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4 到了一定的年紀後,越來越喜歡沉默! (感同身受)

你是否有過這樣的感受:

明明心裡有不少話想找人傾訴,可到了嘴邊,又咽了下去;

明明有時被別人誤解了,也不去做過多解釋,繼續過自己的生活;

明明經歷的事情多了,但越來越喜歡沉默的感覺了。

看到一段話:“挫折經歷得太少,才會覺得雞毛蒜皮都是煩惱。當你經歷越多真實與虛假,看清了世界的真相之後,反而沒有那麼多的酸情。你會越來越沉默,越來越不想說。”

其實,沉默是一種成熟。

看淡了許多事,看清了許多人,不喧譁,不聲張,自有不動聲色的力量。

1

沉默,是最好的解釋

年少時,總是會很在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聽到閒言碎語就耿耿於心,被誤會了就急於爭辯,遇到一點委屈逢人就說。

隨著年紀漸長,漸漸懂得:與其苦口婆心地解釋,不如笑笑而過,問心無愧即可。

生活是自己的,不必過給別人看,不必在意別人的看法,有時候,說多錯多,沉默比解釋更有說服力。

昔日寒山問拾得曰:“世間有人謗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賤我、惡我、騙我,如何處置乎?”

拾得曰:“只是忍他、讓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幾年,你且看他。”

很認同一句話:“人生在世,有兩種事應該儘量少幹,一是用自己的嘴干擾別人的人生,二是靠別人的腦子思考自己的人生。

為人處事,沒必要理會太多旁人的指責與誤解,只需專心走好自己的路,做好自己的事,努力讀書、運動、學習,讓自己變得更好,就是對那些惡意的嘲諷最好的回應。

時間不語,卻總能回答所有問題;沉默不語,就是最好的解釋。

到了一定的年紀後,越來越喜歡沉默!    (感同身受)


2

適時沉默,是一種成熟

很多時候,人們在溝通中總是急於表達自己,一吐為快,卻完全不顧對方的感受,導致說的越多,彼此的距離卻拉的越遠,徒增矛盾。

有句話講:“我們花了兩年學會說話,卻要花上六十年來學會閉嘴。”

會開口說話,是天性,會閉嘴,是本事。

當一個人懂得適時沉默,才是成熟的開始。

張愛玲曾有一個好友炎櫻,本來二人感情要好,但炎櫻有一點不好,她總在張愛玲落魄時,炫耀自己的好。

比如,張愛玲去美國後,經濟困難,炎櫻卻時常誇耀自己如何賺錢;

張愛玲孀居多年,炎櫻卻大談自己與丈夫的甜蜜恩愛。

直到張愛玲再也無法忍受,索性與她絕交。

很多時候,安慰朋友的最好方法往往不是談天說地,而是適時地沉默,耐心的傾聽,如果對方也不想說話,那就一起保持安靜,這樣對方會感到更舒服,心情也能更快恢復過來。

正如顧城的一句詩:草在結它的種子,風在搖它的葉子,我們站著不說話,就十分美好。

沉默,有時比開口更能直達人心。

到了一定的年紀後,越來越喜歡沉默!    (感同身受)


3

沉默,是無聲的力量

朱自清說過:“沉默是一種處世哲學,用得好時,又是一種藝術。”

漫漫人生路,跌倒了、吃苦了,受委屈了,難免想要找人傾訴,一吐苦水;

不過也要明白:沉默有時是一股強大的力量,它能教會你堅強,幫助你沉澱自己,讓你的精神世界在寧靜中致遠,越發充盈。

每次逛朋友圈,只要看到朋友分享的照片,都忍不住多看幾遍。

朋友很喜歡在週末到附近的公園散步、靜坐、讀書,她會把周圍的景物拍成照片,一朵花,一片葉,一座小亭子,甚至是一滴露珠,細看就能感受到那份寧靜的力量。

其實,朋友去年曾因為婚姻發生變故而一度消沉了很長日子,艱難的時期熬過來後,她也沒跟我們聊起那段日子的事情,若有人問起,她也只是淡淡一笑,說都過去了。

朋友還是個做事不動聲色的人,上個月,她們單位要舉行一項設計比賽,誰知道竟是朋友拿到了冠軍,讓大家驚歎不已。

我曾好奇的問她,什麼時候有設計這項技能?

她輕描淡寫地說,也就是每晚等孩子睡覺了,自己在電腦上一點點自學的。

很喜歡一句話:“雖然言語的波浪永遠在我們上面喧譁,而我們的深處卻永遠是沉默的。”

水深不語,人穩不言。

面對生活百態掀起的風浪,優秀的人會用沉默來替代雜音,不動聲色的積蓄力量,從容面對,活得格外精彩。

沉默是無聲的語言,卻有著磅礴的力量。

就如樹木一般,在一個又一個的年輪裡默默的紮根,終究會迎來蓬勃的生長。

到了一定的年紀後,越來越喜歡沉默!    (感同身受)


不知不覺間,人生已過半,漸漸懂得了沉默的智慧。

是非有公理,慎言莫冒犯別人。

遇上冷風雨,休太認真。

自信滿心裡,休理會諷刺與質問。

笑罵由人,灑脫地做人。

任你怎麼說,安守我本分。

始終相信,沉默是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