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诸葛亮为什么设计杀掉魏延?并非魏延有反骨,真正原因是什么?

老和尚888


诸葛亮杀魏延,小说中说是因为魏延脑后有反骨,日后必反,诸葛亮先杀之,除去一个后患。

那要说诸葛亮为了其他原因而杀魏延,小说中找不到理由。

魏延自从投靠刘备之后,屡建战功,为蜀国的建立有汗马功劳。刘备封他为蜀中太守,位居五虎上将之后,可见他功劳之大。

我猜想,诸葛亮之所以要在他以后除掉魏延,只有一个理由:魏延勇猛,又是刘备老将,现在诸葛亮在,他不敢谋反,一旦诸葛亮走后,蜀中诸将中能与魏延比的基本上就没有了,那时,一旦魏延不听将令,自以为事,那就无人能战他了。

其时,依我看,诸葛亮实在是做了一件蠢事,本来蜀国大将就不多,斩了魏延,损失就大了。


丛中笑6603


魏延是一个坚定的抗曹分子。刘备生前的爱将,跟刘备东征西讨,为蜀汉立下汗马功劳,都督汉中十多年,曹魏没越雷池一步,诸葛亮知道魏延不会谋反,设计杀魏延一事无从考证。诸葛亮北伐兵退五丈原,知道自己不久于人世,招集杨仪,马岱,姜维开了个榻前会议:说仗不能打了,现在惟一就是把军队安全带回汉中,姜维垫后,如果魏延不走,军便自发。(以下个人观点,杨,马,姜私下碰头,说魏延功高气傲,肯定不会撤兵,以后也不好指挥,不如我们如此如此,这般这般,架点作料给他办了。)马岱去找魏延,说臣相病危,仗不能打了,臣相下令撤兵,延说臣相死了,我魏延还在,死一人而废天下之事,杨仪书呆子知道什么,他走随他去,马将军我们继续北伐抗曺,从新排兵布阵,马将军来签字,马岱说是是,杨仪懂什么,将军你德高望重,我回去劝劝杨仪。马岱上马走后,魏延才想不对,不能放马岱走……。马岱回去说什么不得而知,反正对魏延不利,于是杨仪羽檄刘禅魏延谋反,魏延知道杨仪撤兵,也开始往南撤兵,火烧棧道,羽檄刘禅杨仪谋反,刘禅在成都蒙逼了,羽檄交替,最后开会结定蒋宛带御林军北上,在南谷口杀了魏延。其实杨仪谋杀魏延,公报私仇。魏延是个武将,功劳大,大路不够走,出了刘备那个都不服,(这也是蜀汉集团的毛病,像关羽!)杨仪是个书生,有才干,看魏延就四肢发达,愣头青一个,(文化人通病)钉子呢板子一个不让一个,集怨成仇,诸葛亮为这个事也伤透脑筋,魏延将才能打。杨仪人才能干。诸葛在世还能调和,诸葛一死就乱了。魏延是杨仪等谋杀的,个人认为与诸葛亮无关。


十四当家


魏延的实力有目共睹,他是后蜀时期的第一大将,唯一可以独当一面的帅才。

有人说还有姜维。事实上在诸葛亮逝世之前,姜维刚刚投降蜀汉不久,而且期间没有独立指挥战役的经历。跟“三国演义”不同的是,诸葛亮也并没有刻意去培养他。他的作战经验、威望名气远远达不到帅才的标准,跟魏延无法相提并论。

因此!在诸葛亮病逝五丈原期间,魏延是蜀汉第一大将、第一帅才,是蜀汉军事人才库的支柱。是不可替代的。站在诸葛亮的角度,他并不想杀魏延。

魏延的自身性格原因,导致他与朝中的大臣矛盾重重,特别是他与长史杨仪之间的恩怨。诸葛亮不得不防。

魏延跟关羽一样,性格孤傲,善养卒伍而骄于士大夫。因此常常跟朝中的大臣不和。其中最不可调和的,是他与长史杨仪之间的恩怨。两人在军中明争暗斗、勾心斗角。常常闹得军营乌烟瘴气。有一次魏延还拿着刀在杨仪面前比划,威胁杨仪,杨仪哭告诸葛亮,诸葛亮并不责怪魏延。

诸葛亮爱惜杨仪之才,又必须倚赖魏延之勇。常恨二人不能同心同德辅佐自己。两人的矛盾甚至都传到了东吴,有一次费祎出使东吴,孙权喝得大醉无意说道:

杨仪、魏延竖牧小人也,虽尝有鸣吠之益于时务,然既已任之,势不得轻。若一朝无诸葛亮,必为祸乱矣。

很显然!远在江东的吴主孙权,尚且明白魏延、杨仪二人的恩怨,很有可能危机到蜀国的社稷。如果没有了诸葛亮的压制,他们就会无限的放飞自我,后果将会不堪设想。

吴主孙权都能看出问题,身为千古名相的诸葛亮,又岂能忽视这个问题呢?

诸葛亮的死前遗计,正是对魏延的一个考验。如果魏延行事过于偏激,那么就会启动“清除”计划。如果他遵从军令,就会相安无事。

鉴于魏延与杨仪的脾气,诸葛亮肯定不能选他们做接班人。所以不管他们怎么争来争去,接管政权的都会是早期内定的蒋琬。那么北伐军的撤退任务,暂时的军权应该交给谁来打理呢?只有两个选择;一个是长史杨仪;另一个是征西大将军魏延。

考虑到魏延在军中的威望。这一任务诸葛亮是不可能交给他的。因为一旦交给魏延,如果他长期霸着军权不还,朝中上下无人能与之抗衡。所以只能让杨仪暂时领军。至少有一个魏延可以与之抗衡。对两人的制衡关系,诸葛亮把得控非常到位。

——接下来就是试探魏延

诸葛亮故意把他安排在殿后的位置,让堂堂征西大将军魏延去做断后将军。目的就是试探他在自己死了之后,还能不能够服从军令。如果不服从军令,那么只能忍痛除掉。

但是魏延怎么能服从呢?当他听说是杨仪统领大军撤退,自己只做断后将军后,当即火冒三丈、大发雷霆,不肯做断后将军,特别是不给杨仪这种人做断后将军。

因此!杨仪只能按照诸葛亮的计划,背着魏延撤军。

魏延听说后,抢先一步回到蜀地,沿途烧毁栈道,阻击杨仪的行军速度。二人各自上表控告对方造反。蒋琬、董允等人就像事先商量好的一样,都默无条件的支持杨仪。导致魏延众叛亲离,身首异处,三族尽灭。


整个事情经过就是这么回事,不是说诸葛亮刻意要杀掉魏延。只不过考虑到其性格,布下了一个试探性的局。

但是魏延之死也不能说他不忠于蜀汉。他是刘备的部曲出身,深得刘备的信任,受刘备亲自提拔,一路迁升平步青云。无论是任职汉中期间,还是随诸葛亮北伐期间,魏延都是兢兢业业,以国事为重。他对蜀汉绝无异心。陈寿在《三国志》中也记载了他领兵返蜀的原因,只因为不服杨仪。


爱尚文史


魏延和黄忠一起投降刘备,诸葛亮因魏延杀了长沙的主子韩玄,以魏延脑后长有反骨为由,喝令刀斧手将其推下去处斩,让当时在场的刘备、关羽、赵云和黄忠等人目瞪口呆,若非刘备看到魏延真心相投从中求情,恐怕魏延早被诸葛亮证人斩杀,孔明何以认为魏延头长反骨而要杀死,其真正的原因是什么呢?



一是为了敲打魏延。毕竟魏延杀韩玄犯了以下欺上之罪,这在古人视为大不忠,尽管魏延弃暗投明,但多少让忠义之士瞧他不起,认为魏延实乃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之人,把魏延推下去处斩,想让魏延长长记性,今后甭干杀君欺上之事。

二是为了警告众人。孔明其实压根就不知道魏延长有什么反骨,他只是借魏延杀韩玄之实故弄玄虚,给大家上演了一出曹孟德梦中杀仆人的好戏,好让大家看到他有洞察人性的本领,提醒大家最好不要有非份之想,否则刀下无情。



三是为了立规树威。随着刘备势力的不断壮大,诸葛亮不经刘备允诺,以魏延长有反骨为由,就让人要把魏延拉下去处斩,以此告诉大家,不经主公允许,他也有生杀大权,提醒大家要好自为之。

虽然此次只是吓唬,并带有其他目的,但后来魏延还是死在诸葛亮的计谋之下,不过这次杀魏延的原因,更多是为了蜀国在他死后,最好去除魏延的左右和影响,不让魏延展示自己的才能,好让蜀国按照他的设想和规划,顺利完成权利交接,为他指定的接班人铲除对手和顺利接班铺平道路。


知未是也


这个问题问得好,真相只有一个。诸葛亮并没有杀魏延,魏延是死于和杨仪之间的内斗。魏延是个很有争议的武将,被罗贯中的三国演义黑了。其实历史魏延是一个忠诚,智勇双全的武将,而且他比关羽张飞黄忠都要年轻,也不是演义说的投降刘备,而是很早就追随刘备了。凭着作战勇猛勇冠三军,又爱护士兵很快得到刘备的赏识。再者魏延并没有杀韩玄,韩玄是主动投降刘备的,魏延杀韩玄的故事都是三国演义瞎编的,魏延是诸葛亮死后,被杨仪害死的。因为魏延和杨仪经常不合,每次他们吵架,魏延就拿把刀在杨仪脸上比划,杨仪每次都被吓哭。去寻求诸葛亮保护。但是诸葛亮又不想失去他们任何一个,需要魏延打仗,也需要杨仪管理后勤,两个人都很重要,只有劝他们两个不要吵。但是诸葛亮死了就没有人能禁止他们内斗,诸葛亮死后,魏延坚持还要继续北伐,但是姜维和杨仪都不同意,杨仪就派人去给后主说魏延要谋反,魏延也派人去告杨仪要谋反,但是杨仪是个文官,所以后主就以为是魏延要谋反,就派人去杀了魏延,其实魏延根本没有想要谋反,最终被杨仪害死了,杨仪是为了自己的私人恩怨杀死魏延的,刘婵知道后也后悔,但是大错已成也没办法了。魏延的死是蜀汉的损失,“蜀中无大将,廖化当先锋”成了笑话。确实此后蜀汉再拿不出比魏延更能打仗的将领了。姜维的领军能力也只是一般,只是被演义夸大了。杨仪最终也得到了报应,过了几年也成了阶下囚,因为利益不满他经常背着后主说他要投降司马家族。这事传到刘禅耳朵里,被后主关押抑郁最后自杀。


慕容振北


我是历史笑春风,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诸葛亮杀魏延这个问题的答案是,魏延虽然不是诸葛亮杀的,但是魏延是因为诸葛亮而死。魏延不是死于战场,他是死于官场,死于政治。

诸葛亮和魏延的关系怎样,大家都看得出来。魏延天天说诸葛亮胆怯,说自己的才能被压制。诸葛亮不说什么,反正我就是不让你单独带兵,出征就带着你,让你当先锋。你还能说我不重用你吗?你不是说我胆怯吗?我说你的计策太悬危。子午谷岂是能够走的,后来钟会灭蜀走子午谷肯定是飞过来的。

魏延好容易单独带兵跑了一趟西羌,顺路还把曹魏的郭淮打个大败。诸葛亮就到死也没有再让魏延单独带过兵。任你们随便说,我反正是重用魏延,始终把魏延拴在裤腰带上。

其实说穿了,街亭一战把诸葛亮打得明白了。他没有魏延根本就不会打仗。战场上离不开魏延,怎么会让魏延离开他的视线范围。

等到诸葛亮临死,他终于可以平静的看着魏延,想起刘封李严之辈,你个小小魏延我已经忍受够了。我让杨仪刁难你都不改,我死了,我就永远不再需要你,我看看你的下场到底怎么样!玩谋略,你们魏延杨仪这些人,在我诸葛亮眼里,你们不过是群小孩子。“二桃杀三士”是我惯熟的办法,我就是死,也要让你们见识我的手段。

首先,魏延必须死。这个家伙不是脑长反骨,他就是反骨。不过他反的不是刘备,不是蜀汉江山,他反的是我诸葛亮。我北伐是任务,我把蜀汉的兵权都把持在手中,不能不北伐。而这魏延是当使命追求,不惜一死去北伐。他还提出个子午谷奇谋,时时刻刻说我胆怯。我一死,他接管兵权必然要北伐。这怎么能行?

我诸葛亮是后世人们眼里的神,我调动了蜀汉的所有兵力、人力、物力,我还北伐不成功,蜀汉谁有资格成功?魏延这个家伙,他万一北伐成功了呢?就算他不成功,就是穿成功一次子午谷,我这脸往哪搁?我还怎么进武庙十哲?!

而且,我已经定下了蒋琬、费祎当接班人,从此之后再不北伐。魏延肯定会闹事,不行,此人不可留。

那怎么办?杨仪正好用得上。我让他和魏延斗这么长时间,就是用在今天。不让魏延开军事会议,让魏延独自断后。魏延那没有政治头脑的家伙,肯定火冒三丈,找杨仪玩命。两人同归于尽,正好让蒋琬费祎接班。这两个家伙,事到临头都不知道,大家跟看耍猴一样看他们火拼。这个时候,谁敢不佩服我神机妙算。

魏延,就这样死了。一个小小的政治把戏,就让他死无葬身之地。不知道他死的时候,还看不看见他骂诸葛亮胆怯时候,诸葛亮的脸。


历史笑春风


诸葛亮设计杀魏延,这是《三国演义》小说版本里的桥段,当然也是三国时期最大一个冤案,魏延之所以会死,当然与诸葛亮是有脱不了干系的责任,这个责任就是他在死之前没有做好军事安排,从而使得魏延被杀,蜀汉从此失去一位让敌人闻风丧胆的战将。

孔明死的时候,交待魏延断后,但是他深知魏延不会听从这个命令,所以说了一句如果魏延不听安排就由他去,而不是说要杀掉他。因为魏延是一个真正的反曹派,所以当他听到孔明撤军的消息后,他说怎么能一个人的死而失天下之势乎,军师不在了,我一样可以带领大家打曹操啊!当然,这是其次的原因,真正的原因是当他听到为杨仪断后,才暴跳如雷。

杨仪与魏延虽是同事,但一直水火不容。当时魏延是继关羽之后,是蜀汉的战力主将,所有蜀汉官员都对其客客气气的,只有杨仪不买魏延的帐,而魏延也常常用刀在杨仪面前比划,杨仪为此涕泪横流,所以两人都恨不得别人死掉。所以魏延不会给杨仪断后,他反而抢先撤退,并断了杨仪的路,原本就是置杨仪于死地的。

魏延是被马岱杀死的,这当然是事实,不过并不是三声的原因。而是魏延带兵回成都,刘婵等人以为他要造反,所以派禁卫队拦截,于是魏延就被前后夹击,兵败后只带几个人继续往成都走,才被马岱追上杀了的。不然以马岱的能力,怎么能杀了魏延呢?

魏延死了以后,杨仪夷其三族,可见政治斗争之残酷,但自此蜀汉在军事力量上,再无出色战将,后来被灭,也是情理之中。

孔明六出岐山,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要打曹操,而是奉行以攻为守的战略,而魏延就是冒进的进攻主义者,所以孔明不会把军事指挥权交给他,当然他也不想魏延被杀,至于后来事情发展成这样,孔明如果泉下有知,也会流泪长叹吧!


宜劳宜获


在刘备活着的时候,魏延是刘备的心腹爱将,诸葛亮不敢杀魏延。白帝城托孤后,蜀国无良将可用,诸葛亮不能杀魏延。诸葛亮死后,料定无人能够震的住魏延,留着他也是一祸害,于是留下遗计,让马岱出其不意从后边杀了魏延。


先分析诸葛亮和魏延的关系。

一,初次印象。在《三国演义里》,关羽领着投降的魏延来到刘备面前,还没得到奖赏呢,诸葛亮大喝一声:“拖下去斩了!”直接弄得魏延一脸懵懂。刘备一看,立马制止了,因为人家来投靠,你就杀人家,没道理啊!诸葛亮说:“你拿了你主韩玄的俸禄而杀他,是不忠;你居其地而献其城,是为不义。如此不忠不义之人,日后必有二心!”他认为魏延“脑后有反骨”。刘备继续劝说:“献城而降,算是有功,杀了他,非安汉之上策。”于是,诸葛亮就饶了魏延。

你看啊,魏延给诸葛亮的第一印象就不好,不知是不是真想杀魏延,反正上来就把魏延给镇住了,从此后半生诸葛亮一直压着魏延,重用关羽、张飞而不重用魏延。诸葛亮也确实能够掌控的了魏延。


二,子午谷奇谋。在第一次北伐时,魏延提出了子午谷奇谋,自己率领一万精兵沿着秦岭南部东行,然后北上子午谷穿过秦岭,突然出现在长安,诸葛亮率领大军从斜谷出发,两军汇合之后,一举拿下西安、潼关,自此关中可图。子午谷奇谋虽然是一招险棋,但是一旦成功,匡扶汉室就成功了一半,能提出这样的战术,说明魏延是有勇有谋的人。最终因为不确定因素太多而被诸葛亮弃用。诸葛亮既看不上魏延的才谋,又看不惯他处处想出头的个性。

三,魏延做为一员降将,有急功冒进,急于建立功勋的冲动,甚至有赌的成份在里面,这种行为在无人约束的情况下,必然会对蜀国造成重大损失。



四,诸葛亮死之前,已经选好了姜维做为继承人,但是只要魏延存在,姜维难以统帅全军,必然拥兵自重。而魏延在诸葛亮死后,也确实想夺得统帅的位置,说他谋反是污蔑之词。

从以上分析可看出,诸葛亮死后一定会带上魏延。那为什么要最后时刻除掉魏延,以前不能杀?

确实不能杀。因为魏延是刘备的心腹爱将。刘备对魏延的宠信程度甚至要在五虎上将之上。公元219年,刘备取得汉中,需要一位得力干将来守卫汉中,大家都认为这么重要的位置会是张飞,然而刘备选择的是魏延。他把魏延从牙门将军提拔到了镇远将军。可见,刘备对魏延极其看重。而魏延呢,也是知恩图报,镇守汉中40年而无纰漏。


刘备活着的时候,诸葛亮不敢杀魏延。刘备死后,诸葛亮发现五虎上将只剩下黄忠了,其他的都是二代将领,无法与魏延相提并论。所以说还得继续用魏延。况且,人家魏延没有大的过错,就是性格上孤傲自大,狂放不羁。

而魏延的死也正是死在他性格的缺点上。不管什么原因,诸葛亮对魏延是防着用,于是在托付后事时,就对魏延这样安排“令延断后,姜维次之,若延或不从命,军便自发。”(《三国志.蜀书.魏延传》)他认为,自己死后,无人压的住魏延,与其养虎为患,不如让他随便自去。


杨仪就让费玮告诉魏延撤军计划,魏延不满,他回复杨仪:“丞相虽亡,吾自见在,府亲官属便可将丧还葬,吾自当率军击贼,何以以一人之死而废天下事乎?”他自己想要去和魏军干仗。他希望费玮站在他这一边,谁知费玮只按丞相安排行事。杨仪这边,不管魏延接不接军令,率领大军徐徐后退,魏延一看,急眼了,率领军队日夜兼程赶到了杨仪军队的前面,把栈道全烧了,不让杨仪军队撤退。还率领自己的部下攻击杨仪。杨仪于是命令何平去抵挡魏延,何平在阵前大呼:“公亡,身尚未寒,尔等何敢如此!”士兵一听,出于对诸葛亮的敬重,都四散而逃,魏延见士兵逃走,率领几个亲信向汉中方向逃走。后来被追上的马岱杀死。马岱提着魏延的人头去见杨仪,杨仪踩着魏延的头大骂道:“庸奴,复能做恶不?”随后,杀了魏延三族。那杨仪为何如此痛恨魏延呢?


因为两个人有矛盾。两个人经常在一起辩论,互不相让,以至于两人“每至并坐争论,延或举刀拟议,仪泣涕横集”(《三国志.蜀书.费玮传》)。也就是说魏延经常用刀威胁杨仪。

再看杨仪,在处死魏延以后,自认为功劳甚大,应该取代诸葛亮主持朝政,然而诸葛亮最终选择了将琬,对此,杨仪多有不满,经常发表怨言“往者丞相没落之际,吾若举军以就魏氏,何以落魄如此!”费玮听到“以就魏氏”这样的话,真有反叛之意,上报后主,杨仪被免为庶人。

“以就魏氏”不管是魏延还是魏国,都可以看出杨仪是一个反复无常之人,可惜魏延一代大将死在了心胸狭窄的政敌手中。

那魏延真的谋反了吗?没有,假如魏延投降魏国的话,为什么要向汉中方向——自己的老巢逃跑,为什么不直接向长安投降曹魏?可见魏延只想夺帅,而没有谋反,诸葛亮看错了。


品读春秋001


在三国历史当中,关于魏延的死有很大的争议,魏延,字文长,是蜀汉一位不可或缺的猛将,在军事要地汉中成为独当一面的大将,镇守汉中十年之久,汉中固若金汤,在刘备的五虎上将相继离世之后,魏延的重要性更加明显,成为诸葛亮北伐最椅重的大将,更是蜀汉的擎天柱。

很多人觉得魏延之所以会被杀,是因为魏延天生反骨,其实在正史中也并非是这样,魏延也是一个军事天才,只不过他的许多建议太过冒险而没有被诸葛亮采纳,但诸葛亮对魏延也是十分信任的,而决意要杀魏延也是因为魏延功高震主,诸葛亮知道自己死后,蜀国功劳最大的就属魏延了,而为魏延与杨仪水火不容,最后选择牺牲魏延来保蜀国的太平,魏延杰出的帅才恐怕蜀国只有刘备可以驾驭。





世界历史记




三国演义中魏延因谋反被诸葛亮设计杀,诸葛亮死前料定了魏延会谋反

诸葛亮设计杀魏延是三国演义中的片段,说的是诸葛亮死后魏延一家独大再也没有人能够制约他,本来有反骨的魏延果断反了,但是诸葛亮死前留下了计谋让马岱诛杀魏延,诸葛亮在三国演义中属于多智而近似妖了嘛,所以诸葛亮的计策肯定不会错的嘛,马岱按照计策成功诛杀了魏延。所以在三国演义中魏延被杀的真正原因就是造反,就是因为魏延有反骨而被杀的。


正史上诸葛亮从来没有下令杀魏延

但是演义终归是演义,真正历史上的魏延之死是天大的冤枉,魏延在没有谋反的情况下被马岱杀死,具体情况是这样的。

诸葛亮临死前把军队交给了杨仪,并且下令让杨仪在自己死后停止北伐,带着大军回蜀国。至于魏延他若回去就让他一块回去,若是他不愿回去,那就不用管他,你自己带着大军回蜀国即可。

魏延是一个坚决的主战派,他北伐的决心并不输诸葛亮。所以杨仪派费祎去通知魏延撤军的时候魏延坚决反对,并且说“北伐难道因为一个人的离世而停止吗?丞相死了还有我魏延呢。至于杨仪不过是一个书生罢了,他会带兵吗”?费祎见此状,于是假装回去劝杨仪听魏将军的,然后迅速溜掉。


魏延因为和杨仪内斗失败被杀

之后就是杨仪不理会魏延直接撤军了,魏延见状也抓紧撤军,而且赶在了杨仪的前面撤军,而且撤军之后把桥梁全部摧毁以阻挠杨仪撤军。杨仪见状就上报朝廷说魏延谋反,魏延也上书朝廷说杨仪谋反,朝廷先后接到了两封互相状告对方谋反的信息。朝廷诸臣商量之后一致认为杨仪不会谋反,于是就派马岱诛杀魏延,魏延就这么死于了和杨仪的内斗之中!

所以说诸葛亮杀魏延都是无稽之谈,更不存在因什么原因杀魏延了,说魏延因长有反骨或则说魏延谋反的纯属诬陷,魏延是死于和杨仪的内斗之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