德馬皇后。漢明帝劉莊的皇后,馬援的女兒。她注重個人修養,不斷學習。懷揣仁愛之心,對別人的孩子視如己出。提倡簡樸,為人低調,從不張揚,是歷史上少有的好標準好女人,好皇后。

3.長孫皇后。唐太宗李世民的皇后。長孫皇后是李世民的好內助,李世民在當秦王的時候,長孫在宮內周旋於李淵和他的皇后之間,為李世民做好內勤。李世民當了皇帝后,長孫是個合格的皇后,不但處理好內部事務,還婉轉指出李世民的失誤。最有名的就是對魏徵的保護。魏徵經常當眾頂撞李世民。有一次,李世民氣壞了,回到宮裡氣呼呼地說,一定要懲罰魏徵。長孫皇后知道後,換上正裝,給李世民道喜。說他有這樣的臣子是萬幸,很值得慶賀。



4.大腳馬皇后。明太祖朱元璋的皇后。馬秀英對朱元璋的保護,在起義軍時就很明顯。朱元璋被郭子興誤會關押,馬秀英偷偷給他送吃的。朱元璋當了皇帝后,馬皇后又多次保護大臣,使他們不被怒氣中的朱元璋誤殺。朱元璋自己也多次在大臣面前誇獎馬皇后。這種在大臣面前誇自己的皇后,歷史上還是比較少見。


讀史坊


開宗明義:北周宣帝宇文贇的皇后楊麗華。

楊麗華,我們只記得她是隋朝開國皇帝楊堅的女兒,卻忘記了她還是北周的皇后。如果沒有她,楊堅就沒有開朝建國的機會。

然而,作為開國皇帝的女兒,她本來可以理所應當的享受榮華富貴,可我卻唯獨對她的氣節與操守點贊。

578年,北周武帝宇文邕去世,兒子宇文贇繼位,宇文贇的妻子楊麗華,也自然而然的成為了皇后。

如果當年有時尚天王的話,那麼宇文贇一定榜上有名。

這哥們成天穿著奇裝異服開聚會,時不常就帶著十幾萬大軍進行全國大遊行。作為皇帝,把國家搞得烏七八糟。

更奇葩的是,他一口氣封了5位皇后。楊麗華是“天元大皇后”。

即便丈夫這麼鬧騰,楊麗華也沒有默默忍氣吞聲,找個機會就勸諫丈夫:你不能這樣了,這樣下去是不行的,等等。

這可是歷代賢后才做的事啊。

可宇文贇就是個不成氣的主,忠言就是聽不進去,還想把楊麗華殺掉。

這可不得了,楊麗華的母親獨孤伽羅趕緊進宮向皇帝磕頭賠罪,好不容易才把皇帝的怒氣平息下去。

不過,宇文贇也沒多少時間胡鬧了,因為他在兩年的時間裡就掏空了身體,去世了。

宇文贇去世後,劉昉、鄭譯等人假傳聖旨,任命楊堅為輔政大臣。這時候的楊麗華,是開心的。因為繼位的皇帝太年輕,才7、8歲,有自己的父親輔佐,真是皆大歡喜。

可她沒想到的是,僅僅一年之後,自己的父親就奪取了外孫的皇位,自己當起了皇帝。

楊麗華心都碎了,從此對自己的父親不理不睬。

做為皇帝的隋文帝楊堅,封女兒楊麗華為樂平公主,並商量著讓她改嫁。但是,楊麗華堅決不同意改嫁,要從一而終。

楊堅也沒辦法,只能作罷。

楊麗華做為皇后時,性格柔順、不嫉妒、不爭寵,得到宮中的所有人的尊敬和愛戴。

並且舉止安詳,時常勸諫丈夫的過失,即便宇文贇對她打罵,她也沒有服軟,堅持了自己的正確意見。

等到父親篡位,她能保持自己前朝皇后的氣節,不做新朝的公主。這份骨氣,真是讓楊堅羞愧。


溫乎


史上名氣最大,名聲最好的,莫過於唐太宗文德皇后長孫氏。我以前說過,長孫皇后就是中國男人心頭的白月光。

長孫皇后識大體,有才華,有膽略,曾多次規勸唐太宗虛心納諫,善待大臣。公元626年,玄武門之變前夕,李世民處境險惡,長孫皇后多次到李淵後宮活動,為李世民減輕壓力。玄武門之變中,長孫皇后不畏危險親自激勵將士,深得人心。李世民繼位不久,即冊立她為皇后。


長孫皇后深知外戚干政的弊端,她在世時,始終不肯讓兄長長孫無忌出任宰相,她自己也淡泊權力,只在太宗需要時發表意見,然而一發表意見即言中要害,使太宗深為倚重。她曾經主導編纂了《女則》三十篇,講述歷代女性善舉,得到全國刊印。


長孫皇后與太宗相伴23載,患難與共,夫妻情深,太宗曾經生病,她將毒藥系在腰間,準備“若有不諱,亦不獨生”。長孫皇后去世後,太宗思念不已,在宮中起高樓,常常登樓遙望皇后的陵寢。貞觀二十三年,唐太宗去世,與長孫皇后同葬於昭陵,夫妻永遠相伴。


每日一段歷史


母儀天下:站在君主背後的女人們。

歷史上名聲極好的皇后都有誰?這個問題還真有些費腦筋,因為在中國歷史上能留下姓名的皇后本身就少,更不要說名聲極好的皇后了。


道德三皇五帝,功名夏後商周;英雄五霸鬧春秋,頃刻興亡過手!青史幾行名姓,北邙無數荒丘;前人田地後人收,說甚龍爭虎鬥。


這首詩深刻的表明了站在前臺上的皇帝都有可能如走馬燈似的換,換了不久就會銷聲匿跡。最終能留下的也只有一片土丘,更不要說站在那些君主背後的不知名的女人們了。即使她們是皇后,也沒有幾人能夠留下完整的名姓。在這少數留下名姓的皇后中,如若真的挑選出幾個名聲極好的,我想莫過於漢武帝的第二任皇后衛子夫,唐太宗的髮妻長孫皇后和朱元璋的髮妻馬皇后了。



衛子夫:在我的後宮中,從來都沒有宮鬥。

衛子夫(?-前91年),名不詳,字子夫。以卑微謳者身份步入漢宮,經十一年立為皇后,為漢武帝育下一男三女,有延續漢室之功。在立為皇后的三十八年中,衛子夫將漢庭後宮管理的井井有條。在這三十八年中,史書記載中的漢宮不復有妒婦嬌女,更無因妃嬪相嫉引發的惡劣事件。衛子夫的良好品行不僅獲得了漢武帝的全面信任,也在《外戚世家》所記載的四朝十餘名后妃中,贏得了太史令司馬遷唯一的讚美。衛子夫雖無佐君之功,卻有內助之賢。





長孫皇后: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

文德皇后長孫氏 (601年3月15日—636年7月28日),河南洛陽人, 小字觀音婢, 其名於史無載。

長孫皇后的一生,幾乎是完美的踐行了古代對於婦女的最高道德規範——三從四德。是歷史上最為有名的賢妻良母之一。對於自己的子女,她嚴加訓誡,絲毫不溺愛。對於自己的丈夫,作為妻子對其敬重有加,但絕不遷就任其F犯原則性的錯誤。 縱觀長孫皇后的一生,她與太宗從少年結髮,一起互相扶持,走過了二十三載。於情伉儷情深,於政相輔相成。“ 一與之齊,終身不改。



馬皇后:“母儀天下,慈德昭彰。”

馬皇后(1332-1382)安徽宿州人,她早年喪母,被郭子興夫婦收養為義女。郭子興作農民起義軍元帥時,馬氏嫁給了英勇善戰的朱元璋。


朱元璋平定天下、創建帝業的歲月裡,馬皇后和他患難與共。因此朱元璋當了皇帝后,對馬皇后一直非常尊重和感激,對她的建議也往往能認真聽取和採納。

朱元璋幾次要尋訪她的親族封官加賞,都被馬皇后勸止。朱元璋性情暴烈殘忍,為了保住朱家子孫日後的統治地位,不斷尋找藉口屠戮功臣宿將。對此,馬皇后總是婉言規勸,使朱元璋多少有所節制。


她死於洪武十五(1382),享年51歲。臨終囑咐朱元璋“求賢納諫,慎終如始”,並願“子孫皆賢,臣民得所”

總結:

雖然我列出了漢武帝的皇后衛子夫,唐太宗的皇后長孫皇后,明太祖朱元璋的皇后馬皇后。但是無論是衛子夫,還是長孫皇后,馬皇后,或者有姓無名,或者有名無字,更有甚者,如馬皇后既無名又無字。所以說名聲極好,和叫什麼名字,根本就沒有什麼必然的聯繫。


舊事舊人歷史說


我認為中國歷史上名聲極好的皇后有兩位:東漢明德皇后

每一個成功男人背後都有一個默默付出的女人,同樣,每一個聖明的君主背後都有一個識大體、賢惠的皇后,中國歷史上青史留名的皇后很多,比如呂后、竇太后、輔佐北魏孝文帝改革的馮太后、長孫皇后、賣國的慈禧太后等等。但我覺得真正對歷史發展有貢獻的皇后非明德皇后莫屬。

明德皇后

明德皇后是東漢伏波將軍馬援的小女兒,她被選入太子宮時只有十三歲。由於她生性謙恭和順,對太子的母親陰皇后服侍體貼,對其她妃嬪誠摯熱情,宮中無人不對她稱讚,太子(後來的漢明帝)對她也是寵愛有加。光武帝病逝後劉莊即位,謂漢明帝。馬氏即被封為貴人。公元60年(永平三年)春,馬氏被立為皇后。馬皇后一生以儉樸自奉、不信巫祝、待人和善、約束外家著稱,明德皇后也是中國第一位女史學家,著有《顯宗起居注》一書,開創了“起居注”這一史書體例之先聲。

除了是史學家以外,明德皇后最大的功績就是約束外家,她做皇后期間沒有為外戚謀求官職,而且屢屢勸諫漢明帝不要給外戚加官進爵,以免生禍患。漢章帝繼位以後更是教導漢章帝要做一個賢明的君主,屢屢 駁回了漢章帝和朝臣要給馬氏一族加官進爵的建議,這在封建社會是不可多得的優良品質,不像楊貴妃受寵之後“姊妹兄弟皆裂土”,最後落得個國破身死的下場。

而相傳“車水馬龍”這個成語也是最早出自明德皇后,《 後漢書·明德馬皇后紀》:前過灌龍門上,見外家問起居者,車如流水,馬士口游龍,侖頭衣綠,領袖正氣顧視御者,不及遠矣。

同時明德皇后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女史學家,她為東漢皇帝顯宗所 編撰的《顯宗起居注》是歷史上最早的專門記錄皇帝日常言行的著作,也為後世開創了“起居注”這一新的 史書體例。自此後世便有專人從事該編撰工作。明德馬皇后開始寫史比 班昭補寫《 漢書》早了約二十多年,因此被稱為中國第一位女史家。

而且後世對她的評價也比較高,《 續列女傳》稱讚她“在家則可為眾女師範,在國則可為母后表儀”。


美文品讀


陰麗華皇后。。。。。。。

獨孤伽羅皇后。。。。。。

長孫皇后。。。。。。。。

馬大腳皇后。。。。。。。

都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模範皇后”…………

在中國歷史上的皇后有數百人之多,能被立為皇后者,即使不是美麗動人,品德高尚,也必定能力出眾,深受皇帝寵愛或尊敬。

今天我們就來說一下歷史上有哪些著名的賢后……

①東漢光烈陰皇后


關於她最印象深刻的當是那句“娶妻當娶陰麗華”。

陰皇后(公元5年-公元64年),名麗華,南陽郡新野縣人,東漢光武帝劉秀第二任皇后,漢明帝劉莊的生母。

陰麗華出生在一個顯赫的家族,其家族是曾經輔佐了齊桓公成就了一代霸業的春秋名相管仲的後裔,她在歷史上以美貌著稱,劉秀登基為帝前就十分仰慕陰麗華的美貌,曾留下名言:“娶妻當得陰麗華”,意思是“娶妻子就娶陰麗華!”,可見劉秀對陰麗華的迷戀程度。


公元25年,劉秀即位,陰麗華受封貴人。建武十七年(41年),由於劉秀和郭皇后多次發生矛盾,劉秀廢郭皇后,封陰麗華為皇后,且對陰麗華是萬分的寵愛和信任。


而且陰麗華性格恭謙節儉,不好賞玩珍品,不喜歡嬉笑戲謔,生性仁愛孝順,憐憫慈愛,是母儀天下的典範,當之無愧的一代賢后。

公元64年正月二十日,陰皇后崩逝,享年六十歲。同年二月初八,與光武帝劉秀合葬於原陵,諡號“光烈”。

②隋文獻獨孤皇后


關於這位皇后大家說法不一,有些人認為獨孤皇后沒有這麼厲害,但是也有人認為隋朝得意建立還是靠獨孤皇后出了不少力。

獨孤皇后(公元544年-公元602年),名伽羅,河南洛陽人,漢化鮮卑人,北周衛國公獨孤信嫡女,十四歲嫁給大將軍楊忠嫡長子楊堅,先後為楊堅生下五子五女,長子房陵王楊勇,次子隋煬帝楊廣,三子秦王楊俊,四子蜀王楊秀,五子漢王楊諒,長女樂平公主,次女襄國公主,三女廣平公主,四女早夭,五女蘭陵公主,隋朝開國後,被封為皇后。


獨孤皇后是南北朝、隋朝時期的一位傑出的政治人物,她積極參與和協助隋文帝完成帝業,助隋文帝北御突厥、南平陳朝,一統中國,使得社會安定、國家富強,動盪分裂近四百年的南北雙方在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方面逐步融合發展,對隋文帝的“開皇之治”有重要影響。獨孤皇后雖然參與朝政,經常陪同隋文帝上朝議論國事,但她一直以身作則,嚴於律己,堪稱母儀天下的典範。


而且獨孤皇后本身也是一位鮮明個性的女子,她既有鮮卑女子的英氣嫵媚、大膽真率,又有漢家女兒的優雅聰慧、柔情體貼,隋文帝楊堅對其可謂言聽計從、感情至深,獨孤皇后於公元602年逝世,葬於太陵,諡號“文獻皇后”。

③唐文德長孫皇后


關於這位皇后的傳說就更多了…………常常在電視劇裡聽其名而見不到其人,更是為這位皇后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

長孫皇后(601年-636年),小字觀音婢 ,河南洛陽人,隋朝右驍衛將軍長孫晟之女,唐朝宰相長孫無忌同母妹,長孫皇后13歲時嫁李世民,先後為李世民誕下三子四女,即恆山王李承乾、濮恭王李泰、唐高宗李治、長樂公主、城陽公主、晉陽公主、新城公主。

公元626年,玄武門之變後拜太子妃,李世民即位後冊封為皇后。


長孫皇后雖然貴為一國之母,但生活勤儉樸素,她所使用的一切物品,都以夠用為原則,從不鋪張浪費,而且,她還帶動兒女,妃嬪都這樣做,使整個後宮都形成勤儉節約的風氣她善於借古喻今,匡正唐太宗為政的失誤,對唐太宗治國產生重要影響。


貞觀十年(636年)六月,長孫皇后於36歲在立正殿崩逝,諡號“文德皇后”。唐太宗和長孫皇后當之無愧的古代帝后的典範。

④明孝慈馬皇后


馬皇后的傳說就更多了,人稱“馬大腳皇后”。丈夫朱元璋靠白手起家奪得帝位,身為朱元璋妻子的馬皇后自然功不可沒……

馬皇后(1332年一1382年),本名馬秀英,是歸德府宿州人,滁陽王郭子興的養女,明太祖朱元璋的皇后。

1352年(至正十二年),在郭子興的主持下,馬氏嫁給了時為紅巾軍將領的朱元璋,與朱元璋感情深厚,在朱元璋平定天下、創建帝業的歲月裡,馬氏和他患難與共,先後為朱元璋生下長子朱標,次子朱樉,三子朱棡,四子明成祖朱棣。

1368年正月,朱元璋於應天府(今南京)登基,國號“明”,年號“洪武”,冊封馬氏為皇后。朱元璋對馬皇后一直非常尊重和感激,對她的建議也往往能認真聽取和採納。


朱元璋幾次要尋訪她的親族封官加賞,都被馬皇后勸止。對於朱元璋屠戮功臣宿將,馬皇后總是婉言規勸,使朱元璋有所節制。馬皇后保持節儉樸實的生活作風,冊後以後,仍親自帶領公主、嬪妃刺繡和紡織。她自己也是以身作則,平時粗茶淡飯,縫補舊衣。嬪妃都對她敬仰和佩服。

1382年(洪武十五年)八月,馬皇后病逝,年51歲,同年九月葬於明孝陵,諡號“孝慈皇后”。

看過這4位賢后,大概也知道為何這些皇帝得以繼承大統,其背後的女人萬萬不可忽略 。


奇葩瞄會談


中國古代最美皇后排名:集容貌和智慧於一身

中國古代有“五大豔后”,在民間家喻戶曉,婦孺皆知。這五大豔后是中國古代真正“橫絕千古之麗”,又貴為皇(王)後的古典美女。

第一位是春秋時期的夏姬.夏姬杏臉桃腮,體若春柳,具有驪姬、息媯的美貌,兼有妲己、褒姒的狐媚,人稱“一代妖姬”。

史書上說“公侯爭之,莫不迷惑失意”。她曾三為王后,七為夫人。可謂前無古人,後無來者。據傳夏姬懂“採補術”,一直到四十多歲,仍容顏嬌嫩,保持著青春少女模樣,以其罕有的獨特魅力為國君士大夫傾倒。

第二位是魏文帝皇后甄氏。

《世說新語·惑溺》有記載:“魏甄后惠而有色,先為袁熙妻,甚獲寵。曹公之屠鄴也,令疾召甄,左右曰:‘五官中郎已將去。’公曰:‘今年破賊,正為奴。”當時曹操攻下鄴城後便急不可待地讓人把甄氏找到,卻被兒子曹丕先行一步搶得甄氏。曹操得左右稟報後長嘆說:“今年攻打鄴城,正是為奪取甄氏啊!”最終甄氏再嫁給魏文帝曹丕。

第三位是北齊文宣帝皇后李祖娥。

《北齊書·文宣李後傳》描繪李祖娥是“容德甚美”。高洋取代東魏稱帝后,李祖娥被立為皇后。據傳文宣帝高洋是個著名的性虐待狂,嗜好用鞭子抽打嬪妃,唯獨李祖娥一直受到高洋的禮遇與敬重。可見絕代佳人。然最終李祖娥的命運卻是被送至妙勝尼寺中孤老終身。

第四位是隋煬帝皇后蕭氏。

蕭皇后是南朝梁明帝的女兒,天生就是人間尤物,臉似牡丹,美眸流盼,腰似楊柳,儀態萬千,嬌媚迷人,幾乎集天下之美於一身。中國歷史上能象蕭皇后那樣數經改朝換代,總伴君王之側的女人寥寥無幾。

史書記載,楊廣曾數次下江南,蕭皇后必隨行。對楊廣的暴政,蕭皇后因懼怕而不敢直述,故作《述志賦》委婉勸戒。大業十四年,楊廣在江都行宮被叛軍殺死後,被李世民金屋藏嬌。貞觀四年,李世民迎蕭氏回京,蕭氏終成比她小15年的李世民後宮中的昭容。蕭氏逝世後,李世民以皇后禮將其葬於楊廣之陵,諡愍皇后。

第五位是明熹宗皇后張嫣。

史載懿安皇后張嫣“頎秀豐整,面如觀音,眼似秋波,口若朱櫻,鼻如懸膽,皓牙細潔”。非但相貌,張嫣還頗具皇后風範,能母儀天下。她數次在熹宗面前提起宦官魏忠賢、熹宗乳母客氏的過失,曾親自處置客氏,使魏忠賢與客氏對她恨之入骨。明熹宗病危時,明思宗朱由檢終尊封張嫣為懿安皇后。

自古紅顏多薄命,千年來衍生無數佳人,亂世佳人,命運往往讓人扼腕不已。這五位可謂稱是集容貌和智慧於一身,成就千百年來最著名的豔后之名,讓人不得不佩服不已。


一李


在中國歷史上的皇后群落中,長孫氏不是權力最大的,也不是名聲最大的, 但卻是名聲最好的。



唐太宗長孫皇后(601-636),長安人,祖先為北魏拓跋氏,出生在一個官宦之家,父親長孫晟隋時官至右驍衛將軍。她從小愛好讀書,通達理儀,十三歲時嫁給李世民為妻。唐朝建立後,她被冊封為秦王妃。

當李世民與李建成之間的嫌隙日益加深之時,她對唐高祖盡心侍奉,對後宮嬪妃也殷勤恭順,極力爭取他們對李世民的同情,竭力消除他們對秦王的誤解。“玄武門之 變”前夕,她又對秦府幕僚親切慰勉,左右將士無不為之感動。李世民升儲登極以後,被立為皇后。長孫皇后除盡心盡力的照顧李建成和李元吉的遺孀外,並悉心安 排住處、挑選侍女照料生活起居,極盡撫卹之意。




雖然長孫皇后貴為一國 之母,但生活勤儉樸素,完全沒有官夫人的奢靡習性。她所使用的一切物品,都以夠用為限,從不鋪張。不僅如此,她也帶動兒子、嬪妃們都這樣做。



觀長孫皇后短暫的一生,著實令人讚歎不已。她有著歷代后妃所罕見的氣度和胸懷,有著深明大義的膽識和智慧,給千秋萬代留下了良好的母儀典範,是後世皇后的 標杆。她光明磊落的一生,與唐太宗共創的唐初“貞觀之治”業績是千秋不朽的。如果沒有長孫皇后,唐太宗的政績恐怕要打不少折扣,魏徵的歷史也要重寫。長孫 皇后帶給唐初社會和朝臣的益處是不可估量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