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多尔衮死后两个月就被毁墓掘尸,孝庄太后为何如此痛恨多尔衮?

俸添梦话


这个问题问的有深度。

多尔衮:

大清最有钱权势的皇父摄政王,他生前不是皇帝,但是却比皇帝还风光。他是努尔哈赤第14子,出身极其高贵,生母阿巴亥是努尔哈赤嫡福晋,他最宠爱的女人。

他的一生主要经历了两件大事:

14岁时额娘阿巴亥陷入权力斗争被迫殉葬;31岁以皇叔父摄政王身份辅佐福临登基。

1626年努尔哈赤因病去世,刚封了贝勒的多尔衮只有14岁,因年龄太小,最后皇太极即位大汗。多尔衮之后跟随皇太极多次立下赫赫战功,他为大清进关入主中原立下汗马功劳。1643年,皇太极在入关前去世,大清国面临一场政治危机,因为皇太极突发脑溢血,他死的太突然,没有立储君,大清国面临一场皇位之战。

皇位继承人之争,主要人员是多尔衮和豪格。

多尔衮战功最大。

早年父汗努尔哈赤去世时,留下遗言让他最爱的儿子多尔衮继位,但他只有14岁,毫无战功,所以错过了皇位,并且额娘被迫殉葬还需要他雪耻,所以这次争夺皇位之战,不得不战。

多尔衮“定国开基,成一统之业”战功赫赫,时年31正当年,手中有正白旗和镶白旗的支持,有同胞俩兄弟骁勇善战,还有观望的镶蓝旗济尔哈朗也不是全心全意支持豪格。胜算极大。

豪格是嫡长子。

他时年34岁,也是壮年,并且做事有勇有谋,虽然有时候优柔寡断但是皇太极嫡长子身份,所以仍然得到正黄旗、镶黄旗和镶蓝旗的支持,加上他自己还是正蓝旗旗主。所以真正开战,也不定会输。

根基未稳的大清国,一场内战眼看一触即发。

两黄旗为继续保持两旗的优越地位,希望由豪格即位,迟迟不肯同意多尔衮即位。势均力敌的态势争锋相对,这注定是一场剑拔弩张的战争。

最后,早已年过花甲,早已不问朝政的努尔哈赤长子代善,最终表态支持豪格。两红旗虽然实力遭受到削弱,但是态度却能左右民心所向。

多尔衮见民心已定,强取强夺,就算赢也会很惨,大清入关在即,每个人都知道谁引发战争,谁就是大清朝的开国罪人。

无奈之下,多尔衮听从了孝庄的折中方案:以皇叔父身份辅佐孝庄儿子,年仅6岁的福临即位。

多尔衮同意这个方案,当然还有一个极大隐情,他与福临的母亲孝庄有着极大的关系。多尔衮比孝庄大1岁,两人小时候情窦初开相识,男才女貌,是否曾海誓山盟无从考证,但是曾相互有过好感是一定的,后来孝庄成了自己的嫂子,这份感情就成了永恒的遗憾。

多尔衮“皇叔父摄政王”这个身份暧昧极了,多尔衮当然知道这个身份的诱惑:

一,可以让自己保持实力。“皇叔父摄政王”,地位高于其他诸王,可以说除了名份,与皇帝也无异了,不费一兵一卒,争取了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二,还可以与自己的初恋情人,以合理的名义,朝夕相处。

顺治五年,多尔衮直接升格为了“皇父摄政王”,地位已经与皇帝无异。这时顺治帝已经11岁了,这五年他恨极了多尔衮。因为:

顺治四年,多尔衮罢免郑亲王济尔哈朗辅政实权,一人开始独揽朝政,并且摄政王对皇帝停止行跪拜礼。

顺治五年,肃亲王豪格获罪,福临不忍心处置他,本想将其幽禁起来,但不久便被多尔衮害死了。

这一年,多尔衮不仅实权在握,礼仪排场上已经俨如皇帝。凡一切政务,不再有谦恭请示之举,未奉皇帝旨意,可以下达诏书,任意罢免和提升官员,并且命令诸王、贝勒、贝子、公等入朝办事,竟以朝廷自居,还命令他们每日于自己的王府前候命。

更过分的是,随着权力的膨胀,多尔衮生活也穷奢极欲。这也为后来孝庄默许大臣和顺治给多尔衮翻案埋下了伏笔。

《清史稿》记载:“于八旗选美女入伊府,并于新服喀尔喀部索取有夫之妇”,还逼娶朝鲜公主,嫌其不美,让朝鲜再选美女,搞得朝鲜朝野大怨。

肃亲王豪格死后,他曾两度迎娶豪格妻妾,成为自己的王妃。他的壮年猝死,与纵欲过度,不是没有关系。

孝庄究竟是否下嫁多尔衮,虽然至今仍是个疑案,但是史料记载摄政王多尔衮的行为权力已经与皇帝无异,这是不争的事实:

多尔衮自称“皇父摄政王,又亲到皇宫内院。”这无疑就是把太后置于自己的妻子,皇帝置于自己儿子的位置了。1649年,清朝廷曾派遣使臣赴朝鲜递交国书,朝鲜国王发现所谓“皇父”的奥妙,便问:“皇父摄政王之语,此何举措?”清朝来使说:“今则去叔字,朝贺之事情,与皇帝一体云。”康熙二十六年,孝庄在去世前留下遗嘱,不用与皇太极合葬,埋在一旁就行。这种做法显然是违背清朝帝后丧葬制度的,可见她确实有难言苦衷,所以康熙把太皇太后灵柩停放在东陵,直到雍正时才葬于昭西陵地宫。

1650年,多尔衮在塞北狩猎时去世后,12岁的顺治开始提前亲政,孝庄和儿子才真正开始摆脱傀儡地位。

1650年十二月,多尔衮行死后,顺治下诏追尊多尔衮为“懋德修道广业定功安民立政诚敬义皇帝”,庙号成宗,丧礼依帝礼。也是为了一时安抚多尔衮部下。

不久,多尔衮政敌纷纷出来翻案,揭发他的大逆不道,恢复了两黄旗的贵族地位,提升两红旗地位等,白旗的部分大臣见势头不对也纷纷倒戈。如此,当然是经过孝庄默许的。最后顺治帝正式宣布多尔衮的十四条罪状,追夺了一切封典,毁墓掘尸。

多尔衮死后两个月,从荣誉的巅峰跌落谷底,绝不是单纯的因为爱或者恨,说到底完全是帝王家内部权力斗争的结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