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7 最能展現劉備英雄氣概的詩歌,諸葛亮只是個配角,還沒劉禪重要

自從《三國演義》問世以來,三國就成為了人們最熟悉的一段歷史,三國故事也就成為了茶餘飯後最常見的話題。因為羅貫中不遺餘力地宣傳,諸葛亮無疑是世人最喜歡的一位三國人物。而他“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人生理念更是獲得了古往今來無數人的推崇和敬仰。所以古人留下了許多讚美他的詩歌,譬如大家能倒背如流的那句唐詩“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與之相比,蜀漢的創始人,諸葛亮的人生伯樂,大漢皇叔劉備先生似乎除了眼淚,就沒留下過什麼有價值的東西,但事實真是如此嗎?今天就讓我們通過一首唐詩,來看看劉備的功與過。


最能展現劉備英雄氣概的詩歌,諸葛亮只是個配角,還沒劉禪重要


蜀先主廟

劉禹錫

天地英雄氣,千秋尚凜然。

勢分三足鼎,業復五銖錢。

得相能開國,生兒不象賢。

淒涼蜀故妓,來舞魏宮前。

詩歌一開頭,就營造出一股睥睨天下的王霸之氣。句中的“天地”是對空間的描寫,囊括了天地萬物,四海八荒。而“千秋”則是對時間的概述,代表了上下千年,萬古永存。詩人用這兩個詞把劉備的英雄氣概完美地展現在讀者的面前。

此外,“英雄”這個美譽,既不是劉備的自我評價,也不是詩人的個人意見,而是魏武帝曹操的由衷讚美,“今天下英雄,惟使君與操耳”。這是出自史書《三國志》的名人名言,詩人藉此給予劉備了一箇中肯的評價。而句尾的“尚凜然”則使英雄氣穿越時空的限制,活靈活現地展露出來。


最能展現劉備英雄氣概的詩歌,諸葛亮只是個配角,還沒劉禪重要


既然是英雄,肯定做過值得世人敬重的事情,所以詩人接著寫到“勢分三足鼎,業復五銖錢”。

上半句中“三足鼎”的含義大家都清楚,那是劉備一生中最大的成就,魏蜀吳三分鼎立。而“五銖錢”則是指西漢武帝所鑄造的一種貨幣,一直使用到西漢亡國時期,才被篡漢的王莽給廢除掉。但不久,光武帝劉秀重興漢室,又恢復了五銖錢的使用。

詩人分別用“三足鼎”和“五銖錢”從兩個方面來肯定劉備的“英雄氣”。首先是從成就上予以肯定。東漢末年群雄並立,劉姓皇族在天下已經沒有了立錐之地。而劉備白手起家,從一個賣草鞋的小販成長為一位蜀漢皇帝,這難道還不算是英雄嗎?

其次是從志向上。五銖錢是漢武帝的傑作,代表著劉氏的輝煌。作為劉氏子孫,劉備在逆境中還念念不忘恢復祖先的榮光,這是何等堅毅不屈的性情。而一統天下,又是何其高遠的志向。


最能展現劉備英雄氣概的詩歌,諸葛亮只是個配角,還沒劉禪重要


但歷史證明,並不是每一位英雄都能如願以償,因為虎父犬子的事情時有發生,“得相能開國,生兒不象賢”。本句中的“相”自然是指諸葛亮,正是因為劉備與諸葛亮的相得益彰,才能重興漢室,打下了蜀漢江山。但最終投降敵人,葬送這一切的卻是自己不爭氣的兒子,這不能不說是一種天大的諷刺。

在頸聯裡,詩人既寫出了劉備知人善任的優點,又刻畫出遭逢不肖子時的無奈與辛酸。而在鮮明對比下,不僅營造出令人悲憤的詩歌氛圍,還為結尾埋下了伏筆。


最能展現劉備英雄氣概的詩歌,諸葛亮只是個配角,還沒劉禪重要


尾聯承接上聯,繼續感嘆後主劉禪的不肖,即“

淒涼蜀故妓,來舞魏宮前”。據說劉禪投降後,司馬昭曾經利用蜀國的歌舞來試探他的志向與骨氣,在所有蜀人都潸然淚下的時候,只有劉禪高高興興地看完了歌舞表演,並留下了“此間樂,不思蜀”這句令人啼笑皆非的名言。

詩人藉助這個典故,刻畫出劉禪安於享樂,不思進取的本性,既進一步解釋了頸聯中的“不象賢”這三個字,又表現出對劉備霸業成空的無限哀嘆與惋惜。


最能展現劉備英雄氣概的詩歌,諸葛亮只是個配角,還沒劉禪重要


靜閱閒話

縱觀全詩,這是一首感嘆蜀國興衰的詠史詩,前兩句寫創業時的興盛,後面則寫出亡國時的淒涼。首先,劉禹錫在描繪了蜀國興盛的同時,也稱讚了劉備凜然的英雄氣概,首聯是概括,頷聯則是補充和詳細描述。

而頸聯在本詩中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上半句是對蜀漢盛況的續寫,後半句則描繪了劉備和孔明相繼亡故後,後主劉禪“親小人,遠賢臣”的不肖舉動,為下文做好鋪墊。最後用典故結尾,使劉禪的形象躍然紙上,與前文中劉備的英雄形象形成鮮明的對比,在對比中,在世人不勝唏噓的感嘆聲中,詩歌悄悄落下了帷幕。


分享到:


相關文章: